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

公家是指日本天皇朝廷工作的贵族官員的泛称,本来「公家」兩字是用来指天皇或者朝廷,在这个时期,“公家”读作“ Kouke”或者“ Ooyake”。镰仓时代以后,由于用“武家”来称呼以「武力」为朝廷效勞的幕府將軍與守護大名、武士等;与此对应,就用“公家”称呼在「政务」上服务朝廷的贵族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一名日本公家

略史

平安時代末期开始,貴族社会在朝廷中能够晋升至公卿的家世开始被逐渐限定,随着以藤原北家为源头的摄家的确立,各家族的家格被固定,到了镰仓時代前期基本形成了公家社会的制度。所谓公家社会,是指根据家格,来确定晉升品秩之制度。这个时期,在日本的社会各个阶层里以家産的继承为前提形成了“家”(イエ)的制度,与此相对应的,贵族阶层中形成的便是公家社会的制度。成立期的公家的经济权力主要限于庄园、领土内的“收取权”。具体地,上流贵族(本家)拥有庄园的支配权;中流贵族被上流贵族或大寺庙所任命,行使对庄园的管理权。

到了鎌倉時代的日本,行使兵权与支配東国的鎌倉幕府,與负责一般政務、及支配西国的公家政权(朝廷),这两个政权大体上保持协调合作的关系,以处理政务。然而就在这个时期,实际上在具体地域中,公家持有的经济能力,开始被当地有力的武士(地頭)所侵食。这种倾向,到了室町時代就更加显著。因此公家被幕府將軍以及武裝守護所侵食,逐渐变得有名无实了。

到了江户時代,公家幾乎仰賴幕府的武力,与此对应的,幕府將軍禁中并公家諸法度,规定了江户时代的公武关系。这之后,公家社会一直存在到幕末,最终在明治維新时期解体,日本君主立憲,大部分的公家變成新貴族,也就是華族。另外在幕末时期,由于朝廷重新获得了权力,岩倉具視三条实美等有貢獻者,也在明治維新中辈出。

分類

广义地说,公家分为可以升殿(入朝议政)的堂上家以及不能升殿的地下家两类,然而一般来说“公家”指的是堂上家。这种用“公家”来称呼堂上家以及殿上人的习惯一直持续到江户时代。

另外,从古时就有的家族被称作旧家安土桃山時代以后由于分家而形成的新家族被称为新家

家格

从平安末期到镰仓时代公家的家格逐渐固定,由家世决定了所能担任或升迁的官职。此时期,形成了如下的家格:(詳細请参照各条目。)

  1. 摄家
  2. 清華家
  3. 大臣家
  4. 羽林家
  5. 名家
  6. 半家(諸大夫家)

华族的移行

出身公家的家族,移向华族時,主要以公家时代的家格,以及其代代的任官情况决定。主要是摄关家、清华家的当主封为公爵家族或者侯爵家族,其之下曾担任过多次大纳言的家族封为伯爵家族,其余的封为子爵家族。另外,地下家里成为华族的全部都被封为男爵家族。

著名公家

  • 平時忠、平安末期平家一門公家。曾说过“非平家不人”(平家にあらずんば人にあらず)。
  • 九條兼實、平安末期至鎌倉前期公家。九条家祖先。当时重要史料「玉葉」作者。
  • 山科言繼、戰國時代公家。當時重要資料「言繼卿記」作者。
  • 近衛基熙、江戶中期公家。同当时的霊元上皇一条兼香持不同政见,改善了朝廷與幕府的关系。
  • 岩倉具視、江戶末期公家。明治維新功臣。明治時代任外務大臣等。此外亦曾任岩倉使節團。
  • 三條實美、江戶末期公家。明治維新功臣。明治時代拜相
  • 西園寺公望、江戶末期公家。之後成為內閣總理大臣、最後以元老身份活躍。

相关条目

  • 武家
  • 公家法
  • 公家政权
  • 堂上家
  • 地下人
  • 地下家
  • 地下家列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