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学分互认体系
欧洲学分互认体系(英語:)是欧洲诸国间在高等教育领域互相衔接的一个项目,以确保各国高等教育标准相当。[1]1999年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签订的《博洛尼亚宣言》,该体系对所有愿意参加的欧洲国家开放。根据该体系,一学年相当于60ECTS学分,对应1500–1800小时学习,不论各国教育质量或等级,以便在联盟范围内转换学分。
ECTS還包括一個標準等級量表,用在與欧洲各国的標準等級一起顯示。[2]
主要内容
    
- 在欧洲学分互认体系下,全日制学生每学年应获得60个ECTS学分
 - 每1个ECTS学分对应25至30小时的学习
- 按照参加学习人数,成绩分为A、B、C、D、E、FX和F七等,其中最后两等(FX和F)为不及格
 
 
- 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
 
在1999年《博洛尼亚宣言》签订之前,各个欧洲国家自行设定每个学年全日制学生应当获得的学分数量以及学分所代表的学习课时。
| 国家 | 每年学分 | 缩写 | 
|---|---|---|
| 奥地利(舊系統) | ~40 | Semesterwochenstunden (SSt) | 
| 丹麦 | 1 | Studenter årsværk (STÅ) (自 2000 年以來在丹麥立法中逐漸被淘汰) | 
| 芬兰 (舊系統) | 40 | opintoviikko | 
| 德国 (舊系統) | ~40 | Semesterwochenstunden (SWS) | 
| 荷兰 | 42 | studiepunten | 
| 挪威 | 20 | vekttall | 
| 瑞典 | 40 | poäng (使用到 2007 年 7 月) | 
| 瑞典 | 2 | betyg (使用到 1960 年代末/70 年代初) | 
认可体系
    
| 国家 | 每年学分 | 每学分对应小时 | 学分名称 | 
|---|---|---|---|
| 欧洲 | 60 | 25-30[3] | ECTS credits | 
| 歐盟成員國 | |||
| 奧地利 | 60 | 25 | ECTS (也稱 ECTS-Punkte, ECTS credits) | 
| 比利時 | 60 | 25-30 | ECTS (也稱 studiepunten, ECTS) | 
| 保加利亞 | 60 | 25-30 | кредити | 
| 克羅埃西亞 | 60 | 25-30 | ECTS bodovi | 
| 塞浦路斯 | 60 | 30 | ECTS | 
| 捷克 | 60 | 26 | kredity | 
| 丹麥 | 60 | 28 | ECTS-point | 
| 愛沙尼亞 | 60 | 26 | ainepunkt (EAP),由於許多學生仍然習慣於舊系統,為了方便起見,更常使用較長的名稱“euroopa ainepunkt” | 
| 芬蘭 | 60 | 27 | opintopiste (op) / studiepoäng (Swedish) (暱稱study point) | 
| 法國 | 60 | 25-30[4] | crédits ECTS | 
| 德國 | 60 | 25-30 | ECTS, Leistungspunkte (LP), Kreditpunkte (KP), Credit Points (CP) 或 Credits | 
| 希臘 | 60 | 30 | ECTS, Credit Points (CP), Μονάδες Φόρτου Εργασίας (Διδακτικές Μονάδες - Δ.Μ) 或 Credits | 
| 匈牙利 | 60 | 30 | kredit(pont) | 
| 愛爾蘭 | 60 | ECTS | |
| 義大利 | 60 | 25-30 | crediti formativi universitari (CFU) | 
| 拉脫維亞 | 60 | 30 | ECTS kredītpunkts (1个拉脫維亞credit point (kredītpunkts) 相當於1.5个ECTS)[5][6] | 
| 立陶宛 | 60 | 28 | kreditai; ECTS kreditai | 
| 盧森堡 | 60 | ECTS | |
| 馬耳他 | 60 | 25 | ECTS-credits | 
| 荷蘭 | 60 | 28 | studiepunten (ECTS或EC) | 
| 波蘭 | 60 | 25-30 | punkty ECTS, eceteesy | 
| 葡萄牙 | 60 | 28 | créditos ECTS | 
| 羅馬尼亞 | 60 | 30 | credite (SECTS) | 
| 斯洛伐克 | 60 | 25 | kredity | 
| 斯洛維尼亞 | 60 | 25-30 | kreditne točke | 
| 西班牙 | 60 | 25-30 | créditos (ECTS) | 
| 瑞典 | 60 | 26.667 | högskolepoäng (於2007年7月適用) | 
|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成員國 | |||
| 冰島 | 60 | 25-30 | einingar (units) | 
| 列支敦士登 | 60 | ||
| 挪威 | 60 | 25-30 | studiepoeng | 
| 瑞士 | 60 | 25-30[7] | ECTS-credits, Kreditpunkte (KP) | 
| 其他歐洲國家 | |||
| 阿爾巴尼亞 | 60 | 30 | Pikët ECTS | 
|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60 | 25 | ECTS bodovi | 
| 英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 | 120 (60 ECTS) | 10 (20 hours per ECTS) | Credits, 1 ECTS credit 相當於 2 UK credits.[8][9] | 
| 喬治亞 | 60 | 30 | კრედიტები (kreditebi) | 
| 蒙特內哥羅 | 60 | ECTS-krediti | |
| 北馬其頓 | 60 | кредити (ECTS) | |
| 俄羅斯 | 60 | 30 | credits | 
| 蘇格蘭 | 120 (60 ECTS) | 10 (20 hours per ECTS)[10] | SCQF credit points (2 SCQF points 相當於 1 ECTS point[11]) | 
| 塞爾維亞 | 60 | 30 | ЕСПБ бодови / ESPB bodovi | 
| 土耳其 | 60 | 25-30 | AKTS - kredi[12] | 
| 烏克蘭 | 60 | 30 | кредити | 
學分轉換
    
台灣高校和美國高校的學分制度相同,若赴欧修習之學校係採歐洲學分互認體系,原則以2个ECTS等同1个台湾或美国學分。 [13]
参见
    
    
外部链接
    
    
參考資料
    
- .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10. 2015 [2023-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9).
 - .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23-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3).
 - typical values which can vary between national systems, "academic year" is normative
 - [Article 8 - Order of 22 January 2014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framework for courses leading to the award of national bachelor's, professional bachelor's and master's degrees]. Légifrance. 2014-01-22 [2023-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3) (法语).
 - . [27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 . 1 January 1995 [27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3).
 - . [12 Nov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 (PDF). University of Salford. [20 Ma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7-06-13).
 - (PDF).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2023-04-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2-10).
 - (PDF). Scottish Credit and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3. [5 Dec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11).
 - (PDF). Scottish Credit and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3. [5 Dec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11).
 - . www.yok.gov.tr. [4 Nov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March 2018).
 - (PDF). [2023-05-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9-2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