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世界斯诺克锦标赛
2006年888.com 斯诺克世界锦标赛是职业斯诺克积分排名赛,比赛时间为2006年4月15日至5月1日,地点为克鲁西布剧院。
比赛信息 | |
---|---|
日期 | 2006年4月15日-5月1日 |
场馆 | 克鲁西布剧院 |
城市 | 谢菲尔德 |
国家/地区 | 英格兰 |
组织 | 世界台联 |
比赛形式 | 积分排名赛 |
总奖金 | £896,240 |
冠军奖金 | £200,000 |
单杆最高分 | 140 |
决赛 | |
冠军 | 格林美·杜特 |
亚军 | 彼得·艾伯顿 |
比分 | 18–14 |
← 2005 2007 → |
格林美·杜特在决赛中18比14战胜彼得·艾伯顿,赛事直至5月2日凌晨才结束。
赞助
由于欧盟和英国立法禁止烟草广告,2006年斯诺克世界锦标赛不再接受过去30年的赞助商Embassy的赞助。2006年1月,世界台联宣布,娱乐网站888.com成为新的赞助商。
然而,这项决定与部分选手的利益相冲突,他们将失去他们自己的赞助商。作为888.com的竞争对手的赞助商不能再在诸如选手的背心上打广告。[1]
同时,失去烟草商的赞助后,选手们也抱怨奖金的降低和排名赛的减少。[2]2006年世锦赛的冠军奖金较2005年降低了20%。
比赛亮点
- 7号种子约翰·希金斯在第一轮即遭淘汰,对手是马克·塞尔比,比分为10-4。
- 在第一轮的最后一局比赛中,史蒂芬·亨得利和奈吉尔·邦德打成9-9。邦德将黑球入袋,但母球也掉入了中袋,比分持平。邦德再次击中黑球入袋,并赢得了比赛。
- 罗尼·奥沙利文在和瑞恩·戴的比赛中打出了本次锦标赛的单杆最高分140。
- 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格林美·杜特12-8领先,只差1局即可进入四强。第一次进入四分之一决赛的尼尔·罗伯逊迅速地赢得了接下来四局,使比赛进入决胜局。最终,尼尔·罗伯逊在只剩下粉球和黑球,并且需要做一个斯诺克的情况下,意外将粉球入袋,失去了这场比赛。
- 傅家俊成为了自1997年以来第一个进入半决赛的亚洲选手。傅家俊是本次比赛唯一一个进入半决赛的非种子选手。(非种子选手中只有他和尼尔·罗伯逊进入了四分之一决赛。)
- 上届冠军肖恩·墨菲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输给了彼得·艾伯顿。在克鲁西布剧院,还没有一个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的选手能成功卫冕。这也是艾伯顿第二次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击败世界冠军。
- 半决赛中,彼得·艾伯顿15-9领先,只差2局即可进入决赛。傅家俊赢得了接下来的6局,比分成为15-15。最终,艾伯顿在确定胜局的情况下含泪将所有球打入袋中,比分17-16。
- 罗尼·奥沙利文在半决赛与格林美·杜特的第14局比赛中弄掉了他的球杆的顶部。经过紧急修理之后,奥沙利文打了一个单杆124分。
- 格林美·杜特赢得了半决赛第三节的所有8局比赛,是比分从8-8成为16-8。最终,他以17-11赢得比赛,第二次进入世锦赛决赛。
- 由于两位选手充分地运用战略战术,在第一节中,只进行了6场比赛;第二节的比赛持续到凌晨00:45;第二天的第三节中,也只进行了6场比赛。(一般决赛分4节进行,场数分别为8-8-8-9。)
- 第27场比赛是克鲁西布剧院历史上最长的比赛,也是通过电视直播最长的一场比赛,耗时74分钟。最终,彼得·艾伯顿赢得了这场比赛(66-59),将大比分追成12-15。紧接着,艾伯顿仅用11分钟,又赢得了本次决赛中最快的一场比赛(84-0)。
- 格林美·杜特赢了第29场,这是他在最后一节中的第一场胜利,离他的上一场胜利已经有5个多小时了,大比分成了13-16。
- 彼得·艾伯顿赢了第30场。此时,世锦赛已进入了第18天,世锦赛决赛的最迟结束的纪录将被打破。(当时纪录为1985年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决赛,史蒂夫·戴维斯对丹尼斯·泰勒,比赛持续到凌晨00:20。)
- 格林美·杜特在强大的压力下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清杆,赢得了第31场比赛,并欢呼“Come on!”。00:22,比分成为了14-17。本次决赛成为了克鲁西布剧院历史上最迟结束的决赛。
- 00:53,格林美·杜特拿下了比分非常接近的第32场比赛,赢得了他的第一个职业头衔。在击打最后一个球之前,他跑过去亲吻了即将属于他的奖杯。彼得·艾伯顿也加入了长时间的起立鼓掌,庆祝新冠军的诞生,并为这场精彩的决赛表达了真挚的赞赏。
奖金设置
|
|
决赛签表
第一圈 | 第二圈 | 半準决赛 | 準决赛 | |||||||||||
19局10胜 | 25局13胜 | 25局13胜 | 33局17胜 | |||||||||||
4月15日[3] | ||||||||||||||
肖恩·墨菲 (1) | 10 | |||||||||||||
4月20日-22日[4] | ||||||||||||||
詹姆斯·瓦塔纳 | 4 | |||||||||||||
肖恩·墨菲 (1) | 13 | |||||||||||||
4月15日-16日[5] | ||||||||||||||
史蒂夫·戴维斯 (16) | 7 | |||||||||||||
史蒂夫·戴维斯 (16) | 10 | |||||||||||||
