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懿慧

黄懿慧(Huang, Christine Y.H.),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讲座教授、⼈⽂社会科学院副院⻑(教学⼈员及研究)。[1] 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企业传播硕士课程主任。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大众传播学院博士。公共关系问题专家,香港中文大学荣休教授[2] 配偶高朗[3][4][5][6][7][8][9]

个人经历

  • 曾就读于马里兰大学,先后取得公共关系学硕士学位和大众传播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副教授、国立政治大学广告系副教授、教授;[10] 黄教授曾获美国“傅尔布莱特”(Fulbright)奖助,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谈判学程”以及哈佛商学院担任客座教授与访问教授。[2]
  • 2008年1月-2021年1月,任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2021年1月获荣休教授头衔。[2]
  • 2020年1月至今,任香港城市大学传媒与传媒系传播学系教授。[1] [11][12]
  • 2021年,获选为国际传播协会(ICA)会士,以表彰其杰出学术成就。黄懿慧教授是两岸四地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女性学者,其获选肯定了她于国际传播学界的成就。她也是国际传播协会成立以来,第八位当选会士的华人学者。[13]
  • ⾝为成功的教育⼯作者和研究学者,黄懿慧教授寄语新⼀代年轻⼈:「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批评。 应保持谦虚,同时相信⾃⼰的能⼒。⽏忘初⼼,⽬标如⼀,装备好⾃⼰,为世界带来积极正⾯的影响。」[14]

学术研究

  • 黄懿慧教授的研究领域为策略传播管理、健康与科技风险传播、危机传播与危机管理、冲突与谈判,以及跨文化传播公共关系管理等。其研究奖项包括:由美国国家传播协会(NCA)颁发的公共关系学最佳期刊论文奖;由台湾政治大学颁发的研究讲座教授奖。 [1] [2]
  • 黄懿慧教授获得2010年及2013年国际传播协会(ICA)公共关系最佳会议论文奖和2010年的最佳教员论文奖。在 2013年及2016年,黄教授获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颁发模范教学奖。 [2]
  • 黄懿慧教授发表超过100篇国际期刊论文,并多次获邀于美国、澳洲、奥地利、中国香港、中国内地于大型国际会议中发表主题演讲,此外,并担任传播和公共关系方面的十余本国际学术期刊编委。[2]

学术期刊论文

  • Huang, Y. H. (2008). Trust and relational commitment in corporate crises: The effects of crisis communicative strategy and form of crisis response.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20(3), 297-327.
  • Huang, Y.H. (2006). Crisis situations,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media coverage: A multicase study revisiting the communicative response mode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3(3), 180-205.
  • Huang, Y. H. (2001). OPRA: A Cross-Cultural,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Organization-Public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13(1), 61-90.
  • Huang, Y. H. (2001). Value of public relations: Effects on organization-public relationships mediating conflict resolution.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13(4), 265-301.
  • Huang, Y. H. (2000). The personal influence model and gaoguanxi in Taiwan Chinese public relation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6(2), 216-239.
  • Grunig, J. E., & Huang, Y. H. (2000). From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o relationship indicators: Antecedents of relationships, public relations strategies, and relationship outcomes. Public relations as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 relation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public relations, 23-53.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 香港城市大学.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2. . 香港中文大学.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3. . 中華傳播學會 Chinese Communication Society.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4. .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5. .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6. . 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7. .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CUHK.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中文(臺灣)).
  8.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3-10-24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1) (中文(臺灣)).
  9. . 新浪网.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10. .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8.
  11. . 香港城市大学.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英语).
  12. .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13. . 香港城市大学. 2021-06-28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中英文).
  14. . 香港城市大学. 2021-09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中英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