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国安法案件
黎智英國安法案件指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及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被控違反《香港國安法》的案件。涉案4名被告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串謀刊印、發佈、邀約發售、分發、展示及或複製煽動刊物”等罪名[1]。該案件於2023年12月18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開審[2]。
拘捕過程
2020年2月28日,黎智英與前支聯會主席李卓人﹑民主黨前主席楊森,被香港警方上門拘捕,被指涉嫌參與2019年的“831非法集會”,黎智英同時被加控一條涉嫌於2017年6月4日恐嚇一名報館記者的“刑事恐嚇”罪名[4]。
2020年4月18日,香港警方以非法集結罪名拘捕黎智英,稱其涉嫌於2019年8月18日、10月1日及10月20日參與未經批准的集會[5]。
2020年7月,黎智英接受《壹週刊》專訪時抨擊中共制定《香港國安法》,並公開斥責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是「毛澤東的化身」及「人類有史以來最極端的獨裁者」[6]。
2020年8月10日,香港警方國安處拘捕黎智英等7人,包括黎智英的兒子黎見恩及黎耀恩,壹傳媒集團的四名時任高層包括行政總裁張劍虹、行政總監黃偉強、營運總裁兼財務總裁周達權及動畫總經理吳達光。香港警方還同時通緝了黎智英在海外的助手Mark Simon。當日香港警方派出近200名警員到將軍澳壹傳媒大樓搜查逾8小時[7][8]。
保釋
2020年8月12日,黎智英交付30萬元港幣保釋金、20萬元港幣人事擔保,並被凍結5,000萬元港幣獲准保釋,旅遊證件被沒收[9]。2020年12月2日,黎智英就涉嫌違反《國安法》到警署報導後被通宵扣查一晚並落案控告欺詐罪,其3日被押往西九龍裁判法院,被拒絕保釋[10][11][12]。
12月11日,黎智英被加控“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的罪名,案件12月12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13][14]。黎智英是《國安法》首名被落案控告此罪名的人。12日,控方申請押後案件,以待警方作進一步調查,法官蘇惠德決定押後案件至2021年4月16日,同時拒絕黎智英保釋[15]。
12月23日,黎智英被關押20日後被押送至高等法院並申請保釋,獲國安法指定法官李運騰批准以一千萬元港幣保釋,規定他除了到警署及法庭應訊外,24小時不得離開其住所[16][17]。然而,香港律政司不認可高等法院的保釋決定,繼而向終審法院上訴,認為根據《國安法》第42 條有關保釋門檻的解釋,黎智英等候結果間應該被關押。12月31日,終審法院批准律政司的上訴,發佈臨時扣留命令,裁定黎智英須繼續關押,律政司的上訴正審排期至2021年2月1日[18]。2021年2月9日,香港終審法院裁定律政司對黎智英的保釋上訴得直,撤銷高院對黎智英的保釋決定。終院認為,高院批准黎智英的保釋時,錯誤詮釋《國安法》第42條涉及保釋的有關規定,因此黎智英須繼續還押[19][20]。
搜查新聞材料
香港警方國安處於2020年8月10日拘捕黎智英時,經法院批准檢取了大批資料。8月13日,《蘋果日報》入稟高等法院,認為警方搜查壹傳媒大樓、被捕者寓所超出搜查令許可權,要求高院裁斷警方搜獲證物是否涉及新聞材料及有“法律專業保密權”的文檔[21],高等法院於2021年2月裁斷暫時封存相關資料[22]。
2022年7月8日,法院發佈手令,批准香港警方搜查從黎智英手機獲取的新聞資料。8月10日,黎智英聲稱警方在其手機取得的證據不屬於“新聞材料”,認為裁判官無權根據《國安法》第43條發出搜查令[23]。2022年9月,法庭庭駁回該申請,稱為了有效防範、制止及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警方必須展開任何有必要的搜查行動,調查可能包含危害國家安全罪行證據的任何物件[24]。
起訴