4月25日-26日[6] | ||||||||||||||
安迪·希克斯 | 4 | |||||||||||||
肖恩·墨菲 (1) | 7 | |||||||||||||
4月19日-20日[7] | ||||||||||||||
彼得·艾伯顿 (8) | 13 | |||||||||||||
吉米·怀特 (9) | 5 | |||||||||||||
4月23日-24日[8] | ||||||||||||||
大卫·格雷 | 10 | |||||||||||||
大卫·格雷 | 2 | |||||||||||||
4月19日[9] | ||||||||||||||
彼得·艾伯顿 (8) | 13 | |||||||||||||
彼得·艾伯顿 (8) | 10 | |||||||||||||
4月27日-29日[10] | ||||||||||||||
迈克尔·霍尔特 | 8 | |||||||||||||
彼得·艾伯顿 (8) | 17 | |||||||||||||
4月17日-18日[11] | ||||||||||||||
傅家俊 | 16 | |||||||||||||
马修·史蒂文斯 (5) | 10 | |||||||||||||
4月22日-24日[12] | ||||||||||||||
乔·斯维尔 | 5 | |||||||||||||
马修·史蒂文斯 (5) | 8 | |||||||||||||
4月16日-17日[13] | ||||||||||||||
肯·达赫迪 (12) | 13 | |||||||||||||
肯·达赫迪 (12) | 10 | |||||||||||||
4月25日-26日[14] | ||||||||||||||
巴里·霍金斯 | 1 | |||||||||||||
肯·达赫迪 (12) | 10 | |||||||||||||
4月18日[15] | ||||||||||||||
傅家俊 | 13 | |||||||||||||
艾伦·麦克马努斯 (13) | 3 | |||||||||||||
4月21日-22日[16] | ||||||||||||||
傅家俊 | 10 | |||||||||||||
傅家俊 | 13 | |||||||||||||
4月16日-17日[17] | ||||||||||||||
史蒂芬·马奎尔 (4) | 4 | |||||||||||||
史蒂芬·马奎尔 (4) | 10 | |||||||||||||
马克·金 | 6 | |||||||||||||
4月18日-19日[18] | ||||||||||||||
史蒂芬·亨德利 (3) | 9 | |||||||||||||
4月22日-24日[19] | ||||||||||||||
奈吉尔·邦德 | 10 | |||||||||||||
奈吉尔·邦德 | 9 | |||||||||||||
4月15日-16日[20] | ||||||||||||||
格林美·杜特 (14) | 13 | |||||||||||||
格林美·杜特 (14) | 10 | |||||||||||||
4月25日-26日[21] | ||||||||||||||
约翰·帕洛特 | 3 | |||||||||||||
格林美·杜特 (14) | 13 | |||||||||||||
4月15日-16日[22] | ||||||||||||||
尼尔·罗伯逊 | 12 | |||||||||||||
史蒂芬·李 (11) | 10 | |||||||||||||
4月20日-21日[23] | ||||||||||||||
阿利斯特·卡特 | 8 | |||||||||||||
史蒂芬·李 (11) | 9 | |||||||||||||
4月17日[24] | ||||||||||||||
尼尔·罗伯逊 | 13 | |||||||||||||
保罗·亨特 (6) | 5 | |||||||||||||
4月27日-29日[25] | ||||||||||||||
尼尔·罗伯逊 | 10 | |||||||||||||
格林美·杜特 (14) | 17 | |||||||||||||
4月15日-16日[26] | ||||||||||||||
罗尼·奥沙利文 (2) | 11 | |||||||||||||
约翰·希金斯 (7) | 4 | |||||||||||||
4月21日-22日[27] | ||||||||||||||
马克·塞尔比 | 10 | |||||||||||||
马克·塞尔比 | 8 | |||||||||||||
4月17日-18日[28] | ||||||||||||||
马克·威廉姆斯 (10) | 13 | |||||||||||||
马克·威廉姆斯 (10) | 10 | |||||||||||||
4月25日-26日[29] | ||||||||||||||
安东尼·汉密尔顿 | 1 | |||||||||||||
马克·威廉姆斯 (10) | 11 | |||||||||||||
4月19日-20日[30] | ||||||||||||||
罗尼·奥沙利文 (2) | 13 | |||||||||||||
乔·佩里 (15) | 3 | |||||||||||||
4月23日-24日[31] | ||||||||||||||
瑞恩·戴 | 10 | |||||||||||||
瑞恩·戴 | 10 | |||||||||||||
4月18日-19日[32] | ||||||||||||||
罗尼·奥沙利文 (2) | 13 | |||||||||||||
罗尼·奥沙利文 (2) | 10 | |||||||||||||
戴维·哈罗德 | 4 | |||||||||||||
决赛 (35局18胜) 克鲁西布剧院,4月30日-5月2日。裁判:杨·沃哈斯[33] | ||
