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

鼻竇(Paranasal sinuses),又名鼻旁窦,是一群含有空氣的空腔,位於人的頭顱,在頭骨之間、鼻腔周圍的顱骨與臉骨之內。鼻竇共有四對,平時充滿了空氣,在鼻腔附近[1]上頜竇眼睛下方,額竇在眼睛上方,篩竇在兩眼之間,蝶竇在眼睛後方。人臉部的是根據附近的面部骨骼來命名的。

鼻竇
鼻竇的前視圖
鼻竇的側視圖
标识字符
拉丁文sinus paranasales
MeSHD010256
TA98A06.1.03.001
TA23176
FMAFMA:59679
格雷氏p.998
解剖學術語

結構

每個人都有四對鼻竇,根據所在的頭骨部位而命名,於頭的左右側各一,共八個。這四對鼻竇的名稱分別是:[2]

  • 上頜竇(Maxillary sinus):位於眼睛之下的上颌骨(開口在鼻子後方的篩竇半月裂孔),是四對鼻竇中體積最大的一對,是由三叉神经所支配[2]
  • 額竇(frontal sinus):位於眼睛之上的額骨(額骨是形成前额堅硬部位的骨頭),也是由三叉神经所支配[2]
  • 篩竇(ethmoid sinus):是在鼻子和眼睛之間筛骨附近的數個獨立氣室。是由篩骨神經三叉神经鼻睫神经的分支)所支配。
  • 蝶竇(sphenoid sinus):位於頭顱骨底部中心的蝶骨,由三叉神经所支配[2]

鼻竇的內裡襯有呼吸上皮(纤毛假复层柱状上皮)。

發育

在發育過程中,鼻竇由鼻腔中的充气囊(骨骼氣腔)開始發育。此發育過程在出生前就已開始,而在出生後也會繼續的發育。

實驗的結果發現空氣在單一開口(竇口)的竇中,其自然通氣率極慢,這種受限制的自然通氣率可能對鼻竇有保護作用,因為可以避免其粘膜表面過於干燥,而且是一個高二氧化碳、最少病原体可以進入的近無菌環境。其中上頜竇氣體的組成類似靜脈血液中的氣體組成,和一般呼吸的空氣相比,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含量低[3]

功能

鼻窦的横向X光圖

醫學界對鼻竇在人體內的作用還未很清楚。不過,下列各項原因都有可能:

  • 減輕頭顱骨前方的重量。
  • 幫助令吸入的空氣在到達肺部之前,可以更溫暖和濕潤。
  • 幫助增強發聲時的共鳴。
  • 當臉部受到襲擊時,可以當作一個力量的緩衝區。
  • 隔熱的效果,避免像眼睛或是牙根等對敏感的部份受到鼻腔温度波动的影響。
  • 整理鼻内和血压气压。
  • 配合免疫系統,防衛致病原入侵。

臨床症狀

感染

鼻竇由很多稱為竇口的小管連往鼻腔。不過當人因為普通感冒而引致鼻炎或鼻膜腫脹,都會使這些小管閉塞。當這些小管閉塞時,就會影響到鼻腔黏液滯流在鼻竇內,影響排放。如果不及早診治,就會演變成為鼻竇炎。因為上頜後牙靠近上颌窦,因此若有任何疾病(例如牙齒部份發炎),也可能會造成其他臨床問題。臨床問題包括繼發性鼻竇炎,也就是因為其他問題(例如鄰近的牙齒發炎)造成的鼻窦感染[4]

這類症狀可以用减充血剂藥物治療,這類藥物會讓鼻窦血管收缩,减少炎症,其他的治療方式包括鼻沖洗或是皮質類固醇

癌症

鼻竇的惡性腫瘤約佔所有腫瘤中的0.2%。鼻竇的惡性腫瘤中有80%是來自上颌窦,男性比女性容易受影響。鼻竇惡性腫瘤常出現在年齡40歲到70歲的人當中。其中又比肉瘤要常見。很少有轉移型病變。蝶窦和额窦的贅生物則相當罕見。

歷史

詞源

Sinus源自拉丁语,意思是折叠、曲线或海灣。

其他動物

其他動物也有鼻竇,像是哺乳动物、非飛行類的恐龙鳄目。但相關的骨骼隨物種有很大的差異。

圖片

參見

本條目使用了部分解剖術語

参考文献

  1. . [2017-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0).
  2. . 2016-08-24 [2017-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0).
  3. . [2017-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4).
  4. Illustrated Anatomy of the Head and Neck, Fehrenbach and Herring, Elsevier, 2012, p. 68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鼻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