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元素發現年表
化学元素發现年表将各种化学元素的发现按时间顺序列出。其中發現的时间以提炼出元素单质的时间为准,因为元素化合物的发现时间无法准确定义。表中列出了每种元素的名称、原子序数、发现时间、发现者姓名和发现方式的简介。
表格
标出发现年代的元素周期表 | ||||||||||||||||||
---|---|---|---|---|---|---|---|---|---|---|---|---|---|---|---|---|---|---|
族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 周期 | ||||||||||||||||||
1 | 1 H |
2 He | ||||||||||||||||
2 | 3 Li |
4 Be |
5 B |
6 C |
7 N |
8 O |
9 F |
10 Ne | ||||||||||
3 | 11 Na |
12 Mg |
13 Al |
14 Si |
15 P |
16 S |
17 Cl |
18 Ar | ||||||||||
4 | 19 K |
20 Ca |
21 Sc |
22 Ti |
23 V |
24 Cr |
25 Mn |
26 Fe |
27 Co |
28 Ni |
29 Cu |
30 Zn |
31 Ga |
32 Ge |
33 As |
34 Se |
35 Br |
36 Kr |
5 | 37 Rb |
38 Sr |
39 Y |
40 Zr |
41 Nb |
42 Mo |
43 Tc |
44 Ru |
45 Rh |
46 Pd |
47 Ag |
48 Cd |
49 In |
50 Sn |
51 Sb |
52 Te |
53 I |
54 Xe |
6 | 55 Cs |
56 Ba |
* 镧系元素 |
72 Hf |
73 Ta |
74 W |
75 Re |
76 Os |
77 Ir |
78 Pt |
79 Au |
80 Hg |
81 Tl |
82 Pb |
83 Bi |
84 Po |
85 At |
86 Rn |
7 | 87 Fr |
88 Ra |
** 锕系元素 |
104 Rf |
105 Db |
106 Sg |
107 Bh |
108 Hs |
109 Mt |
110 Ds |
111 Rg |
112 Cn |
113 Nh |
114 Fl |
115 Mc |
116 Lv |
117 Ts |
118 Og |
* 镧系元素 | 57 La |
58 Ce |
59 Pr |
60 Nd |
61 Pm |
62 Sm |
63 Eu |
64 Gd |
65 Tb |
66 Dy |
67 Ho |
68 Er |
69 Tm |
70 Yb |
71 Lu |
|||
** 锕系元素 | 89 Ac |
90 Th |
91 Pa |
92 U |
93 Np |
94 Pu |
95 Am |
96 Cm |
97 Bk |
98 Cf |
99 Es |
100 Fm |
101 Md |
102 No |
103 Lr |
图例:
2000年以后(5种元素):近期合成的元素
累積圖
未记载的发现
Z | 元素 | 符号 | 图片 | 最早使用 | 最早的样品 | 发现者 或其所在地 |
最早样品 所在地 |
简介 |
---|---|---|---|---|---|---|---|---|
6 | 碳 | C | 公元前26000年 | 公元前26000年 | 最早的人类 | 最早的人类已发现煤炭和煤烟,最早的炭画(如位于澳大利亚Gabarnmung的炭画)则可追溯到28000年前。[1][2]煤炭已知最早的用途是埃及人和苏美尔人用它来还原铜、锌和锡矿石。[3]钻石可能在公元前2500年就为中国人所知。[4]首次真正的化学分析是18世纪时进行的,[5]在1789年时碳被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列为一种元素。[6] | ||
29 | 铜 | Cu | 公元前9000年 | 公元前6000年 | 中东 | 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 | 铜可能是人类开采并冶炼的第一种金属。[7]最早人们使用天然的金属铜,后来从矿石中冶炼出铜。最早的估计认为铜可能发现于公元前9000年的中东。[8]它是青铜时代人类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的铜珠已经在安纳托利亚的加泰土丘所发现。[9] | |
79 | 金 | Au | 公元前6000年以前 | 公元前5500年 | 中东 | 埃及 | 考古学家发现金的使用是从中东最早的文明开始的。它也可能是人类使用的第一种金属。已知最古老的金饰是在埃及女王泽尔的墓中发现的。[10][11] | |
82 | 铅 | Pb | 公元前7000年 | 公元前3800年 | 近东 | 埃及的阿拜多斯 | 据信铅的熔炼可追溯到9000年前,已知最早的铅制物品是在阿比杜斯的欧西里斯神庙中发现的公元前3800年制造的小雕像。[12] | |
47 | 银 | Ag | 公元前5000年以前 | 大约公元前4000年 | 小亚细亚 | 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 | 估计在铜和金之后很快就被发现了。[13][14] | |
26 | 铁 | Fe | 公元前5000年以前 | 公元前4000年 | 中东 | 埃及 | 有证据表明铁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就为人类所知。[15]已知最早的铁制物件是埃及人在大约公元前4000年用陨铁制成的小珠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人类发现了熔炼铁的方法,导致人类在公元前1200年[16]左右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开始大量用于制造工具和武器。[17] | |
50 | 锡 | Sn | 公元前3500年 | 公元前2000年 | 未知,参见锡#历史 | 公元前3500年,人类在生产青铜的同时冶炼出了锡。[18]最早的锡制物件可追溯到大约前2000年。[19] | ||
16 | 硫 | S | 公元前2000年以前 | 中国人或印度人 | 至少在4000年前就有使用。[20]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于1777年将其列为一种元素。 | |||
