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國際足協世界盃外圍賽
2006年國際足協世界盃外圍賽中,國際足聯六大洲足協(亞洲、非洲、大洋洲、歐洲、中北美洲及南美洲)分配出32個參加2006年世界盃決賽周席位,再根據各洲實力決定每個洲的出線球隊,分配如下:
- 歐洲 - 51隊,14個出線席位(德國以主辦國身分直接出線決賽周)
- 非洲 - 51隊,5個出線席位
- 南美洲 - 10隊,4.5個出線席位
- 亞洲 - 39隊,4.5個出線席位
-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 - 34隊,3.5個出線席位
- 大洋洲 - 12隊,0.5個出線席位
本屆外圍賽原先希望大洋洲能夠得到1個出線席位,但許多人反對這樣做會讓澳洲直接晉身決賽周,畢竟澳洲在大洋洲中實力最強,加上論大洋洲的規模(只有12隊,而且大部分球隊的實力太低)根本不值得獲得1個席位,最終2003年6月否決大洋洲冠軍自動晉級世界盃決賽周的議案,而大洋洲冠軍仍會與南美洲的第5名爭取決賽周,而澳洲已經決定由2006年開始加入亞洲足協,並於2010年世界盃外圍賽以亞洲球隊身分參加外圍賽。
除了南美洲區無須抽籤外,其他洲份的外圍賽於2003年12月5日進行抽籤,而南美足協(CONMEBOL)成員以聯賽在小組比賽,外圍賽於2004年1月展開。
出線隊伍

球隊 | 出席次數 | 連續出席次數 | 上次出席決賽週年份 | |
---|---|---|---|---|
歐洲 | ||||
![]() | 16次 | 14次 | 2002年 | |
![]() | 16次 | 12次 | 2002年 | |
![]() | 12次 | 8次 | 2002年 | |
![]() | 12次 | 3次 | 2002年 | |
![]() | 12次 | 3次 | 2002年 | |
![]() | 11次 | 2次 | 2002年 | |
![]() | 10次 | 1次 | 1998年(1) | |
![]() | 8次 | 1次 | 1998年 | |
![]() | 8次 | 1次 | 1994年 | |
![]() | 7次 | 2次 | 2002年 | |
![]() | 4次 | 2次 | 2002年 | |
![]() | 3次 | 3次 | 2002年 | |
![]() | 1次 | 1次 | 1990年(2) | |
![]() | 1次 | 1次 | 首次 | |
非洲 | ||||
![]() | 4次 | 3次 | 2002年 | |
![]() | 1次 | 1次 | 首次 | |
![]() | 1次 | 1次 | 首次 | |
![]() | 1次 | 1次 | 首次 | |
![]() | 1次 | 1次 | 首次 | |
南美洲 | ||||
![]() | 18次 | 18次 | 2002年 | |
![]() | 14次 | 9次 | 2002年 | |
![]() | 7次 | 3次 | 2002年 | |
![]() | 2次 | 2次 | 2002年 | |
亞洲 | ||||
![]() | 7次 | 6次 | 2002年 | |
![]() | 4次 | 4次 | 2002年 | |
![]() | 3次 | 3次 | 2002年 | |
![]() | 3次 | 1次 | 1998年 | |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 | ||||
![]() | 13次 | 4次 | 2002年 | |
![]() | 8次 | 5次 | 2002年 | |
![]() | 3次 | 2次 | 2002年 | |
![]() | 1次 | 1次 | 首次 | |
大洋洲 | ||||
![]() | 2次 | 1次 | 1974年 |
外圍賽階段
歐洲區
每組的首名直接晉身2006年世界盃決賽周,而在八組中兩隊成績最佳的第二名都會晉身2006年世界盃決賽周。其餘六組的第二名進行雙循環的附加賽,最終勝出的三隊可晉身決賽周。
- 粗體字代表出線外圍賽
- 斜體字代表進入附加賽階段
- 斜體粗字及代表經附加賽出線的球隊
第一組 | 第二組 | 第三組 | 第四組 |
---|---|---|---|
1. ![]() |
1. ![]() |
1. ![]() |
1. ![]() |
2. ![]() |
2. ![]() |
2. ![]() |
2. ![]() |
3. ![]() |
3. ![]() |
3. ![]() |
3. ![]() |
