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群岛
南洋群島(日语:/),又称南洋諸岛或內南洋,是國際聯盟委託日本在西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託管地,包括現在的北馬里亞納群島、帛琉、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委任統治地域南洋群島 | |||||||||
---|---|---|---|---|---|---|---|---|---|
1919年—1947年 | |||||||||
国旗
国徽
| |||||||||
1921年的太平洋政治形勢圖,標示「日本委任統治」(Japanese Mandate)範圍內為南洋群島 | |||||||||
地位 | 国际联盟托管地 | ||||||||
首都 | 科罗尔 | ||||||||
常用语言 | 日语(官方) 南岛语言 | ||||||||
日本天皇 | |||||||||
• 1919–1926 | 大正天皇(嘉仁) | ||||||||
• 1926–1947 | 昭和天皇(裕仁) | ||||||||
南洋廳長官 | |||||||||
• 1919-1923 (首) | 手塚敏朗 | ||||||||
• 1943–1946 (末) | 細萱戊子郎 | ||||||||
历史时期 | 大日本帝国 | ||||||||
• 凡尔赛条约 | 1919年6月28日 | ||||||||
• 太平洋群岛托管地 | 1947年7月18日 | ||||||||
货币 | 日元 | ||||||||
| |||||||||
今属于 | 帛琉 马绍尔群岛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歷史
西方國家的殖民
1899年以前全境屬西班牙殖民地-由菲律賓都督府統治的西屬東印度群島,美西戰爭後,美國只願意接管此區最大島嶼關島,其餘島嶼賣給德意志帝國,由德屬新幾內亞管轄。基於英日同盟的關係,日本在1914年8月23日對德國宣戰,並在1914年10月出兵佔領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與馬紹爾群島。
日本的託管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聯盟依照凡爾賽和約,將德屬新幾內亞赤道以北的部分交由大日本帝國託管統治。
和母國遙遠而消極統治的西班牙與德國不同,日本獲得南洋群島後,設置南洋廳,與國策會社的南洋興發株式會社。開始進行基礎設施的開發,並著手扶植開拓、產業、醫療與教育。
南洋的新領土吸引了不少日本人的移住,人數高達10萬以上。教育上,有為了日本人兒童所設立的尋常小學校,也有為了提供當地人兒童基礎日語教育所設立的公學校。交通上,有許多由橫濱港或大阪港出發的航線可達南洋諸島,到了1930年代也開設了與東京之間的民航航線。1941年設立帛琉放送局後,也開始提供了廣播的放送。
1933年日本退出國際聯盟,因此南洋群島實際上成為大日本帝國的直轄領地。
主要島嶼
名稱 | 日文 | 羅馬字 | 面積(km²) | 群島別 | 支廳別 | 今屬 |
---|---|---|---|---|---|---|
塞班島 | Saipan | 185 | 馬里亞納群島 | 塞班 | ||
天宁岛 | Tinian | 98 | 馬里亞納群島 | 塞班 | ||
羅塔島 | Rota | 125 | 馬里亞納群島 | 塞班 | ||
關島 | Guam | 568 | 馬里亞納群島 | 美國屬地 | 關島 | |
雅浦島 | Yap | 216 | 加罗林群岛 | 雅浦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
巴伯爾圖阿普島 | Babeldaob | 370 | 加羅林群島 | 帛琉 | 帛琉 | |
科羅爾島 | Korror | 8 | 加羅林群島 | 帛琉 | 帛琉 | |
貝里琉島 | Peliliou | 20 | 加羅林群島 | 帛琉 | 帛琉 | |
安加爾島 | Angaur | 8 | 加羅林群島 | 帛琉 | 帛琉 | |
維諾島 | Harushima | 22 | 加羅林群島 | 特魯克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
托諾瓦斯島 | Natsushima | 9 | 加羅林群島 | 特魯克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
費凡島 | Akishima | 14 | 加羅林群島 | 特魯克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
乌曼岛 | Huyushima | 5 | 加羅林群島 | 特魯克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
乌多特岛 | Getsuyō | 7 | 加羅林群島 | 特魯克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
托爾島 | Suiyō | 23 | 加羅林群島 | 特魯克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
Polle島 | Kinyō | 12 | 加羅林群島 | 特魯克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
波納佩島 | Ponape | 375 | 加羅林群島 | 波納佩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
科斯雷島 | Kusai | 116 | 加羅林群島 | 波納佩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
賈盧伊特島 | Jaluit | 8 | 馬紹爾群島 | 賈盧伊特 | 马绍尔群岛 |
氣候
全區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是西北太平洋地區大部分颱風的發源地。溫差小、旱季約從12月至翌年6月,雨季則從7月至11月。
地理
馬里亞納群島是由海底火山形成的火山島,其它島嶼則是由海底珊瑚礁形成的珊瑚島。
