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站 (南京市)
龙潭站是一个京沪铁路上的车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河北村149号,目前为三等站,邮政编码为210034。目前车站仅办理货运业务,主要办理整车、货场、专用线业务[5]。
车站站房 | |||||
位置 |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河北村149号 | ||||
地理坐标 | 32.172889°N 119.053275°E | ||||
管辖机构 | 上海铁路局南京东直属站 | ||||
途经 | 京沪铁路 | ||||
总共3个 | |||||
股道 | 总共13条 | ||||
其他 | |||||
车站 | 30374[3] | ||||
电报码 | LTH[4] | ||||
拼音码 | LTA | ||||
车站等级 | 三等站 | ||||
|
概要
龙潭站始建于1907年,1908年随沪宁铁路建成通车,为当时沪宁线上较大的车站之一。铁路的开通迅速令龙潭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步成为建材工业基地,成为句容县除县城驻地以外的第一大镇。1921年中国水泥厂在龙潭建厂,一度为是中国水泥行业最早的五大厂家之一[6]。华中铁道期间车站加设第二条侧线[7]。
1954年车站上行至尧化门区间路段因多次发生路基坍塌事故后被改线,避开易受洪灾的长江沿岸。新线预留复线建设条件[8][9]。1974年车站上下行区间实现复线化[10]。2007年4月18日,车站在第六次大提速后后停办客运业务[11]。
为加强南京港龙潭港区疏港能力,南京市当地政府于2017年投资计划新建南京龙潭港铁路专用线。专用线自龙潭站西咽喉引出,全长5.46公里,正线铺轨2.534公里,站线铺轨6.516公里,龙潭站增建5条股道[12]。工程于2019年10月开工,2020年10月龙潭站改造完毕[13],2020年12月完工[14],2021年1月通过上海局集团验收[15]。
车站结构
龙潭火车站民国建筑 | |
---|---|
栖霞区文物保护单位 | |
所在 | 龙潭街道火车站东南70米 |
时代 | 民国 |
龙潭站现有1个建筑面积80平米的货运营业厅,1个建筑面积15731平米的货场,1个建筑面积219平米的仓库[5]。车站站房为两层复式建筑,外立面为红色[6]。
事件
- 1908年5月11日一名16岁少年在车站附近路轨行走时被火车碾压身亡,导致上千村民围攻车站,并阻挠列车行驶,是为龙潭事件。事件导致铁路及两江总督开始重视对铁路沿线居民的安全教育[16]。
- 1911年车站附近长5英里的路轨被40年一遇洪水淹没。其后1915年、1916年车站亦曾被洪水淹没,中断行车长达24小时以上。1954年车站上行路段被洪水冲毁。在此次洪水后上海铁路局决定将沪宁铁路尧化门——龙潭段改线[8]。
- 龙潭站为1927年北伐战争中龍潭戰鬥的重要战场之一[17]。
- 2006年10月24日清晨4点40分龙潭站下行正线路轨突然断裂,车站值班员发现情况后紧急扣停5分钟后即将通过车站的北京-上海Z1次列车。随后铁路部门组织人员对铁路进行抢修,至7时左右恢复畅通。此次事件造成造成沪宁铁路十余趟列车晚点,其中八列为北京发往上海的快速直达列车[18]。
参考资料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龙潭站 |
- . [2017-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 铁道部运输局. . 铁路客货运输专刊. 2012, (4): 6. 运营运调电[2012]1911号.
- .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23. ISBN 155066140495.
- 铁道部电子计算技术中心, 铁道部运输局. .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8: 60. ISBN 9787113030995.
- . [2017-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6).
- . 人民网. 2013-08-20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5).
- . 上海市地方志.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 . 江苏省地方志.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4).
- .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5).
-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5).
- . 镇江日报 (金山网). 2007-04-20.
- 黄波. . 现代交通技术. 2019.
-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1 [202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 . 紫金山新闻 (南京日报). 2020-12-14 [202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5).
- . 中国新闻网. 2021-01-11 [202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5).
- 葛玉红. . 南京社会科学. 2014. doi:10.3969/j.issn.1001-8263.2014.09.021.
- . 中国新闻网. 2014-08-04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 . 新浪网. 2006-10-25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