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戴维孙

柯林頓·戴維森英語:1881年10月22日—1958年2月1日),美国物理学家,曾在贝尔实验室長期工作。他與雷斯特·革末,在戴維森-革末實驗裏,共同合作發現電子繞射現象。因此,戴維森和喬治·湯姆森於 1937 年一起榮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湯姆森也在同時獨立地發現電子繞射現象。

柯林頓·戴維森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Clinton Davisson
柯林頓·戴維森
出生1881年10月22日
 美国伊利諾州布盧明頓
逝世1958年2月1日(1958歲—02—01)(76歲)
 美国維吉尼亞州夏律第鎮
母校芝加哥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
知名于電子繞射
奖项Comstock Prize (1928)
Elliott Cresson Medal (1931)
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
机构普林斯頓大學
卡內基理工學院
贝尔实验室
博士導師歐文·理查森
博士生雷斯特·革末
施影响于威廉·肖克利

早期生活

戴維森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的布盧明頓。畢業於布盧明頓高中。於 1902 年,他獲准進入芝加哥大學,並且得到獎學金,能夠專心攻讀。由於他的天資聰穎,學而不倦,搏得大師羅伯特·密立根的青睞。經過大師推薦,他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講師。於 1908 年,他滿足了芝加哥大學的規定,得到學士學位。他正式轉入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研究所。在那裏,他的論文恩師為歐文·瑞查森。於 1911 年,物理研究所頒給他博士學位。同年,他與理查森的妹妹夏律第·理查森 () 共結連理[1][2]

職業生涯

後來,戴維森被聘請為卡內基理工學院的副教授。1917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暫時離開了學校,到西部電氣公司 () (後來的貝爾實驗室)的工程部門,從事軍事科技研究。大戰結束後,戴維森接受了西部電氣公司提供的永久職位工作,並且獲得保證,他有完全的自由從事基本科學研究。他發覺,在卡內基理工學院的教導責任,對他的專心研究有所阻礙[1]。一直到 1946 年,正式退休前,他都在西部電氣公司工作。後來,他又被聘為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教授。於 1954 年,他第二次退休。

戴維森-革末實驗

波動入射於一條細縫光柵時,會出現一種特徵效應,稱為繞射。這與波動運動本身的意義有密切關係。在十九世紀,光波液體表面的漣漪,這些現像的繞射物理行為就已經建立地相當完備。於 1927 年,戴維森和革末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時候,他們做的一個實驗顯示出,電子被繞射於晶體的表面。這實驗確認了量子力學的一個關鍵思想,德布羅伊假說,物質擁有波動屬性。特別地,他們的繞射觀察促成了首次成功的電子波長的測量。結果完全符合德布羅伊方程式的預測:

其中,波長普朗克常數 是電子的動量[3]

家庭生活

柯林頓和 Charlotte 戴維森生有四位兒女,包括美國物理學家理查·戴維森。月球的戴維森隕石坑是因他而命名。

参考资料

  1. Kelly, Mervin J. (1962). "Clinton Joseph Davisson," in Biographical Memoirs, Vol. XXXVI (Published for the 美國國家科學院 b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62), pp. 52-79.
  2. Nobel Foundation. . Les Prix Nobel. 1937 [2007-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8-03).
  3. Davisson, Clinton. . . Amsterdam: 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 1965 [2007-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