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單車比賽
2016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單車比賽分為場地單車及公路單車2部份。場地單車於2016年9月8日至11日於巴拉自行車館舉行,共產生17面金牌。公路單車於2016年9月14日至17日於蓬塔爾舉行,共產生33面金牌。整個單車項目共產生50面金牌[1][2]。
| 第十五屆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單車比賽 | |
| |
| 賽場 | 巴拉自行車館(場地單車) 蓬塔爾(公路單車) |
|---|---|
| 日期 | 9月8日至11日(場地單車) 9月14日至17日(公路單車) |
| 參賽選手 | 230位選手 |
| «2012 | 2020» |
| 2016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自行車比賽 | ||||||
|---|---|---|---|---|---|---|
![]() 場地單車 | ||||||
| 賽事 | ||||||
| 個人追逐賽 | 男子 | 女子 | ||||
| 個人計時賽 | 男子 | 女子 | ||||
| 團體爭先賽 | 混合 | |||||
![]() 公路單車 | ||||||
| 賽事 | ||||||
| 公路賽 | 男子 | 女子 | ||||
| 個人計時賽 | 男子 | 女子 | ||||
| 團體接力賽 | 混合 | |||||
比賽分級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單車比賽是給除了身材矮小及智能障礙之外的運動員參加的比賽項目。按照運動員不同的殘障程度及種類,可以分為4個類別,而不同類別的運動員亦會使用不同類型的單車進行比賽[3]:
- B級:此級別的運動員有視覺障礙,必須達到B3級的標準。運動員會使用雙人單車進行比賽,由1位視覺正常的單車運動員於前座擔任領騎員。B1、B2及B3級會共同在此級別比賽。
- C1-5級:此級別的運動員能夠使用普通的單車進行比賽。他們主要是曾進行截肢,肌肉力量、活動範圍或協調等受到影響,例如運動失調或手足徐動症等。C1級代表運動員有嚴重的活動障礙,而C5級代表運動員有輕微的活動障礙且達到殘障的最低標準。
- 例如C3級的運動員包括雙腿進行膝下截肢並安裝義肢;而C4級則包括單腿進行膝下截肢並安裝義肢。
- H1-5級:此級別的運動員需要使用手動單車進行比賽。H1-4級的運動員需要使用躺臥式,其中H1級為完全失去腿部及軀幹,及有限的手部活動能力,例如脊椎受損。而H4級則是沒有腿部活動能力,但軀幹及手部能正常活動。而H5級則使用跪式並使用軀幹及手部進行加速,他們主要是曾進行腿部截肢,半身不遂或中度的運動失調或手足徐動症等。
- T1-2級:此級別的運動員需要使用三輪單車進行比賽。他們因為無法保持平衡及肌肉協調能力等障礙,需要使用三輪單車加強穩定性。其中T1級會有較明顯的肌肉協調及失去肌肉力量等問題。
比賽規則
場地單車
- 個人計時賽是計算運動員完成指定距離後的時間,最快完成的運動員則勝出比賽。
- B級及男子C1-5級的比賽距離為1000米,而女子C1-5級的比賽距離為500米。
- 個人追逐賽為2名運動員於賽道的兩邊同時起步,如果其中一方能夠追上對方則勝出比賽。如果雙方都未能追上則按完成時間決定勝方。
- 運動員會先進行排名賽完成指定的距離,相同級別的運動員會優先排列。時間最快的2名運動員晉級至金牌戰,而第3及4名則進入銅牌戰。
- 男子B級及C4-5級的比賽距離為4000米,而男子C1-3級、女子B級及C1-5級的比賽距離為3000米。
- 團體爭先賽由3名運動員組成。2支隊伍會於兩邊同時起步,每完成一圈後每支隊伍必須更換最前方的運動員,完成3圈後時間最快的隊伍則勝出比賽。
- 運動員會按照其級別給予分數,3名運動員的總分不能超過10分。
- 每支隊伍先進行排名賽,時間最快的2名運動員晉級至金牌戰,而第3及4名則進入銅牌戰。
公路單車
- 公路賽是計算運動員完成指定距離後的時間,最快完成的運動員則勝出比賽。所有同級的運動員會同時出發。
- 不同級別的運動員所需要完成的距離都有分別(由30至120公里不等),但賽道的每圈距離應介乎7至15公里。上斜路段的平均斜度不能超過8%,而最高斜度為15%。此外,整條賽道的上斜路段不能超過25%。
- 個人計時賽是計算運動員完成指定距離後的時間,最快完成的運動員則勝出比賽。每位運動員會順序出發,出發時間會有指定的時間間隔。
- 不同級別的運動員所需要完成的距離都有分別(由15至35公里不等)。
- 團體接力賽由3名運動員組成。每隊的第1位運動員會同時出發。當第1名運動員完成一圈並穿過第2名運動員的前方後,第2名運動員可以出發。最快完成的隊伍則勝出比賽[4]。