黎智英一共被控《國安法》相關三項罪。一是黎智英連同壹傳媒集團旗下的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及蘋果日報互聯網有限公司被控“串謀刊印、發佈、邀約發售、分發、展示及或複製煽動刊物”罪,指控在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24日,他與前壹傳媒行政總裁兼張劍虹、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前總編羅偉光、前執行總編林文宗、前英文版執行總編馮偉光、前社論主筆楊清奇串謀發佈煽動刊物[25]。二是黎智英連同三家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指控於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24日,與6名前蘋果高層串謀請求外國或境外機構、組織、人員,制裁封鎖中國或香港特區[26]。三是黎智英單獨被控“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指控在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2月15日,他與陳梓華、Mark Herman Simon、李宇軒、劉祖迪等串謀外國或境外機構、組織、人員,制裁封鎖中國或香港特區[27]。
中國全國人大首次就《國安法》釋法
黎智英欲聘請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來香港替他辯護,高院首席法官潘兆初於2022年10月19日批准同意Tim Owen參與該案件[28],律政司不服上訴至終院,11月28日遭終院駁回[29]。隨後,香港政府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希望獲得關於“在港沒有全面執業資格的律師或大律師,是否可以參與國安案件的審理”的解釋[30]。中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於12月30日表決通過《港區國安法》第14條和第47條的解釋,指明當沒本地全面執業資格的海外律師或大律師能否參與國安案件存在爭議時,香港法院應向行政長官取得證明書,或由香港國安委判斷決定[31]。
黎智英分隨後入稟高院提出司法復核,要求律政司宣佈人大釋法不影響法院早前批准Tim Owen來港為其抗辯的決定,又指國安委建議入境處拒絕向他批出簽證,僭越《國安法》權力。2023年5月19日,高院首席法官潘兆初駁回復核申請,指法院對國安委的工作沒有司法管轄權[32]。黎智英就此提出上訴,案件排期至2024年4月16日審理,預計需時一天[33]。黎智英還稱政府阻撓Tim Owen來港抗辯為“迫害”“出於惡意”,申請終止聆訊,2023年5月29日遭《國安法》三民指定法官杜麗冰、李素蘭及李運騰一致駁回[34]。
開審
2023年12月18日,黎智英國安法案件於香港西九龍法院開庭審理[39]。控方由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助理刑事檢控專員張卓勤代表等[40]。黎智英由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大律師關文渭、來自新西蘭且有香港職業資格的御用大律師Marc Corlett代表[41]。
檢控時限的爭議
2023年12月18日至19日(開審第一及第二日),控辯雙方就檢控時效是否逾期進行辯論。辯方爭議,煽動罪須於犯罪後6個月內作出檢控,本案涉及的160篇文章中,第一篇發佈於2019年4月1日,最後一篇發表於2021年6月24日,按最後一篇涉案文章推算,審理期限應為同年12月24日之前,而控方於同年12月28日才正式控告黎智英將其帶上法庭,顯然超出檢控時限4天,質疑法庭是否擁有司法管轄權處理本案件[42][43]。控方指出,“串謀”發佈煽動文章行為具持續性,文章內容相互關聯,案件需要考慮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24日《蘋果日報》停刊前所有的文章發佈行為,將其視為同一個犯罪計畫;同時,控方在2021年12月13日已向法庭提交檔提出檢控,不應以將黎智英帶上法庭加控的時間計算[44][45][46]。
12月22日(開審第三日),三名法官一致裁定“串謀刊印及複製煽動刊物罪”屬於持續犯罪,“串謀協議”以第一篇涉案文章發佈後達成,在最後一篇涉案文章發佈後結束來計算是合理的,因此檢控時限至2021年12月24日結束;三名法官裁定控方是在2021年12月14日開始檢控,因此未超過檢控時效,法庭具有司法管轄權就該案件進行審理[47][48][49]。
控方宣讀開案陳詞及承認事實
2024年1月2日至16日(開審第四日至十日),法庭聽取被告黎智英的答辯,控方進行開案陳詞。黎智英否認連同其三家公司被指控的“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發佈煽動刊物”三項罪。針對黎個人的“勾結外國勢力罪”,控方則申請存檔法庭,獲批准[50]。
