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 (電影)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英語:)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第五集,改編自作家J.K.羅琳的小說《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導演是大衛·葉斯。劇本由撰寫,取代了前四集的撰寫者。[2] 發行公司华纳兄弟影业規劃不論是在傳統電影院或IMAX電影院裏,《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率先於2007年7月11日在香港台灣上映,英國則於2007年7月12日上映,而美國則是在2007年7月13日。[3] 這部電影於2006年11月底完成了拍攝。電影的幕後製作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進行。[4]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電影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大衛·葉斯
监制大衛·海曼
David Barron
编剧Michael Goldenberg
原著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J·K·罗琳作品
主演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魯伯特·葛林
艾瑪·華森
羅比·柯崔恩
拉爾夫·費恩斯
米高·詹邦
李查·葛瑞夫斯
Helen McCrory
加利·奧文
詹姆斯和奥利弗·菲力普斯
阿倫·烈卡文
費歐娜·蕭
伊美黛·史道頓
大衛·塞夫利
茱莉·華爾塔斯
配乐尼古拉斯·霍珀
主題曲:
約翰·威廉斯
摄影斯瓦沃米爾·伊茲克[*]
制片商盛日影业
片长138分鐘
产地 美国
 英国
语言英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臺灣地區 香港 2007年7月11日
英国 2007年7月12日
美国 2007年7月13日
中国 2007年8月11日[1]
发行商华纳兄弟影业
预算1.5亿美元
票房9.4億美元
前作与续作
前作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
续作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
香港
臺灣

羅琳在2006年12月19日時在她的網站上寫她收到了一個非常好看的20分鐘電影預告片。而當她看到了電影的最後作品時,她宣稱它是最好不過的了。[4] 羅琳與其他作家不同,一直都支持電影公司改編原著小說而躍上大螢幕。[5][6][7]

劇情

哈利波特榮恩·衛斯理妙麗·格蘭傑成了霍格華茲魔法與巫術學院的五年級生。巫師社會一直不去理會哈利與霍格華茲校長阿不思·鄧不利多,不願相信佛地魔已重獲重生恢復能力了。巫師社會相信魔法部長康尼留斯·夫子透過預言家日報宣傳哈利與鄧不利多是散佈謊言的瘋子。夫子也指定了一位新的霍格華茲黑魔法防禦術老師-桃樂絲·恩不里居,恩不里居憑藉魔法部對霍格華茲制定的新政令,逐漸使政治介入校務。

恩不里居和魔法部一樣不肯承認佛地魔已經回來了。因此當哈利堅持自己親身經歷的事蹟時,恩不里居罰他留課抄寫,而用的毛筆竟然是會讓字切割進哈利手上的皮膚的魔力毛筆。

恩不里居拒絕讓學生討論關於佛地魔捲土重來的事情,而且她並沒有教授學生任何實務課程,這令學生感到不安。因此一個違反恩不里居規矩的地下組織——鄧不利多的軍隊成立了,以哈利為老師敎授其它27位同學黑魔法防禦術,以免遭到佛地魔及食死人的攻擊。

同時哈利透過他的夢境進入了伏地魔的思維。在一個夢裏,哈裏看到了榮恩父親亞瑟在魔法部裏遭攻擊,哈利立刻通知鄧不利多。鄧不利多深信佛地魔和哈利有著有不尋常的連結。哈利因此開始從石內卜教授學習如何“抵抗”,不讓任何外來物侵入他的思緒,為的就是防止萬一佛地魔利用個連結來操控哈利。學習如何關閉自己的頭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習過程中,哈利不小心潛入石內卜頭腦,看到了他自己父親在霍格華茲學生時期時欺負石內卜的異象。石內卜很生氣地終止了這系列的課程。