80 | 汞 | Hg | 公元前2000年以前 | 公元前1500年 | 中国人或印度人 | 埃及 | 中国人和印度人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就已知道汞,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埃及坟墓中也有发现[21] | |
30 | 锌 | Zn | 公元前1000年以前 | 公元前1000年 | 印度冶金学家 | 印度次大陆 | 锌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就被印度冶金学家提炼出单质,但这种金属的本质古代人没有了解。一篇梵語冶金專著《拉薩拉特納·薩穆卡亞》在14世紀左右将它认为是一种独特的金属,[22]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在1526年做了类似的事。[23]马格拉夫于1746年分离出了单质。[24] | |
33 | 砷 | As | 公元前2500年/公元1250年 | 青铜时代 | 艾爾伯圖斯·麥格努斯 | 在青铜时代早期已有使用。艾爾伯圖斯·麥格努斯于1250年成为第一个分离出单质的欧洲人。[25][26]1649年,约翰·施罗德出版了制备砷单质的两种方法。[27] | ||
51 | 锑 | Sb | 公元前3000年 | 贾比尔 | 锑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在埃及和中东广泛使用。[28]巴西利厄斯·华伦提努在1450年左右成为第一个描述这种元素的欧洲人。[25][26]第一种制备金属锑的方法是由万诺乔·比林古乔于1540年发表的。[29] | |||
83 | 铋 | Bi | 约1500年 | 约1500年 | 欧洲炼金术师、印加帝国 | 欧洲、南美洲 | 铋早在古代就已被发现,但常与化学性质相似的锡、铅混淆。印加人会在用于制造刀的青铜中加入铋,形成铋青铜。[30]格奥尔格·阿格里科拉于1530年及1546年时研究各种金属的物理性质,指出铋是一种新金属,与锡、铅同属一族。[1][31]炼金术时代的矿工把铋命名为,意为正在制造的银。[32][33][34]1738年,铅与铋的差别变得明显,[35]最终克劳德·弗朗索瓦·若弗鲁瓦于1753年确定铋与锡、铅是不同的金属。[33][36][37] |
有记载的发现
Z | 元素 | 符号 | 图片 | 观察或预测 | 获得单质 | 发现者 | 提取者 | 简介 |
---|---|---|---|---|---|---|---|---|
15 | 磷 | P | 1669 | 1669 | 亨尼格·布兰德 | 亨尼格·布兰德 | 磷是从尿液中制得的,并成为第一种使用化学方法发现的元素。[38] | |
27 | 钴 | Co | 1732 | 乔治·勃兰特 | 他证明了玻璃的蓝色是一种新的金属造成的,而不是先前认为的铋。[39] | |||
78 | 铂 | Pt | 1735 | 1735 | 安东尼奥·乌略亚 | 安东尼奥·乌略亚 | 最早关于金属铂的描述来自朱利叶斯·凯撒·凯利格介绍的产自南美洲的黄金。安东尼奥·乌略亚在1748年出版了他的发现,但是查尔斯·伍德在1741年也研究这种金属。将铂视作一种新的金属的文献是由威廉·布朗里格于1750年所写。[40] | |
28 | 镍 | Ni | 1751 | 1751 | 阿克塞尔·弗雷德里克·克龙斯泰特 | 阿克塞尔·弗雷德里克·克龙斯泰特 | 镍是因为试图从假铜矿(fake copper)中提取铜而发现的,这种矿石其实是红砷镍矿。[41] | |
12 | 镁 | Mg | 1755 | 1808 | 約瑟夫·布拉克 | 汉弗里·戴维 | 布拉克发现白镁氧(MgO)并不是生石灰(CaO)。戴维用电解法从苦土中制得了金属镁。[42] | |
1 | 氢 | H | 1766 | 1500 | 亨利·卡文迪什 | 帕拉塞尔苏斯 | 卡文迪什是第一个将H 2与其他气体区分开的人,尽管帕拉塞尔苏斯、罗伯特·波义耳和约瑟夫·普利斯特里都曾通过金属与强酸反应制得了氢气。拉瓦锡于1793年命名了氢。[43][44] | |
8 | 氧 | O | 1771 | 1771 | 卡尔·威廉·舍勒 | 卡尔·威廉·舍勒 | 1771年,舍勒通过加热氧化汞和硝酸盐制得了氧气,但直到6年后才公布他的发现。约瑟夫·普利斯特里也于1774年制得了这种新的“空气”,但只有拉瓦锡认为这是一种新元素,并于1777年命名了它。[45][46] | |
7 | 氮 | N | 1772 | 1772 | 丹尼尔·卢瑟福 | 丹尼尔·卢瑟福 | 他发现动物呼吸过的空气即使在去除呼出的二氧化碳之后,还是不能维持蜡烛燃烧。卡尔·威廉·舍勒、亨利·卡文迪什和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同时也研究了这种元素,而拉瓦锡于1775或1776年命名了它。[47] | |
17 | 氯 | Cl | 1774 | 1774 | 卡尔·威廉·舍勒 | 卡尔·威廉·舍勒 | 舍勒从盐酸制得了氯气,但误将它认为是氧化物。直到1808年,汉弗里·戴维才认定它是一种元素。[48] | |
25 | 锰 | Mn | 1770 | 1774 | 托尔贝恩·贝里曼 | 约翰·戈特利布·甘恩 | 伯格曼认为软锰矿是一种新的金属的氧化物。伊格内修斯·高特弗雷德·凯姆在1770年,舍勒在1774年也分别发现了这种金属。用碳可以从二氧化锰中还原出金属锰。[49] | |
56 | 钡 | Ba | 1772 | 1808 | 卡尔·威廉·舍勒 | 汉弗里·戴维 | 舍勒在软锰矿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矿物氧化钡,戴维通过电解法制得了金属钡。[50] | |
42 | 钼 | Mo | 1778 | 1781 | 卡尔·威廉·舍勒 | 彼得·雅各布·耶尔姆 | 舍勒把这种金属认为是氧化钼的成分。[51] | |
52 | 碲 | Te | 1782 | 弗朗茨-约瑟夫·米勒·冯·赖兴施泰因 | 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 | 米勒认为它是特兰西瓦尼亚的金矿中的杂质。[52] | ||
74 | 钨 | W | 1781 | 1783 | 托尔贝恩·贝里曼 | 胡塞·德卢亚尔 和浮士图·德卢亚尔 |
伯格曼从白钨矿中提取了一种新元素的氧化物。德卢亚尔兄弟从黑钨矿中制得了钨酸,并用木炭还原它得到了金属钨。[53] | |
38 | 锶 | Sr | 1787 | 1808 | 威廉·克鲁克香克 | 汉弗里·戴维 | 克鲁克香克和阿代尔·克劳福德于1790年总结道,菱锶矿中含有一种新的矿物。最终,戴维于1808年通过电解法制得了金属锶。[54] | |
