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2DS
任天堂2DS(日语:、英語:)是由任天堂开发的掌上游戏机。游戏机的消息公布于2013年8月,并于2013年10月12日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神奇寶貝 X·Y》同时发行。日本在2016年2月27日随《精靈寶可夢 紅·綠》的Virtual Console版本限量发售,后在同年9月15日正式发售。[3]
黑+蓝任天堂2DS | |
研發商 | 任天堂 |
---|---|
產品系列 | 任天堂3DS家族 |
类型 | 掌上游戏机 |
产品世代 | 第八世代 |
发布日期 | |
生命週期 | 2013年-2020年 |
單價 | US$129.99/AU$149.95/9800円 |
停產日期 |
|
媒體 | |
作業系統 | 任天堂3DS系统 |
電源 | 1300 mAh 锂离子电池
|
中央处理器 | 双核ARM11 MPCore |
記憶體 | 128 MB FCRAM,6 MB VRAM |
硬盘儲存空間 | 包含 4 GB SD卡 1 GB 内置闪存 卡带储存 |
顯示 | 上屏:3.53" LCD @ 400×240 px(WQVGA)[4] 下屏: 3.02" 电阻式触摸屏 LCD @ 320×240(QVGA)[4] |
图形处理器 | DMP PICA200 GPU |
音效 | 单声道扬声器、麦克风 |
相機 | 一个面向用户和两个前置VGA摄像头 |
连接接口 | 2.4 GHz Wi-Fi,红外线 |
線上服務 | Nintendo Network
|
尺寸 | 宽度:14.4 cm[4] 高度:12.7 cm[4] 厚度:2.03 cm[4] |
重量 | 260 g[4] |
向下相容 | 任天堂DS/DSi、Virtual Console |
前代機種 | 任天堂DS家族 任天堂3DS(LL)(共存) |
後繼機種 | 新任天堂3DS(新3DS LL)(共存) |
網站 | www |
任天堂2DS是任天堂3DS的入门版产品,维持了相同的硬件、相似的功能,并兼容为任天堂DS及3DS设计的游戏。但2DS的没有沿用之前机种的双面板翻盖设计,而是改为单触屏LCD直板,也没有使用任天堂3DS标志性的裸眼3D显示技术。作为对任天堂3DS游戏市场扩张的刺激,2DS和3DS及3DS XL共同发售;任天堂北美总裁雷吉·菲尔斯-埃米称,2DS最初定位于低龄玩家(比如小于7岁),他们曾以潜在的眼睛健康为由,建议不要让孩童使用3DS的3D功能。
任天堂2DS获得褒贬不一的评价;积极评价称赞了和高端产品共存的2DS的定价与定位,许多批评则集中于主机和3DS相比的退化,如外形设计不如3DS有吸引力,较低的声音品質以及电池使用时间。然而一些评论称赞2DS的外形设计比3DS更为坚固易持,特别是就目标市场而言。一些评论还认为,缺少3D支持表明,任天堂认为这种概念是时尚潮流;但任天堂后来表示,裸眼3D仍将是他们未来计划的一环。
2020年9月,任天堂宣佈包括本產品在內的3DS家族產品全線停止生產[5]。
历史
公布
任天堂在2013年8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2DS;一些新闻界人士在公布前获得私下游玩演示设备的机会[6]。
对于2DS,公司旨在制造一种“新的、独特的、不同的,并能将更多的人带入我们喜爱的类别”设备。实现这目标的手段之一,即是销售比3DS价格更低廉的设备;在北美,主机首发零售价为129.99美元,而标准3DS的售价为169.99美元[7][6][8]。据任天堂北美总裁雷吉·菲尔斯-埃米称,任天堂2DS主要目标为比3DS更低龄的人口——特别是低于7岁和目力弱的人群,出于潜在的眼部健康问题,任天堂曾建议他们不要使用3DS的3D功能。任天堂主张的正确性受到视觉专家的质疑,他们认为3DS实际有助于察觉某些眼部疾病,并认为这警告的理由是出于责任理由[8][9][10]。
作为任天堂2013年下半年销售期促销行动的一环,10月至11月初旬,美国各地的西蒙商场举办了冠以“任天堂体验”的任天堂2DS促销巡展[11]。
发行
任天堂2DS于2013年10月12日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行,是日也是《神奇寶貝 X·Y》的发售日。北美有黑+红和黑+蓝两种颜色版本发行,欧洲和澳洲则是白+红和黑+蓝版[12]。每台主机都附有4 GB的SD卡和交流适配器。和前两种任天堂3DS机型不同,2DS没有日本发行的官方公告[6][13]。随之发行的还有配套红色和蓝色装载包[11]。
任天堂DS于2013年12月7日在韩国发行,发行的白+红和黑+蓝版分别收录了数字拷贝的《神奇寶貝 X》和《Y》[1]。
更新
2014年5月26日,任天堂美国推出2DS新颜色:海洋绿(Sea Green)。发售日为2014年6月6日与美版《朋友收藏集 新生活》同天。[14]
2014年11月21日,任天堂美国发售了水晶红,水晶蓝两种半透明机型, 价格为99.99美元。但是其他的版本的2DS仍为原价。[15]
2015年8月21日,任天堂美国宣布在2015年8月30日,2DS在美国售价正式从129.99美元降至99.99美元,并随本机绑定数字发行版《马里奥赛车7》游戏。[16]
2015年12月25日,任天堂日本公开了同捆了对应《口袋妖怪:红黄蓝绿》4种颜色并同捆四款游戏中的其中一款的限定版2DS主机。于2015年12月26日接受预定,2016年2月27日正式发售。[6]售价9980日元(未含税)。[17]这也宣示着2DS在日本的正式发售。
2016年5月12日,美国任天堂在官方推特上发布一条消息宣布在2016年5月20日2DS价格将会从99.99美元降至79.99美元。依旧会随本机绑定《马里奥赛车7》游戏。[18]而在日本出售的2DS则没有价格变动。
