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R 35輕型坦克

雷諾35型裝甲偵查車 ZT法語:),通稱AMR 35雷諾ZT,是一款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使用的坦克,其僅僅裝備了機槍,曾經被法國、中華民國納粹德國三國使用。

雷諾AMR 35
法國陸軍裝甲師的一排AMR35輕戰車隊
类型小坦克
原产地 法國
服役记录
使用方 法國
 納粹德國[1]
 中華民國
参与战争/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
生产历史
生产商雷諾
生产日期1936年到1939年
制造数量加上改進型號187輛
衍生型ZT 2, ZT 3, ZT 4, ADF 1, YS, YS 2, ZB
基本规格 (數據來源:[2]
重量6.5噸
长度3.84米
宽度1.76米
高度1.88米
操作人数2人

装甲13毫米
主武器一挺7.5mm拉貝爾機槍
或一挺13.2mm哈奇開斯重機槍
或一門25mm哈奇開斯M1938高射炮
发动机雷諾4缸水冷汽油機[3]
82匹
悬挂增強型橡膠橫向彈簧
燃料容量130升
作战范围200公里
速度55公里/時

歷史

AMR 35最初並不是由部隊訂購的。在AMR 33尚未開始投產時,路易·雷諾對兩輛原型車進行了徹底的檢修;經測試發現,重量分佈不均是AMR 33的一個嚴重問題。而且法軍測試AMR33時也發覺問題很多,也要求雷諾做多項更改,騎兵上將弗拉維尼甚至是要求雷諾為AMR33實施他當時測試中的升級計畫。不過,路易·雷諾當時並不打算爲升級生產線買單。

而在1933年9月,路易·雷諾用2輛AMR33原型車對AMR33的設計實施全面修正;首先,是將車體加長,並把原本前置引擎設計修改為後置引擎,且更換成一台涅爾瓦斯特拉(Nerva Stella)28 CV發動機,這還讓戰鬥室內的噪音得到降低。風扇和排氣管也被轉移到了車體的後方。編號N°79759的AMR33是首輛改裝的戰車,在1934年2月出廠,重4.68公噸。在萬塞訥實施試車時,AMR35確實表現了優異的機動力:最高時速72公里、平均時速40.5公里,1930年代的戰車鮮少有此等速度。這樣的性能表現讓軍方印象深刻,然而騎兵部隊認為由雷諾Nerva Stella跑車引擎移植的動力系統妥善率有慮,所以要求得換用公車引擎,該引擎動力更強。於是,1934年3月,車輛編號N°79760的2號原型車出廠;該車車體延長了2公分,發動機更換為雷諾432 22 CV4缸水冷發動機,車體重量增加到5.03公噸。在同年3月至4月11日於萬塞訥的測試表現則退步到最高時速63.8公里、平均時速35.35公里。

法國軍方在1934年7月3日接受了由這輛新型車取代問題叢生的AMR33,其生產仍然沿用AMR 33的生產線[4];第一批訂單有92輛,其中12輛為戰車排級用的指揮戰車,裝有使用7.7公厘機槍及ER1無線電的AVIS-1砲塔;剩下80輛採用裝有13.2公厘機槍的AVIS-1砲塔,原本法軍計畫在其中的33輛裝設RE1無線電,但該方案在1937年因預算放棄。除了前述92輛,法軍後來追加了8輛無線電指揮戰車,這8輛後來稱為AMR 35 ADF 1,第一批的訂單共100輛。

雖然訂單下來了,然而法軍對於沿用多少的既有產品仍有意見,而AMR 33的懸吊系統已經被嫌棄結構太弱、可靠度不佳,無法承受越野折磨。因此雷諾設計了新的懸吊系統,該設計也在雷諾R35戰車上使用。雷諾設計了3種新型懸吊在編號N° 79758的AMR33一號原型車上測試,設計為一種每側5對陸輪,第一個陸輪是惰輪;後4個陸輪以成雙配置在轉向架上。不過這種被稱為雷諾ZB的車輛並沒有通過測試,同樣狀況的還有另一輛測試懸吊的AMR 35;這2輛車後來被雲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買下,分別在1936、1940年出口到中華民國。而第三種懸吊系統在另一輛AMR33上測試完成,搭配新引擎與懸吊的新戰車稱為雷諾ZT

在1934年9月,第3輛全新打造的原型樣式車出廠,雖然惰輪仍然是沿用AMR 33的料件,同時砲塔也是原型測試版本。該原型車在1934年8月進行了測試,[4]

