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與明朝光祿寺少卿 李之藻合作刊刻的世界地圖。 此圖不僅匯集了當時中西方對世界地理的全部探索成果,並且是中國現存最早有完整經緯線的世界地圖[2],在地理學和製圖學界具有重要地位。[3]
坤輿萬國全圖[註 1] | |||||||||||||||||||||||||||||||
汉语名称 | |||||||||||||||||||||||||||||||
---|---|---|---|---|---|---|---|---|---|---|---|---|---|---|---|---|---|---|---|---|---|---|---|---|---|---|---|---|---|---|---|
简化字 | |||||||||||||||||||||||||||||||
字面意思 | 世界無數國家的地圖 | ||||||||||||||||||||||||||||||
| |||||||||||||||||||||||||||||||
義大利語名称 | |||||||||||||||||||||||||||||||
義大利語 | Carta Geografica Completa di tutti i Regni del Mondo(世界所有王國的完整地理地圖) |
歷史
利瑪竇是一位耶穌會神父,是最早居住在中國的西方學者之一,精通中文書法和古典中文。明神宗萬曆十一年(1583年),利瑪竇自澳門抵广东肇庆,成為第一批進入中國的耶穌會士之一。 他與中國合作者合作製作了第一張中國世界地圖《山海舆地全图》,於1584年製作完成,由王絆首刻于肇庆。[2]利瑪竇擁有一張小型的意大利地圖,應肇慶省知事王絆的要求,利瑪竇創建了其中文版本。王絆希望這份文件能成為探險家和學者的資源。[4]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1月24日,利驥成為第一位進入明朝首都北京的耶穌會士,也是第一批西方人之一,他帶著對於歐洲和西方的地圖集抵京師獻圖,深受明神宗喜愛。萬曆三十年(1602年),應萬曆皇帝的要求及太僕寺少卿李之藻等中國學者出資刊行,利瑪竇於北京刻印第三張,也是最大的世界地圖,改曰《坤輿萬國全圖》。[2],[5]。[6]
根據約翰·D·戴(John D. Day)的說法,利瑪竇在1603年之前在中國期間,準備了四版中國世界地圖:
說明
利瑪竇於1602年的繪製的原始圖是一幅非常巨大的木刻地圖,高5英尺(1.52米),寬12英尺(3.66米),使用偽圓柱狀地地图投影,在地圖上將中國放在已知世界的中心位置。這也是歷史上第一幅顯示美洲的中文地圖。地圖的鏡像原本刻在六塊大木塊上,然後用褐色墨水雕版印刷在六塊桑蠶紙上,類似製作折屏風的過程。
地圖相當準確地描繪了北美和南美以及太平洋。中國與亞洲、印度和中東的連接。歐洲、地中海和非洲也被很好地描繪出來。詹姆斯·福特·貝爾信託基金的董事黛安·內曼指出:「雖然存在一些扭曲,但地圖上的內容反映了商業、貿易和探險的結果,因此人們能夠很好地了解當時的情況。」[10]
詳細資訊
《坤輿萬國全圖》高5英尺(1.52米),寬12英尺(3.66米),该图并非以中國为中心,中国位于地圖中间线偏左的地方。
- 亞細亞(亞細亞洲/亞洲)
- 歐邏巴(歐羅巴洲/歐洲)
- 利未亞(阿非利加洲/非洲)
- 北亞墨利加(北亞美利加洲/北美洲)
- 南亞墨利加(南亞美利加洲/南美洲)
- 墨瓦蜡泥加(麥哲倫洲,即歐洲人假想中未知的南方大陸)
該地圖附註地理誌異,並包含描述世界各個地區的圖像和註釋。包括提及四大洋如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非洲被指出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和最長的河流。對北美的簡短描述提到了「駝峰牛」(野牛)、「野馬」,並提到了「加拿大」。地圖將佛羅里達州識別為「花地」,即「花園之地」。還列出了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區域,包括「哇的麻剌(瓜地馬拉、「宇革堂」、(尤卡坦半岛)和「智里」(智利)。地圖的繪製者利瑪竇簡要描述對美洲的發現。「很久以前,沒有人知道有北美洲、南美洲或麥哲倫洲(早期地圖製作者給澳洲、南極洲和火地島等地一個未知的南方大陸的名字),但一百年前,歐洲人乘坐船航行到海岸的一些地方,並發現了它們。」
1938年,教皇圖書館編輯的帕斯夸萊·德利亞全面的作品出版了評論、注釋和整個地圖的翻譯[11]。這些地圖包含了豐富的使用說明和製作所需儀器的詳細插圖,以及關於「地球和天上世界系統」的概念解釋。地圖中間有馬太奧·利瑪竇的長篇序言,描述了太平洋的特徵。德利亞的全文翻譯如下:
曾經我認為學習是一種多重的經歷,我不會拒絕去旅行,即使是一萬里,也要訪問智者,參觀著名的國家。但人的一生有多長呢?顯然需要很多年才能獲得完整的科學,這是基於大量的觀察:這就是一個人變老卻沒有時間利用這個科學。這不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嗎?
