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军事件
王立军事件指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兼重庆市公安局局长(事发前已被重庆当局停止分管政法工作的副市长分工和公安局长职权;2012年3月23日被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免去两职)的王立军于2012年2月6日私自前往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滞留(被法院认定为叛逃)的事件。該事件一般被認為是海伍德死亡案复查、王立军案和薄熙來事件的導火線,并间接促成了被称为新四人帮的周永康、徐才厚和令计划的倒台。
日期 | 2012年2月6日 |
---|---|
地点 | 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
参与者 | 中国重庆市副市长、前公安局长王立军 美国驻成都总领事何孟德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等美国国务院官员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 中国重庆市长黄奇帆等重庆官员、警力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等四川官员、警力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 中国国家安全部副部长邱进等国安部官员 |
结果 | 王立军被带到北京接受调查 |
影响 | 薄谷开来、张晓军故意杀人案 郭维国、李阳、王鹏飞、王智案 王立军案 薄熙来案 |
据媒体报道,王立軍因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报告英国商人尼尔·海伍德之死涉及到薄熙来家人,数天后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于2012年2月6日私自前往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并提出了政治避难申请。王立軍在美領館滞留约一天,后与中方官员见面,最终自己选择离开总领事馆,並被中国国家安全部高级官员帶往北京并开始接受调查。事件发生后,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于2月8日在新浪微博发布消息称王立军在接受休假式治疗[1]。此事件在中国国内外造成重大影响。
同年9月17日、18日,王立军徇私枉法、叛逃、滥用职权、受贿案於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開庭審理[2],審理完結翌日,新華社以長文公布了王立軍案詳情[3];9月24日早上於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王立軍入獄15年[4],剝奪政治權利1年,並當庭表示不上訴[5]。
背景
根据中国官方调查,谷開来及其子薄瓜瓜与海伍德因经济利益发生矛盾,谷开来认为海伍德威胁到其子人身安全。2011年11月13日,海伍德在重庆南山丽景度假酒店一房间内被张晓军按倒强行灌入氰化物,起初海伍德将氰化物吐出,随后再次被强行灌入更多的氰化物后死亡。[6]
11月14日中午,王立军前往谷开来的住所,谷向其讲述投毒杀害海伍德的具体经过,王立军当时私下秘密对谈话录音。当时王立军向谷开来保证善后,并让其忘记此事。其后,王调走已到案发现场的分管刑事侦查工作的公安局副局长黄某,指派当时的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郭维国处理案件,但未有告知其自己已掌握的案情细节。[6]
11月15日,尼尔·伍德被发现死亡,故案件被定名为“11·15”案件。
11月16日上午,郭维国、李阳(时任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总队长)、王鹏飞(时任重庆市公安局技术侦察总队总队长、渝北区公安分局局长)、王智(时任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公安分局常务副局长)等人作出海伍德酒后猝死的结论,王立军未提出异议。11月16日,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的領事官員收到重慶市公安局的關於海伍德死亡的傳真,中國方面告知海伍德的死因是飲酒過量。同一天,英國外交部次官布朗會見薄熙來時,英國尚未意識到海伍德案與薄熙來的關係[7][8]。11月17日,王立军将郭维国等人提取的事发时的酒店监控录像硬盘交给薄谷开来。11月18日,在未进行尸检的情况下海伍德的尸体被火化,海伍德的家人告知英國領事官員火化海伍德的決定,英國外交部派代表參加火化儀式[7][8]。骨灰随后被空运回伦敦[6][9]。
事发后,南山丽景度假酒店所有工作人员被撤换[10]。谷开来继续采取一系列的毁灭证据行动,由于担忧知情面扩大,王立军逐渐不满[6]。
2011年12月14日,王立军因被北京邮电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并参与活动,前往北京[11]。当天谷开来命令郭维国进入王立军的办公室,强行搜查海伍德案的证据资料[12],事后又请李阳、王鹏飞、王智等人吃饭。第二天,郭维国带王智和王鹏飞到北京见王立军,王立军知道谷宴请他们以后当着郭维国骂他们二人。其后,谷开来可能从某些渠道得知此事,开始疏远王立军[6]。
2011年12月底,王立军身边的4名工作人员被非法审查。2012年1月28日,王立军向薄熙来反映谷开来在案件中的重大嫌疑。第二天遭到薄熙来掌掴,当时郭维国亦在场。当天,王立军要求王鹏飞、李阳二人重新整理海伍德案件的资料。在二人花费几天时间整理完成后,王立军要求二人将资料分开存放在安全的地方[6]。根据后来薄熙来庭审自辩,他扇王立军耳光是因为他发现了王立军与谷开来有不正常关系[13]。
2012年2月2日,王立军的重庆市副市长工作分工被调整,不再兼任公安局局长职务,该调动未按规定征求公安部的允许。不久,王立军身边的另外3名工作人员又被非法审查,感到自身受到威胁的王开始考虑脱身办法[6]。曾有报道称,王在到使馆之前曾两次发信中纪委检举薄熙来,但其辩护律师予以否认[12]。
经过
