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衝鋒槍

M3衝鋒槍英語:)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二次大戰時期大量生產的廉價.45口徑衝鋒槍。於1942年12月12日開始服役,取代造價昂貴的湯普森衝鋒槍。由於外型像是替汽車打潤滑油(黃油)的潤滑油槍,也叫黃油槍(Grease Gun)。

M3衝鋒槍
早期型M3衝鋒槍,留意仍有撥桿
类型衝鋒槍
原产地 美國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2年—1990年代(美國)
使用方參見使用國
参与战争/衝突二戰
太平洋戰爭
印度支那戰爭
希臘內戰
國共內戰
韓戰
越戰
古巴革命
豬灣事件
老撾內戰
菲律賓叛亂
柬埔寨內戰
寮泰邊境戰爭
柬越戰爭
中越邊境戰爭
兩伊戰爭
北愛爾蘭問題
骯髒戰爭
福克蘭群島戰爭[1]
海灣戰爭
生产历史
研发者喬治·海德
研发日期1942年
生产商通用汽車公司,以及其他製造廠
单位成本大約15美元 (1943年; 相当于2022年的$254)[2]
生产日期1943—1945年
制造数量大約680,000枝
衍生型M3A1, PAM1, PAM2
基本规格
重量8磅(M3)
7.65磅(M3A1)
长度29.8英吋槍托伸展
22.8英吋槍托收縮
枪管长度8英吋

子弹.45自動手槍子彈(.45 ACP
9毫米魯格彈
枪机提前擊發底火式反沖作用開放式槍栓
发射模式全自動
射速350—450發/分鐘
枪口初速920尺/秒
有效射程50~150米(照門和準星設定為100碼)
供弹方式30發彈匣
瞄具機械瞄具:固定覘孔式照門和刀片式準星

歷史

1944年8月在法國戰場上押送德軍的美軍持M3衝鋒槍
1951年美軍士兵在傑克遜堡持M3衝鋒槍射擊

1941年美軍兵器委員會有感於西歐戰場衝鋒槍效能突出,尤其是德國發射9公釐魯格彈MP40衝鋒槍英國斯登衝鋒槍,於是在1942年10月開始研究發展相當於美國版的斯登衝鋒槍[3]。當時的要求如下:全金屬槍身,可在只轉換少數零件後使用.45口徑的自動手槍子彈(.45 ACP)或是9公釐魯格彈,容易使用,與斯登衝鋒槍一樣的功能與廉價[3]

通用汽車公司內陸分部的喬治·海德負責設計,內陸分部的總工程師佛萊德瑞克·參普生負責準備生產的模具。在11月,樣品槍已製造完成提交陸軍試槍,在測試中得到95分的高分,發射5,000發子彈時只有兩次故障[3]。最早的樣品槍被稱作T15,除去保險的樣品槍被稱作T20。在通用汽車公司引導燈分部於1942年12月正式生產之前,又加入了幾項細小的改進。二次大戰期間,M3共生產了將近60萬把。大多數的M3使用.45口徑自動手槍子彈(.45 ACP),亦有2萬5千把使用9公釐魯格彈。這些使用9公釐魯格彈的M3配備了不同的槍管、槍栓與彈匣槽,可以直接使用斯登衝鋒槍和MP40的彈匣。較特別的是,有1千把.45口徑的M3裝有貝爾實驗室設計的滅音器,以供戰略情報局人員使用。

設計

M3衝鋒槍的零件剖析示意圖
M3衝鋒槍的大部分解

M3是全自動、氣冷、開放式槍栓、由反沖作用原理運作的衝鋒槍。其槍栓平時被機簧卡在後方開放的位置,扣扳機時以複進彈簧的力量將子彈上膛,槍栓的前方有一個退殼爪,它會抓住彈殼部份,把子彈上膛並同時擊發,擊發後以點燃發射藥產生的高壓氣體後推拋殼,經退子鉤彈出彈殼,此時若扣扳機的手指尚未鬆開則繼續擊發,會一直打到子彈耗盡為止;若是扣扳機的手指已鬆開則槍栓再度卡在後方開放的位置。[4]。若子彈打完扣扳機的手指尚未鬆開,槍栓則會向前頂住槍膛。此時在更換彈匣後須將右側拉柄向後拉,帶動槍栓後退壓縮複進彈簧被機簧卡住,回復準備擊發的位置。