- 運動員會按照其級別給予分數,3名運動員的總分不能超過6分。
- 於公路賽及團體接力賽中,如果有運動員或隊伍被領先的運動員或隊伍超越超過一圈,他們將會被排除於比賽(無法完成,DNF)。
換算因子
- 由於部份比賽有多於1個級別的運動同時作賽,因此會將運動員的時間作出調整以保持公平性。
- C1-3級:
- C1級:91.75%、C2級:98.54%、C3級:100%
- C4-5級:
- C4級:98.12%、C5級:100%
- H2-4級:
- H2級:82.83%、H3級:97.69%、H4級:100%
- H4-5級:
- H4級:100%、H5級:100%
- T1-2級:
- T1級:82.35%、T2級:100%
其他
- 所有運動員都必須穿著指定的服裝及使用合規格的單車(三輪單車,雙人單車,手動單車等)。
- 詳細的規則可以參閱世界單車總會的網頁[5]。
參賽資格
單車比賽的參賽名額屬於運動員所屬的國家,而外卡名額則屬於運動員。每個國家最多可以有14個男子及7個女子參賽名額,不過雙人單車只計算1個名額,外卡名額可能會給予豁免。此外,每個項目最多可以有3個參賽名額,如果是多於1個級別的公路賽項目,則每個級別最多3個參賽名額而整個項目最多5個參賽名額。而團體項目則每個國家1個參賽名額。
每位運動員必須參加最少2個項目,可以是個人或團體項目。參賽的運動員(包括雙人單車的領騎員)必須獲得「確認」或「複審」(複審日期為2016年12月31日之後)的分級認證;由所屬國家頒發的世界單車總會執照;於2016年12月31日達到18歲;以及於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7月15日期間參加最少1項由世界單車總會認可的殘障單車比賽[6]。
| 資格賽 | 出線資格[6] | 男子名額 | 女子名額 | 備註 | ||||||||||||||||||
|---|---|---|---|---|---|---|---|---|---|---|---|---|---|---|---|---|---|---|---|---|---|---|
| 2014年UCI國家排名分配方法[7] | 按世界排名 | 45 | 25 | 每個國家按地區分類再按世界排名排列,排名最高的國家按次序獲得1個參賽名額。 但是該國必須最少要有1位男子及1位女子運動員參加下列任一比賽才能獲得此名額:
未使用的名額將分配至2016年UCI合併國家世界排名分配方法。
| ||||||||||||||||||
| 2016年UCI合併國家世界排名分配方法[8] | 按各國獲得的分數 | 100 | 50 | 此分配方法會將所有國家獲得的分數加起來,再除以可以分配的參賽名額,將會得出一個因子。 之後再將各國的分數除以這因子,將會得出各國獲得的參賽名額。但是每個國家最多可以從此方法獲得13個男子及6個女子參賽名額。 UCI有權力進行微調以確保所有名額都分配完成及部份項目有足夠數目的運動員。 | ||||||||||||||||||
| 外卡名額 | 由IPC及UCI選擇 | 5 | 5 | 各國必須於2016年4月27日或之前提出申請。 | ||||||||||||||||||
| 總和 | 150 | 80 | ||||||||||||||||||||
| 國家 殘奧會 |
國家排名名額 | 積分因子名額 | 外卡名額 | 退回名額 | 總参加人數 | |||
|---|---|---|---|---|---|---|---|---|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
| 1 | 1 | 8 | 6 | 2 | 18 | |||
| 1 | 1 | 5 | 5 | 2 | 14 | |||
| 1 | 1 | 9 | 1 | 1 | 13 | |||
| 1 | 1 | 6 | 5 | 13 | ||||
| 1 | 1 | 6 | 5 | 13 | ||||
| 1 | 1 | 5 | 4 | 2 | 13 | |||
| 1 | 1 | 3 | 3 | 1 | 2 | 11 | ||
| 1 | 1 | 7 | 1 | 10 | ||||
| 1 | 1 | 4 | 3 | 1 | 10 | |||
| 1 | 1 | 5 | 1 | 8 | ||||
| 1 | 1 | 3 | 3 | 8 | ||||
| 1 | 4 | 1 | 6 | |||||
| 1 | 1 | 4 | 6 | |||||
| 1 | 1 | 3 | 1 | 6 | ||||
| 1 | 1 | 3 | 1 | 6 | ||||
| 1 | 1 | 3 | 1 | 6 | ||||
| 1 | 3 | 1 | 5 | |||||
| 1 | 1 | 1 | 3 | -1 | 5 | |||
| 1 | 3 | 4 | ||||||
| 1 | 1 | 2 | 1 | -1 | 4 | |||
