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藝術博物館

哈佛藝術博物館英語:)是一座隸屬於哈佛大學的藝術博物館[1],由三座博物館及四座研究中心所組成,其中三座博物館為:福格藝術博物館(建立於1895年[2])、萊辛格博物館(建立於1903年[2])及薩克勒博物館(建立於1985年[2]);另四座研究中心為:薩第斯考古勘探研究中心(成立於1958[3])、現代藝術技術研究中心(成立於2002年[4])、哈佛藝術博物館檔案庫及史特勞斯保護技術研究中心(成立於1928年[5])。這三座博物館於1983年時整合為一個機構,最初命名為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在2008年時,將大學二字從機構名稱中移除而成現在的名稱:哈佛藝術博物館。博物館內藏有來自歐洲北美洲北非中東南亞東亞東南亞等等各地區從古至今的藏品約25萬件[6]

哈佛藝術博物館
Harvard Art Museums
佛格博物館建物外觀
哈佛藝術博物館在麻薩諸塞州的位置
哈佛藝術博物館
在麻薩諸塞州的位置
成立日期1895年 (1895)
地址 美國劍橋昆西街32號
坐标42°22′27″N 71°6′53″W
類型藝術博物館
館藏規模約 250,000 件
館長湯姆斯·蘭茲
所有者哈佛大學
公共交通波士顿地铁哈佛站
網站www.harvardartmuseums.org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哈佛藝術博物館

歷史

佛格博物館是在1895年以用威廉海斯佛格先生意外的遺贈籌建起來的博物館,主要藏品為西方繪畫、雕刻、素描、印刷品和照片。萊辛格博物館以“德國博物館”為名而於1903年成立,主要藏品為德語國家的藝術,包含素描、照片及印刷品,並收藏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藝術品,同時展示中歐、北歐文化藝術。薩克勒博物館建於1985年,以該館的當時最大捐贈人薩克勒為名,主要收藏古代亞洲、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藝術品,如中國古代青銅器、玉器、陶瓷、古代繪畫和佛教雕刻及北韓陶瓷、日本浮世繪、印度繪畫、阿拉伯書法、波斯地毯、希臘和羅馬古青銅器、石雕等。[7]

哈佛藝術博物館於2008年將劍橋昆西街32號舊有建物關閉以利擴建整修工程的進行。[8]在此次的擴建整修工程最初階段,從2008年9月至2013年1月,位於劍橋百老匯485號的薩克勒博物館接替了昆西街32號舊建物的選自佛格博物館萊辛格博物館及本身薩克勒博物館藏品展出工作。此一工程預計於2014年完成,屆時昆西街32號擴建後的建物將連接佛格博物館、萊辛格博物館及薩克勒博物館而成為一座先進的展館設施,其主要設計者為建築師倫佐·皮亞諾[9][10]

歷任館長

  • 西摩·史立夫: 1975–1991
  • 詹姆士·庫諾: 1991–2002
  • 湯姆斯·蘭茲: 2003–至今

參見

參考

  1. Bewer, F.G. . Elgar Companions to the Built Environment Series. Harvard Art Museum. 2010 [2024-01-21]. ISBN 978-0-300-15469-6.
  2. . Harvard Art Museums. [201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8) (英语).
  3. . Harvard Art Museums. [201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2) (英语).
  4. . Harvard Art Museums. [201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0) (英语).
  5. . Harvard Art Museums. 2008-02-18 [201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0) (英语).
  6. Arthur M. Sackler Museum; Mortimer, K.A.; Klingelhofer, W.G.; Fogg Art Museum; Busch-Reisinger Museum; Harvard University. Art Museums. . Harvard University Art Museums. 1985 [2024-01-21]. ISBN 978-0-89659-600-9.
  7. . 中華讀書報. 2002-01-16 [201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臺灣)).
  8. . [201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2).
  9. . Harvard Art Museums. [201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8) (英语).
  10. 萬舒 編譯. . 雅昌藝術網. 2013-02-22 [201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