黄土地貌
黄土物质特性
发育
黄土地貌的发育过程,包括黄土沉积前的古地貌发育、黄土堆积过程中的地貌发育和黄土堆积后的现代侵蚀地貌的发育。黄土谷坡的地貌发育表现为较多的崩塌、山崩和泻溜。崩塌、山崩(滑坡)与黄土中的垂直节理、易溶盐的溶解流失、下垫基岩、黄土的质地密切相关,以及和暴雨、地震等因素有关。其中泻溜较多发生在谷坡的上方,坡度35°-45°左右。
黄土堆积前的古地貌特征
黄土堆积前黄土高原的古地貌呈多样化特征,黄土的沉积总体上是减缓了黄土覆盖前的古地貌起伏,基本地貌格局和结构以古地貌为基座。但后期的流水侵蚀,使得局部地区加大了地貌起伏,使得地貌破碎和复杂。
- 古丘陵地貌
古丘陵地貌是黄土高原分布最广泛的一种黄土下伏地貌,类型多种多样。
- 盆地或者倾斜平原
贺兰山与六盘山以东地区有许多断陷盆地或者地堑谷地,山前堆积或剥蚀平原,由于前期地貌影响的原因,堆积了厚层的黄土,对于发育广阔面积的平缓的黄土坪地貌起了基础作用。
- 大河流谷地
以黄土堆积以前发育的河谷,已经切入地表以下较深处,河流侵蚀搬运能力较强,河床部分未保留有原始堆积的黄土。
黄土地貌形体
- 黄土塬,黄土塬是大面积的黄土(高原)平台,单体塬的面积可达2000-3000km²,塬面即为黄土高原地面,地面倾斜一般不到1°,边缘部分向外倾斜可增大到5°,四周有众多沟谷及其沟头向塬内侵入,黄土塬在平面上呈不规则多边形。如果两沟塬头十分接近,他们之间残留的狭窄部分,当地成为“崾险”,是黄土塬地区重要的交通咽喉。世界上现存的面积最大最典型的黄土塬是中国甘肃省东部的董志塬,其次是陕西北部的洛川塬。
黄土塬受到沟谷的切割,残留的长条形的黄土塬称为“平顶墚”;残留的规模较小的平面上呈不规则多边形的黄土塬局部称为“平顶峁”,它们仍然保留了黄土塬的基本地貌形体特征。多个平顶墚、平顶峁在局部地区的组合称为破碎塬。
- 形成黄土塬的下伏基岩地形(5类)
- 宽广的缓倾斜平原
- 顶面宽缓的丘陵
- 河流高阶地
- 断陷盆地两侧梯形抬升的台地
- 准平原
- 形成黄土塬的下伏基岩地形(5类)
- 黄土墚,黄土墚是长条形向某一方向延伸的黄土山岭。依据墚顶形体特征,有平顶墚、圆顶墚两种。
- 黄土峁,黄土峁是孤立的黄土山丘,黄土峁排列具有规律性,排列呈线性的具有黄土墚的某些特征。将分布数量众多的黄土峁的组合区概称为黄土丘陵区。据黄土峁顶面的地貌形体,分为平顶黄土峁、圆顶黄土峁。
- 黄土坪,黄土坪是黄土谷地底部黄土覆盖的阶地或平台,地貌上也称为台塬。
黄土沟谷地貌形体
- 切沟
- 冲沟,冲沟是黄土高原地区发育非常普遍的一种现代流水作用形成的沟谷。
- 干沟
- 河沟,河沟是一种大型的侵蚀沟,通常已经是河流的支谷。
- 黄土墹,主要分布于河源地区,这里现代沟谷尚未发育,基本保留了黄土掩覆古河谷后形成的长条状凹地,当地称其为墹。
环境与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区地面侵蚀以自然侵蚀为主,人类活动尤其不遵循自然规律的活动加剧了自然侵蚀速度和强度。
参考资料
- 现代地貌学,ISBN 7-03-01593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