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英語:)是透過定量物理方法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學学科。通常使用地震波、重力、电磁、地熱和放射能等方法。狹義的地球物理學專指地質學上的應用,包括地球的形狀; 重力場和磁場; 內部結構和組成; 動力學和板塊構造; 岩漿的產生; 火山活動和岩石形成等[1]。不過現代地球物理學組織使用更廣泛的定義,包括了冰和水在內的水循環; 海洋和大氣的流體動力學; 電離層和磁層中的電磁特性與日地關係; 以及月球和其他行星相關的類似問題[1][2][3]。
雖然地球物理學在19世紀才被認為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但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人類開始以天然磁石製作成指南針。公元132年張衡建立了第一台檢驗地震的儀器。艾薩克·牛頓將他的力學理論應用於潮汐和歲差,並開發了儀器來測量地球的形狀、密度和重力場,以及水循環的流程。 20世紀以來,發展出使用遠距離探測固體地球和海洋的地球物理學方法,地球物理學對於板塊構造理論的發展影響相當大。
地球物理學有許多對於社會需求的應用,如礦產資源、自然災害預防和環境保護[2] 。地球物理勘測數據則用於分析潛藏的油氣和礦脈; 地下水層定位;尋找考古遺跡;確定冰川和土壤的厚度;評估環境復育的場址等等。
發展歷史
地球物理學在19世紀才出現,由自然地理學、地質學、天文學、氣象學和物理學的角度出發[4][5]。然而自古以來,人類已經對地磁、地震等許多地球物理現象進行了探討。
方法
大地測量
地球物理測量是在特定時間、地點,精確測量位置、大地形變以及重力,屬於大地測量學領域。大地測量學與地球物理學是兩個各自獨立,但彼此關係密切的領域,許多科學組織,如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GU)、加拿大地球物理聯盟(AGU)和國際大地測量學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都同時包含這兩者[12] 。要獲得地表絕對位置最普遍的方式是透過全球定位系統(GPS),由4個以上的人造衛星資訊並參考1980年國際地球原子參數(GRS80)計算得到3維位置。另外也有大地天文學方法,結合天文坐標和局部重力向量來獲得大地坐標。此方法只提供兩個坐標位置,比GPS的使用更為困難。但它可以用於測量地球的運動,如章動和錢德勒擺動。兩點或多點的相對位置可以使用甚長基線干涉測量決定[12][13][14]。
重力測量因為需要相關的地表測量做為參考座標,也屬於大地測量的一部份。對於陸地的重力測量可以使用地面或直昇機上的重力儀。從1960年代開始,地球重力場可以通過分析人造衛星的運動來推算。海平面也可以通過使用衛星上的雷達高度計來測量,有助於建立更準確的大地水準面[12]。2002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發射了重力回復及氣候實驗衛星(GRACE),以一對雙衛星通過GPS和微波測距系統測量兩顆衛星之間的距離,來獲得精確度的地球重力場變化。 GRACE檢測到的重力變化包括由洋流變化引起的重力變化; 徑流和地下水耗盡; 融化的冰蓋和冰川[15]。
地球物理學分支
地球物理學包括許多分支。固體地球物理学同樣是使用多種傳統物理學方法,但研究目的不同。主要是研究地球內部結構及其起源、演化并預測其發展。例如預報天然地震即是固體地球物理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勘测地球物理学是使用地震、重力、磁、电和电磁等的方法来寻找石油、天然气、矿石、水等等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物体[17]。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矿物物理学
- 地球动力学
- 地震学
- 火山學
- 地热学
- 地磁学
- 古地磁学
- 大氣電學
注解
- Sheriff 1991
- IUGG 2011
- AGU 2011
- Hardy & Goodman 2005
- Schröder, W. . Acta Geodaetica et Geophysica Hungarica. 2010, 45 (2): 253–261. doi:10.1556/AGeod.45.2010.2.9.
- Eratosthenes 2010
- Temple 2006,第177–181頁
- Dewey & Byerly 1969
- Temple 2006,第162–166頁
- Merrill, McElhinny & McFadden 1996
- Newton 1999 Section 3
-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U.S.). Committee on Geodesy 1985
- Defense Mapping Agency 1984
- Torge 2001
- CSR 2011
- Muller & Sjogren 1968
- . 台灣的活動斷層.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7-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中文(臺灣)).
參考文獻
-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 About AGU. 2011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8).
- . 2011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 Dewey, James; Byerly, Perry. .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69, 59 (1): 183–227 [2017-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3).
- .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Center for Space Research. 2011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01).
- Defense Mapping Agency. (技术报告). 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 1984 [1959] [September 2011]. TR 80-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1).
- Eratosthenes. . Fragments collected and translated, with commentary and additional material by Duane W. Roll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691-14267-8.
- Hardy, Shaun J.; Goodman, Roy E. .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2005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7).
- Merrill, Ronald T.; McElhinny, Michael W.; McFadden, Phillip L. . International Geophysics Series 63. Academic Press. 1998. ISBN 978-0124912458.
- Muller, Paul; Sjogren, William. . Science. 1968, 161 (3842): 680–684. Bibcode:1968Sci...161..680M. PMID 17801458. doi:10.1126/science.161.3842.680.
-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U.S.). Committee on Geodesy. (pdf) (报告). National Academies. 1985 [2017-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4-29).
- Newton, Isaac. . A new translation by I Bernard Cohen and Anne Whitman, preceded by "A Guide to Newton's Principia" by I Bernard Coh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ISBN 978-0-520-08816-0.
- Sheriff, Robert E. . 3rd. Society of Exploration. 1991. ISBN 978-1-56080-018-7.
- Temple, Robert. . Andre Deutsch. 2006. ISBN 0-671-62028-2.
- Torge, W. 3rd. Walter de Gruyter. 2001. ISBN 0-89925-6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