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呼吸綜合症
中東呼吸綜合症(英文縮寫:)是一種由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前稱「2012年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的新型人畜共患的呼吸系統傳染病[6]。患者常見的症狀為發燒、咳嗽、喉嚨痛或胸痛、腹瀉或嘔吐[7]。
中東呼吸綜合症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 |
---|---|
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 | |
症状 | 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腹瀉、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
类型 | acute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冠状病毒病、疾病 |
病因 | 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 |
治療 | 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抗病毒药物、人工呼吸急救[*]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醫學專科 | 傳染病學 |
ICD-11 | 1D64 |
ICD-10 | B34.2 |
eMedicine | 2218969 |
「中東呼吸綜合症」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国大陸 | |
臺灣 | |
港澳 |
疾病在2012年中東地區首次爆發,被發現於一位曾去過沙特阿拉伯的卡達病患身上[8],他被施以呼吸道疾病的治療,但疾病最後引起腎衰竭,入院後11天死亡。及後經過實驗室分析,確認該新發現的呼吸道疾病是由冠狀病毒所引起,並了解到這是以往未曾在人類身上發現過的致病病毒[9][10]。中東冠狀病毒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同隸屬於冠狀病毒家族[11];前者所導致的人類病死率比後者更高,但傳染性較低[12]。
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曾於2012年在中東引起大型爆發。在2015年5月,韓國首爾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病例[13]。由於該國衛生單位對此疾病不熟悉,至6月,在韓國遭到感染的患者數已經超過百例。特別引起注意的是,依照病史,少數被感染者和患者處於同一病房的時間,僅有五分鐘到數小時即受到病毒感染,顯示出高度傳播力,此一現象引起世界衛生組織關注[14]。現時患者分佈在25國,主要流行國為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約旦、卡達、伊朗等中東(西亞)地區和東亞的韓國[15]。全球病例數截至2015年6月20日為止,已有1342名患者,其中有513人死亡。
名称
當病毒發現不久,不少科學家與研究中心爭相為病毒命名,並尋求專利。最早一位沙地阿拉伯科學家稱呼病毒為「人類冠狀病毒EMC」。隨著確診個案增加與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更多不同的命名出現[16]。美國疾控中心和世界衛生組織皆希望會出現一個單一名稱取代無定性的「新型冠狀病毒」。自該病毒分離八個多月後,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於2013年5月15日公佈了「中東呼吸綜合症」這個稱呼疾病的名字[17]。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對新命名不大滿意,擔心名稱可能會導致區域歧視,但還是默許委員會此舉[18]。
流行病学特点
病毒来源
現時仍未有一致的證據確定MERS的傳播途徑,可能透過接觸動物、環境或確診病人而受感染;而一般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與其他呼吸道感染例如流感相似。
而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和沙特国王大学的研究则认为病毒来源于骆驼[19]。
2010年至2013年间进行的一项研究,在310头单峰骆驼的身上评估MERS的发病率,揭示出MERS冠状病毒中和抗体在这些动物的血清中的力價高[20]。进一步对沙特单峰骆驼鼻拭子上的MERS冠状病毒进行的研究测序,发现它们的序列以前与以前的人类测序隔离。从个别骆驼的身上还发现鼻咽处有一个以上的基因组变体[21]。据报一名沙特男子给几头生病骆驼的鼻子敷药后七天发病,后来他和一只骆驼都被发现带有相同的MERS冠状病毒毒株。现在尚未明确病毒从骆驼传播给人类的方法[22][23]。骆驼尿在中東地區被认为有藥用價值,可以用作醫治疾病[24]。因此,有些人不听政府的防疫意见,亲吻骆驼以表蔑视[25]。病毒學家Ron Fouchier则推測這種病毒可能源自於蝙蝠[26]。
传播途径
從中東的MERS疫情觀察分析,MERS的傳染力似乎較SARS為低,或許是因為相較起SARS,MERS病毒在上呼吸道的量較少之故。若MERS患者同時罹患糖尿病、腎臟疾病、肥胖症、心臟病、肺臟疾病或免疫力較差者,則會有較高的致死風險[7]。在過去的報告曾報導孕婦感染MERS後出現胎兒死亡的案例[7]。可惜的是,目前沒有藥物能夠有效地治療MERS[27]。多數的病例都是和單峰駱駝有親密接觸而受到感染,受到MERS-CoV感染的駱駝可能不會有症狀,但口鼻和臉的分泌物、奶及尿液之中仍會出現病毒顆粒[7]。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不要食用未經烹煮的駱駝肉、奶及尿液。人與人之間的傳染途徑尚未完全證實,但目前推測可能是以飛沫傳染為主[7]。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避免接触骆驼,只吃全熟的骆驼肉,飲用巴氏法消毒過的駱駝奶,避免饮用骆驼尿[24]。沙特农业部建议人们避免接触骆驼,或是在接触时佩戴呼吸面罩[28]。
