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陣線
国民阵线(馬來語:;英語:),简称国阵(BN),是1973年成立的马来西亚政党联盟,目前在州层次里掌控13州中的4个州议会及州政府(柔佛、馬六甲、彭亨、霹靂)。其中与希望联盟组成团结政府共同执政彭亨,霹雳,马六甲,森美兰,雪兰莪以及槟城州政府及州议会。现任主席是阿末扎希[3]。
国民阵线 Barisan Nasional National Front باريسن ناسيونل பாரிசான் நேசனல் | |
---|---|
国民阵线标志 | |
简称 | 国阵,BN |
主席 | 阿末扎希 |
总秘书 | 赞比里 |
署理主席 | 莫哈末哈山 |
总财政 | 希山慕丁 |
副主席 | 魏家祥 维纳斯瓦兰 佐瑟古律 |
创始人 | 阿都拉萨 |
成立 | 1973年1月1日[1] |
设立 | 1974年7月1日 |
前身 | 联盟 |
总部 | 马来西亚 吉隆坡 50480 秋傑区敦依斯迈路太子世贸中心 拿督翁大厦8楼 |
党报 | 国阵报章:《星报 (马来西亚)》 《蓝天》 《Utusan Malaysia》《Tamil Nesan》 |
学生组织 | 国民阵线学生社团 |
青年组织 | 国民阵线青年团 |
成员党 | 巫统 马华公会 国大党 沙巴人民团结党 印度人前进阵线 爱国党 |
意識形態 | 保守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 社会保守主义 右翼民粹主义 民族保守主義 |
政治立場 | 右翼 |
国内组织 | 人民权利党、希望联盟(合作) |
官方色彩 | 皇室藍 (藏青色) 白色 |
口號 |
|
党歌 | 国民阵线(馬來語:)[2] |
上议院: | 21 / 70
|
下议院: | 30 / 222
|
州议会: | 总数 179 / 592
|
选举标志 | |
党旗 | |
官方网站 | |
www | |
马来西亚政治 政党 · 选举 |
國民陣線 | |||||||||||||||||||||
简化字 | |||||||||||||||||||||
---|---|---|---|---|---|---|---|---|---|---|---|---|---|---|---|---|---|---|---|---|---|
汉语拼音 | |||||||||||||||||||||
|
国阵是其前身“联盟”的「扩大版」,前后共有14个政党参与此政党联盟。[4]国阵成立后主宰了马来西亚政治至少有50多年,但自2008年开始面对反对派这个更大的挑战,特别是人民联盟及其后续者希望聯盟。
国阵前身“联盟”自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就开始执政,现今的“国民阵线”在1973年成立,并执政至2018年,一般認為是民主世界持續執政最久的政黨聯盟,其中在任最久的国阵主席是于1981年至2003年任相的马哈迪·莫哈末。2015年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丑闻(1MDB)爆发后,国阵于2018年5月9日大選落败,被希望聯盟終結61年的执政地位,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的政党联盟。2020年2月23日发生了喜来登政变,随后時任首相马哈迪於2月24日辞职,希盟政府正式倒台。2020年3月1日,由慕尤丁·雅欣带领的国民联盟正式上台,並與國陣和其他政黨組成聯合政府。2021年8月21日,由于国民联盟支持率过低导致政權垮台,国阵得以重新主導執政,由依斯迈沙比里任相。2022年大選後,國陣僅勝選30個國會席位,是國陣成立以來最差的選舉成績。後來與希望聯盟討論合作,加入安華領導的執政聯盟,與希盟、沙盟和砂盟合作组成大馬第一個團結政府。同时,因提出的条件被接受,希盟与国阵也在霹雳与彭亨组成新的州政府。
历史
成立
國陣是早期「聯盟」組織的擴大,聯盟成立於1955年,由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統)、马来亚华人公会(馬華)及马来亚印度国民大会(国大)三大政黨組成。國陣的成立與政治局勢有關,是1969年大选及五一三事件后成立的。「聯盟」在此大选中损失许多议席,被新成立的反对党民政党及民主行动党,及已存在的泛马回教党斩获。虽然「聯盟」赢得了大多数席位,但获得的总选票不到一半,导致不同族群之间的紧张局势最终引发种族骚乱和宣布紧急状态。[5]
這場族群衡突暴露了非马来人的焦慮和马来人的恐懼;非马来人的焦慮源於马来人的特殊地位所造成的不平等,而馬來人則懾於非马来人的力量已經可以經由合法的民主程序,威脅到他們的政治特殊地位。马華公會與國大黨的失敗,對馬來人而言,顯示聯盟已無力確保他們的政治主宰,因此必須另謀出路。在漫長的緊狀態期間,巫統新得勢的激進派人物中甚至有倡議一黨專政、廢除國會民主者。簡言,追求新秩序、欲變法圖強的渴望十分強烈。[6]
巫统想维持“馬來人專政”,但若恢復國會民主運作,依1969年大選成績(聯盟在140席中僅取得77席),難以掌握絕對的主導權,於是「國陣」政治大結盟概念關始逐漸醞釀。[6]