4. ![]() |
4. ![]() |
4. ![]() |
4. ![]() |
5. ![]() |
5. ![]() |
5. ![]() |
5. ![]() |
6. ![]() |
6. ![]() |
6. ![]() |
6. ![]() |
7. ![]() |
7. ![]() |
7. ![]() |
|
第五組 | 第六組 | 第七組 | 第八組 |
1. ![]() |
1. ![]() |
1. ![]() |
1. ![]() |
2. ![]() |
2. ![]() |
2. ![]() |
2. ![]() |
3. ![]() |
3. ![]() |
3. ![]() |
3. ![]() |
4. ![]() |
4. ![]() |
4. ![]() |
4. ![]() |
5. ![]() |
5. ![]() |
5. ![]() |
5. ![]() |
6. ![]() |
6. ![]() |
6. ![]() |
6. ![]() |
歐洲區外圍賽各分組成績及賽程資料可參見2006年世界盃-歐洲區外圍賽。
南美洲區
南美州區的世界盃外圍賽是於2003年9月開始,外圍賽是以全部十隊進行雙循環的對賽(主場和作客)。18 場結束後,首 4 名隊伍可直接晉身2006年世界盃決賽週,而第 5 名的國家隊要和大洋州區的優勝者進行兩回合的附加賽,最後的勝利者進入 32 強決賽。
2005年6月8日,阿根廷 3–1 擊敗巴西後已經肯定2006年世界盃決賽周。另外,巴西於9月4日以 5–0 戰勝智利後已肯定成功晉身決賽周,而厄瓜多爾及巴拉圭均在最後一場才確定出線。
非洲區
非洲區共有5個名額:出線球隊有
- 多哥:10月8日以3-2反勝剛果,小組領先塞內加爾2分而出線
- 加納:10月8日3-0取勝對手,另一方面南非只同剛果民主共和國打成2-2,令加納壓倒對方出線
- 象牙海岸:10月8日因為喀麥隆與埃及打成1-1,令3-0擊敗對手的象牙海岸得以以一分優勢力壓喀麥隆出線
- 安哥拉:10月8日安哥拉及奈及利亞各自擊敗對手,但兩隊的對賽成績中安哥拉比較好而出線
- 突尼西亞:10月8日突尼西亞成功主場迫和小組次名摩洛哥,1分壓倒對方出線
粗體字代表出線外圍賽
第一組 | 第二組 | 第三組 | 第四組 | 第五組 |
---|---|---|---|---|
1. ![]() |
1. ![]() |
1. ![]() |
1. ![]() |
1. ![]() |
2. ![]() |
2. ![]() |
2. ![]() |
2. ![]() |
2. ![]() |
3. ![]() |
3. ![]() |
3. ![]() |
3. ![]() |
3. ![]() |
4. ![]() |
4. ![]() |
4. ![]() |
4. ![]() |
4. ![]() |
5. ![]() |
5. ![]() |
5. ![]() |
5. ![]() |
5. ![]() |
6. ![]() |
6. ![]() |
6. ![]() |
6. ![]() |
6. ![]() |
非洲區外圍賽第一圈成績及各分組賽成績和賽程可參見2006年世界盃-非洲區外圍賽。
大洋洲區
大洋洲區有0.5個名額,須與南美洲區第五名代表爭奪一個決賽周席位
澳洲成為大洋洲區的代表須與南美洲區第五名代表爭取出線。
2005年9月3日,
澳洲於大洋洲區決賽首回合以7-0大勝
所羅門群島其後於9月6日以2-1再次擊敗對方而成為大洋洲區代表。
大洋洲區外圍賽第一圈分組賽成績可參見2006年世界盃-大洋洲區外圍賽
亞洲區
- 粗體字代表出線決賽周
- 斜體字代表出線附加賽階段
A組 | B組 | ||
---|---|---|---|
1. | ![]() |
1. | ![]() |
2. | ![]() |
2. | ![]() |
3. | ![]() |
3. | ![]() |
4. | ![]() |
4. | ![]() |
亞洲區外圍賽首圈及次圈詳細比數以及各分組賽成績可參見2006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2005年8月18日,沙烏地阿拉伯、日本、南韓以及伊朗都已正式晉身2006年世界盃的決賽周,而A、B組的第三名的烏茲別克及巴林需進行附加賽,勝出的隊伍可以與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的小組第四名爭取出線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