哈利開始與鄧不利多的軍隊成員之一的張秋開始一段感情。當張秋洩漏鄧不利多軍隊的集合地點,這段戀情便很突然地結束了。恩不里居逮捕了哈利去見鄧不利多。鄧不利多告訴她和夫子鄧不利多的軍隊是照著他本人指示成立。夫子聽到了命令逮捕鄧不利多,但他卻召喚鳳凰佛客使,瞬間在一道光裏從辦公室消失逃離。自此恩不里居全面接掌校務。

哈利因無法關閉它的頭腦,看到了教父天狼星·布萊克在神秘部裏被佛地魔折磨,並厲行展開拯救行動。這時卻被恩不里居攔阻,拉去她的辦公室。恩不里居叫石內卜準備吐真劑以便使哈利說出實話,然而石內卜並未照辦,只說她已用完他的存貨來審問學生,這包括了剛好用上最後一瓶的張秋。妙麗這時騙恩不里居進去禁忌森林。恩不里居在那裏侮辱並弄傷一個人馬,結果被拐帶。海格的半弟弟巨人呱啦幫助哈利和妙麗逃走。哈利、榮恩、妙麗及鄧不利多的軍隊成員金妮·衛斯理奈威·隆巴頓露娜·羅古德騎乘騎士墜鬼馬飛往魔法部。在神秘部預言廳裏,哈利與他朋友發現了一個刻著哈利名字的水晶球。當哈利把它拿起來時,他發現裏頭有著關於佛地魔與他的預言。突然魯休思·馬份與其他食死人出現。魯休思解釋說天狼星·布萊克根本不在這裡,佛地魔讓哈利看到異象是爲了要得到預言。因爲預言只能由内容裏提到的人才能得到。

食死人與哈利等朋友在魔法部裏開戰。當擺滿預言的架子開始倒塌時,哈利等朋友逃離到另一個房間。房中間擺著一個用布蓋住的拱道。食死人緊追不捨,抓到了哈利的朋友。魯休思威脅哈利把預言交出來否則他將殺死哈利的朋友。當魯休思想逃跑時,天狼星·布萊克與其他鳳凰社成員到達現場。魯休思失手,讓水晶球在地上摔破。哈利朋友被釋放,而戰爭繼續。天狼星·布萊克拉哈利到一旁叫他和他的朋友離開,但哈利不肯而留下繼續戰鬥。不久后天狼星·布萊克被他堂姊貝拉·雷斯壯(食死人)的啊哇呾喀呾啦咒擊中。他向哈利微笑后跌入拱道消失。

哈利緊追貝拉到魔法部一樓大廳,並用咒咒虐制服她。哈利頭腦出現一個聲音,慫恿他殺死貝拉。哈利發現這聲音屬於佛地魔,而他正站在哈利後面。哈利嘗試攻擊他但佛地魔解除了哈利的魔杖。此時鄧不利多趕到,並與佛地魔發生戰鬥,在他們倆開斗時,讓貝拉逃跑掉。佛地魔入侵了哈利心智,以誘使鄧不利多殺掉哈利。然而最後還是無法得逞。哈利對佛地魔宣告軟弱的人是他不是哈利,他是永遠不懂愛或知道友誼的意義,而哈利為他感到可悲。佛地魔逃跑前說哈利將因爲他内心裏充滿的愛而“失去一切”。

夫子與幾個正氣師在佛地魔快消影時抵達現場。魔法部之後才承認自己謬誤,並開始為鄧不利多和哈利辩护。鄧不利多後來與哈利討論佛地魔迫切想得到的預言内容。預言説道“他們其中一個得死”。片尾哈利向榮恩、妙麗、金妮、奈威、露娜說他們能愛佛地魔不能的,並有他們值得爭取的東西。