聯盟通過在某些州議會中與其他政黨合作,计划構築出「大結盟」。「大結盟」的嘗試始於砂拉越,1970年五一三事件中斷的國、州議會選舉重新舉行,選舉結果於州議會中又出現僵局。砂拉越聯盟(土著黨、砂保守黨與砂華)共獲得23席,兩個反對黨砂拉越國民黨及砂拉越人聯黨則各得12席。砂人聯黨最終被說服與砂拉越聯盟結盟而化解了上述僵局。[6]
第二個結盟成功的案例發生在檳城。民政黨在檳州擁有廿四席州議席中的16席,原是該州的第一大黨,但首席部長林蒼祐為便取得中央在經濟上和其他方面的資源,逐漸向中央靠攏。但是他的這次舉動,更造成民政黨的分裂,兩名民政黨發起人陳志勤與黨主席賽胡申阿拉達斯因而退黨,陳志勤另組社會正義黨,林蒼佑一派在州議會中也只剩下12席。民政黨在1972年2月中旬與聯盟結盟,人民进步党和回教党之后也與联盟結盟。[6]
1973年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阿都拉萨將聯盟改組為國民陣線,以吸納與聯盟的外圍合作政黨,成员党包括东马的地方政党(沙巴联盟党,砂人联党和土著保守聯合党)共计11个政党。[4][6][7] 1974年国阵正式注册以参与1974年大选,并取得相当大的胜利。此後國陣在大選均以絕對優勢獲勝,直至2008年大選失去三分之二多數席位[6][8]。在此期间回教党因丹州危机而被逐出国阵。
1980年代至2008年
1981年马哈迪·莫哈末就任首相后,带领着国阵在1982年、1986年、1990年、1995年和1999年的大选中获胜,因而继续主导马来西亚政坛。1988年2月4日,因巫统被社团注册局吊销执照,国阵成员党马华公会总会长林良实短暂代替马哈迪成为国阵代主席,直到同年2月16日。
2003年,国阵已经扩充至由十几个成员党组成的联盟。在2004年大选中表现特别好,在219个国会席位中赢得198席。[6]
2008年–2018年
在2008年大选中,国阵被松散的反对党联盟人民联盟夺去了三分之一的国会议席,是1969年以来首次在国会失去三分之二绝对优势。五个州政权(吉兰丹、吉打、槟城、霹雳和雪蘭莪)落入民联手里。2008年开始,国阵里的半岛非巫裔成员党比重大为减少[8][9][10]。
这挫败在2013年大选持续着。面对来势汹汹的民联,国阵虽然得以保住布城政权,也从对手手中赢得了吉打的执政权,但无法夺回三分之二多数优势,而且比起2008年大选的140席,还要少了7席,而且只取得47%的总选票[8]。
2018年—2022年
在2018年的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中,因时任首相纳吉·阿都拉萨对批评者以煽动罪名提控,以肛交案审讯监禁反对党领袖安华·依布拉欣,实行消费税,涉入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丑闻(1MDB)等风波,导致国阵在222席国会仅赢得79席而失去联邦执政权,而前首相马哈迪·莫哈末领导的希望聯盟与其盟友在该大选中取得国会222席中的122席,使得马来西亚的联邦政权首次实现政黨輪替。在選後,人民进步党、沙巴成員黨先後宣佈退出國陣。而砂拉越成員黨也在大選結束後宣布退出國陣,而獨立成立砂拉越政黨聯盟[11][12][13][14][15][16]。其他政黨如馬華公會都有聲音要求退出國陣。阿末扎希接任納吉辭任的國陣領導人地位。
2018年6月23日,民政党宣布退出国阵[17],国阵成员党结构重新回到联盟时期的状态。
2020年2月,因发生政治危機,国阵与土著团结党及伊斯蘭黨等政黨組成的國民聯盟共同执掌联邦政权。
2021年8月,國民聯盟政權垮台,国阵重新上台執政。
在2022年的马来西亚第15届大选中,国阵大败,在竞选的191个国会议席中仅赢得30席,国阵更在玻璃市、吉打、吉兰丹、登嘉楼、槟城、马六甲和雪兰莪溃不成军。州政权方面,国阵丢失了玻璃市的州政权,在当地并未赢得任何州议席,国阵在霹雳和彭亨赢得的州议席也比上一届大选来的少,分别获得9席和16席。
组织
历史上马华公会和国大党在国阵里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现今这两党的国会及州立法议会的代表权大大减少了。然而,每个成员党部分则代表单一种族,如巫统代表马来人,马华公会代表华人,国大党代表印度人,惟實際上一直由巫統主導。2013年起,国阵的国会席位绝大多数由两个最大的土著政党-巫统和土保党持有。
“联盟”和国阵注册为政党,虽然有直属党籍,[18]但大部分是由成员党的党员间接拥有党籍。国阵定义自身为“认同国阵的政党联盟”。在选举期间,所有候选人都用国阵的旗帜下竞选,还有竞选宣言,而每个成员党也发表自己的竞选宣言,提名日之前会有联盟内的协商。
成员党
旗帜 | 名称 | 意識形態 | 领袖 | 参选席位 | 2022年成绩 | 当前内部席位 | |||
---|---|---|---|---|---|---|---|---|---|
总得票(%) | 席位 | 比例 | |||||||
成员党 | |||||||||
巫统 | 馬來民族統一機構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sation (UMNO) Pertubuhan Kebangsaan Melayu Bersatu |
马来人至上 保守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 |
阿末扎希 | 120 | 21.10% | 26 / 222 |
26 / 30 | ||
