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操
竞技体操是体操的一种,运动员在大约30秒到90秒的时间内完成一套动作。竞技体操是夏季奥运会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竞技体操不是一项很流行的运动,因为即使是入门级的动作也需要很好的身体素质和很高的技巧,另外,在很多国家,体操相对其他运动,是一项昂贵的运动。
男子竞技体操(MAG)和女子竞技体操(WAG)的主要区别在于男子体操更侧重于力量,而女子体操则侧重于艺术性,平衡感和协调性。
国际体操联合会(FIG)制定了竞技体操的評分规则,并管理国际级的賽事。
发展历史
体操(Gymnastics)一词源于古希腊文(Gymnastike),指裸体技艺。尽管体操在古中国和古印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普遍认为体操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在荷马、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著作中都提到了体操。当时的体操包含了很多的内容,现在已经逐渐演变为多种现代运动:游泳、赛跑、摔角、拳擊、骑马等。[1]
19世纪初,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逐步发展现代体操形式,同时术语“竞技体操”(artistic gymnastics)也在同一时期开始使用。[2] 德国教育家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雅恩创建了体操的几个单项,其中包括单杠和双杠。雅恩也因此被称为“现代体操之父”。[3]
国际体操联合会于1881年成立,至今仍然承担着管理国际体操比赛以及制定规则的功能。当时只有三个成员国,名称为“欧洲体操联合会”。直到1921年,第一个非欧洲国家加入后,才改成“国际体操联合会”。体操是1896年第一屆奧運的比赛项目之一,不过女子自1928年起才允许参加奥运会。世界体操锦标赛从1903年开始举办,直到1934年才允许女子参加。很多运动项目,男子和女子没有很大区别。体操则不同,从那时起,男子体操和女子体操作为两个分支开始发展。
女子竞技体操(WAG, Wo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女子竞技体操团体比赛1928年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1950年的世界体操锦标赛规定,女子竞技体操比赛包括团体、个人全能和各个单项比赛。两年后的1952年奧運,也采用了相同的形式,保留至今。
早期,大部分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都接受过芭蕾舞训练。苏联体操运动员拉里莎·拉特尼娜在22岁时获得了第一块奥运会女子体操全能金牌,之后在26岁和30岁时蝉联了这个项目的奥运金牌。1957年她怀有身孕的时候还获得了世界体操锦标赛冠军。捷克体操运动员薇拉·恰斯拉夫斯卡在拉里莎之后获得了两次全能奥运金牌。她也是在22岁时获得第一块金牌。
1970年代,奥运会体操运动员的年龄大大降低。柳德米拉·托里谢娃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年仅16岁。根据当时的体操计分规则,小巧的女孩更适合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因此参加大型比赛的运动员的年龄大部分为14岁或15岁。1980年7月举行的国际体操联合会第59届会议决定提高参加比赛选手的最低年龄。[4] 但是这个规定并没有起什么作用,1992年奥运会,高水平的运动员几乎都是消瘦的十几岁的女孩子。很多人开始担忧运动员的健康情况。
1997年,国际体操联合会将参加大型比赛的最低年龄限制为16岁,同时修改了体操计分规则。之后,尽管大部分运动员的年龄在20岁以下,身高和体重也低于平均值,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到20岁以上的选手仍然在场上比赛。2005年世界体操锦标赛,欧卡莎娜·丘索维京娜已经30岁了,夺得跳马银牌,两年后世锦赛她夺得了该项目的铜牌,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以33岁的高龄参加体操比赛,并获得了一枚跳马的银牌。[5]2004年奥运会,美国队和俄罗斯队的不少队员年龄都在25岁左右。其他队,如澳大利亚、法国和加拿大也有不少年龄较大的选手参赛。
比赛形式
现今,高水平的国际比赛包含几个部分:团体资格赛,团体决赛,个人全能决赛和单项决赛。
团体资格赛(team qualifying,缩写TQ)阶段,运动员以国家为小组参加所有4个/6个项目的比赛。这个阶段的比赛成绩决定了参加团体和个人决赛的名单。目前团体资格赛成绩的计分方式为5-4-3,表示每支队伍由5名运动员组成,每个单项选派其中4名运动员参加,最高的三个成绩计入总分。
团体决赛(team finals,缩写TF)阶段,运动员以国家为小组参加所有4个/6个项目的比赛。比赛成绩决定了最终的名次。目前团体决赛成绩的计分方式为5-3-3,表示每支队伍由5名运动员组成,每个单项选派其中3名运动员参加,成绩全部计入总分。
全能决赛(all-around finals,缩写AA),运动员以个人为单位参加所有4个/6个项目的比赛。比赛成绩决定了最终的名次。每个国家只能选派两名运动员参加全能决赛。
单项决赛(event finals,缩写EF),由每个项目最顶尖的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每个国家只能选派两名运动员参加每个单项决赛。
体操计分规则
体操计分规则由国际体操联合会负责制定,每个奥运周期修订一次。 2006年之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将被设定一个起评分(Start Value,缩写SV),最高不超过10.0分。如果一套动作具备所有的必须元素,将自动获得基本起评分(1996年为9.4,1997年为9.0,2001年为8.8);根据动作的难度获得难度加分,也可以将几个难度较低的动作连接在一起获得连接加分,直到满分10.0分。
2006年后,积分规则有了较大的修改。最大的争议是计分从“满分10分”改为不封顶的分数。这意味着,运动员可以不断加大动作难度,来获得更高的起评分。而大部分参加比赛的选手的年龄在20岁以下。
尽管很多人反对新的规则,如奥运会冠军莉莉娅·波德克帕耶娃(1996年女子個人全能及自由體操金牌)、斯维特兰娜·博金斯卡娅(1988年女子跳馬金牌)、夏伦·米勒(1996年女子平衡木金牌)、维塔里·谢尔博(1992年男子個人全能、鞍馬、吊環、跳馬和雙槓金牌)以及罗马尼亚队教练。但是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将废弃新的计分规则。
大型比赛
国际比赛