1789 |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 | 发表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包括23种真正的元素和一些当时被认为是元素的化合物。[55]他也给出了“元素”的定义。在他之前,除汞以外的金属都没有被认为是元素。 | ||||||
40 | 锆 | Zr | 1789 | 1824 | 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 | 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 | 克拉普罗特从氧化锆中鉴定出一种新元素。[56][57] | |
92 | 鈾 | U | 1789 | 1841 | 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 | 欧仁·梅尔基奥尔·佩利果特 | 克拉普罗特误将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的氧化铀当成了金属铀,又用刚发现的天王星的名字为其命名。[58][59] | |
22 | 钛 | Ti | 1791 | 1825 | 威廉·格雷戈尔 | 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 | 格雷戈尔钛铁矿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金属的氧化物。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于1795年独立地发现了金红石并命名了它。纯的金属钛直到1910年才由马修·亨特制得。[60][61] | |
24 | 铬 | Cr | 1794 | 1797 | 路易-尼古拉·沃克蘭 | 路易-尼古拉·沃克蘭 | 於1797年被法國化學家路易-尼古拉·沃克蘭發現為一個元素。[62][63] | |
39 | 钇 | Y | 1794 | 1840 | 约翰·加多林 | 卡尔·古斯塔夫·莫桑德 | 加多林从硅铍钇矿中发现了它,但莫桑德后来发现氧化钇矿石中含有更多元素。[64][65][66] | |
4 | 铍 | Be | 1798 | 1828 | 路易斯·尼古拉斯·沃克兰 | 弗里德里希·维勒和安托万·布西 | 沃克兰发现了绿柱石和翡翠中的一种新的氧化物,而克拉普罗特在1808年左右提出了命名。[67] | |
23 | 钒 | V | 1801 | 1830 | 安德烈·曼纽尔·德·里奥 | 尼尔斯·加布里埃尔·塞弗斯特瑞姆 | 里奥发现钒铅矿中有新的金属元素,但是在伊波利特·维克多·克莱特·德科蒂提出质疑后就收回了声明。塞弗斯特瑞姆分离并命名了它,这之后里奥才发现自己先取得了这项成果。[68] | |
41 | 铌 | Nb | 1801 | 1864 | 查理斯·哈契特 | 克里斯蒂安·威廉·布洛姆斯特兰德 | 哈契特在铌铁矿中发现了这种元素,并称它为columbium。海因里希·罗斯于1844年证明了它与钽不同,并重新命名为niobium,这个英文名于1949年被IUPAC正式接受。[69] | |
73 | 钽 | Ta | 1802 | 安德斯·古斯塔夫·埃克伯格 | 埃克伯格发现了铌铁矿中另一种性质与铌极相似的元素,1844年罗斯证明了它与铌不同。[70] | |||
46 | 钯 | Pd | 1803 | 1803 | 威廉·海德·沃拉斯顿 | 威廉·海德·沃拉斯顿 | 沃拉斯顿从南美洲获得的铂样品中发现了钯,但没有立即发表他的成果。他试图使用新发现的小行星谷神星为这种元素命名,但当他第二年出版成果时,铈已经采用了该名。于是沃拉斯顿用后来发现的智神星来命名这种元素。[71] | |
58 | 铈 | Ce | 1803 | 1839 | 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 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 威廉·希辛格 |
卡尔·古斯塔夫·莫桑德 | 贝采利乌斯和希辛格在二氧化铈中发现了这种元素,并以新发现的小行星谷神星来命名。克拉普罗特同时独立地从钽样品中发现了它。莫桑德后来发现他们三位研究的样品至少含有一种其他的元素——镧。[72] | |
76 | 锇 | Os | 1803 | 1803 | 史密森·特南特 | 史密森·特南特 | 特南特和沃拉斯顿一起研究来自南美洲的铂样品,发现了两种元素——锇和铱。[73] | |
77 | 铱 | Ir | 1803 | 1803 | 史密森·特南特 | 史密森·特南特 | 特南特和沃拉斯顿一起研究来自南美洲的铂样品,发现了两种元素——锇和铱。关于铱的研究成果于1804年出版。[74] | |
45 | 铑 | Rh | 1804 | 1804 | 威廉·海德·沃拉斯顿 | 威廉·海德·沃拉斯顿 | 沃拉斯顿从南美洲的天然铂样品中发现并分离出了铑。[75] | |
19 | 钾 | K | 1807 | 1807 | 汉弗里·戴维 | 汉弗里·戴维 | 戴维用电解法从草木灰中制得了金属钾。[76] | |
11 | 钠 | Na | 1807 | 1807 | 汉弗里·戴维 | 汉弗里·戴维 | 戴维在制得钾之后几天通过电解氢氧化钠制得了金属钠。[77] | |
20 | 钙 | Ca | 1808 | 1808 | 汉弗里·戴维 | 汉弗里·戴维 | 戴维通过电解生石灰制得了金属钙。[77] | |
5 | 硼 | B | 1808 | 1808 | 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和路易·雅克·泰纳尔 | 汉弗里·戴维 | 1808年6月30日,吕萨克和泰纳尔宣布镇静盐中含有一种新元素,九天之后戴维宣布制得了金属态硼。[78] | |
53 | 碘 | I | 1811 | 1811 | 伯纳德·库尔图瓦 | 伯纳德·库尔图瓦 | 库尔图瓦在海草灰中发现了碘。[79] | |
3 | 锂 | Li | 1817 | 1817 | 约翰·奥古斯特·阿韦德松 | 约翰·奥古斯特·阿韦德松 | 阿韦德松在透锂长石中发现了锂元素。[80] | |
48 | 镉 | Cd | 1817 | 1817 | 卡尔·塞缪尔·莱贝雷希特·赫尔曼、 弗里德里希·施特罗迈尔和罗洛夫 |
卡尔·塞缪尔·莱贝雷希特·赫尔曼、 弗里德里希·施特罗迈尔和罗洛夫 |
这三个人都从来自西里西亚的氧化锌样品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金属,但是只有施特罗迈尔提出的名称被人们所接受。[81] | |
34 | 硒 | Se | 1817 | 1817 | 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和约翰·戈特利布·加恩 | 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和约翰·戈特利布·加恩 | 他们最初认为是碲的一种物质在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时一种新元素。[82] | |
