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U-13加特林機炮

GAU-13(GAU,全寫:Gun Automatic Universal,意為:通用自動火砲)是一門由美国武器製造商通用動力GAU-8复仇者机炮為基礎所研製及生產的電力驅動式加特林式机炮,发射30×173毫米北約口徑機炮炮彈

GAU-13
GAU-13加特林機炮
类型加特林式机炮
原产地 美國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72年—現在
使用方 美國
生产历史
研发者通用电气
基本规格
重量151.05公斤(333
长度2,794毫米(110英吋
枪管长度2,300毫米(90.55英吋)
宽度306毫米(12.05英吋)

子弹30×173毫米北約口徑
口徑30毫米(1.18英吋)
枪管4根,漸進式RH拋物線纏距,14條膛線
枪机以氣動驅動的旋轉膛室
发射模式全自動
射速2,400發/分鐘
枪口初速1,097.28米/秒(3,600英尺/秒
有效射程2,000公尺(2,187.23,6,561.68英尺,1.24英里
供弹方式無彈鏈供彈系統

描述

GAU-13是在1970年代後期研發,它是以機炮筴艙作為其應用模式,主要是讓战斗机攻击机於空對地和反坦克攻擊的戰鬥用途上使用。

GAU-13/A是以更為大型的GAU-8「復仇者」的機構為藍本的四管式轉管機炮,兩者使用相同的大质量30毫米彈藥。就像復仇者機炮,它使用了雙尾端設計的填彈系統,用過的彈罩可以回收進彈鼓內,並具有反向清理以卸下未發射的子彈。但是,不像GAU-8的是,它採用驅動方式由電動機與液壓驅動改為氣動驅動,因而讓它的射速降至2,400發/分鐘。據估計停機之間的最短時間是在第32,000發,使其成為一門非常可靠的武器。

GAU-13/A使用與復仇者相同系列的PGU-13高爆燃燒彈PGU-14穿甲燃燒彈,當中還包含一種貧鈾穿甲彈。儘管其射速比七管式復仇者機炮有所下降,它仍然是一門火力非常強大的武器。

GAU-13/A的主要應用是裝在GPU-5/A機炮筴艙(原來是以GEPOD 30的型號銷售)以內使用。該機炮筴艙的長度是4,300毫米(169.29英吋),並可以安裝在任何標準北約762毫米(30英吋)懸架鎖耳(英語:)。它可裝填353發無鏈彈藥,足夠大約9秒的火力持續時間。GAU-13/A的空重為600公斤(1,322.77),而滿載全重則是841公斤(1,854.09)。該機炮筴艙完全獨立。[1]

GPU-5/A的研製目的是為了可在各式各樣的美國戰術飛機,包括F-15鷹式戰鬥機F-16戰隼戰鬥機上載運。在1980年代中期,美国空军考慮對F-16的空中密接支援英語:,簡稱:CAS)任務的一個專門衍生型上使用GPU-5,作為A-10雷霆二式攻擊機的替代或輔助。

然而,事實卻證明GPU-5機炮筴艙的服役表現並不能令人滿意。它曾在1991年海湾战争的期間裝在一些屬於空軍國民警衛隊的F-16戰隼戰鬥機上進行過短暫的嘗試,但在幾乎在戰鬥使用的一天以後就從服役中除名,因為它的精度非常差劣。儘管機炮的彈道特性令人印象深刻,但是用以架接的掛點並沒有足以防止變形的剛性,而武器的沉重後座力更造成了掛載點的錯位問題進一步加劇。此外,GPU-5亦沒有整合到F-16的火控及瞄準系統上。所以現在GPU-5已不再在美國服役,目前只有一些泰國F-5E虎II式戰鬥機仍然在攜帶及使用該武器,另外亦曾被F-20虎鲨战斗机所試用。

1995年秋季,美国海軍陸戰隊曾在LCAC-66氣墊登陸艇上進行安裝GPU-5的試驗,作為一種可為登陸部隊提供壓制火力的潛在武器。該機炮筴艙就安裝在一個標準的MAU-12炸彈掛載架,而它本身就安裝在標準貨物集裝箱。它曾被認為,四個這樣的集裝箱可以由LCAC來進行攜帶。而所得到的組合變成了氣墊平台火砲(英語:,簡稱:GPAC)的參考。到了1997年,海軍陸戰隊曾報告他們收購了美國空軍剩餘的GAU-13/A機炮和GPU-5機炮筴艙的整個存貨。其實除了氣墊平台火砲以外,GAU-13/A也曾被吹捧為船舶和地面車輛,例如LAV-25的可能武器。

使用國

參見

資料來源

  1. . [2014-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 f-16.ne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Friedman, Norman (1997). The Naval Institute Guide to World Naval Weapon Systems. Naval Institute Press. ISBN 978-1-55750-268-1.
  • Polmar, Norman (2004). The Naval Institute Guide to the Ships and Aircraft of the U.S. Fleet. Naval Institute Press. ISBN 978-1-59114-685-8.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