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

書信,又稱等。是人们以书写于纸张(或其他的文字記錄體)的文字图像为内容的一种交流形式。在中国古代,也简称为“”或「尺牘」等等,在例如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书信被称为《报任安》。「尺牘」最早见于西汉典籍,司马迁的《史记·仓公列传》云:“缇萦通「尺牘」,父得以后宁。”古时书信称作尺牍,是因为当时书信所用竹简或绢帛长约一尺,故有此说。

私人信件。
美國白宮書信

因为它使得“说”和“听”可以不在同时、同地进行。中國南朝有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1]这也同时意味着,书信从发信人到收信人可能需要一个投递的过程,才能实现这一异时、异地的“听”“说”交流。在现代,绝大部分的信件是通过邮局投递、寄送的。而在邮局出现之前,信件大多由私人传递和送达,承担这项任务的人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信使」、「信差」。

书信由笺文和封文两部分所构成。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笺文是书信内容的主体,书信的繁简、俗雅及至其他方面的风格特征,几乎都由内容主体决定。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等。封文是写给邮递人员看的,使邮递人员知道信从哪里来,寄往哪里去;万一投递找不到收信人,还能将信退给寄信人。完整的书信应该是笺文封文俱全,并且将笺文装入写好封文的信封内,然后将口封好付寄的。

信封是现代书信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起着保护书信本身和说明投递地址和收信人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人们使用过鲤鱼形状的木盒作“信封”,古诗十九首之一《饮马长城窟行》里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兒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而后来书信也被称为“鱼书”,晏殊的一首宋詩寫到:“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古時對書信的稱呼

  • 尺素
  • 尺書
  • 尺翰
  • 尺牘
  • 書牘
  • 書函
  • 書簡
  • 書札
  • 雙鯉魚
  • 雁書

主要結構

前文

  • 稱謂
  • 提稱語
    • 上接稱謂語,下接冒號,用來請收件人閱讀信件之詞,與稱謂配合使用。
      • 祖父母\父母 - 膝下、膝前
      • 長輩 - 鈞鑒、尊鑒、尊前
      • 平輩 - 台鑒、大鑒、足下、左右、惠鑒
      • 晚輩 - 如唔、如握
      • 子姪輩 - 知之、知悉
      • 結婚用 - 吉席、喜席
      • 弔唁用 - 笘次、禮席、禮鑒
      • 官員之間 - 閣下、執事、左右
  • 啟事敬辭
    • 陳述事情前所用的發語詞。
      • 尊親 - 敬稟者、叩稟者
      • 親友長輩\師長 - 敬啟者、敬陳者
      • 平輩 - 茲啟者、啟者
      • 晚輩 - 茲覆者、茲覆如左
      • 回信 - 敬覆者
      • 求助 - 敬託者
  • 開頭應酬語
    • 述說正事前的客套話,需力求自然,避免陳腔濫調。表達互相知曉、關心或者顯示一種關係(通常密切)或是社會地位的交流方式,好比談話時的寒暄。

正文

正文,主要目的是説明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後文

  • 結尾應酬語
    • 正文結束時的客套話,用來避免突然收結產生的尷尬,通常會用來表達祝福、保重
  • 問候語
  • 自稱
  • 署名
  • 結尾敬辭
  • 時間

参考文献

  1.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

参见

  • 郵件
  • 家書
  • 情書
  • 誡子書
  • 連鎖信
  • 信箱
  • 許葭村
  • 龔未齋
  • Epistle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