14 | 硅 | Si | 1824 | 1824 | 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 | 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 | 汉弗里·戴维在1800年认为硅土是一种元素,并于1808年提出了现在的名称。1811年,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和路易·雅克·泰纳尔制得了不纯的硅,但贝采利乌斯最终于1824年制得了纯净的硅单质。[83] | |
13 | 铝 | Al | 1825 | 1825 | 汉斯·奥斯特 | 汉斯·奥斯特 |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于1787年预测矾土是一种未知元素的氧化物,汉弗里·戴维于1808年试图电解它。尽管失败了,但是他提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汉斯·奥斯特于1825年首次制得金属铝。[84] | |
35 | 溴 | Br | 1825 | 1825 | 安托万·热罗姆·巴拉尔和利奥波·格美林 | 安托万·热罗姆·巴拉尔和利奥波·格美林 | 他们在1825年秋天发现了这种元素并与次年发表了成果。[85] | |
90 | 钍 | Th | 1829 | 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 | 贝采利乌斯从硅酸钍矿从发现了钍元素。[86] | |||
57 | 镧 | La | 1838 | 卡尔·古斯塔夫·莫桑德 | 莫桑德在二氧化铈的样品中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并于1842年发表了成果。但后来他所发现的“氧化镧”被证实含有四种以上的元素。[87] | |||
68 | 铒 | Er | 1842 | 卡尔·古斯塔夫·莫桑德 | 莫桑德成功地从氧化钇矿物中分离出氧化铒,后来还有氧化铽。[88] | |||
65 | 铽 | Tb | 1842 | 1842 | 卡尔·古斯塔夫·莫桑德 | 卡尔·古斯塔夫·莫桑德 | 1842年,莫桑德成功地从氧化钇矿物中分离出氧化铒和氧化铽。[89] | |
44 | 钌 | Ru | 1807 | 1844 | 耶杰伊·希尼亚德茨基 | 耶杰伊·希尼亚德茨基 | 希尼亚德茨基于1807年分离出这种元素,但是未获认可。戈特弗里德·威廉·奥斯兰认为他在俄罗斯的铂样品中发现了三种新的金属,1844年时卡尔·恩斯特·克劳斯确认其中有一种新元素。克劳斯被认可为新元素的发现者。[90] | |
55 | 铯 | Cs | 1860 | 1882 | 罗伯特·威廉·本生和古斯塔夫·基爾霍夫 | 卡尔·塞特贝里 | 本生和基尔霍夫是最早使用光谱分析来寻找新元素的人。他们在产自迪克海姆的矿泉水样品中观察到两条蓝色的发射谱线,从其中发现了铯。[91]纯的金属铯是由塞特贝里于1882年制得的。[92] | |
37 | 铷 | Rb | 1861 | 罗伯特·威廉·本生和古斯塔夫·基爾霍夫 | 罗伯特·威廉·本生 | 本生和基尔霍夫在发现铯之后几个月,通过观察矿物锂云母的谱线发现了铷。本生没能制得纯的金属铷,后来海维西成功地完成了。[93] | ||
81 | 铊 | Tl | 1861 | 1862 | 威廉·克鲁克斯 | 克劳德·奥古斯特·拉米 | 在铷发现之后,克鲁克斯在硒样品中发现一条新的绿色谱线。一年之后拉米发现这是一种新的金属。[94] | |
49 | 铟 | In | 1863 | 1867 | 费迪南德·莱奇和希尔奥尼莫斯·特奥多尔·里希特 | 希尔奥尼莫斯·特奥多尔·里希特 | 莱奇和里希特从闪锌矿中通过它明亮的靛蓝色谱线鉴定出了铟。李希特在几年之后分离出这种金属。[95] | |
2 | 氦 | He | 1868 | 1895 | 皮埃尔·让森和约瑟夫·诺曼·洛克耶 | 威廉·拉姆齐、皮·特奥多尔·克利夫和尼尔斯·朗勒特 | 让森和洛克耶独立地从太阳光谱中发现一条与已知任何元素都不符的黄色谱线。几年以后,拉姆齐、克利夫和朗勒特独立地观察到这种气体被包合在钇铀矿中。[96] | |
1869 |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 | 门捷列夫将已知的63种元素排成了现代元素周期表,并预测了多种元素的存在。 | ||||||
31 | 镓 | Ga | 1875 | 保罗·埃米尔·勒科克·德布瓦博德兰 | 保罗·埃米尔·勒科克·德布瓦博德兰 | 德布瓦博德兰观察了来自潘瑞纳的闪锌矿样品,其中一些发射谱线与类铝相符。类铝是门捷列夫于1871年所预测的,镓最终用电解法成功制得。[97] | ||
70 | 镱 | Yb | 1878 | 1907 | 让·查尔斯·加利萨尔·马里格纳克 | 乔治·于尔班 | 1878年10月22日,马里格纳克宣布将氧化铽矿物分离成两种氧化物,氧化铽和氧化镱。[98] | |
67 | 钬 | Ho | 1878 | 马克·德拉方丹 | 德拉方丹在铌钇矿中发现了它。第二年,皮·特奥多尔·克利夫将马里格纳克制得的氧化铒分离成氧化铒和另外两种元素——铥和钬。[99] | |||
69 | 铥 | Tm | 1879 | 1879 | 皮·特奥多尔·克利夫 | 皮·特奥多尔·克利夫 | 皮·特奥多尔·克利夫将马里格纳克制得的氧化铒分离成氧化铒和另外两种元素——铥和钬。[100] | |
21 | 钪 | Sc | 1879 | 1879 | 拉尔斯·弗雷德里克·尼尔森 | 拉尔斯·弗雷德里克·尼尔森 | 尼尔森从马里格纳克的氧化镱中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镱和1871年门捷列夫所预测的类硼。[101] | |
62 | 钐 | Sm | 1879 | 1879 | 保罗·埃米尔·勒科克·德布瓦博德兰 | 保罗·埃米尔·勒科克·德布瓦博德兰 | 德布瓦博德兰注意到铌钇矿中有一种新的氧化物,并以矿物的名字来命名它。[102] | |
64 | 钆 | Gd | 1880 | 1886 | 让·查尔斯·加利萨尔·马里格纳克 | 弗朗索瓦·勒科克·德·布瓦博德朗 | 马里格纳克首先在氧化铽中发现一种新的氧化物,之后布瓦博德朗从铌钇矿提纯出纯净的样品。[103] | |
59 | 镨 | Pr | 1885 | 卡尔·奥尔·冯·韦耳斯拔 | 冯·韦耳斯拔在二氧化铈中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镨和钕。[104] | |||