2012年2月初,王立军突然与英国外交人员联系,并与英国驻重庆总领事用电话预约会面,但是最终未赴约。[14]2月6日,王立军以洽谈工作为由取消原定的公务安排,驾驶王鹏飞所提供车辆到成都,携带着指控薄熙来家族的文件于14时31分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起诉书指“在美领馆内,王立军与美领馆官员就环境保护、教育、科技等事项作了短暂交谈”。但有报导指,王立军情绪激动,语无伦次且思维混乱。其后,他称因查办案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请求美国政府提供庇护,并书写了政治避难申请。[15][16][17]
领馆工作人员立即与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取得联系,而骆家辉又马上同美国国务院高官联系。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決定拒絕向王立軍提供庇護。[18]此后美国官员同中方进行联系,中方同意派出国安人员将王立军带回北京,而不是由重庆方面将其进行逮捕。[19][20]
在得知王立军出逃后,薄熙来召集市领导开应对会议,并容许谷开来参与会议。谷开来建议由医院出具王立军精神疾病诊断证明。[21]
2月7日,王立军离开美国领事馆。有美国官员称中国国安部高级官员将王立军带出走出总领事馆的时候,与守候在外的重庆高官黄奇帆、陈存根、徐敬业等重庆市领导和市政府秘书长等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重庆方面的官员希望将王立军交予他们,但最后王立军仍随国安部官员前往北京。而重庆市市长黃奇帆明确否认曾经与国安发生争执,称是他说服了王立军走出领事馆,王立军被国家安全系统人员带走接受调查的过程“很平和”[22]。当晚,美国领事馆附近的警力明显增加,门口的领事馆路更被戒严,第二天早上恢复正常[23][24]。同日,薄谷开来和吴文康协调重庆医院出具王立军“存在严重的抑郁状态和抑郁重度发作”的虚假诊断证明。[21]
2月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据悉,王立军副市长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身体严重不适,经同意,现正在接受休假式的治疗。”[25][26][27]重庆门户网站“华龙网”报道网络出现一份疑王立军的精神状况诊断书,初步诊断患者目前存在严重的抑郁状态和抑郁重度发作,建议组织干预,对患者实施治疗。[28]
2012年2月9日,中国外交部發言人办公室表示,“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于2月6日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滞留1天后离开。有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调查。”[29]
2月15日,北京记者褚朝新收到由王的號碼發出的短訊,3月15日薄被撤去重慶市委書記職務後,褚在新浪微博留言稱,「2月15日凌晨5時,與王麗娟(諧音「王立軍」)單線聯繫的號碼上收到一條短訊,大意是:英國人海伍德在渝被害,王麗娟破案劍指薄夫人,於是被休假、入美領館」。[30]
2012年2月15日,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介入,调查美国政府是否未正确处理王立军要求避难的事件。外事委员会主席羅絲·雷提南向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发出信件,要求美国政府尽快向其委员会提交报告,把当时总领馆、驻华大使馆以及华盛顿美国国务院之间所有的电报、备忘录、正式电子邮件(及非正式)及其他通讯内容提交国会,并详细解释王立军进入总领馆后的所有事情。此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表示对此不发表评论。[31]
后续事件及影响
牵出刑事案件
- 薄谷开来、张晓军故意杀人案
- 郭维国、李阳、王鹏飞、王智徇私枉法案
- 王立军徇私枉法、叛逃、滥用职权、受贿案
- 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
2012年6月26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接受王立军辞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告其代表资格终止[32]。
重庆市渝北区原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王鹏飞,因为王立军从重庆前往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提供汽车,王立军事件发生后即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33]。2012年8月9日的新闻稿称,王鹏飞“因涉嫌在办理尼尔·伍德死亡案件中包庇薄谷开来,使其不被刑事追究,被合肥市人民检察院以徇私枉法罪提起公诉”,“于8月10日公开开庭审理”[34]。8月20日,王鹏飞因隐瞒谷开来犯罪事实被判徇私枉法罪,因作用较小,王鹏飞被判有期徒刑五年,他当庭表示不上诉。[35]
9月5日夜,新华社发布消息称,王立军徇私枉法、叛逃、滥用职权、受贿案,已由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向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36]。
泄露航班信息者被罚
10月12日,成都市国家安全局通报,2月10日,某航空公司(实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职员王某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高官邱进等人乘飞机带王立军从成都赴京的国航CA4113次航班乘员信息通过QQ泄露给朋友毛某,毛某将国家安全机关侦办王立军案相关信息公布到互联网上,国家安全机关对毛某行政拘留7日,对王某予以警告[37]。
影响重庆经济
7月12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重庆市201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表示,王立军事件和薄熙来违纪问题影响了投资者对重庆的环境的研判,对重庆市的招商引资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曾经薄熙来承诺的部分优惠条件不能兑现,一部分曾计划到重庆投资的外资集团也陷入观望态度。[38]
判刑