- 奧運會:競技體操是四年舉行一次的夏季奧運會最受歡迎項目之一。參加團體比賽的隊伍由前一年世界體操錦標賽的成績決定。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足夠多高水平的運動員參加團體比賽,可以選派運動員參加單項比賽。
- 世界體操錦標賽:國際體操聯合會的成員國家可以參加該項比賽。比賽的項目根據年份不同而不同:有時同時舉辦團體、全能和單項比賽,有時只舉辦全能和單項比賽,有時只舉辦單項比賽。
- 體操世界盃:每年舉行若干站分站賽,分站賽成績優秀的選手參加總決賽。2009年開始停止舉辦。
- 友好運動會:現在已經停止舉辦。
歷史上的强国
苏联/俄罗斯/乌克兰
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苏联体操队在男子体操和女子体操都有很大优势,1952年到1992年期间,苏联女子体操队几乎囊括了奥运会和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团体冠军,只有四次例外:1984年的奥运会,苏联没有组队参加,以及1966年,1979年和1987年的世界体操锦标赛。大部分运动员来自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续保留了传统的体操优势,在奥运会的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摘金夺银。斯维特兰娜·霍尔金娜、阿莉婭‧穆斯塔芬娜、阿列克谢·涅莫夫是其中的佼佼者。乌克兰也成为一支强队,莉莉娅·波德克帕耶娃是1996年奥运会全能以及自由體操的冠军。白俄罗斯则在男子项目上具有优势,维塔里·谢尔博一人在1992年奥运会独得6块金牌。
罗马尼亚
1976年奥运会,罗马尼亚体操队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上大放异彩。年僅14歲的纳迪娅·科马内奇(Nadia Comaneci)一人独得三金一银一铜,並創下首位得到滿分(perfect ten)的選手的紀錄。自此,罗马尼亚女子体操队在团体和个人项目一直保持领先优势。1979年到1987年之间,罗马尼亚队是唯一一支在国际比赛上可以和苏联抗衡的队伍。罗马尼亚队还获得了1984年、2000年和2004年夏季奥运会女子团体冠军。自1976年以来,每次大型比赛,至少获得一块女子組个人金牌。而罗马尼亚男子組体操队整体实力不强,遜色許多。
美国
庫爾特·托馬斯和凱西·瑞比是1970年代美国体操的代表,在世界体操锦标赛为美国队获得奖牌。1984年在美国本土洛杉矶举行的奥运会上,美国体操队夺得男子体操团体金牌和女子体操团体银牌(苏联没有参加本次奥运会)。美国女子体操队于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有了重大突破,首度获得女子团体金牌。2004年奥运会,美国体操男队和女队均获得了团体银牌。而2005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美国女队包揽了除跳马外的所有女子体操项目金牌。
中国
最近30年里,中国男子体操和女子体操发展迅速,不仅在团体项目并且在个人项目都有突破。中国男子体操队获得了2000年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和2012年奥运会的团体冠军,并夺得第30届、第31届、第33届、第37届、第39届和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团体冠军(不是每届比赛都设置团体项目)。2000年以后几乎在所有国际比赛上保持前三名的位置。李宁、李小双、李小鵬、杨威、鄒凱是各个时期的杰出运动员。女子体操在1984年奥运会上由马燕红为中国体操队获得首枚单项金牌。2006年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女子体操队第一次获得团体金牌。2008年在本土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上首次获得女子团体金牌,此外取得平衡木金牌3次(2000年、2012年、2020年),高低槓金牌三次(1984年、1992年、2008年)。
日本
1960年代和1970年代,日本男子体操队是一支体操超级强队,他们蝉联了自1960年到1976年五届奥运会男子团体的金牌。日本革新了很多体操动作,包括“冢原跳”(侧手翻内转90°团身后空翻)。2004年和2016年奥运会,日本队再次获得了男子体操团体金牌。
民主德国
民主德国在合并之前也是一支体操强队,经常在奥运会或世界锦标赛获得银牌或铜牌。
参考文献
- (俄文). Enciklopediya Krugosvet. [2007年5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6月20日).
- . IOC. [2007年5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Encarta. [2007年5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10月31日).
- (PDF). Olympic Review. September 1980, (155): p. 520 [2007年5月24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年5月27日).
- 欧卡莎娜丘索维京娜在国际体操联合会的相关介绍
- . USA Gymnastics. [2007年5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2月12日).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竞技体操 |
- 在线体操杂志
- 各国体操联合会网站
- 国际体操联合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包括各个单项评分标准,所有大型比赛的成绩,运动员介绍等)
- 阿根廷体操联合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澳大利亚体操联合会
- 巴西体操联合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加拿大体操联合会
- 中國體操協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法国体操联合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意大利体操联合会
- 日本体操联合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墨西哥体操联合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罗马尼亚体操联合会
- 英国体操联合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美国体操联合会
-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