彼得·艾伯顿 (8) 英格兰 |
14–18 | 格林美·杜特 (14) 苏格兰 |
79–12, 53–62, 1–91, 48–70, 9–71, 67–32, 6–78, 20–53, 20–53, 16–63, 66–25, 124–6, 47–72, 65–51, 5–61, 16–92, 0–75, 100–0, 67–44, 41–75, 31–90, 49–70, 117–22, 66–51, 67–29, 70–38, 66–59, 84–0, 16–78, 99–17, 61–69, 31–70 | 1 单杆过百 (彼得·艾伯顿).
艾伯顿单杆最高:117 |
79–12, 53–62, 1–91, 48–70, 9–71, 67–32, 6–78, 20–53, 20–53, 16–63, 66–25, 124–6, 47–72, 65–51, 5–61, 16–92, 0–75, 100–0, 67–44, 41–75, 31–90, 49–70, 117–22, 66–51, 67–29, 70–38, 66–59, 84–0, 16–78, 99–17, 61–69, 31–70 |
格林美·杜特赢得冠军。 |
单杆过百
|
|
注释
- Snooker stars in silent prote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BC(英文)
- Stevens dubs snooker a 'shambl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BC(英文)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24).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28).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14).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6).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2).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5).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13).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06).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15).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13).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1).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23).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12).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3).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4).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22).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24).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07).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15).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5).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4).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8).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06).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25).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5).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16).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8).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6).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2).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4).
- .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