槍栓左右各鑽通一孔,兩孔各有一導桿,複進彈簧外包導桿隨槍栓前後移動而伸縮。這樣設計可容許槍械使用較不精密的廉價零件[5]。由於.45 ACP子彈產生的壓力不大,加上槍栓很重,M3衝鋒槍不需要複雜的膛室閉鎖機制或是延遲機制。

M3的保險位於槍枝右上方可以翻開的退殼蓋內,一個凸起的鐵片可以卡住槍栓。M3並沒有卡住扳機的保險機制,只要在槍栓卡向後方的同時插入裝有子彈的彈匣就等於上了子彈。M3彈匣的子彈是雙排裝彈單發進彈的30發彈匣,類似斯登衝鋒槍的彈匣。

在槍身右側,扳機的前上方是拉柄組件,它由9個零件組成[5]。拉柄往後拉以後,會帶動槍栓往後直到被機簧卡住。

M3的零件由金屬片沖壓、點銲與焊接方式製造,故裝配時所需的工時較短。只有槍管、槍栓與發射組件需要精密加工。其機匣是由兩片沖壓後的半圓筒狀金屬片焊接成一個圓筒。前端是由一個有凸边的蓋環固定槍管。槍管有四條右旋的來福線,量產之後又設計了可加裝在槍管上的防火帽。附於槍身後方是可伸縮的金屬桿槍托。槍托金屬桿的兩頭均設計當作通條,它也可用作大部分解的工具。固定槍管的蓋環即可以槍托當作扳手轉鬆。

固定覘孔式照門和刀片式準星設定目標為100碼(約91米)。

M3原本設計為用壞即丟,不需要維修的武器,但在1944年時新的M3數量不足,迫使美國陸軍兵器工廠製造替換零件[6][7]

改進型號

M3A1衝鋒槍

M3A1

M3的改良型,於1944年12月開始服役。改進之處是將常故障的右側槍機拉柄組件改為直接在槍栓的前端有一個凹槽,使用者翻開加長的退殼蓋,直接用手指勾住即可拉槍栓。

1945年通用汽車公司引導燈分部的工廠生產了將近15,500把M3A1衝鋒槍。韓戰時,伊薩卡槍械公司(Ithaca Gun Company)又生產了33,000把。

1947年(民國36年),中華民國根據M3A1仿造的衝鋒槍被定名為“36式衝鋒槍”。其後的37式衝鋒槍使用9公釐魯格彈,39式衝鋒槍亦使用9公釐魯格彈並裝有轉彎90度的槍管,其為一套筒,可做上、下、左、右四個方向之選擇[8]

1955年,阿根廷FMAP廠生產了PAM1衝鋒槍(使用9公釐魯格彈的M3衝鋒槍)以及PAM2(PAM1加上握把保險)。

1957年後,美軍大部分的M3和M3A1已經被回收並從前線部隊撤裝。少量則被裝甲車乘員與卡車駕駛員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直到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仍有工兵駕駛配備M3A1衝鋒槍。

使用國

菲律賓海軍特種部隊至今仍有裝備M3衝鋒槍

參考資料

  1. David Carter; James Paul; Martin Spirit. . Britain's Small Wars. [2009-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1).
  2. Carter, Gregg Lee: Guns in American Society: An Encyclopedia of History, Politics, Culture, and the Law, page 588. ABC-CLIO, 2002.
  3. Ingram, Mike: The MP40 Submachine Gun, page 85. Zenith Imprint, 2001.
  4. TM9-1005-229-35 repair manual, Sep 1969; Extractor M3 and M3A1 B-3 Item 5, Ejector M3 B-5 item 12, M3A1 B-4 item 2
  5. Ingram, 87
  6. Dunlap, Roy, Ordance Went Up Front, Samworth Press (1948), p. 300
  7. 2nd Ranger Battalion, World War II Living History Group, M3A1 Submachine Gu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於2009年4月14日查閱.
  8. . 國軍歷史文物館. [200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5).
  9. .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5).
  10. . [2008-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9).
  11. . [200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2).
  12. . [2008-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6).
  13. . [2008-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6).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