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臺北市市長選舉
臺北市第7屆市長選舉於2018年(民國107年)11月24日舉行,此次選舉也是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的一部分,與臺北市議會第13屆議員選舉和臺北市第13屆里長選舉同時舉行。[1]時任無黨籍市長柯文哲再次參選爭取連任。[2]中國國民黨經過黨內初選,提名前立法委員丁守中參選。[3]民主進步黨在上屆選舉中支持柯文哲,但由於柯文哲在上任後屢次批評蔡英文政府的施政政策,致使黨內對繼續支持柯文哲存在分歧,最終決定提名時任立法委員姚文智參選。[4]此外,大學教授李錫錕與保險公司經理吳萼洋也報名參選。[5][6]
| |||||||||||||||||||||
投票率 | 65.95%(▼4.51%) | ||||||||||||||||||||
---|---|---|---|---|---|---|---|---|---|---|---|---|---|---|---|---|---|---|---|---|---|
| |||||||||||||||||||||
臺北市各區柯文哲(灰)與丁守中(藍)得票之差對比,顏色越深代表兩人相差票數越高 柯文哲: 領先5900票以上 領先1500票以上 | |||||||||||||||||||||
|
投票翌日計票結果顯示柯文哲僅以3254票的優勢險勝丁守中。[7]但此次計票結果引起丁守中的質疑,並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聲請重新計票。[8][9]經重新計票後,法院確認柯文哲以3567票的優勢勝出,連任臺北市市長,並於同年12月25日宣誓就職。[10][11]
背景
臺北市市長是臺北市的最高行政首長。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從臺灣省省轄市升格為院轄市,市長也從市民直接選舉轉由行政院任命,直至1994年《直轄市自治法》施行,臺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市長改由市民直接選舉產生。每屆市長任期四年,可連任一屆。1994年,臺北市舉辦改制為直轄市後的首次市長選舉,截至2018年已舉辦7屆,共選出4任市長。[12][13]
時任市長柯文哲曾任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教授[14],2014年在以民進黨為首的「在野大聯盟」支持下[15],於第6屆市長選舉中以57%的得票率擊敗國民黨籍候選人連勝文,當選第4任民選直轄市長,也是中華民國首位無黨籍民選直轄市長。[16][17]
與此同時,民進黨在獲得了大部分地方政府的執政權後,又在2016年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中大獲全勝。[18]國民黨雖然從2014年起在全臺範圍內處於失利狀態,但仍舊是臺北市議會第一大黨[19],且在臺北市8席區域立委中保有5席。
候選人及遴選過程
此次選舉的候選人申請登記時間為2018年8月27日至31日,候選人須年滿30歲,在臺北市連續居住4個月以上,並繳納200萬新臺幣的選舉保證金(得票率超過10%可發還),且未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25至27條的規定。候选人名單於11月9日公佈,共有5人參選。在候選人登記前,中國國民黨與民主進步黨都對有意參選者進行初選。
中國國民黨
國民黨最初有8人宣佈參選,當中有4人後來宣佈退選或未登記黨內初選,分別是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前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前監察委員葛永光和前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韓國瑜,其餘4人參加黨內初選。初選採用全民調的方式,由前立法委員丁守中、前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顯耀、前立法委員孫大千和臺北市議員锺小平參加初選,最终丁守中以平均47.63%的支持率获得党内提名,正式代表国民党参加臺北市市长选举。這也是丁守中自1994年、1998年、2006年、2014年以來第五次參加黨內市長初選。[21]
丁守中原籍浙江,是外省第二代,自1990年起,共擔任七届立法委员。他主張恢復被柯文哲取消的重陽敬老金[22],也承諾增加都更容積獎勵和放寬容積並完成捷運環狀線建設。[23][24]在同志權益議題上,他支持反同婚團體提出的愛家公投,主張「保障一對一忠貞的愛情」。[25]
2018年臺北市市长国民党初选[26] | |||||
---|---|---|---|---|---|
参选人 | TVBS | 艾普罗 | 联合报 | 平均民调 | 状态 |
丁守中 | 48.395% | 46.778% | 47.741% | 47.634% | 获得提名 |
孙大千 | 17.891% | 18.845% | 17.878% | 18.205% | |
张显耀 | 17.073% | 17.909% | 16.723% | 17.235% | |
锺小平 | 16.651% | 16.468% | 17.658% | 16.926% |
结果
此次選舉的開票時間長達10小時35分鐘,直至11月25日凌晨2點36分才完成開票作業,柯文哲以580,820票宣布連任成功。但丁守中因不服開票結果,依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69條規定向臺北地方法院聲請查封票軌、重新計票。法院於12月3日啟動重新計票程序,12月10日完成重新計票工作,並修訂了所有候選人的得票數。柯文哲的得票數下修157票至580,663票,丁守中的得票數下修470票至577,096票,確定由柯文哲當選市長。
第7屆臺北市市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吳蕚洋 | 無黨籍 | 5,611票 | 0.40% | |||
2 | 丁守中 | 中國國民黨 | 577,096票 | 40.82% | |||
3 | 姚文智 | 民主進步黨 | 244,342票 | 17.28% | |||
4 | 柯文哲 | 無黨籍 | 580,663票 | 41.07% | |||
5 | 李錫錕 | 無黨籍 | 6,158票 | 0.44% | |||
選舉日期 | 2018年11月24日 | 選舉人數 | 2,164,155人 | ||||
投票率 | 65.95% | 投票人數 | 有效:1,413,870人 無效:13,355人 |
選舉區內行政區投票結果
區 | 柯文哲 | 丁守中 | 姚文智 | 李錫錕 | 吳萼洋 | 總有效票 | |||||
---|---|---|---|---|---|---|---|---|---|---|---|
票數 | % | 票數 | % | 票數 | % | 票數 | % | 票數 | % | ||
松山區 | 42,315 | 39.62 | 46,353 | 43.40 | 17,285 | 16.18 | 417 | 0.39 | 425 | 0.39 | 106,795 |
信義區 | 47,620 | 38.94 | 53,812 | 44.00 | 19,849 | 16.23 | 509 | 0.41 | 500 | 0.40 | 122,290 |
大安區 | 60,940 | 38.53 | 72,311 | 45.72 | 23,646 | 14.95 | 658 | 0.41 | 582 | 0.36 | 158,137 |