有限的证据表明MERS冠状病毒不会在人与人间持续传播,无论是在家里或是在医院等卫生保健机构[29][30]。大多数的传播发生在“密切接触医疗机构或居家危重病人的情况下”,并没有症状表明会传播给无症状感染者[31]。群集范围从1人到26人,平均数为2.7[32]。据韩国媒体2015年6月5日的报道,韩国首个发生MERS病例医院的门把手等处被检出病毒,空调可能是病毒传播途径[33]。6月6日,韩国政府发言人表示,韩国的气候比中东更适合病毒生存,在病毒扩散的过程中确实有变异的可能性[34]。
自2012年起,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大概有過千人感染MERS。其中,在追蹤過往病例時發現,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大概每3.3名男性患者对应每一名女性患者。[35]
預後
現時,MERS的死亡率高達三成左右,比同屬於冠狀病毒引致的SARS為高,兩者差約3倍之多。在2012年至2014年期間,世界衞生組織接獲全球通報684宗MERS確診個案,其中204宗死亡,而死亡率約為30%。
临床特点
症狀与併發症
首个病例于2012年6月出现,而該病人有七天的发热、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的病史,並回報此前曾給飼養的帶病駱駝鼻孔塗抹治療藥劑的行為。一项針對47项沙特实验室确诊病例的评估指出,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占98%发烧,其余为咳嗽(83%),呼吸困难(72%)和肌肉酸痛(32%),都是相當典型的冠狀病毒感染症狀。比較特別的是也有出现胃肠道症状的患者中有26%为腹泻,21%为呕吐,17%为腹痛。72%的患者需要呼吸机來改善急性呼吸衰竭的情況[35]。病毒的潜伏期预计为5.5天(95%的信賴区间为1.9天到14.7天)[30],此外也有患者在感染後第二天就出現症狀。
診斷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公佈透過有關MERS病例定義、監測和調查、實驗室指引等等[36]。當前臨時確診病例定義是:「一個人具有陽性實驗室試驗的分子診斷,包括一個PCR至少兩個特定的基因組的陽性反應,或者單一目標與排序的陽性反應」。[37]
- 疑似個案定義
機構 | 定義 |
---|---|
世界衛生組織[37] | a probable case is[37]
|
美國疾控中心[38][39] |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recommend investigating any person with:[38][39]
|
實驗室检测
確診的方式可以透過從患者的下呼吸道採集病毒,再藉由聚合酶鏈反應(RT-PCR)確認。此外,雖然病毒顆粒曾在患者的尿液以血液中被發現,但尚不被認為是疾病確診的方式[7]。
治療手段
現時並未有針對性治療此病的方法,主要是支援性治療。中国科学院已经在2013年开始研制多个MERS治疗性抗体,但均处于实验室水平,下一步将进入临床研究[40]。臺灣國立中興大學也已经研發了抗冠狀病毒藥物AM1[41]。
疾病预防
目前,MERS暂时没有可用的疫苗或特异预防性治疗方法。唯一的预防方式为自我预防,例如在前往农场、市场、谷仓或者有其他动物场所前,都应该采取一般的卫生措施[42]。
個人預防
按照SARS等以往的冠状病毒的经验,世卫目前建议所有与MERS疑似病例接触的人士需做以下的标准防护措施[43]:
- 戴外科口罩
- 佩戴眼部保护装置(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 穿着干净无菌的长袖防护服和手套(某些步骤可能需要戴无菌手套)
- 接触病人及其周围环境前及脱去个人防护装备后需要洗手
至于气管插管等有危险的气雾化程序,世卫建议医疗人员还需要:
- 佩戴防护口罩,佩戴一次防护口罩要经常检查密封性
- 佩戴眼部保护装置(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 穿着干净无菌的长袖防护服和手套(某些步骤可能需要戴无菌手套)
- 针对某些有可预计的高流体体积的程序穿着不透气围裙,以免气体穿透防护服
- 在充分通风的房间进行操作,机械通风的房间每小时至少要通风6到12次,自然通风的房间至少要60升/秒/病人
- 限制出现在房间中的人数至绝对最小值,以便照顾病人
- 接触病人及其周围环境前及脱去个人防护装备后需要洗手
由于感染的持续时间目前尚未明确,所以患者的隔离时长还不确定,但目前的建议是出现症状后的24小时内[44]。
疫苗
理論上,现有的SARS研究可以提供开发疫苗和MERS冠状病毒感染疗法的模版[45]
参考文献
- . [2015-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5).
- . 聯合報. 2015-05-30 [2015-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30).
- 南韓MERS確診達30人 疫情趨擴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50603,台灣公視中晝新聞
- 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一般民眾版
- .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8).
- . tw.news.yahoo.com. [202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中文(臺灣)).
- Judith MA van den Brand, Saskia L Smits , Bart L Haagmans. . Journal of Pathology (John Wiley & Sons, Ltd). 2014-12-11, 235 (2): 165-184 [2015-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7) (英语).
- . 世界卫生组织. 2013年5月23日 [201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8).
- Nebehay, Stephanie. . Reuters. 2012-09-26 [2012-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8).
- Falco, Miriam. . CNN. 2012-09-24 [2012-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7).