這就是為什麼我非常重視[地理]地圖和歷史:歷史用於確定[這些觀察],地圖用於將它們傳遞給[後代]。由歐洲人馬太奧·利瑪竇於1602年8月17日尊敬地撰寫。 |
博洛尼亚的自然史博物館收藏了1602年利瑪竇地圖的六幅板中的第一和第六幅。然而在修復和安裝過程中,由於錯誤插入了德國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汤若望《赤道南北兩總星圖敘》的中央板,使得將兩個部分分隔開來,1958年,羅馬大學的漢學家帕斯夸萊·德利亞證實了該博物館擁有該地圖的真實性,指出「這是一部地理和地圖學作品的第三版,它使利瑪竇在中國聲名鵲起。他在1584年在肇慶出版了第一版,隨後在1600年在南京出版了第二版,兩年後在北京出版了第三版。」[12]
在地圖標題左側印有風俗禽獸;四方各置「九重天圖」、「天地儀圖」、「日月食圖」、「中氣圖」,附帶的銘文解釋了行星的運動。右側部分(第6面)有其他銘文,關於地理和海洋學的一般想法。另一個銘文記錄了關於太陽運動的摘錄。在左側部分(第1面)的頂部提及日食的解釋以及測量地球和月球的方法。兩個部分都帶有耶穌會的特徵印記,即耶穌會的IHS標誌。南半球的地名底下是地圖的中文出版者和日期:1602年秋季的第一個月的某一天。[12]
地圖還包括對緯線和經線的解釋,證明太陽比月亮大的證據,顯示行星距離地球的表格,以及關於日夜長短變化的解釋,以及與主要地圖非常一致的地球極投影。[13]
现存
已发现的李之藻於1602年的原刻本《坤舆万国全图》整理如下。[14][15][16]
- 已知的完整副本:
- 梵諦岡教廷圖書館藏本。[6][17]
-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詹姆斯·福特·贝尔图书馆藏本。[18]
- 日本京都大学藏本。(圖上三枚耶穌會印章均被刮去。)[19][18][4]
- 日本宮城縣立圖書館藏本。[20]
-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本。(周圍的利瑪竇序文與九重天圖等配圖遭切除,只剩橢圓形地圖本身。)[21]
- 菲利普·羅賓遜(Philip robinson)舊藏本。(原為法國巴黎「克萊芒學院」藏本。1924年在大英圖書館舉辦的「中日地圖展」展覽。)1988年被法國收藏家亨利·希勒購得。1991年出現在拍賣行,今下落不明。但有觀點認為現在仍由亨利·希勒收藏。
- 其餘殘本:
- 義大利「波隆那大學自然史博物館」藏本。(殘本,僅存兩幅,第一幅與第六幅)
-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藏本
- 英國倫敦皇家地理學會藏本
- 聖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藏本。
其中奧地利國家圖書館、英國倫敦皇家地理學的藏本可能非1602年的原刻本,而是以李之藻版為底本的清代摹刻本。此外,還有有一份德禮賢神父(Pasquale d'Elia)認為是刻工為了營利私下刻製的「工人摹刻本」,今下落不明。
貝爾圖書館副本
2009年12月,明尼蘇達大學詹姆斯·福特·贝尔图书馆宣布從倫敦著名的稀有書籍和地圖經銷商伯納德·J·夏佩羅公司購得了1602年利瑪竇地圖的兩份副本中的一份,價值100萬美元,是有史以來第二昂貴的地圖購買。這份副本曾長期由日本一位私人收藏家擁有。
詹姆斯·福特·貝爾信託基金會的總裁福特·W·貝爾在接受明尼蘇達公共廣播公司節目記者的採訪時表示:「這樣的機會很少出現。這幅地圖是市場上唯一的一份,而且也可能是唯一的一份。所以我們必須把握這個機會。」[22]
該地圖於2010年1月至4月在美國國會圖書館首次在北美展出。美國國會圖書館地理與地圖部門對其進行了掃描,以創建一個永久的數位影像,將於同年於世界數位圖書館上線,供學者和學生研究。該地圖隨後簡短展出於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然後移至貝爾圖書館展出。[23]
摹繪本
《坤輿萬國全圖》摹繪本已知共有9份[24][14] ,圖上有各類動物及船隻為其最主要特徵。[25]目前中国没有《坤舆万国全图》原刻本的收藏。中国国内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据彩色摹绘本现藏于南京博物院[26]。
該地圖的各種版本被出口到了朝鮮和日本。其中一份未經指定但非常詳細的兩頁彩色日本副本於1604年左右製作。該地圖上的文字採用日文片假名,用以表示整個西方世界的地名。
