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

銀行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貸款、办理结算等業務的金融機構。绝大多数银行都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它允许银行在向中央银行交存一定比例准备金后,将剩余部分资金用于发放贷款等业务。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自然派生出新的存款,使得其具备货币创造的能力,並透過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強心劑,打通國家經濟血脈的活絡,以維持現代社會機能的運作。

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一国乃至全球金融稳定产生巨大影响,通常都被置于各国金融管理当局的严格监管之下。在满足不同国家或地区金融监管当局各具差异的监管规则之余,银行还普遍遵循基于巴塞尔协定最低资本要求

1880年描寫銀行的油畫
東歐的銀行

历史

在欧洲,最早的银行出现于13世纪義大利威尼斯,而德国汉堡英国伦敦也相继设立了银行。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银行在欧洲得到了普遍发展,很多至今对社会具有很大影响力的银行都在此期间陆续创立成型,如英国滙豐控股美國花旗集團中國交通銀行等。

宋朝時期中國出現了具有高利貸性質及無利息存款業務的錢莊票號,第一具有近代特徵的银行是上海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成立。在汉语“银行”一词当中,“银”往往代表的就是銀錢,而“行”则是对大商业机构的称谓。把办理与银钱有关的大金融机构称为银行,在中国最早见于太平天国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篇》。

運作模式

銀行存摺是傳統上開戶者一定會拿到的交易證明文件,但近年部分銀行不再提供存摺,只提供月結單
歐洲一家銀行提款時的提款單

德國日本等地,銀行主要由產業公司擔任經營者;在其他國家,如美國,非金融機構不得經營銀行。

銀行承擔支付現金支票兌現、支票託收予客戶的責任。另外也提供客戶其他付款方式,如電匯終端機以及自動櫃員機(ATM)。

銀行收受以存款、定期存款和發行鈔票債券類等憑證作為貸款用途。這些貸款,借錢,接受資金存入往來帳戶,接受定期存款和發行的債務證券,如紙幣和債券。銀行的放貸用於貸款給客戶、分期付款、以及投資有價證券和其他貸款用途。

銀行可以提供所有付款服務,對多數公司、個人以及政府而言,銀行帳戶是必備的。其他提供付款服務的非銀行業者,如匯款公司,通常並不視為銀行帳戶的替代者。

銀行存款大部分來自家戶單位、非金融公司,借款對象也多為家戶單位和非金融公司。非銀行業者的貸款人在多數狀況下儼然是銀行替代者,貨幣市場、現金管理信託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常常能提供借款功能。

定義

各國對銀行定義不同,在英國法律裡,銀行是經營銀行業務的公司[1],營業項目包括:

  • 辦理現金帳戶
  • 兌現支票
  • 支票託收等

多數英國普通法承認票據交換法,票交法規範包括支票在內的轉讓工具,對於具備此功能的銀行定義如下:銀行是一個法人,不必然為公司,負責承辦銀行業務(第二條)。雖然這個定義很一般,卻有相當的功用。因為這個定義確認法律上以銀行交易(如支票)作為認定基礎,而不是以銀行的組織或管制為依據。

英國普通法不是以規範定義銀行業務,大多以上述定義加以規範。部分英國普通法對於銀行業務或銀行自有一套規約。探討這些定義時,要留意有些定義標準為銀行業務的合法性,但通常合法性並非必要條件。尤其多數定義都基於進入管制和監理的合法性,而不是管制銀行經營實務。然而,這些歸約定義幾乎都反應普通法的定義。舉凡如下:

  • “銀行業務”意指收受現金或存款、支付或託收客戶支票、代墊款、以及本法所授權的其他業務(銀行法(新加坡),第二條)。
  • “銀行業務”是部分接受或全部接受:
  1. 普羅大眾現金、存款、儲蓄、或其他類似攤還帳戶,期限在3個月內...或是其餘更短的期限;
  2. 支付或託收客戶支票;(香港銀行條例,第二條)。要注意這個定義的例子延伸到收受任何不到3個月的攤還存款,接受港幣1百萬以上、期限長於3個月存款的公司,在香港應視為存款公司,而非銀行。

隨著金融終端交易(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at Point Of Sale;EFTPOS)、直接借貸與網路銀行的產生,在大部分銀行體系中支票失去作為支付工具的主要地位,法律理論隨之建議以支票為基礎的定義應該放寬到包括處理客戶現金存款的金融機構,確保客戶即使不使用支票,也能夠經由第三方進行款項收付。(例如,紐西蘭的Tyree銀案法案例,A L Tyree, LexisNexis 2003,第70頁)。

銀行的廣義商業角色

銀行金庫

銀行業務已不僅限於銀行,包括其他商業業務:

  • 發行紙鈔(由銀行發行,持有者可要求其履行支付義務)
  • 經由電匯、終端機、網路銀行或其他方式進行付款
  • 發行銀行匯票和支票
  • 辦理定期存款
  • 預借現金、分期付款或其他類似貸款
  • 辦理信用狀開狀和轉開、擔保、履約保證金、證券承銷、和其他表外項目曝險
  • 文件擔保與保險箱業務
  • 幣別轉換
  • 直接或間接銷售、轉介保險、基金和信託業務,或是其他類似金融和投資產品,形成“金融超級市場”

經濟功能

銀行的經濟功能包含:

  • 以鈔票、和依據客戶指示兌現支票的形式發行貨幣。這些行為產物之所以為貨幣,因為都可以進行轉讓或依約償還,價值和交易效力都視同紙鈔支票、支付給受款人和銀行的現金
  • 款項淨額交割和清算─銀行同時身為客戶的託收機構與付款機制、參與銀行間的清算委託人或代表,以及付款工具。上述功能讓銀行可以預備匯入與匯出互相抵銷後的付款淨額。也可以涵蓋區域性的付款淨額,減少區域不同所造成的清算成本
  • 信用中介機構─擔任背對背借貸款的中間人
  • 加強信用品質─銀行的貸款對象通常是公司行號和個人(一般信用品質),本身信用優於這些貸款對象。

種類

中国大陆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银行分为

 香港

根據香港的銀行監管機構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定義,在香港營運的銀行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

  1. 持牌銀行
  2. 有限制持牌銀行
  3. 接受存款公司

 澳門

根據1993年頒布的《金融體系法律制度》,澳門的銀行分類為:澳門註冊銀行、外地註冊銀行和郵政儲金局。

 中華民國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銀行法
合作金庫城內分行(原臺北信用組合

根據中華民國銀行法定義,在台灣營運的銀行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

  1. 商業銀行:收受支票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供給短期、中期信用為主要任務之銀行。
  2. 專業銀行:包括工業銀行、農業銀行、輸出入銀行、中小企業銀行、不動產信用銀行及國民銀行,但目前尚未有申請設立國民銀行者。
  3. 信託投資公司:以受託人之地位,按照特定目的,收受、經理及運用信託資金與經營信託財產,或以投資中間人之地位,從事與資本市場有關特定目的投資之金融機構。
  4. 外國銀行:依照外國法律組織登記之銀行,經台灣政府認許、依公司法及銀行法登記營業之分行。

此外,根據銀行的背景亦可作以下區分:

銀行家

  • 是指經營银行業務的企業家

世界银行排名

2023年世界银行排名[2](按资产统计):

  1. 中国 中国工商银行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2. 中国 中国建设银行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3. 中国 中国农业银行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4. 中国 中国银行 (Bank of China)
  5. 美國 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6. 美國 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7. 英国 滙豐控股 (HSBC Holdings)
  8. 法國 法国巴黎银行 (BNP Paribas)
  9. 日本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10. 中国 国家开发银行 (China Development Bank)
  11. 法國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 (Credit Agricole)
  12. 美國 花旗银行 (Citigroup)
  13. 日本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14. 美國 富国银行集团 (Wells Fargo)
  15. 中国 交通銀行 (Bank of Communications)
  16. 西班牙 桑坦德銀行 (Banco Santander)
  17. 日本 瑞穗金融集團 (Mizuho Financial Group)
  18. 英国 巴克莱银行 (Barclays)
  19. 德国 储蓄银行集团 (Sparkassen-Finanzgruppe)
  20. 法國 BPCE集團 (BPCE)
  21. 法國 法國興業銀行 (Societe Generale)
  22. 中国 招商銀行 (China Merchants Bank)
  23. 美國 高盛集團 (Goldman Sachs Group)
  24. 德国 德意志銀行 (Deutsche Bank)
  25. 加拿大 多倫多道明銀行 (Toronto-Dominion Bank)
  26. 加拿大 加拿大皇家銀行 (Royal Bank of Canada)
  27. 中国 興業銀行 (Industrial Bank)
  28. 中国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29. 中国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30. 中国 中信銀行 (China CITIC Bank)
  31. 美國 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32. 法國 法國存托銀行 (Caisse des Depots et Consignations)
  33. 瑞士 瑞銀集團 (UBS)
  34. 英国 駿懋銀行集團 (Lloyds Banking Group)
  35. 義大利 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 (Intesa Sanpaolo)
  36. 中国 中國民生銀行 (China Minsheng Bank)
  37. 荷兰 ING集團 (ING Groep)
  38. 加拿大 加拿大豐業銀行 (Bank of Nova Scotia)
  39. 義大利 裕信銀行 (UniCredit Group)
  40. 中国 中國光大銀行 (China Everbright Bank)
  41. 英国 國民西敏集團 (NatWest Group)
  42. 中国 中國進出口銀行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
  43. 加拿大 滿地可銀行 (Bank of Montreal)
  44. 英国 渣打集團 (Standard Chartered)
  45. 澳大利亚 澳洲聯邦銀行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46. 中国 平安銀行 (Ping An Bank)
  47. 西班牙 西班牙外换银行 (BBVA)
  48. 日本 農林中央金庫 (Norinchukin Bank)
  49. 澳大利亚 澳盛銀行 (ANZ Group)
  50. 西班牙 凱克薩銀行 (CaixaBank)

另見

参考文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銀行
  1. United Dominions Trust Ltd v Kirkwood, 1966, English Court of Appeal, 2 QB 431).
  2. . Global Finance.
  • e.g. Tyree's Banking Law in New Zealand, A L Tyree, LexisNexis 2003, page 70.
  • de Albuquerque, Martim (1855). Notes and Queries. London: George Bell, 431.
  • Matyszak, Philip (2007). Ancient Rome on Five Denarii a Day. New York: Thames & Hudson, 144. ISBN 0-500-05147-X.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