| 1 | 1 | 2 | 1 | -1 | 4 | |||
| 1 | 1 | 1 | 1 | 4 | ||||
| 1 | 1 | 1 | 1 | 4 | ||||
| 1 | 1 | 1 | 3 | |||||
| 1 | 1 | 1 | 3 | |||||
| 1 | 1 | 1 | 3 | |||||
| 1 | 1 | 2 | ||||||
| 1 | 1 | 2 | ||||||
| 1 | 1 | 2 | ||||||
| 1 | 1 | 2 | ||||||
| 1 | 1 | 2 | ||||||
| 1 | 1 | -1 | 1 | |||||
| 1 | 1 | -1 | 1 | |||||
| 1 | 1 | -1 | 1 | |||||
| 1 | 1 | |||||||
| 1 | 1 | |||||||
| 1 | 1 | |||||||
| 1 | 1 | |||||||
| 1 | 1 | |||||||
| 1 | 1 | |||||||
| 1 | 1 | |||||||
| 1 | 1 | |||||||
| 總和 | 38 | 23 | 101 | 49 | 8 | 8 | -6 | 221 |
註:俄羅斯空出的名額目前公布補上名單
時間表
| ● | 預賽 | ● | 決賽 |
| 9月 | 7日 週三 |
8日 週四 |
9日 週五 |
10日 週六 |
11日 週日 |
12日 週一 |
13日 週二 |
14日 週三 |
15日 週四 |
16日 週五 |
17日 週六 |
18日 週日 | |||||||
|---|---|---|---|---|---|---|---|---|---|---|---|---|---|---|---|---|---|---|---|
| 場地單車 | |||||||||||||||||||
| 男子個人計時賽[4] | ● | ● | ● | ||||||||||||||||
| 男子個人追逐賽[4] | ● | ● | ● | ||||||||||||||||
| 女子個人計時賽[4] | ● | ● | |||||||||||||||||
| 女子個人追逐賽[4] | ● | ● | |||||||||||||||||
| 團體爭先賽[4] | ● | ||||||||||||||||||
| 公路單車 | |||||||||||||||||||
| 男子公路賽[4] | ● | ● | ● | ||||||||||||||||
| 男子個人計時賽[4] | ● | ||||||||||||||||||
| 女子公路賽[4] | ● | ● | ● | ||||||||||||||||
| 女子個人計時賽[4] | ● | ||||||||||||||||||
| 團體接力賽[4] | ● | ||||||||||||||||||
獎牌得主
場地單車
| 項目 | 分級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
|---|---|---|---|---|---|---|---|
| 男子 | |||||||
| 個人計時賽 (詳細) | C1-3級 | 李樟煜 |
Arnoud Nijhuis |
Tristen Chernove | |||
| C4-5級 | 乔迪·康迪 |
Jozef Metelka |
Alfonso Cabello | ||||
| B級 | Tristan Bangma |
Neil Fachie |
Kai-Christian Kruse | ||||
| 個人追逐賽 (詳細) | C1級 | 李樟煜 |
Ross Wilson |
Arnoud Nijhuis | |||
| C2級 | Liang Guihua |
Tristen Chernove |
Louis Rolfe | ||||
| C3級 | David Nicholas |
Joseph Berenyi |
Eoghan Clifford | ||||
| C4級 | Jozef Metelka |
Kyle Bridgwood |
Diego Dueñas | ||||
| C5級 | Yegor Dementyev |
Alistair Donohoe |
Edwin Fabian Matiz Ruiz | ||||
| B級 | 斯蒂芬·贝特 |
Vincent ter Schure |
Stephen de Vries | ||||
| 女子 | |||||||
| 個人計時賽 (詳細) | C1-3級 | Alyda Norbruis |
Amanda Reid |
Song Zhenling | |||
| C4-5級 | Kadeena Cox |
Zhou Jufang |
Ruan Jianping | ||||
| B級 | Sophie Thornhill |
Larissa Klaassen |