2016年9月1日,任天堂日本在Nintendo Direct上公布了五款新颜色,薰衣草、粉、蓝、红和纯黑。并于2016年9月15日发售,售价维持不变。[19]新的蓝色和红色版和以前的「黑色前面板,红色后面板的红色版」和「黑色前面板,和蓝色后面板的蓝色版」不同,为「红色前面板黑色后面板的红色版」和「蓝色前面板和黑色后面板的蓝色版」。
2016年12月15日,任天堂在日本内发布了《精灵宝可梦 日 月》主题的2DS版本,售价为9980日元(未含税)[20],并在其他地区则发行了同捆版本。同期发售的还有《新超级马里奥兄弟2》的同捆版,售价为11980日元(未含税)[21]。
硬體
任天堂2DS的硬件规格几乎和任天堂3DS相同;保留的特性如GPU、CPU和内存,以及对任天堂DS和任天堂3DS游戏设计的兼容性。但其硬件还是略有差别。和之前机种的设计明显不同。
和使用双显示屏,上屏能够显示裸眼3D的任天堂3DS不同,其屏幕并不是分开的两块,而是整个一块电阻触控LCD屏,并使用外框将屏幕尺寸遮盖到3DS那样的大小[25]。通过这种方式,任天堂节省去了不必要的元件。为了让上屏不能进行触控操作而下屏可以,任天堂在上屏的区域加上了一块塑料板进行覆盖。这就和这代游戏机所应该有的机能一样了[26]。虽然2DS无法显示3D内容,但其保留了3DS能拍摄3D格式相片的双摄像头[27]。不同于3DS的内置立体声扬声器,任天堂2DS只有内置单声道扬声器,但通过耳机插孔依然可以输入立体声[6]。
虽然大小大致相同,但2DS使用了“直板”式设计,而非DS和3DS的翻盖。其按键放置于设备中部,而非在下屏底部附近。侧肩按钮则为凹面且比3DS的更厚。代之于合盖操作,2DS通过开关进入睡眠模式,硬件无线开关则改为软件开关[6][28][29][30]。
任天堂2DS使用和常规任天堂3DS系统相同的1300 mAh电源。虽然2DS不支持3DS的制动亮度设定(“省电模式”),但其任天堂标称电池工作时间比3DS略长;任天堂标称2DS一次充电可以游戏3-5.5小时3DS游戏,以及5-9小时DS游戏[4][31][32]。
软件与服务
除因硬件设计而做出的少量调整外,任天堂2DS系统软件的其他处都和3DS相同,依然兼容为3DS和DS设计的游戏,以及提供在线服务,可多人或在线游戏的Nintendo Network、可以下载并购买游戏的任天堂eShop,以及StreetPass and SpotPass[6][11][28][33]。
顏色款式
- 黑+蓝(Black + Blue)
- 北美地区:2013年10月12日
- 欧洲地区:2013年10月12日
- 韩国地区:2013年12月7日
- 黑+红(Black + Red)
- 北美地区:2013年10月12日
- 白+红(White + Red)
- 欧洲地区:2013年10月12日
- 韩国地区:2013年12月7日
- 白+粉(White + Pink)
- 北美地区:2014年4月11日
- 粉+白(Pink + White)
- 欧洲地区:2014年5月17日
- 海洋绿+白(Sea Green + White)
- 欧洲地区:2014年6月6日
- 透明红(Transparent Red)
- 北美地区:2014年11月21日
- 欧洲地区:2014年11月28日
- 日本地区:2016年2月27日
- 透明蓝(Transparent Blue)
- 北美地区:2014年11月21日
- 欧洲地区:2014年11月28日
- 日本地区:2016年2月27日
- 透明绿 (Transparent Green)
- 日本地区:2016年2月27日
- 透明黄 (Transparent Yellow)
- 日本地区:2016年2月27日
评价
发售前
任天堂2DS在公布时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Kotaku认为,任天堂2DS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不会购入任天堂3DS的部分人的市场,这部分人表示出了对立体感图形的冷淡[6]。今日美国认为,一些使用裸眼3D思想设计的游戏在没有机能支持的情况下可能难以游玩[30]。同时CNET也称,该机种表明任天堂承认了3D功能无用甚至是“战略错误”[13]。《NBC新闻》则称发布2DS是为了满足任天堂DS家系玩家的特殊选择。随后表示担心2DS可能从不甚成功的任天堂主机Wii U上继续抽走战略资源而使得Wii U的发展更加制限[34]。
一些技术类作者对2DS的物理外观表示关注:CNET认为游戏机比其他机型难看的多[13],但一些评论者则通常称其舒适易持。《美国今日》称其“出奇的舒适”[30]。Kotaku认为尽管主机看着笨重,但即使用单手也能舒适握持。Kotaku还称主机按钮易于操作,将按键置于游戏机上半部分能引导眼睛看着上屏。Kotaku总体认为任天堂2DS构造品質良好[6]。GamesIndustry也称任天堂2DS的操作比之前机种更为舒适。评论还认为任天堂2DS不同于薄壳的任天堂3DS,而是使用了厚壳,取消转轴构造让游戏机更耐用。他们认为其设计就像“Game Boy、Wii U游戏控制器和DS的可怕结合”[12]。因为没有可闭合翻盖,《美国今日》和CNET都对屏幕保护方式表示担忧[13][30]。
在关于任天堂2DS以单物理显示屏模拟双屏的回应中,Ars Technica的凯尔·奥兰多认为,任天堂错过了使用2DS外形制作全屏游戏平板的机会;奥兰多称,这本可让未来游戏与应用程序使用整个屏幕区域,并继续兼容之前为可折叠3DS和DS设计的游戏,同时提升移植既有智能手机游戏的能力。但奥兰多也称,引入这种产品可能打乱任天堂便携式游戏生态系(即现在的3DS用户)——这对于3DS的周期,即任天堂引入次世代机种,而言为时过早[27]。
