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三陸近海地震
2012年3月三陸地震是日本東北地區以東的三陸近海(即三陸沖)海域於2012年3月14日日本時間傍晚發生一次Mj6.9的地震(矩震级为6.9级[2]~7.0级[3]);震中位於北海道襟裳町東南210公里附近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為10公里;是次地震也引發最高達0.2米高的海嘯。
東京 震央位置圖 | |
日期 | 2012年3月14日18:09:33(UTC+9)[1] |
---|---|
Mj6.9 | |
震源深度 | 64 km(40 mi)[1] |
40.7°N 145.2°E[1] | |
影響地區 | 日本 |
最大 | 4(JMA) |
海嘯 | 0.2米 |
地震
日本氣象廳於2012年3月14日日本時間18時09分於北緯40.465度、東經145.136度[註 1][5](即北海道襟裳町東南210公里附近)的太平洋海域錄得一次Mj6.9的地震[5][註 2],其震源深度為10公里[註 3],屬淺層地震[1]。日本氣象廳位於北海道釧路町、青森縣八戶市及南部町、岩手縣普代村的地震觀測點均錄得日本本土最大震度為震度4[7];而日本的其他縣市也錄得不同級別的震度[1]。
因是次地震而發生達黎克特制超過5級的餘震至今(2012年3月15日)共有4次;地震當晚的19時49分發生一次達到Mj6.0的餘震[註 4][5],而於當晚19時58分及20時40分也錄得不大於Mj6.0的餘震[9][5];而地震翌日早上9時9分於北緯39.1度、東經144.0度也發生一次規模達Mj5.2的地震[10]。
海嘯
是次地震引發海嘯,因此日本氣象廳於地震發生後3分鐘率先對青森縣太平洋沿岸地區及岩手縣發出海嘯注意警報[11],及後於18時35分又對北海道東部及中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區也發出海嘯注意警報[12];是次海嘯注意警報是日本氣象廳於2011年8月19日的福島縣外海地震後首次發出[7]。青森縣及岩手縣的陸前高田市、釜石市、大船渡市、山田町等共有九個沿海地區一度需要疏散至較高的地方[13][14]。日本氣象廳於19時40分取消所有地區的海嘯注意警報[15]。
日本氣象廳在北海道襟裳町的觀測站於18時46分錄得到達日本的第一波海嘯,海嘯高度達0.2米[16];而其他觀測站也陸續錄到是次海嘯;日本氣象廳於19時44分發表的海嘯報告中顯示在青森縣的八戶市也次錄得達0.2米的最高海嘯高度[17]。
備註
資料來源
- . 日本氣象廳. 2012年3月14日 [2012年3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6日) (日语).
- . [2016年8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4月25日).
- (PDF). [2016年8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年4月29日).
- . 美國地質調查局. [2012年3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5日) (英语).
- . 日本氣象廳. [2012年3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4月20日) (日语).
- . 香港天文台. 2012年3月14日 [2012年3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6日) (繁体中文).
- . 讀賣新聞. 2012年3月14日 [2012年3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5日) (日语).
- . 香港天文台. 2012年3月14日 [2012年3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6日) (繁体中文).
- . 日本氣象廳. 2012年3月14日 [2012年3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6日) (日语).
- . 日本氣象廳. 2012年3月15日 [2012年3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8日) (日语).
- . 日本氣象廳. 2012年3月14日 [2012年3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日语).
- . 日本氣象廳. 2012年3月14日 [2012年3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2月3日) (日语).
- . 讀賣新聞. 2012年3月14日 [2012年3月15日] (日语).
- . 讀賣新聞. 2012年3月14日 [2012年3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5日) (日语).
- . 日本氣象廳. 2012年3月14日 [2012年3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日语).
- . 日本氣象廳. 2012年3月14日 [2012年3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4月18日) (日语).
- . 日本氣象廳. 2012年3月14日 [2012年3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日语).
- . 中廣新聞網. 2012-03-15 [201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