马华公会 |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MCA) Persatuan Cina Malaysia |
华人至上主义 自由保守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 |
魏家祥 | 39 | 5.30% | 2 / 222 |
2 / 30 | ||
国大党 | 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 (MIC) Kongres India Se-Malaysia |
民族主義 民主主义 进步主义 |
维纳斯瓦兰 | 9 | 1.39% | 1 / 222 |
1 / 30 | ||
沙民团党 | 沙巴人民团结党 United Sabah People's Party (PBRS) Parti Bersatu Rakyat Sabah |
民族主义 | 亚瑟古律 | 1 | 0.10% | 1 / 222 |
1 / 30 | ||
亲政党 | |||||||||
爱国党 | 马来西亚爱国党 Love Malaysia Party (PCM)[註 1] Parti Cinta Malaysia |
民族保守主义 | 范清渊 | 1 | 0.02% | 0 / 222 |
0 / 43 | ||
印进阵 | 印度人前进阵线 All Malaysian Indian Progressive Front (IPF) Barisan Kemajuan India Se-Malaysia |
印度族主义 反婆罗门教 |
M.善班丹 | 1 | 0.01% | 0 / 222 |
0 / 43 | ||
印穆党 | 马来西亚印裔穆斯林大会 Malaysian Indian Muslim Congress (KIMMA) Kongres India Muslim Malaysia |
伊斯兰主义 | 拿督斯里赛依布拉欣 | 1 | 0.03% | 0 / 222 |
0 / 43 | ||
人民力量党 | 马来西亚人民力量党 Malaysian Makkal Sakti Party (MMSP) Parti Makkal Sakti Malaysia |
民族保守主义 | 达能迪仁 | 1 | 0.01% | 0 / 222 |
0 / 43 | ||
旁遮普党 | 马来西亚旁遮普党 Punjabi Party of Malaysia (PPM) Parti Punjabi Malaysia |
旁遮普主义 | 古杰星 | 1 | 0.01% | 0 / 222 |
0 / 43 |
前成員政黨
- 人民进步党(PPP,1973–2018為國民陣線成員黨,2018年大選後就是否留在國陣出現黨內爭議,至2019年1月14日,該黨被社團註冊局註銷註冊。)
- 马来西亚伊斯兰党(PAS,1974年-197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泛马来西亚伊斯兰阵线(BERJASA,1978年-1983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 卡达山杜顺姆鲁族统一机构(UPKO,1994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沙巴團結黨(PBS,1985年-1990年;2002-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自由民主黨(LDP,1991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穆斯林人民党(HAMIN,1983年-1989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砂拉越达雅党(PDBS,1983年-2004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砂拉越国民党(SNAP,1976年-2004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沙巴进步党(SAPP,1994年-200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土著保守聯合党(PBB,1974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砂拉越人民聯合黨(SUPP,1974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民主進步党(PDP,2002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砂拉越人民黨(PRS,2004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马来西亚民政运动党(GERAKAN,1974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沙巴華人公會(SCA,1974年-1976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历届大选成绩
大选 | 当选议席数量 | 议席百分比 | 总得票 | 得票率 | 选举结果 | 领袖 |