《连线》称为低价销售而重设计任天堂3DS是“明智之举”,杂志称2DS可能会是任天堂以相当的低价销售,从而大幅获利[35]。
发售后
任天堂2DS获得褒贬不一的评价。虽然评论认为其售价和外形理想,但其美学和电池工作时间获得广泛批评。电讯报认为,取消翻盖转轴设计让其更为耐用,脚印版的圆滑让儿童握持更理想。然而评论批评道,主机的单声道扬声器使其声音品質较之前机种下降。他们还称电池续航时间和原3DS机种相同。然而他们称赞屏幕更亮且可视角度更广,虽然它并没有3DS XL那么大[33]。Eurogamer称,任天堂2DS并非针对“经验丰富的玩家”或目前的任天堂3DS机主,并认为系统生产未充分考虑美学。评论还批评过时的电阻式触摸屏,单声道扬声器以及电池续航时间。不过Eurogamer认为系统比任天堂3DS和3DS XL拿着更为舒适[36]。分析师皮尔斯·哈丁-罗尔斯认为,任天堂2DS帮助任天堂扩大市场,并认为第三方发行商将为平台前进做出更多承诺[37]。
随着系统推出,任天堂表示。号称“必玩”作品的《索尼克 失落的世界》的发行会推动任天堂2DS的销售[38]。任天堂总裁岩田聪在2013年10月31日坦言,任天堂2DS在准买家中知晓度不足。此外他还表示,一些潜在客户认为产品带着过于笨重。但岩田聪表示,系统获得购买者的积极评价[39]。虽然2DS不支持3D显示,但岩田聪在任天堂2013年第三季度的投资者问答中坚称,公司“不会放弃3D或停止3D显示的新主张”,他会继续销售现有的任天堂3DS和3DS XL平台[40]。但《塞尔达传说 众神的三角力量2》制作人青沼英二在采访中透漏,游戏开发时为不支持3D的2DS做了小调整[41]。
销量
任天堂2DS在英国发售三周后,零售商因低销量而降价,致使其销量猛增。系统可以约110英镑的售价够得,但Argos、亚马逊和Tesco等主要零售商为迎合学校期中假,将系统售价降至100英镑以下[42]。此举使任天堂2DS周销量环比增长64%,使其成为英国当月最畅销游戏机(将其独立于任天堂3DS和3DS XL计算)[43]。在2013年第三季度中,游戏零售商巨头GameStop报告称,主因任天堂2DS和3DS的强大销量,全球硬件销量增长了15.3%[44]。
截止至东京时间2016年12月31日,根据任天堂官方数据,任天堂2DS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7 100 000 台。其中有2 170 000台在FY3/2017的前三季度销售。[45]
参考文献
- Spencer. . Siliconera.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 . [2015-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1).
- 「ニンテンドー2DS」の単品販売が2016年9月15日よりスタート。ラベンダーやブルーなど5色のカラーがラインナッ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4Gamer.2016-09-01.[2016-09-02].
- (PDF) (PDF). Nintendo of Europe. [2013-08-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9-21).
- Sam. . 巴哈姆特电玩资讯站. 2020-09-17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中文(臺灣)).
- Totilo, Stephen. . Kotaku. Gawker Media.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 . Nintendo Australia. 2013-08-29 [201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 . IGN. [201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8).
- . The Japan Times Online. The Japan Times. [2011-10-25].
- . The Guardian. [201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Conditt, Jessica. . Joystiq. AOL. [2014-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2).
- Parish, Jeremy. . GamesIndustry International. Gamer Network. 2013-04-19 [2013-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 Stein, Scott. . CNET. CBS Interactive. 2013-08-28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8).
- . play.163.com.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2).
- . games.sina.cn.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2).
- . games.ifeng.com.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7).
