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拖拉机
轻型拖拉机(Leichttraktor(VK-31))是德國一种實驗坦克的假称。
Leichttraktor VK-31 | |
---|---|
类型 | 輕型坦克 小戰車 |
原产地 | 魏瑪共和國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30年 |
使用方 | 魏瑪共和國 納粹德國 |
参与战争/衝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生产历史 | |
研发日期 | 1929年-1933年 |
生产商 | 克虜伯、萊茵金屬 |
生产日期 | 1930年 |
制造数量 | 4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8.7公噸(9.6短噸)(克虜伯) 8.96公噸(9.88短噸)(萊茵金屬) |
长度 | 4.35米(14.3英尺)(克虜伯) 4.21米(13.8英尺)(萊茵金屬) |
宽度 | 2.37米(7.8英尺)(克虜伯) 2.26米(7.4英尺)(萊茵金屬) |
高度 | 2.35米(7.7英尺)(克虜伯) 2.27米(7.4英尺)(萊茵金屬) |
操作人数 | 4:指揮官、駕駛員、無線電操作員、裝填手 |
装甲 | 14-12mm 鉚接和焊接鋼管 |
主武器 | 3.7公分 KwK 36 L/45戰車炮×1 |
发动机 | 戴姆勒-奔馳M36六氣缸液冷式汽油發動機 100 馬力 |
悬挂 | 螺旋彈簧懸掛(克虜伯) 片狀彈簧懸掛(萊茵金屬) |
作战范围 | 公路上137 km(85 mi) |
速度 | 30 km/h(19 mph)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軍事發展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但德國還是秘密地以“拖拉機”的名義建造裝甲車輛和火砲。
拉帕洛條約於1922年被簽署後,德國能夠送軍士到俄國受訓,在高度保密下,德國在蘇聯測試坦克。在1926年至1933年間所使用的轻型拖拉机稱為喀马坦克学校,位於蘇聯喀山附近。該位置是蘇聯紅軍和德國國防軍的聯合試驗場,也是坦克訓練場。
它的代號Kama(喀马)是從兩個詞:Kazan和Malbrandt來的,這是因為其被分配測試的位置在Kazan和Oberstleutenant Malbrandt一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初期,它被用來作為訓練坦克。
車輛特徵
本車的武裝有半自動式37 mm KwK L/45砲1門與7.92mm機槍1挺。搭載彈藥為主砲150發,機槍3000發。
因為身為實驗車輛的性質,車體是由軟鋼板製造的,所以正面與側面的14mm裝甲僅能防禦步兵武器等級的穿甲彈。
4輛試作車全部都是使用都是使用戴姆勒朋馳的6汽缸M36引擎。此引擎原本為卡車用的引擎,為水冷式,重量則為360KG,燃料箱總容量為150L,在平地上的最大續行距離達到140km。變速箱則為ZF製品。
構造上引擎位於車體前方,砲塔則位於車體的後半部,整體概念比較接近一次世界大戰時德軍使用的LK II戰車[1],屬於較為舊式的設計。原本在1931年時德國預計要下訂289輛,不過後來由於較新的一號戰車開發進行順利,所以本車的訂單全部取消。
參考文獻
- Peter Chamberlain & Hilary Doyle (1999). Sterling. ed. Encyplopedia of German Tanks of World War Two. ISBN 185409518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