60 | 钕 | Nd | 1885 | 卡尔·奥尔·冯·韦耳斯拔 | 冯·韦耳斯拔在二氧化铈中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镨和钕。[105] | |||
66 | 镝 | Dy | 1886 | 保罗·埃米尔·勒科克·德布瓦博德兰 | 德布瓦博德兰在氧化铒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氧化物。[105] | |||
32 | 锗 | Ge | 1886 | 克莱门斯·温克勒 | 1886年2月,温克勒在硫银锗矿中发现了1871年门捷列夫预测的类硅。[106] | |||
9 | 氟 | F | 1886 | 1886 | 亨利·莫瓦桑 | 亨利·莫瓦桑 | 拉瓦锡预测可以从氢氟酸中提取出一种新元素,在1812年至1886年许多化学家尝试制备氟单质,最终由莫瓦桑于1886年完成。[107] | |
18 | 氩 | Ar | 1894 | 1894 | 約翰·斯特拉特和威廉·拉姆齐 | 約翰·斯特拉特和威廉·拉姆齐 | 他们发现由液化空气制得的氮气比化学方法制得的氮气分子量更大。他们进行研究后分离出了氩,这是一种制得的稀有气体。[108] | |
36 | 氪 | Kr | 1898 | 1898 | 威廉·拉姆齐和莫里斯·斯格特 | 威廉·拉姆齐和莫里斯·斯格特 | 1898年5月30日,拉姆齐从液氩中分离出一种沸点不同的稀有气体。[109] | |
10 | 氖 | Ne | 1898 | 1898 | 威廉·拉姆齐和莫里斯·斯格特 | 威廉·拉姆齐和莫里斯·斯格特 | 1898年6月,拉姆齐从液氩中分离出一种沸点不同的稀有气体。[109] | |
54 | 氙 | Xe | 1898 | 1898 | 威廉·拉姆齐和莫里斯·斯格特 | 威廉·拉姆齐和莫里斯·斯格特 | 1898年7月12日,拉姆齐在三周之内又从液氩中分离出一种稀有气体。[110] | |
84 | 钋 | Po | 1898 | 1902 | 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 | 威利·马克瓦尔德 | 在1898年7月13日完成一项实验后,居里夫妇发现从沥青铀矿中获得的铀放射性超出正常值,他们将这归结于其中存在一种未知的元素。[111] | |
88 | 镭 | Ra | 1898 | 1902 | 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 | 玛丽·居里 | 居里夫妇于1898年12月26日报告发现了不同于钋的一种新元素,6年之后居里夫人从沥青铀矿中提取出了这种元素。[112] | |
86 | 氡 | Rn | 1898 | 1910 | 弗里德里希·恩斯特·多恩 | 威廉·拉姆齐和罗伯特·怀特洛·盖伊 | 多恩发现镭的放射性衰变产生了一种放射性的气体,后来由拉姆齐和盖伊成功分离出来。[113][114] | |
89 | 锕 | Ac | 1899 | 1899 | 安德烈·路易斯·德比耶纳 | 安德烈·路易斯·德比耶纳 | 德比耶纳从沥青铀矿中提取出一种性质与钍类似的新元素。[115] | |
63 | 铕 | Eu | 1896 | 1901 | 尤金·德马尔赛 | 尤金·德马尔赛 | 德马尔赛发现在勒科克制得的钐中有新元素的谱线,并在几年之后成功将它分离出来。[116] | |
71 | 镥 | Lu | 1906 | 1906 | 乔治·于尔班和卡尔·奥尔·冯·韦耳斯拔 | 乔治·于尔班和卡尔·奥尔·冯·韦耳斯拔 | 于尔班和冯·韦耳斯拔分别独立地发现原来制得的镱含有一种新元素。[117] | |
75 | 铼 | Re | 1908 | 1908 | 小川正孝 | 小川正孝 | 小川正孝发现从方钍石中发现了它但误将其认作43号元素,并命名为nipponium(意为“日本素”)。[118]1922年,沃尔特·诺达克、艾达·诺达克和奥托·伯格宣布从硅铍钇矿中分离出这种元素,并提出了现在使用的命名。[75] | |
72 | 铪 | Hf | 1911 | 1922 | 乔治·于尔班和弗拉基米尔·沃尔纳德斯基 | 德克·科斯特和乔治·冯·赫维西 | 于尔班声称在稀土残渣中发现了这种元素,而沃尔纳德斯基独立地从褐帘石中发现了它。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两人的实验都未能得到其他人证实。战后,科斯特和赫维西从挪威的锆石用X射线光谱分析发现了它。[119]铪是最后一种被发现的有稳定同位素的元素。[120] | |
91 | 镤 | Pa | 1913 | 奥斯瓦尔德·赫尔穆特·格林和卡西米尔·法扬斯 | 两人从238U的衰变产物中获得了它的一种同位素,这是门捷列夫于1871年预测过的。[121]它原本是由威廉·克鲁克斯于1900年分离出来的,但未把它当作新元素。[122] | |||
43 | 锝 | Tc | 1937 | 1937 | 卡罗·佩里耶和埃米利奥·塞格雷 | 卡罗·佩里耶和埃米利奥·塞格雷 | 两人从回旋加速器的钼导流板中发现了一种新元素,这是第一种人工合成元素。它是门捷列夫于1871年预测的类锰。[123][124] | |
87 | 钫 | Fr | 1939 | 1939 | 玛格丽特·佩赖 | 玛格丽特·佩赖 | 佩赖从227Ac的衰变产物中发现了它。[125]钫是最后一种从自然界中发现而不是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的元素。后来有一些元素最初是被合成的(钚、镎、砹),但最终发现自然界中也存在。[126] | |
85 | 砹 | At | 1940 | 戴尔·科森、肯尼斯·罗斯·麦肯齐和埃米利奥·塞格雷 | 由α粒子轰击铋原子制得。[127]后来发现在地壳存在极微量的砹(少于25克)。[128] | |||
93 | 镎 | Np | 1940 | 埃德温·麦克米伦和菲利普·阿贝尔森 | 由中子照射铀原子制得,这是第一种被发现的超铀元素。[129] | |||
94 | 钚 | Pu | 1940 |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阿瑟·瓦尔、约瑟夫·肯尼迪和埃德温·麦克米伦 | 由氘核轰击铀原子制得。[130] | |||
95 | 镅 | Am | 1944 |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拉尔夫·詹姆斯、莱昂·摩根和阿伯特·吉奥索 | 在曼哈顿工程期间,由中子照射钚原子制得。[131] | |||
96 | 锔 | Cm | 1944 |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拉尔夫·詹姆斯和阿伯特·吉奥索 | 在曼哈顿工程期间,由α粒子轰击钚原子制得。[132] | |||