2012年9月15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叛逃罪、徇私枉法罪、滥用职权罪和受贿罪等罪名判处王立军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王立军选择不上诉。
媒体报道与社会舆论
王立军事件发生后,由于微博的影响,相关信息得以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持续跟进报道王立军事件的网站博讯所发布的许多新闻得以被证实,事件发生后其流量增加了155%[39]。4月21日,博讯遭到了大规模的黑客袭击被迫关闭[39]。
4月10日,薄熙来失势后,曾经受到其引导的媒体在党的领导的名义下将炮口调转。中共发动宣传机器呼吁支持其清除薄熙来的决定。4月11日起,数个未署名的有关薄王的社论出现在中国各大媒体上,其中包括《解放军报》,也包括各大门户网站。大部分社论实际上源自《人民日报》。此次宣传战是中国自1989年六四事件后规模最大的一次[40]。中共中央對於處理薄熙來的消息,是採取先在黨內由上而下通報、再向外發布、並要求各級官員表態支持中央決定的方式,北京各大報章總編輯於4月10日晚上相繼被召去開會,各大網站也接到命令嚴禁謠言與「妄議」,此為30多年來罕見[41]。宣传战打响后,中國各地方報章紛紛報導「擁護中央處理薄熙來決定」的消息[42]。
4月1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王立军事件为“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的严重政治事件”,而“尼尔·伍德死亡案件是一起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严重刑事案件”,官方将对王立军事件、尼尔·伍德死亡案和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予以彻底查清,无论其职位高低,“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任何人犯了法都不能逍遥法外[43]。
其他
- 2011年10月,中纪委启动了对王立军涉及辽宁省铁岭市腐败问题的调查,並开始对王立军进行询问,薄熙来最初为王立军说好话并试图保护他。之后由于来自中央的压力,薄熙来立即转变[44]。之后,王立军两次向中纪委举报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向海外转移巨款,第一次为匿名,第二次为实名。在举报中,王立军指责薄熙来在管理重庆的过程中试图抵制党中央的权威,其中包括对其他领导进行窃听活动。关于王立军涉嫌铁岭贪腐事件受到中纪委调查的传言,在2012年两会期间,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和中纪委新闻发言人均予以否认。王珉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谷凤杰落马与王立军无关,纯属孤立事件[45]。
- 重庆“打黑”中曾被判监的律师李庄2012年2月8日在微博上表示愿为“正接受休假式治疗”的王立军辩护。3月27日,李庄再次通过媒体表示真心愿为王辩护。李庄称,一旦获准,将投入全部精力“使出浑身解数”,目的就是“让他亲身感受体会辩护的重要性和律师制度的重要性”。[46]
- 重庆市人大代表、同创集团董事长张明渝,在两会期间,因声称手上握有王立军违法打黑的证据,而被重庆警察秘密从北京绑架回重庆。随着不久后薄熙来、王立军被公布免职,张获释。[47]
- 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童之伟在其《重庆应当反思些什么》文中说“重庆应该正视‘运动式’打黑中暴露出的问题”,如“在死刑的运用方面,‘黑打’的做法让国家法制失去了道义高度,丧失了正气和权威。有的一个死刑判决下来,司法机关如此这般地受到公开和强烈的谴责,受刑罪犯获得如此真切的同情,是古今中外极其罕见的现象。”“客观地说,重庆从普通百姓、新闻媒体到学者专家,对“黑打”危害法律秩序和公民权利的各种情况均不敢公开表达任何异议,其本身已经证明在重庆那块土地上公民的言论自由已经事实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和现实威胁。”[48]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 . [201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1).
- 王立軍徇私枉法、叛逃、濫用職權、受賄案一審開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華網2012年9月18日
- 在法律的天平上──王立軍案件庭審及案情始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華網2012年9月19日
- Wang Lijun sentenced to 15 years in pris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華社2012年9月24日
- 王立軍數罪並罰執行有期徒刑15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2012年9月24日
- . [201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2).
- , BBC, 2012-04-17 [201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1)
- , BBC, 2012-04-18 [201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 Tania Branigan in Beijing, Nicholas Watt in Jakarta and Robert Booth. . 卫报. 2012-04-11 [2012-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4).
- Malcolm Moore. . 每日电讯报. 2012-04-16 [2012-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6).
- 重庆“打黑局长”王立军受聘北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人民网 2011-12-13
- . [2012-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8).
