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振
规则和术语
好球区(strike zone):一个处于本垒板上方击球手、高度为击球员膝盖和腰部中点之间虚构的立体空间范围。
好球(strike):
- 任何击球手尝试挥棒但未成功击中的球,或者在裁判判断下穿过好球区的球,都会被判定为好球;
- 击球员击出界外球时亦被记为好球(然而在两好球的情况下,继续击出界外球则不增加好球数);
- 投手投出的球飞向捕手之间碰触的任何事物击球员的球棒后,并被捕手合法接捕,則會被判好球,亦称擦棒被捕;[1]
坏球(Ball):投手投出的球且击球手没有挥棒,并且在裁判的判断下没有穿过好球区,裁判就会判定为坏球。 投手在任何第三好球上都会获记三振(而击球手亦会被记一次三振),但只有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击球手才算被判出局:
- 第三颗好球被捕手直接接到(包括擦棒被捕);
- 如果已经有一名跑垒员站在一垒上并且出局数小于2;
- 第三好球被击为触击出界且未被外野手接住。
当第三颗好球未被捕手直接接到(包括碰到地面后被捕手接到)时,若一垒上无跑垒员,或者一垒有跑垒员但出局数为2的情况下,此时击球员虽被记为一次三振但是可以化身为跑垒员向一垒移动。这种情况被称为不死三振。[2][3]若無人出局或一人出局且一壘有跑者,則仍為一般的三振,打者出局。這個規定是為了保護攻擊方,避免捕手故意漏接而傳二壘再傳一壘形成雙殺守備。
三振發生時多半為活球(比賽進行中),所以如果三振發生的同時捕手未能接捕投手的球(包括捕逸、暴投,甚至球卡在球衣或護具裡面拿不出來),跑者無論是否為被迫進壘,均可視狀況冒險進壘。打者除了不死三振不成立的情境之外,均得往一壘跑並得再冒險進壘。但如果是兩好球之後觸擊失敗的三振,或是球擊中打者但是打者被判定出棒造成的三振,則為死球,打者出局的同時壘上跑者不得進壘。
棒球统计
棒球统计中,奪三振被認為是投手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以K/9值(投手平均每9局投出的三振次數)計算,以職棒層級來說,K/9值大於7就算是不錯的三振型投手,小於6則代表不以三振見長。
特別紀錄
中華職棒
- 1990年,中華職棒三商虎隊涂鴻欽開幕戰對戰味全龍隊,9局14次三振拿下勝投。2006年林恩宇追平這項紀錄。
- 2017年,中華職棒Lamigo桃猿對統一7-ELEVEn獅,9局投出20次三振寫下聯盟新紀錄。
- 2021年3月17日,中華職棒味全龍投手徐若熙對中信兄弟主投3.2局,11個出局數皆為三振,為聯盟新紀錄。
- 2021年4月9日,中華職棒統一7-ELEVEn獅對中信兄弟的比賽中,6局下統一捕手陳重羽未確實接捕掉進好球帶的第3顆好球,匆忙之下試圖觸殺打者岳政華未果,傳一壘時先是球沒拿穩又發生暴傳,使得二壘跑者周思齊跑回本壘追平比數。
日本職棒
參考資料
- 三振在台灣棒球維基館上的頁面(繁體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