控方指出,黎智英在2019年香港返修例社會動亂期間,假借爭取自由民主之名,以《蘋果日報》作為平臺,連同《蘋果日報》高層及“重光團隊”串謀外國及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煽動群眾示威,呼籲國際社會制裁中國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共發佈161篇煽動性文章[51]。控方提到以下具體指控:
- 黎智英自2019年6月起至《國安法》實施後,多次接觸境外政要,包括美國前副總統彭斯、美國前國務卿彭培奧,商討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官員的制裁,聯絡“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等境外勢力及社運組織串謀推動制裁,遊說英國、日本、新西蘭等國家對中國大陸及香港進行制裁[52][53][54];
- 反修例運動前,黎智英指示張劍虹訪問林榮基呼籲群眾遊行示威反對《逃犯條例》,通過“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聯絡前港督彭定康評論《逃犯條例》以擴大群眾示威的影響[55];
- 《香港國安法》實施前,黎智英指示推出《蘋果日報》英文版,開拓媒體“國際線”以獲取海外關注,集中報導“黃”觀點,不需要內容的平衡,以獲取特朗普政府的支持[56];
- 黎智英於2020年5月開設Twitter帳戶,追蹤多國政要,包括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時任台灣總統蔡英文等[57];
- 黎智英曾組織推動《蘋果日報》網上訂閱制,將30萬港元捐予現已解散的“民間人權陣線”基金,支持反修例運動[58];
- 黎智英出資支持“重光團隊”,疑似幕後首腦,串謀李宇軒、陳梓華、劉祖迪等人,組織“全球登報”等行動,推動英美等國制裁中國[59];
- 黎智英在《國安法》實施後,曾多次接受外國媒體訪問,並直播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聲稱要獲得“歐美支持”,宣揚境外對中央政府的憎恨,推動外國制裁中國大陸及香港[60]。
1月8日(開審第七日)起,控方讀出承認事實,包括黎智英手機發現與助手Mark Simon、美國前國防部長Paul Wolfowitz、美軍前副參謀長Jack Keane等的通訊記錄[61][62];日經曾通過電子郵件與李宇軒等前香港眾志成員、周庭聯絡[63];《蘋果日報》電子版訂閱收入每月約3.75千萬港元等[64]。
1月9日(開審第八日)起,控方開始傳召證人,讀出香港大學電腦系教授鄒錦沛證人供詞,分析Signal自動銷毀訊息、TG秘密對話及設隱藏電話號碼等社交媒體的功能[65][66];根據香港警方國安處的調查,發現李宇軒曾收到超過1.4千萬港元的不明來歷的匯款,並提取980萬港元支付全球登報費,發現Mark Simon曾給泛民組織轉賬上千萬港援,也發現黎智英曾通過名下公司向泛民組織及美國前副國防部長匯款[67][68];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教授王貴國的專家報告指出,黎智英的串謀行為可能導致外國的制裁行動[69]。
1月16日(開審第十日),辯方爭議專家報告與兩項國安罪的控罪元素並無關聯性,稱證人沒有看過被告的通訊記錄,報告不具有參考意義。然而,法官判詞表示批准兩份專家報告呈堂,認為專家證人王貴國的供詞,有助法庭理解美國針對中央及香港政府的相關行動,且外國無權干涉香港法律對本案件的裁定[70]。
張劍虹作供
2024年1月17日至2月2日(開審第十一日至第二十二日),控方首名“從犯證人”、前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開始做供。1月17日,張劍虹提到2019 年反修例運動開始,黎智英曾指示通過《蘋果日報》獲取西方國家的關注,讓更多市民上街遊行示威,以此向中央政府及香港政府施壓[71][72]。張劍虹稱,2014 年占中運動是個“分水嶺”,黎智英此後積極參與《蘋果日報》報刊的採編運作,並介紹《蘋果日報》主要員工的分工及日常的採編流程,強調黎智英的指示較為強硬,無人敢修改黎智英專欄的內容[73],繼而使得《蘋果日報》變成一份對抗中國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的報刊[74]。
1月18日,張劍虹提到黎智英於2020年5月推出《蘋果日報》英文版,希望獲得美國讀者的關注,黎智英要求文章內容“偏黃”,內容必須與抗爭、逆權、制裁有關,不需要新聞平衡,不需要發表對中國有利的“親中”文章[75][76][77]。
1月19日,張劍虹提到黎智英曾於2019 年4 月指示張劍虹在臺灣採訪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以推動“428 反送中游行”;黎智英在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會面後非常激動,讓《蘋果日報》的編采政策變得偏激,他要求報導要充斥暴力和激進[78][79]。