演員

配音 角色
演員 台灣配音 香港配音 大陸配音
丹尼尔·拉德克利夫 樓晉揚 張裕里 吴磊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魯伯特·葛林 張宇豪 陳祖兒 沈达威 榮恩·衛斯理(Ron Weasley)
艾瑪·華森 楊小黎 林寶怡 黄莺 妙麗·格蘭傑(Hermione Granger)
海伦娜·博纳姆·卡特 丘梅君 郭碧珍 王建新 貝拉·雷斯壯(Bellatrix Lestrange)
羅比·科特瑞恩 乾德門 程玉珠 魯霸·海格(Rubeus Hagrid)
雷夫·范恩斯 李香生 周志輝 王肖兵 伏地魔(Lord Voldemort)
邁可·坎邦 孫中台 甄錦華 乔榛 阿不思·鄧不利多(Albus Dumbledore)
布蘭頓·葛利森 徐健春 高翰文 王肖兵 瘋眼穆敵(Mad-Eye Moody)
李查·葛瑞夫斯 孫德成 李忠強 胡平智 弗农·德思礼(Vernon Dursley)
傑森·艾塞克 陳幼文 潘文柏 刘家祯 卢修斯·马尔福(Lucius Malfoy)
加里·奧德曼 吳文民 龍天生 张欣 天狼星·布萊克(Sirius Black)
艾倫·瑞克曼 陳旭昇 龔國強 刘风 賽佛勒斯·石內卜(Severus Snape)
費歐娜·蕭 馮友薇 陳安瑩 王建新 佩妮·伊万斯·德思礼(Petunia Dursley)
瑪姬·史密芙 崔幗夫 謝月美 丁建华 米奈娃·麥(Minerva McGonagall)
伊美黛·史道頓 魏晶琦 俞红 桃樂絲·恩不里居(Dolores Umbridge)
大卫·休里斯 曹冀魯 高翰文 海帆 雷木思·路平(Remus Lupin)
艾瑪·湯普遜 杜素貞 王建新 西碧·崔老妮(Sybill Trelawney)
朱莉·怀特 呂佩玉 王建新 莫丽·韦斯莱(Molly Weasley)
娜塔莉·提娜 魏晶琦 狄菲菲 小仙女·東施(Nymphadora Tonks)
馬克·威廉斯 陳進益 李建良 余冠廷 亞瑟·衛斯理(Arthur Weasley)
邦妮·赖特 薛晴 黃紫嫻 詹佳 金妮·衛斯理(Ginny Weasley)
詹士和奧利弗·菲力普斯 何志威(弗雷)
于正昇(喬治)
陳旭恆(弗雷&喬治) 海帆(喬治) 弗雷和喬治·衛斯理(Fred and George Weasley)
汤姆·费尔顿 杨英立 陳祖兒 翟巍 德拉科·马尔福(Draco Malfoy)
伊凡娜·林奇 麥紫筠 詹佳 露娜·羅古德(Luna Lovegood)
馬修·路易斯 林美秀 谢添天 纳威·隆巴顿(Neville Longbottom)
迪隆·莫瑞 梁興昌 西莫·斐尼甘(Seamus Finnigan)
喬治·哈里斯 林谷珍 桂楠 金利·俠鉤帽(Kingsley Shacklebolt)
哈里·梅林 謝佼娟 谢添天 達力·德思禮(Dudley Dursley)
梁佩詩 薛晴 梁佩诗 洪海天 張秋(Cho Chang)

    票房

    上一届:
    變形金剛
    美国2007年全美週末票房冠軍
    7月15日
    下一届:
    《當我們假在一起》
    上一届:
    變形金剛
    臺灣地區2007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7月15日、7月22日
    下一届:
    終極警探4.0
    上一届:
    史瑞克3
    香港2007年香港一週票房冠軍
    7月9日-7月22日
    下一届:
    變形金剛

    參考資料

    1. 華納官方網站:各國首映日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英文)
    2. Fienberg, Daniel. . . 2004-11-16 [2007-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2). (英文)
    3. . . 2006-04-05 [2006-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30). (英文)
    4. (reprint). . 2006-12-19 [200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26). (英文)
    5. . . [2007-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1). (英文)
    6. Puig, Claudia. . 今日美國. 2004-05-27 [2007-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3). (英文)
    7. . BBC . 2005-11-07 [2007-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7). (英文)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