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

叶下珠学名),又名阴阳草假油树(本草纲目拾遗)、珍珠草(广西)、珠仔草(台湾)、蓖萁草(湖北)、小蜜柑草班珠草,是叶下珠科叶下珠属的植物,分布於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日本关东地方以西各地、韓國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阿拉巴马州、南卡罗来纳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南美洲以及中国大陆河北山西陕西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生长於海拔500米至1,1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旷野平地、旱田、山地路旁或林缘。[1]

叶下珠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科: 叶下珠科 Phyllanthaceae
属: 叶下珠属 Phyllanthus
种:
叶下珠 P. urinaria
二名法
Phyllanthus urinaria

特征

株高0.3-0.6米,小叶互生,二列,形似复叶,长椭圆形,先端宽,基部较窄,圆形,长0.5—1.5厘米,宽0.2—0.5厘米,背面灰白色,两面无毛,近无柄,小托叶披针形。触碰时,叶会合拢,类似含羞草;叶片昼开夜合。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白色,略带绿色,无柄,生於叶腋处,2-3枚,萼片6枚,雄蕊3枚;雌花单生于叶腋,雌蕊1枚,子房上位;蒴果生於叶腋处。蒴果无柄,着生於叶下二列,球形,光滑,直径1-2毫米,未熟时红中带绿,果熟时红色,表面具小突刺,有残留的花柱和萼片,开裂後仍具轴柱,呈珠状排成一列,因此得名叶下珠;种子橙黄色,长1.2毫米。花期4—8月,果期7—11月。[2]

叶下珠在某些地区被视为强劲的野草,因为其种子多,而且对荫蔽耐受力很强,根系也很发达。叶下珠常在初夏繁殖,一年生,喜温暖土壤,发芽期从初夏至初秋。

中药

叶下珠在中药中称为珍珠草,性味淡、平,有息风止痉、清热利湿的功效,能治疗破伤风黄疸,可9-15克煎汤内服。[3]

参考文献

  1. 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1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 李秉滔、曾建飞 (编). (PDF).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 93-95 [2010年1月29日]. ISBN 7030037634 (中文(中国大陆)).
  3. (简体中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编). . . [201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3).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植物名實圖考·葉下珠》,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叶下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