往北是小笠原群島(日)、南鳥島(日)、威克島(美),東北方是夏威夷群島(美),東方是豪蘭島(美)、貝克島(美)、吉爾伯特群島(英),東南為諾魯(英),南方是所羅門群島(英)、俾斯麥群島(澳)與新幾內亞島(澳、荷),西方為菲律賓群島(美)。
人口
日本人移入南洋群島後,人口大幅增加。南洋廳政府最初以沖繩人為主要招攬目標,但也不少來自貧窮的東北地方居民移入南洋群島。在農民移入之後,商店、料理屋、藝妓與酌婦業也隨之移入,南洋群島從德國人居留地,發展為日本新興城鎮[2]。
昭和14年(1939年)12月末(『第9回南洋廳統計年鑑 昭和14年』)
- 總人口 129,104人
- 日本人(包含台灣人和朝鮮人) 77,257人
- 島民(查莫諾族、卡那卡人) 51,723人
- 外国人 124人
民族構成
- 日本人(包含台灣人和朝鮮人)
- 日治時代開始時日本人人口雖然只有數十人,但到了1939年時已經超越七萬人以上,超越當地島民的人口。隨著南洋興發株式會社對塞班支廳的開發,超過4萬的日本人移入島民人口只有3千的塞班支廳,日本人成為塞班支廳的多數民族。日本人人口第二多的則是帛琉支廳。其中從本籍來看最多的是沖繩縣民,也因為如此泡盛是當時的帛琉特產。
- 島民
- 日治時代前就居住於南洋群島的查莫羅人和卡那卡人,被歸類為島民。由於是採取託管的統治型態,並沒有像朝鮮人和台灣人一樣擁有日本國籍。
- 查莫羅人
- 查莫羅人是馬里亞納群島的原住民,部份住於雅浦島。受到西班牙殖民影響,西化程度較高,一般居住於西式房屋、著西服、有跳西洋舞蹈的習慣、信仰羅馬天主教,在歷代的殖民政府中擔任輔助職務。在日本統治下,獲得比卡那卡人更好的優待。主要居住於馬里亞納群島,也有些居住於雅浦島[3]。
- 卡那卡人
- 查莫羅人以外的島民則稱作「卡那卡人」,大洋洲諸民族的總稱,不同島嶼有著不同語言。分布在馬里亞納群島以外的所有島嶼,塞班島也有部分從加羅林群島移住的卡那卡人。著兜襠布、腰簑等「南洋風」的服飾。
- 外國人
- 外國人大多是神職人員和商人,其中原殖民母國留下來的西班牙人和德國人比較多。後來統治南洋群島的美國人,在當時只有10個人左右。
行政
雖然南洋廳法律上的行政中心為帛琉柯羅,然而軍事上與經濟上的中心實際上為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5],同時塞班也發展為一個日本人佔多數的城鎮。塞班支廳的加拉班町(又稱柄帆町),帛琉支廳的柯羅町與波納佩支廳的科洛尼亞町逐漸發展為與日本內地無異的小城鎮,甚至有電影院、餐廳、美容院以及料亭[6]。另外,日本帝國海軍也將特魯克打造成一個重要的海軍據點[7]。
司法
南洋群島的審判制度為二審制。一審法院的地方裁判所設立於帛琉、塞班和波納佩,二審法院的高等裁判所設於帛琉。此外,支廳長對於輕微的刑事案件被授予即決權(簡易判決)。
教育
日本人的兒童與島民兒童被完全隔離開來,對於日本人設立了與內地相通的教育機關。無論是修業年限或是教育課程上,都採用無異與日本內地的教育體制。
對於島民兒童則設立了三年制的公學校。教育上著重於修身和國語(日語)的熟練,表現優秀的兒童可以在修完三年後進修二年制的補習科。1926年,設立了更進階的進修學校木工徒弟養成所,培養島民技術人材。
自然資源
農作物方面主要有甘蔗、麵包樹、木薯、芋、甘藷、番木瓜等蔬果。漁業方面有鰹魚、鮪魚、珊瑚、玳瑁等漁獲;貝類方面則有阿拉弗拉海採集的白蝶貝與雅浦島、帛琉海域的高瀬貝。礦業方面:安加爾、貝里琉、托比、グリメス、羅塔等島出產磷礦;帛琉則是出產鋁土礦。
時區
馬紹爾群島、波納佩島採用南洋群島東部標準時(GMT+11),特魯克環礁、塞班島採用南洋群島中部標準時(GMT+10),雅浦島、帛琉採用與日本中央標準時同樣的南洋群島西部標準時 (GMT+9)。
圖集
- 塞班島Garapan
- 天寧島
- 羅塔島
- 查莫羅人
- 卡那卡人
- 科羅爾
- 法斯島
- 法斯島磷礦
- 帛琉人
- 賈盧伊特港
註解
- 南洋廳編. . 南洋廳. 1939.
- Myers & Peattie 1984,第196–197頁.
- 戰後這些居住到雅浦島的查莫羅人,移民到在日本人被引揚歸國後無人島化的天寧島。
- 永田憲史『関西大学法学論集:南洋群島の刑事司法制度』關西大學法學會、2011年
- Axelrod & Kingston 2007,第707頁.
- Oliver 1989,第239頁.
- Gruhl, Werner. .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7 [2023-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 外地統治機構の研究,第296頁.
- 外地統治機構の研究,第298頁.
- 外地統治機構の研究,第299頁.
- 僅有零星反抗南洋興發的農民運動,島民從未進行獨立運動。
參見
- 太平洋群島託管地
- 第31軍
- 南方軍(帛琉地區集團)
- 南洋廳
- 南洋廳警察
- 帕劳放送局
- 南洋神社
參考文獻
- Axelrod, Alan; Kingston, Jack A. . H W Fowler. 2007. ISBN 978-0816060221.
- Oliver, Douglas L. . 夏威夷大學出版社. 1989. ISBN 978-0824812331.
- Peattie, Mark R. "The Nan'yō: Japan in the South Pacific, 1885–1945". In Myers & Peattie (1984). Harvc error: no target: CITEREFMyersPeattie1984 (help)
- Peattie, Mark. . Pacific Islands Monograph Series 4.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8. ISBN 0824814800.
- 南洋庁長官官房編『南洋庁施政十年史』南洋庁、1932年
- 大宜味朝徳『南洋群島案内』海外研究所、1939年
- 太平洋学会編『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原書房、1989年
- 永田憲史『関西大学法学論集:南洋群島の刑事司法制度』關西大學法學會、2011年
- 山崎丹照. . 高山書院. 1943 [2023-10-18]. doi:10.11501/1453885. NDL 60013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