杰茜卡·加拉格尔 | ||||
| 個人追逐賽 (詳細) | C1-3級 | Megan Giglia |
Jamie Whitmore |
Alyda Norbruis | |||
| C4級 | Shawn Morelli |
Susan Powell |
Megan Fisher | ||||
| C5級 | 萨拉·斯托里 |
Crystal Lane |
Samantha Bosco | ||||
| B級 | Lora Turnham |
Emma Foy |
Sophie Thornhill | ||||
| 混合 | |||||||
| 團體爭先賽 (詳細) | C1-5級 | Louis Rolfe Jon-Allan Butterworth 乔迪·康迪 |
Xie Hao Wei Guoping Liu Xinyang |
Amador Granados Eduardo Santas Alfonso Cabello | |||
公路單車
| 項目 | 分級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
|---|---|---|---|---|---|---|---|
| 男子 | |||||||
| 個人計時賽 (詳細) | H2級 | 卢卡·马佐内 |
William Groulx |
Brian Sheridan | |||
| H3級 | 维托里奥·波德斯塔 |
Walter Ablinger |
Charles Moreau | ||||
| H4級 | Rafał Wilk |
Thomas Fruhwirth |
Vico Merklein | ||||
| H5級 | Alessandro Zanardi |
Stuart Tripp |
Oscar Sanchez | ||||
| C1級 | Michael Teuber |
Ross Wilson |
贾恩卡洛·马西尼 | ||||
| C2級 | Tristen Chernove |
colin Lynch |
Liang Guihua | ||||
| C3級 | Eoghan Clifford |
Masaki Fujita |
Michael Sametz | ||||
| C4級 | Jozef Metelka |
Kyle Bridgwood |
Patrik Kuril | ||||
| C5級 | Yegor Dementyev |
Alistair Donohoe |
Lauro Cesar Chaman | ||||
| B級 | Steve Bate |
Vincent Ter Schure |
Kieran Modra | ||||
| T1-2級 | Hans-Peter Durst |
Ryan Boyle |
David Stone | ||||
| 公路賽 (詳細) | H2級 | Steve Bate |
Vincent Ter Schure |
Kieran Modra | |||
| H3級 | 维托里奥·波德斯塔 |
Walter Ablinger |
Charles Moreau | ||||
| H4級 | Rafał Wilk |
Thomas Fruhwirth |
Vico Merklein | ||||
| H5級 | Alessandro Zanardi |
Stuart Tripp |
Oscar Sanchez | ||||
| C1-3級 | Steffen Warias |
Kris Bosmans |
Fabio Anobile | ||||
| C4-5級 | Daniel Abraham Gebru |
Lauro César Chaman |
安德烈亚·塔尔劳 | ||||
| B級 | Steve Bate |
Vincent Ter Schure |
Kieran Modra | ||||
| T1-2級 | Hans-Peter Durst |
David Stone |
Néstor Ayala Ayala | ||||
| 女子 | |||||||
| 公路賽 (詳細) | H1-4級 | Christiane Reppe |
Lee Do-yeon |
弗兰切斯卡·波尔切拉托 | |||
| H5級 | Andrea Eskau |
Laura de Vaan |
延内特·扬森 | ||||
| C1-3級 | Jamie Whitmore |
Zeng Sini |
Denise Schindler | ||||
| C4-5級 | 萨拉·斯托里 |
Anna Harkowska |
Crystal Lane | ||||
| B級 | Katie George Dunlevy |
Yurie Kanuma |
Lora Turnham | ||||
| T1-2級 | 卡萝尔·库克 |
Jill Walsh |
Jana Majunke | ||||
