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圓唇硬腭近音

濁圓唇硬腭近音()是子音的一種,在國際音標中的符號是ɥ。它有硬腭雙唇两个调音部位,同时圆唇。国际音标中表记它的符号是h经过上下倒转后的ɥ或者是,这是将其视为唇化的[j]

濁圓唇硬腭近音
ɥ
IPA編號171
編碼
HTML碼(十進制)ɥ
Unicode碼(十六進制)U+0265
X-SAMPA音標H
ASCII音標j
IPA盲文⠲ (braille pattern dots-256) ⠓ (braille pattern dots-125)

濁圓唇硬腭近音通常可以视为等效于半元音闭前圆唇元音 [y]。它们在许多语言中发生语音交替,如法语;部分语言的双元音中也存在这种现象,ɥ和带不成音节号的常在不同标音系统中表示同一个音。有时[1]:42会写作,即便后者实际上标记极短的[y]

部分语言如西班牙语有非圆唇的硬腭近音,它不能被视为[y]或不圆唇[i]的半元音。

还有唇化腭后近音[2],调音部位比标准圆唇硬腭近音稍靠后,不过没有标准浊圆唇软腭近音那么后。它可被视作是闭央圆唇元音[ʉ]对应的近音。国际音标没有专门表示此音的符号,可以写作ɥ̄ɥ˗(都表示后移ɥ),ɥ̈央化ɥ)、前移w)或(央化的w)。对应的X-SAMPA音标分别是H_oH_"w_+w_"。其他可能转写包括央化并唇化的j(国际音标j̈ʷ,X-SAMPA音标j_"_w )或不成音节的ʉ(国际音标ʉ̯,X-SAMPA音标}_^)。

特别是在宽式记音中,唇化腭后近音可以写作腭化的唇化软腭近音(国际音标,X-SAMPA音标w'w_j)。

紧唇硬腭近音

紧唇硬腭近音在国际音标中记作ɥ,也是本词条使用的惯例。唇部紧缩国际音标中没有对应的专门变音符号,可以用β̞表示,即j͡β̞[j]和唇部紧缩同时出现)或jᵝ(外加唇部紧缩的[j])。也可将展唇符͍ 临时用于唇化近音ɥ͍

紧唇腭后近音[2]可简单写作ɥ̈(央化的[ɥ]),也是本词条使用的惯例。其他可能的转写还有j̈ᵝ(央化的[j],带唇部紧缩)和ɥ͍̈(央化的[ɥ],带展唇符)。

特征

圆唇硬腭近音的特征有:

  • 发音部位是圆唇化的硬腭,即以舌根部位抵住软腭,而发音时嘴唇是扩张的,且唇内侧没有显露。软腭位于硬腭后面,近喉咙的一片柔软组织。
  • 發聲類型是濁音,意味着發音時聲帶顫動。

见于

语言单词国际音标意义注释
阿布哈兹语ауаҩы[awaˈɥə]参见阿布哈兹语音系
汉语现代标准汉语月/yuè/ㄝˋ[ɥœ˥˩]参见現代標準漢語音系
上海话[3]:331浴/yu [ɥo̽ʔ˥]洗澡/j/在圆唇元音前的同位异音。[3]
法语nuire[nɥiʁ] 伤害比利时法语中和/w//y/合流。参见法语音系
雅依语vëk[ɥæk]和清/ɥ̊/对立。
韩语京畿道方言쉬엄쉬엄/swieomswieom[ɕɥiʌmɕɥiʌm]慢慢,断断续续只出现在/i/前。参见韩语音系
库尔德语düa[dʉːɥɑː]后背参见库尔德语音系
挪威语东部城区挪威语[4]:35dualisme[dʉ̞ɥ̈ɑˈlɪ̟smə]二神教后腭音;只出现在高闭元音/ʉ, ʉː/后,元音之前。[4]:35可能会被记为w。参见挪威语音系
Shipibo[5]:283/w//i, ĩ/前的同位异音。唇化程度轻。[5]:283
瑞典语中央标准音ful[fʉ̟ɥl] 丑陋一般实现为双元音的/ʉː/[ʉ̟ɥ])中的非音节性组分;可能是擦音。在中央标准变体里是硬腭音,一些其他变体里可能是后腭音。参见瑞典語音系
上索布语[6]:36–37, 41, 46wem[ɥem]我知道
史興語低地[7]:368[Rdʑɥɛ]尖牙/w/在音节结尾的(龈)腭音前且/或跟着前元音/i, e, ɛ/(在高地史兴语中包括/ĩ/)时的同位异音。[7]:368[8]:387
高地[8]:387[Rdɥe]

突唇硬腭近音

突唇硬腭近音
ɥ̫
ɥʷ

因为国际音标不区分突唇圆唇和紧唇圆唇的符号,已废弃的圆唇符号̫有时会用于表示突唇。也可用ɥʷ(硬腭近音,带内唇调音)表示。

声学上,这个音“介于”紧唇硬腭近音[ɥ]和硬腭近音[j]之间。

特征

突唇硬腭近音的特征有:

见于

语言词汇IPA含义注释
挪威语城区东部挪威语[4]:35cyanid[sʏ̫ɥ̫ɑˈniːd]氰化物出现在元音前、突出圆唇闭元音/ʏ, yː/后。[4]:35参见挪威语音系
西班牙语ayuda[äˈʝ̞ʷuð̞ä]近音;/ɟ͡ʝ/在圆唇元音前和之间的弱化同位异音。重读时可能变成擦音[ʝʷ]。参见西班牙語音系

清圆唇硬腭近音

清圆唇硬腭近音
ɥ̊

国际音标表示此音的符号是ɥ̊,即清化的[ɥ]。出于音系学原因,有时可写作j̊ʷ。在雅依语中作为音位出现。

见于

语言词汇IPA含义注释
Iaai与浊音/ɥ/对立。不突唇。[9]:176
卡姆语 Gamale[10] ह्व़ा [ɥ̊ɐ] 与浊音/ɥ/对立。

註釋

  1. Mangold (2005)
  2. 也可被称作“硬腭后移”“硬腭-软腭”“前软腭”之类。本词条采用“腭后”。
  3. Chen & Gussenhoven (2015)
  4. Kristoffersen (2000).
  5. Valenzuela, Márquez Pinedo & Maddieson (2001).
  6. Šewc-Schuster (1984).
  7. Chirkova & Chen (2013).
  8. Chirkova, Chen & Kocjančič Antolík (2013).
  9. Maddieson & Anderson (199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