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加拿大)
伦敦(英語:)是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的一座城市,座落魁北克市-温莎走廊之上,大概位於多伦多與温莎之間的半途位置。倫敦市在行政事務上是獨立於其周邊的米德爾塞克斯縣,但該縣的行政中心仍設於倫敦市內。根據加拿大2011年人口普查統計,倫敦市共有人口36萬6151[3],在全國排名第15位[4];都會區人口則達474,786人,在全國排名第11位[5]。
倫敦 | |
---|---|
市(分割单层次) | |
倫敦市中心一景 | |
綽號:(森林之城) | |
格言:(拉丁語) (勤奮與毅力) | |
倫敦在安大略省米德爾塞克斯縣內的位置 | |
坐标:42°59′01″N 81°14′59″W | |
國家 | 加拿大 |
省 | 安大略省 |
縣 | 米德爾塞克斯縣(分割行政區) |
成立 | 1826年 |
設市 | 1855年 |
政府 | |
• 市長 | |
• 市政機關 | 倫敦市議會 |
• 國會下議員 | Kate Young (聯邦自由黨) Peter Fragiskatos (聯邦自由黨) Lindsay Mathyssen (聯邦新民主黨) Karen Vecchio (聯邦保守黨) |
• 省議員 | Teresa Armstrong (安大略新民主黨) Terence Kernaghan (安大略新民主黨) Peggy Sattler (安大略新民主黨) Jeff Yurek (安大略進步保守黨) |
面积[1][2] | |
• 陸地 | 420.57 平方公里(162.38 平方英里) |
• 市區 | 218.04 平方公里(84.19 平方英里) |
• 都會區 | 2,665.28 平方公里(1,029.07 平方英里) |
海拔 | 251 公尺(823 英尺) |
人口(2011年)[3] | |
• 市(分割单层次) | 366,151(全國排名第15位[4])人 |
• 密度 | 870.6人/平方公里(2,255人/平方英里) |
• 都會區 | 474,786(全國排名第11位[5]) |
时区 | 北美東部時區(EST)(UTC−5) |
• 夏时制 | 北美東部夏令時區(EDT)(UTC−4) |
郵區編號前綴 | N5V-N6P |
電話區號 | 519/226/548 |
網站 | www.london.ca |
1801年至1804年之間,成為最先定居於此的歐洲裔人[6];倫敦再於1826年成為一個村落。從此,倫敦開始發展成為安省西南部最大的一個城市。該城市的強項為教育、醫療、旅遊和製造業;加拿大著名的西安大略大学和范莎学院就位于这座城市。
歷史
歐洲裔人在18世紀接觸此處前,現倫敦一帶原為中立原住民族()和渥太華人()/歐及布威族()的聚落。考古研究發現原住民族在此處棲息了至少1萬年[7]。
1793年,上加拿大副總督閃高()選擇此處為該殖民地的首府,並打算將此處命名為「佐治拿」()以紀念國王佐治三世[8],但建議被總督多徹斯特否決[9]。此處的聚落待到1826年才設立村級行政區劃,並以英國首都之名取名為「倫敦」[10]。倫敦沒有像閃高預期般成為上加拿大的首府,卻成為第一大城約克(即現多倫多)以西地域的行政中心[11]。湯瑪士·塔爾博特上校()獲任為該地區的首席殖民官,主管了該帶的土地勘探並籌建了西安大略半島地區的政府辦公建築群,倫敦村和西南安大略的其他聚落因此得益[11]。
1837年上加拿大起義期間,倫敦是托里派(,即支持政府的一方)的主要陣營之一。但在查理斯·登科姆()率領的短暫騷亂過後,英國政府於1838年決定在此駐兵[11]。隨著軍人及其家眷遷入,他們對該帶服務業的需求亦隨之上升,並吸引大批平民遷居此處[11]。隨著人口上升,倫敦亦於1840年改設鎮[12]。
1845年4月13日,倫敦遭受大火蹂躪,鎮內150座建築被毀[13],為安大略首宗損失達100萬元的大火[14]。
1855年1月1日,倫敦正式升格為市[11]。
交通
倫敦座落401號和402號高速公路的交匯點:前者西通温莎,東通多倫多以至魁北克省邊界;後者則向西通往薩尼亞市[15][16]。此外,403號高速公路亦於離倫敦不遠的胡士托市從401號公路分支,提供通往咸美頓、金馬蹄地區及尼亞加拉區的途徑[17]。此外,安省2號、3號、4號、7號和22號省道亦途經倫敦或其鄰近地區。
倫敦市內的公共交通服務由市營的倫敦交通局營運,旗下共有38條巴士綫,没有地铁,但丝毫不影响其交通畅通。[18]。
在鐵路交通方面,倫敦分別座落加拿大國家鐵路介乎多倫多與芝加哥的主綫(並設一條通往温莎的支綫)和加拿大太平洋鐵路介乎多倫多與底特律的主綫[19]。城際客運鐵路服務則由維亞鐵路提供[20];維亞的倫敦火車站是加拿大第四繁忙的客運鐵路站[19]。安大略高速鐵路将于十年后将伦敦、多伦多的车程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
以乘客量計算,倫敦國際機場(IATA代碼:YXU)是全加拿大第12繁忙的客運機場;以航班升降量計算則是全國第11繁忙[19]。聯合航空、西捷航空和加拿大航空旗下的爵士航空皆有航班在此升降,提供直航班機前往多倫多、渥太華、卡加利、溫尼伯、芝加哥、奧蘭多和坎昆等地[21]。
气候
如南安大略其他地區般,倫敦屬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柯本氣候分類法Dfb),夏季炎熱潮濕,7月平均氣溫為20.5 °C(68.9 °F),每年平均8日經歷30 °C(86 °F)以上高溫。倫敦受雷暴影響的次數為全國主要城市之最[22]。市内春季和秋季歷時短暫,冬季嚴寒但氣溫時會緩和,年均降雪量約為2(79英寸)[23],主要為大湖效應所致。年均降水量則約為990(39.0英寸)[23]。