1月23日,張劍虹提到在中國全國人大宣佈訂立香港《國安法》時,黎智英蘋果日報呼籲“一人一信救香港”,呼籲市民寫信給美國時任總統特蘭普,給中國施加壓力阻止《國安法》的修訂[80][81];黎智英通過《蘋果日報》吹捧特朗普政府等境外勢力,以獲取《蘋果日報》的政治保護;黎智英主張“和勇不分”,並親身參與、支持遊行示威,吸引學生訂閱《蘋果日報》,以此讓更多年輕人上街遊行[82]。
1月24日至25日,張劍虹稱黎智英強調英文版《蘋果日報》不要平衡報導,以此塑造中國共產黨打壓香港社會的形象,以塑造美國人在新冠疫情後的反中情緒,引發美國社會對中國的敵意,誘發美國採取敵對行動[83];他指出《蘋果日報》曾為“黃色經濟圈”的抗爭運動提供支持[84];黎智英在被關押後,《蘋果日報》的採編政策仍然保持和原來一致[85]。
1月26日,張劍虹稱在《國安法》生效後,黎智英揚言要“去到盡”[86];在敏感時期仍然仍然邀請美國退休將軍Jack Keane等境外人物在直播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出鏡[87]。
1月31日至2月1日,辯方就《蘋果日報》內部採編會議等事宜開始盤問張劍虹。張劍虹稱,儘管他相信民主、言論及新聞自由等價值觀,但他並不認同黎智英下達的所有編采指示並強調自己和黎智英對報刊的運營存在分歧,他本人支持和平示威,但《蘋果日報》採編自由度小,他無法違背黎智英的採編指示[88][89]。辯方指出張劍虹是想將罪責推給黎智英以得減刑,稱張劍虹在2021年11月向高院申保釋被拒後,一名警長曾到荔枝角收押所與他會談6 小時,第二日他立即向警方表示想為成控方證人。張劍虹否認與該警長的會面和他決定成為控方證人有關[90][91]。
陳沛敏作供
2024年2月2日至3月1日(開審第二十二日至第三十六日),第二位“從犯證人”、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開始做供。
2月2日,陳沛敏稱在2014年香港佔領中環運動後,黎智英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增加,並減少《蘋果日報》娛樂版的新聞[92]。2月5日,陳沛敏開始闡述《蘋果日報》的運作,稱黎智英的方針傾向會影響報刊整個的採編決定[93],曾下達指示通過報導恐嚇中國內地的港商,讓他們對《逃犯條例》的風險產生恐懼,阻礙香港與大陸的生意往來,從而對香港建制派造成威脅[94][95]。
2月6日,陳沛敏供稱,黎智英示威抗爭、反對《逃犯條例》的修訂,非常重視遊行人數,想盡辦法推動市民上街遊行[96]。2月7日,陳沛敏供稱,在2019年7月1日的立法會暴動後,黎智英希望為涉案的青年平反,以爭取市民諒解和支持,並擴散“同情”的情緒,想方設法讓市民支持反修例運動[97][98]。2月8日,陳沛敏承認《蘋果》曾在反修例運動期間發佈《2019 自由之夏》特刊,刊登煽動性的暴力圖片,表明扣除成本捐贈給“612人道支援基金”,宣傳稱要“推到國際”[99][100]。
2月9日,陳沛敏供稱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黎智英認為中國政府對新冠疫情有所隱瞞,指示《蘋果日報》故意使用“武漢肺炎”等字眼[101]。
2月20日至22日,陳沛敏供稱,2020年,受專欄作家馮晞乾的建議,黎智英黎計畫推出《蘋果日報》的英文版來“打國際線”,希望獲得美國社會支持,為《蘋果日報》提供政治保護[102][103]。另外,陳沛敏提到她在被捕後,已向公司辭職,覺得《蘋果日報》應該停刊了,不少同事也感到擔憂[104]。陳沛敏供稱,她不同意黎智英以《蘋果日報》的名義宣傳“一人一信救香港”的行動,但黎智英的態度非常頑固和堅決,使得報刊員工無法反對[105][106]。陳沛敏稱,黎智英在《國安法》生效後曾要求她製作“制裁名單”,收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特區政府官員等人物,推動特朗普政府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但她並未按照改要求執行[107];同時黎智英繼續主持個人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並邀請外國嘉賓對談,收到報刊許多同事的質疑和擔憂,但黎智英態度非常強硬[108][109]。
2月26日至29日,陳沛敏供稱,她並不認同黎智英自由、民主價值觀的全部,但黎智英作風強勢[110],曾不滿《蘋果日報》對特朗普政府的負面報導[111],在《國安法》生效、黎智英在被捕後也仍未改變《蘋果日報》的採編方針[112][113],公司內部為繼續使用過“閹割選舉”、“武漢肺炎”等誇大字眼而感到擔憂[114]。辯方詢問《蘋果日報》是否享有採編自主權,陳沛敏稱黎智英態度強硬時,她個人對新聞選題及報導風格的判斷會受到影響[115]。
