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低比特率编解码器
互联网低比特率编解码器,或称互联网低码率编解码器(Internet Low Bitrate Codec,iLBC)是一个开源的買斷式授權的窄带语音音频编码格式编解码器及参考实现,由Global IP Solutions(GIPS)开发(前身为Global IP Sound,2011年被Google公司收入囊中[2])。它以前是限制商业使用的免费软件[3][4],但从2011年开始,它可用于自由软件/开源许可(3BSD许可证)——作为WebRTC开源项目的一部分。[5]它适合用于VoIP应用程序、流媒体音频,以及文档和消息通信。该算法是一个线性预测编码的独立块版本,选择了长度20、30毫秒的数据帧。编码的块必须封装在一个合适的传输协议中,通常是实时传输协议(RTP)。
.lbc[1] | |
audio/iLBC[1] | |
开发者 | 原Global IP Solutions,现Google公司 |
首次发布 | 2004年[1] |
格式类型 | 音频压缩格式 |
标准 | RFC 3951 |
開發者 | 原Global IP Solutions,现Google公司 |
---|---|
首次发布 | 2004年 |
编程语言 | C语言 |
操作系统 | 跨平台 |
类型 | 音频编解码器、参考实现 |
许可协议 | 3BSD |
网站 | www |
iLBC能以良好的语音质量处理丢帧。丢帧通常因连接丢失或者IP数据包延迟而发生。普通的低码率编解码器依赖语音帧之间的关系,这会导致数据包丢失或延迟时出错。与此相反,iLBC编码的语音帧是相互独立的,所以不会遇到此问题。
iLBC定义于RFC 3951。它被许多软件用作编解码器,包括:Gizmo5、WebRTC、Ekiga、Google Talk、Maemo Recorder (于Nokia N800/N810)、Polycom IP Phone、QuteCom、Tuenti,[6] Yahoo! Messenger、Ooma[7]等。
参数和特性
- 采样率8 kHz/16 bit(20毫秒帧160采样,30毫秒帧240采样)
- 可控的响应丢包、延迟和抖动
- 固定码率(20毫秒帧15.2 kbit/s,30毫秒帧13.33 kbit/s)
- 固定帧大小(20毫秒帧每块304比特,30毫秒帧每块400比特。
- 鲁棒性类似有packet loss concealment的脈衝編碼調變(PCM),类似ITU-T G.711
- CPU负载类似G.729A,有更高的基本质量和更好的抗丢包响应
- 買斷式授權
- 从2011年开始,它可以在开源许可(3BSD许可证)下作为开源WebRTC项目的一部分。[5] (在以前商业性使用GIPS提供的源代码需要一份许可[10])
- PSQM testing under ideal conditions yields mean opinion scores of 4.14 for iLBC (15.2 kbit/s), compared to 4.3 for G.711 (µ-law)
参见
- RTP音频视频配置文件
- 音频编码格式的比较
参考资料
- . 2004 [201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 Dana Blankenhorn. . 2010-05-18 [201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6).
- (PDF). 2008-10-30 [2011-06-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0-30).
- . [2016-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9).
- . [201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5).
- . [2016-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 , [2016-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 Roar Hagen, , [2016-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 . 2002 [201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 (PDF). [2016-12-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0-30).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