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
2013年國際足協世界冠軍球會盃(英語:),即第10届俱乐部世界杯,于2013年12月11日至21日在摩洛哥举办[1][2]。
FIFA Club World Cup Morocco 2013 | |
---|---|
2013年國際足協世界冠軍球會盃標誌 | |
賽事資料 | |
屆數 | 第 10 屆 |
主辦國 | 摩洛哥 |
比賽日期 | 12月11–21日 |
參賽隊數 | 7 隊(來自6個大洲) |
球場 | 2 個(位於2個城市) |
最終成績 | |
冠軍 | 拜仁慕尼黑(第1次奪冠) |
亞軍 | 拉查體育會 |
季軍 | 明尼路 |
殿軍 | 廣州恆大 |
賽事統計 | |
比賽場數 | 8 場 |
總入球數 | 28 球(場均 3.5 球) |
入場人數 | 277,330 人(場均 34,666 人) |
達里奥·孔卡 施薩·迪加度 伊亞祖亞 朗拿甸奴 (各 2 球) | |
最佳球員 | 法蘭克·列貝利 |
公平競爭獎 | 拜仁慕尼黑 |
參賽球隊
本屆赛事仍然维持7支球队的赛制[6]。
球队 | 所属足联 | 参赛资格 | 參賽次數 |
---|---|---|---|
準決賽 | |||
明尼路 | 南美洲足球联合会 | 2013年南美解放者杯冠軍 | 1 |
拜仁慕尼黑 | 欧洲足球联合会 | 2012–13年歐洲足球冠軍聯賽冠軍 | 1 |
半準决賽 | |||
廣州恆大 | 亚洲足球联合会 | 2013年亞洲足球冠軍聯賽冠軍 | 1 |
艾阿里 | 非洲足球联合会 | 2013年非洲聯賽冠軍盃冠軍 | 5(参赛经历:2005,2006,2008,2012) |
蒙特雷 |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球联合会 | 2012–13年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聯賽冠軍盃冠軍 | 3(参赛经历:2011,2012) |
資格賽 | |||
奧克蘭城 | 大洋洲足球联合会 | 2012–13年大洋洲足球冠軍聯賽冠軍 | 5(参赛经历:2006,2009,2011,2012) |
拉查體育會 | 非洲足球联合会(主辦國足協) | 2012–13年摩洛哥足球甲级联赛冠軍 | 2(参赛经历:2000) |
比賽場館
2013年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的比赛场地分别在马拉喀什和阿加迪尔。[7]
马拉喀什 | 阿加迪尔 | |
---|---|---|
马拉喀什体育场 | 阿德拉尔体育场 | |
31°42′24″N 7°58′50″W | 30°25′38″N 9°32′26″W | |
容纳人数: 45,240 | 容纳人数: 45,480 | |
賽事
该比赛的抽签仪式在2013年10月9日当地时间19:00(UTC+1)在马拉喀什市的拉马牟尼亚酒店进行,该抽签来决定三个队伍(亚洲足球冠军联赛、非洲足球冠军联赛和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球冠军联赛)的位置归属来进行进入最后4强的归属。[8][9]
该赛事负方就是争夺名次,胜方将会晋级下一轮,没有平局的说法。如果其中一场的比赛在常规时间内打平的话:
- 在第一轮赛事,负方成為第七名,胜方将会晋级下一轮,平局就会进入加时赛。如果在加时赛没有分出胜负,直接进入点球来决定名次归属。
- 在淘汰赛事的场合出现平局将会进入加时赛。如果在加时赛没有分出胜负,就要进入点球来决定出线名额。
- 如果是争夺第五名或争夺第三名的赛事场合出现平局,比赛不会出现加时赛,而是跳过加时赛直接进入点球来决定名次归属。
第一圈 | 第二圈 | 準決賽 | 決賽 | |||||||||||
拉查體育會 | 2 | |||||||||||||
奧克蘭城 | 1 | 拉查體育會 | 2 | |||||||||||
蒙特雷 | 1 | |||||||||||||
拉查體育會 | 3 | |||||||||||||
明尼路 | 1 | |||||||||||||
拉查體育會 | 0 | |||||||||||||
拜仁慕尼黑 | 2 | |||||||||||||
廣州恆大 | 2 | |||||||||||||
艾阿里 | 0 | |||||||||||||
廣州恆大 | 0 | |||||||||||||
第五名争夺战 | 季军战 | |||||||||||||
拜仁慕尼黑 | 3 | |||||||||||||
蒙特雷 | 5 | 明尼路 | 3 | |||||||||||
艾阿里 | 1 | 廣州恆大 | 2 | |||||||||||
資格賽
半準決賽
準決賽
第五名名次賽
季軍戰
最終排名
排名 | 隊伍 | 賽 | 勝 | 和 | 負 | 得 | 失 | 差 | 分 |
---|---|---|---|---|---|---|---|---|---|
拜仁慕尼黑 (UEFA) | 2 | 2 | 0 | 0 | 5 | 0 | +5 | 6 | |
拉查體育會 (CAF) (H) | 4 | 3 | 0 | 1 | 7 | 5 | +2 | 9 | |
明尼路 (CONMEBOL) | 2 | 1 | 0 | 1 | 4 | 5 | −1 | 3 | |
4 | 廣州恆大 (AFC) | 3 | 1 | 0 | 2 | 4 | 6 | −2 | 3 |
5 | 蒙特雷 (CONCACAF) | 2 | 1 | 0 | 1 | 6 | 3 | +3 | 3 |
6 | 艾阿里 (CAF) | 2 | 0 | 0 | 2 | 1 | 7 | −6 | 0 |
7 | 奥克蘭城 (OFC) | 1 | 0 | 0 | 1 | 1 | 2 | −1 | 0 |
資料來源:FIFA
(H) 東道主
(H) 東道主
参考
- . FIFA. [14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2).
- . AFP (Google News). 17 December 2011 [201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8).
- . Associated Press (USA Today). 17 May 2011 [201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9).
- . Associated Press (FoxSports.com). 17 October 2011 [201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6).
- . FIFA. 17 December 2011 [201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 (PDF). FIFA. 21 January 2011 [2012-05-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 . FIFA.com. 28 September 2012 [202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9).
- . FIFA.com. 9 October 2013 [2013-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1).
- . FIFA.com. 9 October 2013 [2013-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