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黑鵯
紅嘴黑鵯 (學名:)是雀形目鵯科的一種鳥類,分布範圍主要在東洋界的大陸地區,西起喜馬拉雅山脈西緣,經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東迄臺灣,南抵中南半島南部。
紅嘴黑鵯 | |
---|---|
臺灣亞種(H. l. nigerrimus)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鵯科 Pycnonotidae |
属: | 短腳鵯屬 Hypsipetes |
种: | 紅嘴黑鵯 H. leucocephalus |
二名法 | |
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Gmelin, 1789) | |
異名 | |
|
在廣大的地區中有數種亞種,大部份是身體羽色的差異。可發現於闊葉林和耕地區,築巢於樹木或灌木,一鳥窩有2至4個蛋。
紅嘴黑鵯身長約24至25公分,有長尾巴,身體羽毛則依各亞種從灰黑色到黑色皆有,而指名亞種的頭部甚至為白色(此即種名leucocephalus的由來)。嘴喙和腳為紅色且頭部有黑色鬆冠羽。
公母鳥外型相似,亞成鳥無黑色鬆冠羽。
紅嘴黑鵯的食物有種子和昆蟲,經常成群或棲或飛尋找食物,特別喜歡吃莓果。紅嘴黑鵯相當喧鬧,常發出大聲的“貓-、貓-”或“小氣鬼、小氣鬼”或“嘰喳、嘰喳”叫聲。
文化
在台灣地區,一些原住民文化認為紅嘴黑鵯為神聖且不可侵犯的,並且同樣解釋了紅嘴黑鵯羽色烏黑、紅嘴、紅腳模樣的由來。泰雅族流傳神鳥犧牲自己撲滅了森林大火;在鄒、邵、布農等族所流傳南島語族共有的大洪水神話中,有些故事版本則認為犧牲自己為族人帶回火種的神鳥是台灣藍鵲。[lower-alpha 1][3]:183,268[4]
註釋
參考資料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 . . . 日本國會圖書館 (: ). 1941年8月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1) (日语).
- 鹿野忠雄. [山、雲與蕃人]. 由楊南郡翻译 漢譯初版. 台北: 玉山社. 2000年2月 [原書1941年8月中央公論社]. ISBN 957-8246-33-1.
- 張至善, 臺灣原住民與動物的故事 紅嘴黑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Birds of India by Grimmett, Inskipp and Inskipp, ISBN 0-691-0491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