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3
霹雳-3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研製的一種近距空空導彈,計畫進展到完成了兩型機試射,但由於引信可靠度一直不佳,直到該問題解決後這飛彈科技已經落後,[2]於是放棄量產,集中資源於更先進的霹雳-5B。
霹雳-3 PL-3 | |
---|---|
类型 | 空对空导弹 |
原产地 | 中國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未量產 |
使用方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生产历史 | |
生产商 | 航空工業部所屬第六O五所 (現為洛陽光電技術發展中心) |
生产日期 | 1960’s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93 kg |
长度 | 2.13 meter |
直径 | 135 mm |
弹头 | 11 kg 高爆炸藥 |
引爆机制 | 接觸/近炸 |
发动机 | solid rocket |
翼展 | 654 mm |
推进剂 | solid fuel |
作战范围 | 11 km |
射高 | 21 km |
飞行高度 | 0.5 km minimum |
速度 | ≈ 2500公里/時 |
制导系统 | 被動红外线追熱导引头[1] |
发射平台 | 空 |
1960年代由於兩岸台海戰鬥中空軍裝備劣勢於國民黨軍,解放軍急需一種提高空戰效能的武器,於是以蘇聯AA-2飛彈為藍本的霹靂-2技術已經吃透,毛宗维設計師構想於將它再次強化的霹雳-3計畫應運誕生。提高了平衡攻角,改善高空空气稀薄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此外还改进了战斗部威力,然而當時國產科技有所欠缺,提高性能後的飛彈可靠性不佳,到了1979年由歼-8型机进行单、双发试射成功證明問題解決,這飛彈科技已經落後國際,最後国家還是批准霹雳-3型空空导弹设计定型,表示計畫成功收官,但並不量產。[3]
1980年相關人員获国务院国防工办重大技术改进一等奖。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