倫敦國際機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湿热指数 | 16.2 | 18.9 | 29.1 | 33.9 | 37.5 | 44.1 | 50.0 | 46.5 | 42.4 | 35.1 | 25.1 | 22.0 | 50.0 |
历史最高温 °C(°F) | 16.7 (62.1) |
17.8 (64.0) |
27.2 (81.0) |
29.4 (84.9) |
32.4 (90.3) |
38.2 (100.8) |
36.7 (98.1) |
37.0 (98.6) |
34.4 (93.9) |
30.0 (86.0) |
24.4 (75.9) |
18.5 (65.3) |
38.2 (100.8) |
平均高温 °C(°F) | −2.4 (27.7) |
−1.4 (29.5) |
4.2 (39.6) |
11.6 (52.9) |
19.0 (66.2) |
23.8 (74.8) |
26.3 (79.3) |
25.2 (77.4) |
20.9 (69.6) |
14.0 (57.2) |
6.9 (44.4) |
0.6 (33.1) |
12.4 (54.3) |
日均气温 °C(°F) | −6.3 (20.7) |
−5.5 (22.1) |
−0.3 (31.5) |
6.3 (43.3) |
13.0 (55.4) |
18.0 (64.4) |
20.5 (68.9) |
19.5 (67.1) |
15.3 (59.5) |
9.0 (48.2) |
3.1 (37.6) |
−3.0 (26.6) |
7.5 (45.5) |
平均低温 °C(°F) | −10.1 (13.8) |
−9.7 (14.5) |
−4.7 (23.5) |
1.0 (33.8) |
7.0 (44.6) |
12.1 (53.8) |
14.6 (58.3) |
13.7 (56.7) |
9.6 (49.3) |
4.0 (39.2) |
−0.7 (30.7) |
−6.5 (20.3) |
2.5 (36.5) |
历史最低温 °C(°F) | −31.7 (−25.1) |
−29.5 (−21.1) |
−24.8 (−12.6) |
−12.2 (10.0) |
−5 (23) |
−0.6 (30.9) |
5.0 (41.0) |
1.5 (34.7) |
−3.3 (26.1) |
−11.1 (12.0) |
−18.3 (−0.9) |
−26.9 (−16.4) |
−31.7 (−25.1) |
历史最低風寒指數 | −41.1 | −35 | −32.2 | −22.2 | −10.3 | −2.1 | 3.4 | 1.5 | −5.2 | −13.6 | −25.6 | −35.8 | −41.1 |
平均降水量 mm() | 74.2 (2.92) |
60.0 (2.36) |
78.4 (3.09) |
82.2 (3.24) |
82.9 (3.26) |
86.8 (3.42) |
82.2 (3.24) |
85.3 (3.36) |
97.7 (3.85) |
77.6 (3.06) |
91.1 (3.59) |
88.6 (3.49) |
987.1 (38.86) |
平均降雨量 mm() | 31.1 (1.22) |
29.1 (1.15) |
53.8 (2.12) |
73.8 (2.91) |
82.6 (3.25) |
86.8 (3.42) |
82.2 (3.24) |
85.3 (3.36) |
97.7 (3.85) |
74.9 (2.95) |
73.7 (2.90) |
47.0 (1.85) |
817.9 (32.20) |
平均降雪量 cm() | 52.6 (20.7) |
38.1 (15.0) |
28.6 (11.3) |
9.2 (3.6) |
0.3 (0.1)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2.7 (1.1) |
19.7 (7.8) |
51.1 (20.1) |
202.4 (79.7) |
平均降水天数(≥ 0.2 mm) | 19.4 | 15.7 | 15.8 | 13.7 | 12.2 | 11.6 | 11.0 | 10.9 | 12.1 | 13.1 | 16.2 | 18.7 | 170.4 |
平均降雨天数(≥ 0.2 mm) | 5.6 | 5.1 | 8.6 | 11.5 | 12.1 | 11.6 | 11.0 | 10.9 | 12.1 | 12.9 | 11.2 | 7.7 | 120.3 |
平均降雪天数(≥ 0.2 cm) | 16.5 | 12.8 | 9.7 | 3.6 | 0.2 | 0.0 | 0.0 | 0.0 | 0.0 | 1.3 | 7.0 | 14.4 | 65.6 |
平均相對濕度(%) | 83.9 | 82.3 | 82.5 | 81.3 | 82.2 | 85.7 | 88.9 | 92.6 | 92.1 | 88.6 | 86.0 | 85.3 | 85.9 |
月均日照時數 | 65.9 | 91.5 | 119.5 | 162.1 | 220.6 | 243.4 | 262.0 | 221.9 | 162.8 | 128.2 | 69.7 | 52.4 | 1,800 |
来源:加拿大環境部[24] |
教育
倫敦市內有兩座高等教育院校,分別為西安大略大学()和范莎學院()。
基礎教育方面,倫敦市內的公立中小學以主要授課語言和宗教背景分為四個類別,並由數間不同機構營運:
- 泰晤士河谷教育局():負責營運市內的英語世俗公立中小學
- 倫敦天主教教育局():負責營運市內的英語天主教公立中小學
- 維亞蒙德教育局():負責營運市內的法語世俗公立中小學
- 西南部天主教教育局():負責營運市內的法語天主教公立中小學
媒體
倫敦市的主要報章為《倫敦自由報》(),市內也有數間電台。該市唯一一間地區電視台為隸屬CTV第二台的CFPL-TV,而OMNI和安省政府轄下的公共電視台安大略電視()亦在市内設有轉播站。國內其他電視網(如CTV、Citytv和環球電視)的訊號則源自基秦拿或多倫多,但仍可直接或透過鄰近城鎮的轉播站接收。加拿大廣播公司英語電視台和法語電視台的訊號分別源自多倫多和蒙特婁,但在此帶地域不設轉播站,需透過有線或衛星電視接收。
參考文獻
- . 2006 Census data. Statistics Canada. [15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6).
- . 2006 Census data. Statistics Canada. [15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6).
- . 2011 Census data. Statistics Canada. [8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 . Statistics Canada, 2011 Census of Population. 2014-01-13 [201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 . Statistics Canada, 2011 Census of Population. 2014-01-13 [201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 St-Denis, Guy. . Crinklaw Press. 1985: 21–22. ISBN 0-919939-10-4.
- Ellis, Christopher; Deller, D Brian. . ASC Publications. [24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30日).
- Adam, Graeme Mercer; Mulvany, Charles Pelham; Robinson,Christopher Blackett. 1. C.B. Robinson. 1885: 9.
- Spelt, J. . McClelland and Stewart. 1972.
- . [201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9).
- . City of London. 2009 [24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1月25日).
- . City of London. [24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2月18日).
- . City of London. [24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2月18日).
- Adams, Bill. 1st. London Fire Department. 2002: 13. ISBN 0-9732159-0-9.
- . LEDC. 2006 [27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5月3日).
- . Government of Ontario. 2009 [27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6月30日).
- Bevers, Cameron. . 2002 [27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6).
- . London Transit Commission. [27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8).
- . Londo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2006 [28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8月9日).
- . Via Rail. [28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04).
- . London International Airport. [19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3月4日).
- .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2009 [24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3月23日).
- . Environment Canada. April 2009 [25 September 2009].
- . 加拿大環境部. [24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