3月1日,陳沛敏承認黎智英是泛民支持者,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衝擊立法會事件後,他不希望示威結束,認同“和勇不分”,指示多去採訪示威者,進而影響群眾對社會民聲的判斷[116]。
楊清奇作供
3月4日起(開審第三十七日),第三位“從犯證人”、前《蘋果日報》主筆楊清奇開始做供。3月4日,楊清奇確認,報刊的採編會議“飯盒會”並不是讓同事討論問題,而是接受黎智英的指示,黎智英要求報刊的評論文章立場必須和他一致,角度需要“鼓勵抗爭”[117][118]。楊清奇確認,《蘋果日報》在反修例事件後新聞角度更加激進,黎智英在2020年想通過社交媒體擴大影響力、為民主運動人士桑普等開專欄等細節,並提到在2020年臨近國安法出臺和同事一同到黎智英的住所參加晚宴時,大家都擔心黎智英是否會因為《國安法》被捕,但黎智英表示他不怕被捕,若被捕“更加證明到中共同香港政府對人權慨打壓,同時打壓新聞自由”,黎智英相信美國、英國同歐洲不會坐視不理,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制裁能夠改善香港的人權狀況[119][120]。
3月5日,楊清奇確認《國安法》實施後自由作家出於對安全的擔心來稿減少,黎智英曾吩咐尋找海外作者[121],遊說中央黨校被除名教授蔡霞等撰文[122]。
3月6日,控方在楊清奇手機撿取與黎智英的手機對話截圖,發現黎智英承諾每月給楊清奇支付一萬港元作為他為黎智英twitter帳號供稿的報酬,楊清奇表示黎智英最終並沒有給他任何報酬[123]。楊清奇提到報刊的評論文章的立場反映了《蘋果日報》及黎智英的看法,黎智英欣賞的作者撰文必須要被發表[124]。楊清奇稱,2017年以前,黎智英曾邀香港建制派人士為《蘋果日報》撰稿,但2018年以後黎智英的人選風格發生轉變,2019年以後再也沒有邀請建制派為報刊撰稿[125]。
3月7日,楊清奇稱黎智英的用人風格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既會慷慨地在《蘋果日報》上市時給員工發股票,報刊成立初期的部分高層因此變成千萬、億萬富翁;另一方面,他用人方式殘忍,總是要求採編風格“求新求變”,編輯和高層換得很頻繁,用人用到極致。楊清奇確認羅冠聰被通緝後仍有向《蘋果日報》投稿[126]。
海外發聲
英國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12日,英國外相卡梅倫會見了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敦促中國及香港政府釋放黎智英,英國外交部也在與會後表態反對《國安法》的實施,號稱會繼續支持黎智英和香港民眾[127]。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18日,英國《衛報》發佈評論《The Guardian view on Jimmy Lai: this sham trial is another bleak day for Hong Kong》,稱黎智英“可能會在監獄中度過餘生,這象徵著對新聞自由和其他權利的鎮壓”[128]。
當地時間2024年1月11日,英國首相辛偉誠公開表示支持黎智英,稱其為“言論自由的捍衛者”,認為該案件審判是出於政治動機[129]。
美國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19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發佈評論《Show trials and fake elections are destroying Hong Kong》,稱“不允許獨立思考和抗議”的《國安法》正在審判“民主衛士”黎智英,香港正在付出代價,逐漸失去自由市場和法治。
當地時間2024年1月17日,在白宮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卡琳·讓-皮埃爾表示美國對中國實施港區《國安法》的譴責,呼籲立即無條件釋放黎智英[130]。
當地時間2024年3月1日,美國駐港總領事梅儒瑞接受《彭博社》訪問稱,中國對香港自由的鎮壓會削弱它作為金融中心的魅力,釋放黎智英等政治犯可改善香港的形象[131]。
中國的反應
中央政府及官方媒體