61 | 钷 | Pm | 1942 | 1945 | 吴健雄、埃米利奥·吉诺·塞格雷和汉斯·阿尔布雷希特·贝特 | 查尔斯·科耶尔、雅各·马林斯基、劳伦斯·格兰德宁和哈罗德·里克特 | 它可能在1942年由中子轰击钕和镨制得,但未能分离出来。1945年曼哈顿工程期间成功分离出钷。[104] | |
97 | 锫 | Bk | 1949 | 斯坦利·汤普森、阿伯特·吉奥索和格倫·西奧多·西博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由α粒子轰击镅制得。[133] | |||
98 | 锎 | Cf | 1950 | 斯坦利·汤普森、肯尼斯·斯锥特、阿伯特·吉奥索和格倫·西奧多·西博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由α粒子轰击锔制得。[134] | |||
99 | 锿 | Es | 1952 | 1952 | 阿伯特·吉奥索等人(阿贡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在1952年11月的首次氢弹爆炸中形成,由中子照射铀原子制得。这项发现被保密了数年。[135] | ||
100 | 镄 | Fm | 1952 | 阿伯特·吉奥索等人(阿贡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在1952年11月的首次氢弹爆炸中形成,由中子照射铀原子制得。这项发现被保密了数年。[136] | |||
101 | 钔 | Md | 1955 | 阿伯特·吉奥索、伯纳德·哈维、格雷戈里·肖邦、斯坦利·汤普森和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 由氦核轰击锿原子制得。[137] | |||
102 | 锘 | No | 1958 | 阿伯特·吉奥索、罗多·西克兰、J·R·沃尔顿和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 首次由碳原子轰击锔原子制得。[138] | |||
103 | 鐒 | Lr | 1961 | 阿伯特·吉奥索、罗多·西克兰、阿尔蒙·拉希和罗伯特·拉蒂默 | 首次由硼原子轰击锎原子制得。[139] | |||
104 | 鑪 | Rf | 1964 | 阿伯特·吉奥索、马蒂·努尔米、詹姆斯·安德鲁·哈里斯、卡里·埃斯科拉和皮尔科·埃斯科拉 | 首次由碳原子轰击锎原子制得。[140] | |||
105 | 𨧀 | Db | 1968 | 阿伯特·吉奥索、马蒂·努尔米、詹姆斯·安德鲁·哈里斯、卡里·埃斯科拉和皮尔科·埃斯科拉 | 首次由氮原子轰击锎原子制得。[141] | |||
106 | 𨭎 | Sg | 1974 | 阿伯特·吉奥索、迈克尔·尼奇克、何塞·阿隆索、卡罗尔·阿隆索、马蒂·努尔米、格伦·西博格、肯·哈利特和罗纳德·罗夫赫德 | 首次由氧原子轰击锎-249原子制得。[142] | |||
107 | 𨨏 | Bh | 1981 | 戈特弗里德·明岑贝格等人(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 | 由铬原子轰击铋原子制得。[143] | |||
109 | 䥑 | Mt | 1982 | 戈特弗里德·明岑贝格、彼得·安布鲁斯特等人(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 | 由铁原子轰击铋原子制得。[144] | |||
108 | 𨭆 | Hs | 1984 | 戈特弗里德·明岑贝格、彼得·安布鲁斯特等人(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 | 由铁原子轰击铅原子制得。[145] | |||
110 | 鐽 | Ds | 1994 | 西格德·霍夫曼等人(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 | 由镍原子轰击铅原子制得。[146] | |||
111 | 錀 | Rg | 1994 | 西格德·霍夫曼等人(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 | 由铁原子轰击铋原子制得。[147] | |||
112 | 鎶 | Cn | 1996 | 西格德·霍夫曼等人(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 | 由锌原子轰击铅原子制得。[148][149] | |||
114 | 鈇 | Fl | 1999 | 尤里·奥加涅相等人(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 | 由钙原子轰击钚原子制得。[150] | |||
116 | 鉝 | Lv | 2000 | 尤里·奥加涅相等人(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 | 由钙原子轰击锔原子制得。[151] | |||
118 | 鿫 (Og) |
Og | 2002 | 尤里·奥加涅相等人(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 | 由钙原子轰击锎原子制得。[152] | |||
115 | 镆 | Mc | 2003 | 尤里·奥加涅相等人(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 | 由钙原子轰击镅原子制得。[153] | |||
113 | 鉨 | Nh | 2004 | 森田浩介等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 由锌原子轰击铋原子制得。[154] | |||
117 | 鿬 (Ts) |
Ts | 2009 | 尤里·奥加涅相等人(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 | 由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制得。[155] |
参见
- 元素周期表历史
- 元素周期表
参考资料
- Miśkowiec, Paweł. . Foundations of Chemistry. 2022, 25: 29–51. doi:10.1007/s10698-022-09448-5 .
- McGuirk, Rod. .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AP. June 18, 2012 [30 December 2012].
- . Caer.uky.edu.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1).
