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眼
倫敦眼(英語:),或又稱為千禧之輪(英語:)豎立於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南畔的蘭貝斯區,曾是世界最大的摩天輪。它於1999年年底開幕,總高度135(443英尺),面向坐擁國會大樓與大笨鐘的西敏市。
倫敦眼 London Eye | |
---|---|
概要 | |
状态 | 完成 |
類型 | 摩天輪 |
地點 | 英国倫敦蘭貝斯區泰晤士河南岸 |
51°30′12″N 0°07′11″W | |
竣工日 | 2000年3月[1] |
开放 | 2000年3月9日 |
造价 | £7000萬[2] |
默林娛樂 | |
高度 | |
高度 | 135(443英尺)[3] |
尺寸 | |
直径 | 120(394英尺)[3] |
设计与建造 | |
建筑师 | Frank Anatole, Nic Bailey, Julia Barfield, Steve Chilton, Malcolm Cook, David Marks, Mark Sparrowhawk |
建筑商 | Marks Barfield Architects[4] |
工程师 | 奥雅纳[5] |
结构工程师 | 奧雅納 |
网站 | |
http://www.londoneye.com | |
地圖 | |
自1999年啟用之後倫敦眼的經營業主經過多次更換,掛名贊助商也幾經變更,從最初因由英國航空持股而稱為英航倫敦眼,然後於2015年1月在可口可樂英國分公司的贊助下,更名為可口可樂倫敦眼[6],一直到2020年2月lastminute.com取得贊助權,更名為lastminute.com倫敦眼。倫敦眼建造以來,贏得超過85項獎項,現在是英國最受歡迎的付費觀光景點[7]。
倫敦眼共有32個乘坐艙,全部設有冷氣並不能打開窗。每個乘坐艙可載客約25名,迴轉速度約為0.26每秒(0.94每小時),即一圈需時30分鐘。緩慢的迴轉速度,讓摩天輪不停駛也能讓乘客自由上下乘坐艙,不過老人、身障人士等如有需要也可以暫時停止旋轉。
歷史
倫敦眼本是英國為慶祝2000年的來臨而興建的臨時性建築,原定5年後拆卸。由於極受英國人及遊客歡迎(截至2002年7月已累積850萬總乘搭人次),當地市議會(Lambeth Council)決定永久保留倫敦眼。2005年5月19日有報導指倫敦眼其中部分資助所用土地的業主South Bank Centre,要把租金由每年6萬5千英鎊加到250萬鎊。
持有者
2006年杜莎集團(The Tussauds Group)從另外兩個倫敦眼的共同持份股東英國航空和建築師事務所馬克思·巴菲爾德(Marks Barfield)手中買下了倫敦眼的所有權。2007年,默林娛樂收購杜莎集團,倫敦眼的經營也連帶轉移至墨林娛樂手上,並更改冠名成為默林娛樂倫敦眼(The Merlin Entertainments London Eye)[8],直到2014年9月由可口可樂英國分公司與墨林娛樂簽約包下倫敦眼的冠名權,並於隔年1月正式啟用可口可樂倫敦眼的新命名。2020年2月, lastminute.com向可口可樂接手倫敦眼的冠名權,而改名為lastminute.com倫敦眼。
建築設計團隊
大衛·馬克思(David Marks)以及朱莉亞·巴菲爾德(Julia Barfield),因為參與一個設計競賽,在競賽後克服種種障礙、說服主管機關、押上自己的資產,並找到英國航空作為資金來源,將自己的設計理念付之於實現,才讓今日的倫敦眼建造起來。整個設計構想起緣於1993年的一個為了迎接千禧年的倫敦地標設計競賽。原始想法是競賽結果只會被公布于報紙,並沒有承諾要在任何特定的地點依據贏得首獎的設計付之實現。最終,沒有人贏得這個設計競賽,因為主辦單位的裁判們認為沒有看到夠好的設計,所以獎項從缺。這對夫妻不認同裁判結果,始終認為自己的設計構想十分卓越,決定要在泰唔士河南岸付之實現,鍥而不捨努力奔走去一一說服,地方議會,泰唔士河南岸中心,倫敦市等等任何跟泰唔士河相關的政府機構,說服的過程長達數年,充滿困難與否定。最後要把整個倫敦眼結構由河面的水平位置拉起90度成為垂直位置,還發生眾所矚目之下,鋼纜繩斷掉的窘狀,因為英國航空是主要計劃的贊助商,維珍集團 執行長Richard Brandson還對此事加以嘲笑,在倫敦眼上方施放氣球寫著「英國航空站不起來! BA can't get it up!」[9]。
後來,大衛·馬克思與朱莉亞·巴菲爾德成立馬克思·巴菲爾德(Marks Barfield)建築師事務所,作品還有邱園(Kew Garden)裡的樹頂步道(Treetop walkway)。
很多人對倫敦眼的設計有所貢獻,主要的設計團隊除了大衛·馬克思以及 朱莉亞·巴菲爾德外,還有Frank Anatole,Steven Chilton,Nic Bailey,Malcolm Cook,Mark Sparrowhawk 等等主要建築設計師[10]。
設計理念
城市的地標,需要有一個能讓眾人遠眺整個城市的有特色的建築物,比如紐約的帝國大廈,巴黎的鐵塔,都是如此,都能讓群眾登高望遠一覽城市天際線。
要有特色有辨識度,所以設計團隊不認為要再造一座鐵塔,鐵塔比不過巴黎鐵塔。倫敦眼的設計師從這裡構思設計,他們察覺出倫敦缺乏一個可以容納群眾的觀景台,用一個巨大的摩天輪把大眾載運到一定的高度遠眺,在慢慢旋轉的過程,摩天輪可以讓很多民眾同時欣賞整個倫敦美景。整個倫敦眼的工程設計由單邊的A型支柱支撐,讓整個摩天輪懸吊在泰唔士河上[11]。
如前所述,原始設計直徑為500英尺,可以懸掛60個觀景座艙(Pods, Passenger Capsules),為了讓景觀不至於被其他的座艙遮蔽,設計團隊最後決定減少座艙數目至32個,剛好代表着倫敦的32個城鎮,高度縮減為433英尺。
交通
乘坐倫敦地鐵前往倫敦眼,可於滑鐵盧站或西敏站下車步行數分鐘即可到達。
相關條目
- 摩天輪
- 摩天輪列表
参考文献
- . [2014-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 Reece, Damian. . The Daily Telegraph. 6 May 2001 [2014-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 . web page. Nicolas Janberg ICS. 2011 [5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6).
- .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1).
- . Thoughts.arup.com. 2013-09-23 [2014-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9).
- . London Eye. Coca Cola London Eye. 16 September 2014 [11 Febr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2月11日).
- . [2017-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 . London Eye. [2014-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7).
- .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 [2017-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 [2017-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6).
外部链接
前任者: 調色板城大摩天輪 |
世界最高摩天輪 2000–2006 |
繼任者: 南昌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