2023年12月18日,針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英國外交大臣、歐洲議會議員等政客關於黎智英的評論,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稱其為“政治作秀”,稱美西方政客的言行只有干擾、破壞香港法治秩序[133][134]。同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香港是法治社會,執法部門會秉公辦案,認為美國、英國就案件的評論違背法治精神和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稱其為“政治操弄”和“雙重標準”[135]。
2024年1月1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評論稱,針對黎智英的案件,“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肆意編造一個又一個謊言,妄圖在該案審理上混淆視聽、誤導輿論”[136]。1月1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稱“美西方一些政客接連跳將出來,對黎智英案指手畫腳、大放厥詞,美西方一些媒體也跟著張牙舞爪、口出狂言,妄圖對案件審理施壓干預。但是狂妄干預只能盡顯其醜陋嘴臉,註定無功且自辱”[137]。
2月8日,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稱,黎智英是反中亂港事件的策劃者和煽動者,是外部反華勢力的“代理人”和“馬前卒”,是香港亂局的幕後推手。對黎智英依法審判事關國家安全和法律尊嚴,根本不是少數外部勢力粉飾的“言論和新聞自由”問題。香港特區執法部門秉公辦案,司法機關依法審理,於法有據,天經地義[138]。
香港特區政府及社會人士
2023年12月15日,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稱,黎智英案件開審前會做好安保工作,法庭需經過X光和搜查,警方會加強巡邏和搜查,以防有人騷擾檢控人員[139]。
2023年12月18日,香港特區政府發言稱會依法處理黎智英,強調所有案件均是嚴格根據證據和依照法律處理,任何干預香港特區司法程式的行為都是破壞香港特區法治的做法,應受譴責;發表有意圖干擾或妨礙司法公正的言論,或作出有同樣意圖的行為,極有可能構成刑事藐視法庭罪或妨礙司法公正罪[140][141]。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批評英美政客敦促香港政府釋放黎智英是政治攻擊手段,呼籲英美政客尊重法治精神,在審訊期間靜心留意雙方提出的證據,不要干預法庭審訊過程[142]。
12月21日,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致函《華盛頓郵報》,強烈反對其對黎智英案的誤導性言論及對香港法治的抹黑,稱該案件正進行法律程式,任何人評論案件詳情都不合適。他強調所有案件的被告都會在香港適用法律下,受到公平審訊;被告權利亦受到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條例》保障[143]。
2024年1月3日,外交部駐港公署斥責部分美西政客妄議黎智英案審訊,敦促其立即停止包庇反中亂港分子[144]。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黃玉山批評,英美等國對黎智英案的評論會破壞香港司法體制,粗暴干涉特區事務和中國內政[145]。
1月4日,香港立法會“A4聯盟”發言稱西方反華政客和機構罔顧事實,顛倒黑白,頻頻借黎智英的案件攻擊抹黑香港人權法治,妄圖煽動對華的鎮壓,政治意圖別有用心[146]。
1月5日,針對英國政客、歐洲議會議員對香港特區法院審理黎智英案件的批判,詆毀中央對港政策和香港國安法,大批市民到英國駐港總領館進行抗議譴責[147]。1月12日,民建聯、同心護港總會等社會組織紛紛抗議英國首相辛偉誠關於黎智英案件的發言[148]。1月13日,工聯會社會事務委員會、香港海南社團總會等組織到英國駐港總領事館抗議,強烈譴責英首相指黎智英案件是英國政府首要處理事項,公然企圖干預香港司法制度[149][150][151]。
2月8日,特區政府就四位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前美國駐香港總領事(前總領事)就黎智英的相關案件所作出的聯合聲明,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呼籲立即停止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及獨立審判權[152]。
參考資料
- . www.zaobao.com.sg. [2024-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5) (中文(简体)).