- 网易. . digi.163.com.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2).
- . www.ithome.com.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3).
- Techweb. .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 www.ali213.net.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 . www.myzaker.com.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2) (中文(中国大陆)).
- . ITmedia. 2020-09-17 [2020-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日语).
- (PDF). Nintendo: 8. 2018-10-30 [2019-01-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12).
- . Eurogamer. [201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 Parish, Jeremy. . USgamer.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9) (美国英语).
- Orland, Kyle. . Ars Technica. Condé Nast Digital. [201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30).
- . Polygon. Vox Media. [2014-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Tsukayama, Hayley. . The Washington Post. [2013-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8).
- Molina, Brett. . USA Today. Gannett Company. 2013-08-28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4).
- . Polygon. Vox Media. [201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 Joystiq. AOL. [201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2).
- Robertson, Andy. . The Telegraph. [201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 LeJacq, Yannick. . NBCNews.com. NBCUniversal Media. 2013-08-28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 Kohler, Chris. . Wired. Condé Nast Digital. 2013-08-28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8).
- McFerran, Damien. . Eurogamer. Gamer Network. [201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2).
- . NBCNews.com. NBCUniversal Media. [201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 . MCV UK. Intent Media. [201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8).
- . ShackNews.com. GameFly. [201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 . CVG. Future plc. [201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9).
- Gaston, Martin. .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1).
- Halfacree, Gareth. . Expert Reviews. Dennis Publishing Limited.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5).
- Dring, Christopher. . MCV UK. Intent Media. [2013-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 Liebl, Matt. . GameZone.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3).
- Nintendo. (PDF). [2017-06-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