中山區 | 50,582 | 41.54 | 46,732 | 38.38 | 23,476 | 19.28 | 490 | 0.40 | 476 | 0.39 | 121,756 |
中正區 | 33,748 | 41.65 | 33,896 | 41.83 | 12,631 | 15.58 | 377 | 0.46 | 372 | 0.45 | 81,024 |
大同區 | 31,660 | 45.29 | 20,745 | 29.67 | 16,895 | 24.16 | 339 | 0.48 | 266 | 0.38 | 69,905 |
萬華區 | 43,379 | 41.63 | 38,520 | 36.97 | 21,397 | 20.53 | 465 | 0.44 | 426 | 0.40 | 104,187 |
文山區 | 56,463 | 38.82 | 68,549 | 47.13 | 18,989 | 13.05 | 710 | 0.48 | 710 | 0.48 | 145,421 |
南港區 | 29,071 | 43.53 | 26,271 | 39.33 | 10,829 | 16.21 | 324 | 0.48 | 287 | 0.42 | 66,782 |
內湖區 | 65,589 | 43.70 | 61,546 | 41.01 | 21,747 | 14.49 | 639 | 0.42 | 549 | 0.36 | 150,070 |
士林區 | 63,216 | 41.20 | 55,938 | 36.45 | 33,108 | 21.57 | 653 | 0.42 | 521 | 0.33 | 153,436 |
北投區 | 56,080 | 41.82 | 52,423 | 39.10 | 24,490 | 18.26 | 577 | 0.43 | 497 | 0.37 | 134,067 |
總計 | 580,663 | 41.06 | 577,096 | 40.81 | 244,342 | 17.28 | 6158 | 0.43 | 5611 | 0.39 | 1,413,870 |
爭議及後續
本次選舉由於同市議員、里長選舉和10項公投同時進行,致使投開票進度嚴重滯後,甚至出現「邊投票,邊開票」的狀況[27],由此丁陣營又提起選舉無效之訴。[28]丁陣營律師認為選務工作為柯市府主導,因此要求不是重選而是由第二名的丁守中遞補。[29]2019年5月10日一審判決丁守中敗訴,丁守中於2019年5月30日提出上訴。2019年12月17日高等法院仍判決其敗訴,全案定讞。[30]
姚文智在選後履行自己的諾言,宣布退出政壇,並且不接受任何政治職務。
参考资料
- 鄭鴻達; 彭琬馨. . 自由時報. 2018-01-17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6).
- 呂佳峻; 林朝億. . 新頭殼. 2016-12-23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5).
- 劉建邦. . 中央通訊社. 2018-05-02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 曾薏蘋. . 中时新闻网. 2018-05-30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公視. 2018-03-25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 黃建豪. . 自由時報. 2018-08-30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 羊正鈺. . 關鍵評論網. 2018-11-25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 吳賜山. . 新頭殼. 2018-11-25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6).
- 王揚宇. . 中央通訊社. 2018-12-03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2).
- 陳國維. . 中央廣播電臺. 2018-12-13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 李曉儒; 應磊奇. . 公視. 2018-12-25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 .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1).
- . 台北市政府.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 吳燕玲. . BBC. 2014-11-27 [202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 陳慧萍; 李欣芳; 林恕暉. . 自由時報. 2014-06-14 [202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2).
- 王霜舟. .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4-11-30 [202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9).
- 吳燕玲. . BBC. 2014-11-29 [2021-04-05].
- 方華. .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 2016-01-16 [2021-04-06].
- . 自由時报. 2014-11-29 [202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4).
- . 中央廣播電臺. 2018-08-30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 丘采薇. . 聯合報. 2018-05-03 [2021-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 周怡孜. . 風傳媒. 2018-10-17 [202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1).
- 楊心慧. . 自由時報. 2018-06-01 [202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1).
- . 中央社. 2018-10-09 [2021-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9).
- 中央社. . 2021-08-21 [202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1).
- 程士華. . 民報. 2018-05-02 [201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 聯合新聞網. . 聯合新聞網. [2018-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 . [2018-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 . [2018-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 . 中央社. 2019-12-17 [2021-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