- . BBC News. 2005-05-17 [200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20).
- Ferchault de Réaumur, R-A. . Paris, Chicago. 1722.
- Senese, Fred. . Frostburg State University. 2009-09-09 [2007-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 . Rameria.com.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7).
- . Csa.com.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4).
- . [2011-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5).
- . Bullion.nwtmint.com.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4).
- . Indianvillage.com.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1).
- . Lead.org.au.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2).
- . [2016-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Chemistry.about.com.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1).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Weeks, Mary Elvira; Leichester, Henry M. . . Easton, PA: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68: 29–40. ISBN 0-7661-3872-0. LCCCN 68-15217.
- . Courses.wcupa.edu.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0).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Neon.mems.cmu.edu.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8).
- . Georgiagulfsulfur.com.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6).
- . Environment Canada, Federal Government of Canada. 2004 [200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15).
- Craddock, P. T. et al. (1983), "Zinc production in medieval India", World Archaeology 15 (2), Industrial Archaeology, p. 1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Weeks, Mary Elvira. .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32-01, 9 (1): 22 [2021-04-26]. ISSN 0021-9584. doi:10.1021/ed009p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
- . [200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4).
- . [2007-03-13].
- (Comte), Antoine-François de Fourcroy. . 1804: 84– [201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 Shortland, A. J. . Archaeometry. 2006-11, 48 (4): 657–669. ISSN 0003-813X. doi:10.1111/j.1475-4754.2006.00279.x.
- Wang, Chung Wu. . (PDF). London, United Kingdom: Charles Geiffin and Co. Ltd. 1919: 6–33 [2012-09-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9-12).
- Gordon, Robert B.; Rutledge, John W. . Science. 1984, 223 (4636): 585–586. Bibcode:1984Sci...223..585G. JSTOR 1692247. PMID 17749940. S2CID 206572055. doi:10.1126/science.223.4636.585.
- Agricola, Georgious. . New York: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55: 178 [1546].
- Nicholson, William. . . 1819: 181.
- Weeks, Mary Elvira. .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32, 9 (1): 11. Bibcode:1932JChEd...9...11W. doi:10.1021/ed009p11.
- Giunta, Carmen J. . Le Moyne College. See also for other terms for bismuth, including stannum glaciale (glacial tin or ice-tin).
- Pott, Johann Heinrich. . . Berolini: Apud Johannem Andream Rüdigerum. 1738: 134.
- Hammond, C. R. 81st. Boca Raton (FL, US): CRC press. 2004: 4–1. ISBN 978-0-8493-0485-9.