- . www.zaobao.com.sg. [2024-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5) (中文(简体)).
- . BBC News 中文. 2023-12-18 [2024-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0) (中文(简体)).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中文(繁體)).
- . 點新聞-dotdotnews. [2024-03-06] (中文(香港)).
- . 壹週刊. 2020-08-11 [2020-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 陳蕾蕾, 蔡正邦, 鄧詠中, 馮國良, 黎靜珊, 丘啟謙, 黃穎津, 甄以恆, 馬煒傑, 彭愷欣. . 香港01. 2020-08-10 [2024-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3) (中文(香港)).
-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2020-08-10 [2024-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6) (中文(繁體)).
- . 环球网. [2024-03-07] (中文(中国大陆)).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中文(繁體)).
- . BBC News 中文. 2020-12-03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4) (中文(繁體)).
- 王霜舟.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0-12-04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8) (中文(简体)).
- 凌逸德. . 香港01. 2020-12-11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8) (中文(香港)).
- . Now 新聞. 2020-12-11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6) (中文(香港)).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中文(繁體)).
- . on.cc東網. 2020-12-23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中文(香港)).
- . 香港文匯網. [2024-03-07] (中文(香港)).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中文(繁體)).
- . on.cc東網. 2021-02-09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中文(香港)).
- . 香港文匯網. [2024-03-07] (中文(香港)).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中文(繁體)).
- . 大公文匯 www.tkww.hk. [2024-03-07].
- . Sing Tao Canada 星島加拿大. 2022-08-09 [2024-03-07] (中文(臺灣)).
- . 香港文匯網. [2024-03-07] (中文(香港)).
- 德國之聲.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2-11-23 [2024-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6) (中文(臺灣)).
- 星島日報. . std.stheadline.com. 2023-12-18 [2024-03-06] (中文(香港)).
- 郭顥添. . 香港01. 2021-08-18 [2024-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8) (中文(香港)).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0) (中文(繁體)).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中文(繁體)).
- 朱棨新. . 香港01. 2023-12-17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8) (中文(香港)).
-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2022-12-01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8) (中文(繁體)).
- . news.rthk.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7) (中文(臺灣)).
- 朱棨新. . 香港01. 2023-11-28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8) (中文(香港)).
- 朱棨新. . 香港01. 2023-05-29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7) (中文(香港)).
- . 香港文匯網. [2024-03-07] (中文(香港)).
- . www.hkcna.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 . Sing Tao Canada 星島加拿大. 2022-08-18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0) (中文(臺灣)).
- . news.rthk.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8) (Chinese (China)).
- . BBC News 中文. 2023-12-18 [2024-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0) (中文(简体)).
- 凌子淇, 朱棨新. . 香港01. 2023-12-18 [2024-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8) (中文(香港)).
- 星島日報. . std.stheadline.com. 2023-12-18 [2024-03-06] (中文(香港)).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8).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6) (中文(繁體)).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9).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4) (中文(繁體)).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6) (中文(繁體)).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6) (中文(繁體)).
- . 星島頭條. 2023-12-22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中文(香港)).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2).
