𢀛方

𢀛方殷墟出土卜辞中见到的一个商代方国部落,根据卜辞记载,它们在商王武丁时期活动于商朝的西北部边缘地区,位于土方之西,大致在今陕西省中部地区,太行山西北地区。𢀛方是商朝长期的敌对方国,可能与土方联合与商朝作战。卜辞中有𢀛方与土方同贞的现象。“𢀛”字是甲骨文的隶定字,其最初被解读为“呂”,而后又被解读作“吉”或“工”,关于此字的解读目前尚无定论。武丁时期,𢀛方经常侵犯商朝西部边境,掠夺田地、谷物,武丁曾派人到𢀛方进行监视、侦察,并多次征讨[參⁠ 1]。关于𢀛方的卜辞多达七百余条,延续至祖庚时期,长于附近的方国,土方[參⁠ 2]

學者王玉哲認為,商代的𢀛方,即為周朝的玁狁[1]。 赵平安在2002年《甲骨文「⿱工口」即「曷」字说——兼谈羯的族源》一文中通过文字的演变论证𢀛方乃曷方。

参考文献

[參⁠ 3]
  1. 赵诚.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年1月: 第1—17页. ISBN 7-205-04151-1 (中文(中国大陆)).
  2. 晁福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6月: 第322页. ISBN 7-303-04144-3 (中文(中国大陆)).
  1. 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中國上海出版社,2000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