- 《薄熙来:谷开来与王立军如胶似漆 我烦透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凤凰网,2013年8月26日
- 海涛.美国会调查王立军案处理方式:王在领馆细节首次披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美国之音,2012-2-14
- . The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 2012-04-17 [2012-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1) (英语).
- . 美国之音. 2012-03-27 [201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30) (中文).
- . [201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1).
- . [202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 . 华盛顿自由灯塔. 2012-02-14 [201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6) (英语).
-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2-02-08 [201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0) (中文(简体)).
- . 中国青年报/新浪. [201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01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 . 《大公報》. 2012-02-09 [201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0) (中文(繁體)).
- . 《聯合早報》. 2012-02-09 [201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0) (中文(简体)).
- . [2012-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9).
- . [2012-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1).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2-11.
- . 新华网. 2012-02-08 [2012-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1) (中文(简体)).
- . BBC中文网. 2012-02-11 [201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3) (中文).
- . 人民网. 2012-02-09 [201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9) (中文(简体)).
- , 明報, 2012-04-16 [201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7)
- .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2012-02-15 [201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9) (英语).
- . [2012-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1).
- . [2012-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7).
- . [2012-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2).
- . [201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2).
- . [201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5).
- . [2012-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5).
- . 中新社. [2012-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7).
- 美联社. . 纽约时报. 2012-04-21 [2012-04-21].
- EDWARD WONG 与 JONATHAN ANSFIELD. . 纽约时报. 2012-04-21 [201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1).
- . 香港經濟日報. [201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6).
- . 英国广播公司. 2012-04-12 [201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3).
- 人民日报评论员. . 北京: 人民日报社. 2012年4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4月13日).
- IAN JOHNSON 与 JONATHAN ANSFIELD. . 纽约时报. 2012-02-16 [201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新快网. 2012年3月6日 [2014-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16日).
- . [2012-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7).
- . [2012-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8).
- 童之伟. 重庆应当反思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