- . m.stnn.cc. [2024-03-07].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2).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3) (中文(繁體)).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6) (中文(繁體)).
- . 明報新聞網 - 每日明報 daily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中文(繁體)).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3).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6) (中文(繁體)).
- . news.rthk.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6) (中文(臺灣)).
- . 點新聞-dotdotnews. [2024-03-07] (中文(香港)).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4).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中文(繁體)).
- . 點新聞-dotdot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3) (中文(香港)).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1) (中文(繁體)).
- News, 无线新闻TVB. . 无线新闻TVB News. [2024-03-07] (中文(中国大陆)).
- News, 無綫新聞TVB. . 無綫新聞 TVB News. [2024-03-07] (中文(香港)).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1) (中文(繁體)).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4) (中文(繁體)).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中文(繁體)).
- . 點新聞-dotdot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4) (中文(香港)).
- . 點新聞-dotdotnews. [2024-03-07] (中文(香港)).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7).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中文(繁體)).
- 郭顥添. . 香港01. 2024-01-20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中文(香港)).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8).
- 凌子淇, 朱棨新. . 香港01. 2024-01-18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0) (中文(香港)).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中文(繁體)).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中文(繁體)).
- . 點新聞-dotdotnews. [2024-03-07] (中文(香港)).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中文(繁體)).
- 凌子淇, 朱棨新. . 香港01. 2024-01-23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5) (中文(香港)).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3).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4).
- . www.dotdotnews.com. [2024-03-07].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5).
- 凌子淇, 朱棨新. . 香港01. 2024-01-26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中文(香港)).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中文(繁體)).
- . 點新聞-dotdotnews. [2024-03-07] (中文(香港)).
- . 點新聞-dotdotnews. [2024-03-07] (中文(香港)).
- 凌子淇. . 香港01. 2024-02-01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3) (中文(香港)).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中文(繁體)).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中文(繁體)).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中文(繁體)).
- 凌子淇. . 香港01. 2024-02-05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中文(香港)).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中文(繁體)).
- 凌子淇. . 香港01. 2024-02-07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中文(香港)).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中文(繁體)).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 . 點新聞-dotdotnews.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zh-Hans-HK).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中文(繁體)).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中文(繁體)).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 . 2024-02-20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美国英语).
- 凌子淇. . 香港01. 2024-02-21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中文(香港)).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 . 點新聞-dotdotnews.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zh-Hans-HK).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中文(繁體)).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中文(繁體)).
- . 點新聞-dotdotnews.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zh-Hans-HK).
- 凌子淇. . 香港01. 2024-02-26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中文(香港)).
- 凌子淇. . 香港01. 2024-02-27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中文(香港)).
- 凌子淇. . 香港01. 2024-02-27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8) (中文(香港)).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中文(繁體)).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2).
- . m.stnn.cc.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2).
- 劉安琪. . 香港01. 2024-03-04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2) (中文(香港)).
- . news.rthk.hk.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2) (Chinese (China)).
- 劉安琪. . 香港01. 2024-03-05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2) (中文(香港)).
- 劉安琪. . 香港01. 2024-03-05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2) (中文(香港)).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2).
- . www.takungpao.com.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2).
- 劉安琪. . 香港01. 2024-03-06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2) (中文(香港)).
- .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中文(繁體)).
- . AP News. 2023-12-12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英语).
- Editorial. . The Guardian. 2023-12-18 [2024-03-13].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英国英语).
-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4-01-11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英语).
- House, The White. . The White House. 2024-01-18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美国英语).
- . Yahoo Finance. 2024-03-01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6) (美国英语).
- . news.un.org. 2024-01-22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英语).
- . 大公文匯網.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zh-Hans-HK).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31).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 . www.hkcd.com.hk.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 . paper.people.com.cn.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31).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 . 大公文匯網.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zh-Hans-HK).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 . 大公文匯網.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zh-Hans-HK).
- . 大公文匯網.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zh-Hans-HK).
- . 大公文匯網.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zh-Hans-HK).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 . 大公文匯網.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zh-Hans-HK).
- . 大公文匯網.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zh-Hans-HK).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
- . www.orangenews.hk.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