- Geoffroy, C.F. . Histoire de l'Académie Royale des Sciences ... Avec les Mémoires de Mathématique & de Physique ... Tirez des Registres de Cette Académie. 1753: 190.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Andrews, A. C. . Clifford A. Hampel (编). . New York: Reinhold Book Corporation. 1968: 272. LCCN 68-29938.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Cook, Gerhard A.; Lauer, Carol M. . Clifford A. Hampel (编). . New York: Reinhold Book Corporation. 1968: 499–500. LCCN 68-29938.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IUPAC.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Homepage.mac.com.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10-31).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30).
- Lide, David R. . Boca Raton, Fla.: CRC Press. 2007. ISBN 978-0-8493-0488-0. OCLC 85691089.
- M. H. Klaproth. . Chemische Annalen. 1789, 2: 387–403.
- E.-M. Péligot. . Annales de chimie et de physique. 1842, 5 (5): 5–47 [2007-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2).
- .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2004 [200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30).
- Barksdale, Jelks. . Skokie, Illinois: Reinhold Book Corporation. 1968: 732–38 "Titanium". LCCCN 68-29938.
- Vauquelin, Louis Nicolas. . Journal of Natural Philosophy, Chemistry, and the Arts. 1798, 3: 146.
- Glenn, William. .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Metallurgical and Petroleum Engineers. 1896, 25: 482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6).
- Browning, Philip Embury. . John Wiley & sons, Incorporated. 1917: 137 [2021-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
- Gadolin, Johan. . Kongl. Vetenskaps Academiens Nya Handlingar. 1794, 15: 137–155.
- Gadolin, Johan. . Crell's Annalen. 1796, I: 313–329.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6).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9).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Partington, J. R. . Nature. 1957-05, 179 (4566): 912–912 [2021-04-26]. ISSN 1476-4687. doi:10.1038/179912a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
- Ramsay, W.; Gray, R. W. . Comptes rendus hebdomadaires des séances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1910, 151: 126–128 [2010-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2).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PDF). [2012-09-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0-0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Naturwissenschaften. 1925-06-01, 13 (26): 567–574. ISSN 1432-1904. doi:10.1007/BF01558746.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Emsley, John. (Hardcover, First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347. ISBN 0-19-850340-7.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History of the Origin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and Their Discoverers, Individual Element Names and History, "Technetium"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Adloff, Jean-Pierre; Kaufman, George B. (2005-09-25). Francium (Atomic Number 87), the Last Discovered Natural Elem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Chemical Educator 10 (5). [2007-03-26]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Close, Frank E.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2012-09-21]. ISBN 978-0-19-28043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1).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Elements.vanderkrogt.net. [2009-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www.iupac.org. 2009-06-26 [2009-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21).
- Oganessian, Yu. Ts.; Utyonkov, V. K.; Lobanov, Yu. V.; Abdullin, F. Sh.; Polyakov, A. N.; Shirokovsky, I. V.; Tsyganov, Yu. S.; Gulbekian, G. G.; Bogomolov, S. L.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99-10-18, 83 (16): 3154–3157. ISSN 0031-9007. doi:10.1103/PhysRevLett.83.3154.
- Oganessian, Yu. Ts.; Utyonkov, V. K.; Lobanov, Yu. V.; Abdullin, F. Sh.; Polyakov, A. N.; Shirokovsky, I. V.; Tsyganov, Yu. S.; Gulbekian, G. G.; Bogomolov, S. L. . Physical Review C. 2000-12-06, 63 (1): 011301. ISSN 0556-2813. doi:10.1103/PhysRevC.63.011301.
- Oganessian, Yu. Ts.; Utyonkov, V. K.; Lobanov, Yu. V.; Abdullin, F. Sh.; Polyakov, A. N.; Sagaidak, R. N.; Shirokovsky, I. V.; Tsyganov, Yu. S.; Voinov, A. A.; Gulbekian, G.; Bogomolov, S.; Gikal, B.; Mezentsev, A.; Iliev, S.; Subbotin, V.; Sukhov, A.; Subotic, K.; Zagrebaev, V.; Vostokin, G.; Itkis, M.; Moody, K.; Patin, J.; Shaughnessy, D.; Stoyer, M.; Stoyer, N.; Wilk, P.; Kenneally, J.; Landrum, J.; Wild, J.; Lougheed, R. . Physical Review C. 2006, 74 (4): 044602. Bibcode:2006PhRvC..74d4602O. doi:10.1103/PhysRevC.74.044602.
- Oganessian, Yu. Ts.; Utyonkov, V. K.; Dmitriev, S. N.; Lobanov, Yu. V.; Itkis, M. G.; Polyakov, A. N.; Tsyganov, Yu. S.; Mezentsev, A. N.; Yeremin, A. V. . Physical Review C. 2005-09-29, 72 (3): 034611. ISSN 0556-2813. doi:10.1103/PhysRevC.72.034611.
- Morita, Kosuke; Morimoto, Kouji; Kaji, Daiya; Akiyama, Takahiro; Goto, Sin-ichi; Haba, Hiromitsu; Ideguchi, Eiji; Kanungo, Rituparna; Katori, Kenji. . Journal of the Physical Society of Japan. 2004-10-15, 73 (10): 2593–2596 [2021-04-26]. ISSN 0031-9015. doi:10.1143/JPSJ.73.25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
- Oganessian, Yu. Ts.; Abdullin, F. Sh.; Bailey, P. D.; Benker, D. E.; Bennett, M. E.; Dmitriev, S. N.; Ezold, J. G.; Hamilton, J. H.; Henderson, R. A.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0-04-09, 104 (14): 142502. ISSN 0031-9007. doi:10.1103/PhysRevLett.104.142502.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