---|---|---|---|---|---|---|
1974 | 135 / 154 |
87.7% | 1,287,400 | 60.8% | ▲135席:执政党 | 阿都拉萨·胡先 |
1978 | 131 / 154 |
85.1% | 1,987,907 | 57.2% | ▼4席:执政党 | 胡先翁 |
1982 | 132 / 154 |
85.7% | 2,522,079 | 60.5% | ▲1席:执政党 | 马哈迪 |
1986 | 148 / 177 |
83.6% | 2,649,263 | 57.3% | ▲16席:执政党 | 马哈迪 |
1990 | 127 / 180 |
70.6% | 2,985,392 | 53.4% | ▼21席:执政党 | 马哈迪 |
1995 | 162 / 192 |
84.4% | 3,881,214 | 65.2% | ▲35席:执政党 | 马哈迪 |
1999 | 148 / 193 |
76.2% | 3,748,511 | 56.53% | ▼15席:执政党 | 马哈迪 |
2004 | 198 / 219 |
90.4% | 4,420,452 | 63.9% | ▲51席:执政党 | 阿都拉·巴达威 |
2008 | 140 / 222 |
63.1% | 4,082,411 | 50.27% | ▼58席:执政党 | 阿都拉·巴达威 |
2013 | 133 / 222 |
59.9% | 5,237,555 | 47.38% | ▼7席:执政党[19] | 纳吉 |
2018 | 79 / 222 |
35.59% | 3,794,827 | 33.96% | ▼54席:反对党 | 纳吉 |
2022 | 30 / 222 |
13.51% | 3,433,298 | 22.17% | ▼49席:联合执政 | 阿末扎希 |
来源:Trends in Malaysia: Election Assessment[20] |
历届州选举成绩
州选举 | 州议会 | |||||||||||||
---|---|---|---|---|---|---|---|---|---|---|---|---|---|---|
玻 | 吉 | 丹 | 登 | 槟 | 霹 | 彭 | 雪 | 森 | 甲 | 柔 | 沙 | 砂 | 当选席/参选席 | |
1974 | 12 / 12 | 24 / 26 | 36 / 36 | 27 / 28 | 23 / 27 | 31 / 42 | 32 / 32 | 30 / 33 | 21 / 24 | 16 / 20 | 31 / 32 | 30 / 48 | ||
1978 | 12 / 12 | 19 / 26 | 23 / 36 | 28 / 28 | 20 / 27 | 32 / 42 | 32 / 32 | 29 / 33 | 21 / 24 | 16 / 20 | 31 / 32 | 239 / 257 | ||
1982 | 11 / 12 | 24 / 26 | 26 / 36 | 23 / 28 | 25 / 27 | 38 / 42 | 31 / 32 | 31 / 33 | 22 / 24 | 18 / 20 | 32 / 32 | |||
1986 | 14 / 14 | 25 / 28 | 29 / 39 | 30 / 32 | 23 / 33 | 33 / 46 | 32 / 33 | 37 / 42 | 24 / 28 | 17 / 20 | 35 / 36 | 1 / 48 | 300 / 351 | |
1990 | 14 / 14 | 26 / 28 | 0 / 39 | 22 / 32 | 19 / 33 | 33 / 46 | 31 / 33 | 35 / 42 | 24 / 28 | 17 / 20 | 32 / 36 | 0 / 48 | 253 / 351 | |
1995 | 15 / 15 | 34 / 36 | 7 / 43 | 25 / 32 | 32 / 33 | 51 / 52 | 37 / 38 | 45 / 48 | 30 / 32 | 22 / 25 | 40 / 40 | 338 / 394 | ||
1999 | 12 / 15 | 24 / 36 | 2 / 43 | 4 / 32 | 30 / 33 | 44 / 52 | 30 / 38 | 42 / 48 | 32 / 32 | 21 / 25 | 40 / 40 | 31 / 48 | 312 / 329 | |
2004 | 14 / 15 | 31 / 36 | 21 / 45 | 28 / 32 | 38 / 40 | 52 / 59 | 41 / 42 | 54 / 56 | 34 / 36 | 26 / 28 | 55 / 56 | 59 / 60 | 452 / 504 | |
2008 | 14 / 15 | 14 / 36 | 6 / 45 | 24 / 32 | 11 / 40 | 28 / 59 | 37 / 42 | 20 / 56 | 21 / 36 | 23 / 28 | 50 / 56 | 59 / 60 | 307 / 504 | |
2013 | 13 / 15 | 21 / 36 | 12 / 45 | 17 / 32 | 10 / 40 | 31 / 59 | 30 / 42 | 12 / 56 | 22 / 36 | 21 / 28 | 38 / 56 | 48 / 60 | 275 / 505 | |