| 個人計時賽 (詳細) | H2-3級 | Karen Darke |
Alicia Dana |
弗兰切斯卡·波尔切拉托 | |||
| H4-5級 | Dorothee Vieth |
Andrea Eskau |
Laura de Vaan | ||||
| C1-3級 | Alyda Norbruis |
Denise Schindler |
Zeng Sini | ||||
| C4級 | Shawn Morelli |
Megan Fisher |
Susan Powell | ||||
| C5級 | 萨拉·斯托里 |
Anna Harkowska |
Samantha Bosco | ||||
| B級 | Iwona Podkoscielna |
Katie George Dunlevy |
Emma Foy | ||||
| T1-2級 | 卡萝尔·库克 |
Jill Walsh |
Shelley Gautier | ||||
| 混合 | |||||||
| 團體接力賽 (詳細) | H2-5級 | 维托里奥·波德斯塔 卢卡·马佐内 亞歷士·辛尼迪 |
William Lachenauer William Groulx Oscar Sanchez |
Jean-François Deberg Christophe Hindricq Jonas Van De Steene | |||
獎牌榜
* 主办国家/地区(巴西)
| 排名 | 代表团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总计 |
|---|---|---|---|---|---|
| 1 | 12 | 3 | 6 | 21 | |
| 2 | 8 | 3 | 4 | 15 | |
| 3 | 5 | 5 | 6 | 16 | |
| 4 | 5 | 2 | 5 | 12 | |
| 5 | 4 | 9 | 5 | 18 | |
| 6 | 3 | 7 | 3 | 13 | |
| 7 | 3 | 3 | 4 | 10 | |
| 8 | 2 | 3 | 0 | 5 | |
| 9 | 2 | 2 | 1 | 5 | |
| 10 | 2 | 1 | 1 | 4 | |
| 11 | 2 | 0 | 0 | 2 | |
| 12 | 1 | 3 | 5 | 9 | |
| 13 | 1 | 0 | 0 | 1 | |
| 14 | 0 | 2 | 0 | 2 | |
| 0 | 2 | 0 | 2 | ||
| 16 | 0 | 1 | 2 | 3 | |
| 17 | 0 | 1 | 1 | 2 | |
| 0 | 1 | 1 | 2 | ||
| 0 | 1 | 1 | 2 | ||
| 20 | 0 | 1 | 0 | 1 | |
| 21 | 0 | 0 | 3 | 3 | |
| 22 | 0 | 0 | 1 | 1 | |
| 0 | 0 | 1 | 1 | ||
| 总计(共23个代表团) | 50 | 50 | 50 | 150 | |
參考資料
- .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8).
- .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6).
- (PDF).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27).
- (PDF). [2016-09-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30).
- (PDF).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2-19).
- (PDF). [2016-09-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4-07).
- . [2016-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1).
- . [2016-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1).
- (PDF). [2016-09-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05).
- (PDF). [2016-09-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_pictogram_(Paralympics).svg.png.webp)
_pictogram_(Paralympics).svg.png.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