性能

AMR 35重達6.5公噸,動力與原型車不同,改用一臺出力82匹馬力的雷諾447 22 CV汽油引擎,排氣量5881cc,最大馬力輸出下引擎每分鐘轉速為2200轉。雖然原廠宣傳極速可達60公里,但是法國陸軍手冊中表示該車極速是每小時55公里,平均時速40公里,但即使如此還是法軍中速度最快的戰車。武裝爲一挺7.5mm拉貝爾機槍或一挺13.2mm哈奇開斯機槍或一門哈其開斯25mm防空炮[3][5]

衍生型號

雷諾AMR 35

基本型號,一共生產了87輛。在AVIS-1炮塔上安裝了一挺7.5mm拉貝爾機槍[4]

AMR 35 ZT-1

在AVIS-1炮塔上安裝了一挺13mm霍奇克斯M1929重机枪。一共生產了80輛。[4]

AMR 35 ZT-2驅逐戰車

在APX-5炮塔上安裝一門25mm機炮和一挺7.5mm拉貝爾同軸機槍的型號。一共只生產了10輛。[4]

AMR 35 ZT-3 SPG驅逐戰車

安裝了一門固定式的25mm機炮。由皮托製造廠(APX)製造了兩輛。[4]

ZT-4

1936年10月9日,雷諾獲得21輛ZT-4訂單。該型號為殖民地用戰車,為適應熱帶氣候而強化散熱效率,並取代老舊且不適合長距離巡邏的雷諾FT-17坦克。不過因為是殖民地用,因此在武裝上一切以省錢為優先考量;最初訂單只有3輛採購了標準的AVIS-1炮塔,剩下的全是拿庫存的FT-17戰車機槍砲塔來頂替,武裝自然也是庫存但仍大量在殖民地操作的舊武裝-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面對這種特規版,雷諾用它獨特的方式來回應——怠工拖延交車進度; 在1937年4月至7月9日時,只有編號N° 6693 - 6695這3輛車完工運抵法屬印度支那。因此1937年法國政府更改合約,增購3組AVIS-1炮塔用於ZT-4上;1938年,雷諾將FT-17戰車的37公厘炮版本炮塔移植到AMR35上測試,但沒有得到法國軍方採用。1938年秋季,因應殖民地需求再度增訂31輛使用AVIS-1炮塔的ZT-4,如以一來總訂購量已達到55輛。但這時候雷諾反而受到融資及勞資問題而爆發停工,而法國政府在下定後遇到預算問題,因此ZT-4量產根本沒有動靜。

直到1939年戰雲密布時,軍費及支出問題才告解決,ZT-4恢復緩速生產。1940年2月生產3輛、3月生產9輛、4月15輛、5月13輛,有40輛裝備單人砲塔的型號出廠。而後為因應德國人的入侵,可能有部分車輛更換成25公厘機砲。改造工程則是在前線野戰工廠緊急實施,在5月份至少有7輛車完成應急改造工程。

他國的使用

 中華民國

1930年代中期,中華民國從法國購買了一批AMR33/35,買主不明,可能是滇軍。這批坦克最後編入中央軍裝甲部隊,並參加了緬甸戰役[6]根據中華民國陸軍裝甲兵三十年畫史中的照片,是一種AMR33/35中一種特異的機砲型。[7]

 納粹德國

從法軍手中虜獲而來,編號為Pz. VM 601(f)。但是因爲作戰價值不高,所以用於維護佔領區的治安。一部分AMR 33/35在拆除炮塔後,安裝了一門80mm臼砲。[1][5]

腳註/來源

  1. Bob Carruthers. . Coda Books Ltd. : 90 [2014-03-22]. ISBN 978-1-908538-2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2. . [2014-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2).
  3. David Miller. . Zenith Imprint. 2000: 64-65 [2014-03-22]. ISBN 978-0-7603-08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4. . [2014-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2).
  5. David Miller. . Zenith Imprint. 1 October 2002: 105– [2014-03-22]. ISBN 978-0-7603-147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6. . [2014-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7. 抗戰時期國軍機械化/裝甲部隊畫史1929-1945,滕昕雲,ISBN957-30497-6-7 121頁 以照片上來看,似乎是一種AMR33次型的底盤,但很可能是配備AMR35的25mm機砲,非常特殊,找不到相近的型號與照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