2018 | 10 / 15 | 3 / 36 | 8 / 45 | 10 / 32 | 2 / 40 | 24 / 59 | 25 / 42 | 4 / 56 | 16 / 36 | 13 / 28 | 16 / 56 | 12 / 60 | 143 / 505 |
注释
- 此简称不是马来亚共产党的简称。
参考文献
- Joseph Liow; Michael Leifer. . Routledge. 20 November 2014: 102– [2017-04-29]. ISBN 978-1-317-6223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9).
- .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 . 星洲网. 2018-08-10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 Joseph Liow, Michael Leifer. 4th. Routledge. 2014-11-18 [2017-04-29]. ISBN 978-0415625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 Keat Gin Ooi (编). . ABC-CLIO. 2004: 138–139 [2017-04-29]. ISBN 9781576077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1).
- Cheah Boon Kheng. .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2: 147–148 [2017-04-29]. ISBN 978-98123015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 Kim, Nam-Kook (编). . Ashgate. 2014 [2017-04-29]. ISBN 978-14094552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1).
- . Reuters. 2013-05-05 [2013-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2017-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7).
- . The Economist. 11 May 2013 [2017-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31).
- . 透视大马. 2018-05-12 [201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1).
- . 星洲日报. 2018-05-12 [201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光华日报. 2018-05-12 [201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南洋商报. 2018-05-21 [2021-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1).
- . 星洲日报. 2018-05-21 [2021-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30).
- . 星洲日报. 2018-06-12 [201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2018-06-23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Ahmad, Zuhrin Azam. . www.thestar.com.my. [2019-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 Arno Maierbrugger. . Inside Investor. 16 August 2013 [16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 Zakaria Haji Ahmad. (PDF). . Trends in Malaysia Seminar 1.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January 2000 [2021-08-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2-23).
参见
- 马来西亚政治
- 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统”)
- 馬來西亞政黨列表
- 馬來西亞團結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