- Sagar Aryal. (PDF). [2020-02-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6-15).
- Doucleef, Michaeleen. . NPR. Associated Press. 26 September 2012 [27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4).
- . [2015-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015-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5).
- . WHO. [2015-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2) (英语).
- . 科學雜誌. 2015-05-06 [2015年6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0).
- . Slate.com. 2013-06-20 [2015年6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 (PDF). 世界衛生組織. 2013-05-28 [2015年6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6-05).
- . 科学网. 2014-05-05 [2015-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Hemida, M. G.; Perera, R. A.; Wang, P.; Alhammadi, M. A.; Siu, L. Y.; Li, M.; Poon, L. L.; Saif, L.; Alnaeem, A. . Eurosurveillance. 2013-12-12, 18 (50): 20659 [2021-01-31]. ISSN 1560-7917. doi:10.2807/1560-7917.ES2013.18.50.206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1) (英语).
- Briese, Thomas; Mishra, Nischay; Jain, Komal; Zalmout, Iyad S.; Jabado, Omar J.; Karesh, William B.; Daszak, Peter; Mohammed, Osama B.; Alagaili, Abdulaziz N. . mBio. 2014-07-01, 5 (3) [2021-01-31]. ISSN 2150-7511. PMID 24781747. doi:10.1128/mBio.0114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2) (英语).
- Gallagher, James. . BBC News. 2014-06-05 [2014-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 Azhar, Esam I.; El-Kafrawy, Sherif A.; Farraj, Suha A.; Hassan, Ahmed M.; Al-Saeed, Muneera S.; Hashem, Anwar M.; Madani, Tariq A.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06-26, 370 (26): 2499–2505. ISSN 0028-4793. PMID 24896817. doi:10.1056/NEJMoa1401505.
- . CTV News. 2014-05-10 [201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2).
- . BBC News. 2014-05-13 [201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1).
- Doucleff, Michaeleen. . NPR. 2012-09-28 [2012-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9).
- Tianlei Ying, Haoyang Li, Lu Lu, Dimiter S. Dimitrov, Shibo Jiang, "Development of human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of MERS-CoV infections" Microbes and Infection 17 (2015) 142-148
- . BBC News. 2014-05-11 [201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9).
- Team, Collective The Health Protection Agency (HPA) UK Novel Coronavirus Investigation. . Eurosurveillance. 2013-03-14, 18 (11): 20427 [2021-01-31]. ISSN 1560-7917. doi:10.2807/ese.18.11.20427-e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英语).
- Assiri, Abdullah; McGeer, Allison; Perl, Trish M.; Price, Connie S.; Al Rabeeah, Abdullah A.; Cummings, Derek A.T.; Alabdullatif, Zaki N.; Assad, Maher; Almulhim, Abdulmohsen.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3-08-01, 369 (5): 407–416. ISSN 0028-4793. PMC 4029105 . PMID 23782161. doi:10.1056/NEJMoa1306742.
- (PDF). WHO. 2013-08-08 [2014-0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5-14).
- Cauchemez, Simon; Fraser, Christophe; Van Kerkhove, Maria D; Donnelly, Christl A; Riley, Steven; Rambaut, Andrew; Enouf, Vincent; van der Werf, Sylvie; Ferguson, Neil M. .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14-01, 14 (1): 50–56 [2021-01-31]. PMC 3895322 . PMID 24239323. doi:10.1016/S1473-3099(13)7030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2) (英语).
- . 人民网. 2015年6月5日 [2015年6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0日).
- . 人民网. 2015-06-07 [2015-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 Assiri, Abdullah; Al-Tawfiq, Jaffar A; Al-Rabeeah, Abdullah A; Al-Rabiah, Fahad A; Al-Hajjar, Sami; Al-Barrak, Ali; Flemban, Hesham; Al-Nassir, Wafa N; Balkhy, Hanan H. .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09, 13 (9): 752–761 [2021-01-31]. PMC 7185445 . PMID 23891402. doi:10.1016/S1473-3099(13)7020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英语).
- . 世界衛生組織. [2015年6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9日).
- . WHO. 3 July 2013 [19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8).
- . CDC. May 9, 2014 [May 20,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7).(an outdated version)
- . CDC. April 10, 2015 [June 2,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7).
- . 新京报. 2015-06-01 [2015年6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3).
- . 中央社. 2015-06-03 [2015年6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 . 《新华每日电讯》2015年5月30日2版. 2015年5月30日 [2015年6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3日).
- (PD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06-06 [2014-0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5-21).
- Chan, Kwok H.; Poon, Leo L.L.M.; Cheng, V.C.C.; Guan, Yi; Hung, I.F.N.; Kong, James; Yam, Loretta Y.C.; Seto, Wing H.; Yuen, Kwok Y. .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004-02, 10 (2): 294–299 [2021-01-31]. ISSN 1080-6040. PMC 3322905 . PMID 15030700. doi:10.3201/eid1002.0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 .
外部連結
参见
- 乙型冠状病毒属
- MERS-Cov
- SARS-Cov
- SARS-Co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