一份朝鮮手抄的複製版《坤輿萬國全圖》(韓語:곤여만국전도),由畫家金振汝[27]於朝鮮王朝肅宗34年(1708年)製作,尺寸為533×170厘米,用桑皮纸制成。這幅地圖呈橢圓形,於朝鮮世宗36年(西元1710年)由李觀正和權姬兩位朝鮮使臣帶回韓國。目前收藏並展示在首爾國立大學博物館,該件於1985年8月9日被指定為第849號國寶。這幅地圖展示了五大洲和850多個地名。它包含了有關每個地區的民族群體和主要產品的描述。在橢圓形外的邊緣,有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圖像,亞里士多德的地心說世界體系以及太陽和月亮的軌道。它有崔錫鼎的序言,提供了有關地圖的構成和製作過程的資訊。[28]
- 南京博物院藏本(彩繪,1-6幅)
- 韓國首爾大學藏本(彩繪,1-8幅)
- 日本大阪北村芳郎藏本(彩繪,1-8幅)[29]
- 美國凱達爾捕鯨博物館藏本(Kendall Whaling Museum)(彩繪,僅第3幅)
- 法國人理格藏本(彩繪,1-8幅)
-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彩繪,僅第4幅)
- 韓國奉先寺藏本(彩繪,1-8幅;已毀,首爾大學奎章閣存有黑白照片,韓國實學博物館藏有復原圖[30][31])
- 美國魯德曼古地圖商店49843號(彩繪,僅第1、6兩幅)
-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本(墨線仿繪,1-6幅),1930年仿繪自南京藏本。
-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圖書館藏本(彩繪,1和6幅)1675
- 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本(彩繪,1-6幅)。[32]
另有禹貢學會1936年的影本,為日本京都大學藏本之影本。[15]
2017年於拍賣會又出現一彩色摹繪本,斷代17世紀上半葉,可能是在北京製作。[33]
1602年後出版的中國地圖
在1610年於北京去世之前,利瑪竇製作了《坤輿萬國全圖》之後的四幅世界地圖:
- 1603年的八片式版本《兩儀玄覽圖》(用於遠距天地觀測的地圖)[34][35]
- 一本基於1600年地圖的小冊子,也被稱為《山海舆地全图》,由郭子章雕刻;
- 一份新的1608年版本,十二份呈獻給皇帝。
- 1609年的兩半球地圖。[6]
- 《山海舆地全图》
- 《万国全图》
- 南懷仁《坤輿全圖》
在1607或1609年,《山海舆地全图》曾發表在地理論著《三才圖會》中。1620年,艾儒略製作了世界地圖《万国全图》,將中國置於世界地圖的中心位置,按照利瑪竇的格式和內容,但尺寸小得多(49厘米×24厘米)。這張地圖被收錄在阿萊尼的地理著作《职方外纪》的一些版本中提及。他在1623年的序言中指出,另一位耶穌會士迭戈·德·潘托哈(1571–1618),應皇帝之命翻譯了另一份歐洲地圖,也遵循了利瑪竇的模型,但對該作品沒有其他了解。
1633年,耶穌會士毕方济在南京編寫並注釋了另一份世界地圖,名為《坤舆全图》,該地圖仿照《坤輿萬國全圖》形式編繪而成,配合新的地理知識改進部份內容。
1674年,南懷仁編繪巨幅《坤輿全圖》,該件由八個面板組成,每個面板尺寸為179厘米×54厘米,共同以墨卡托投影方式展示兩個半球。兩個外卷軸分別描繪包含有關地理和氣象的各種信息的裝飾框。南懷仁製作《坤輿全圖》的目的是進呈康熙皇帝御覽之用,目前已知在歐洲、日本、臺灣、美洲和澳洲有至少十四或十五份此地圖的拷貝和版本。
宗教意義
利瑪竇是一位耶穌會神父,其使命是讓中國人皈依羅馬天主教。他認為,透過展現對世界的卓越理解可能會有所幫助,並相信這種理解源自於基督教信仰。他製作地圖的目的是為了進行外交嘗試,以確認其宗教和文化的偉大。利瑪竇宣稱這幅地圖「證明了主宰天地的至善、偉大和統一」。[13]
圖庫
- 1602年利瑪竇地圖的未知版本或劣質副本
- 1602年利瑪竇地圖的墨西哥灣、佛羅裡達州、古巴、尤卡坦半島區域細節
- 1602年利瑪竇地圖北美州區域的細節。
- 1602年利瑪竇地圖中國區域的細節。
- 1604年日本副本的中國和遠東細節
備註
- 意為「大地」[1]
参考文献
引用
-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2023-10-17].
- 故宮博物院. . 紫禁城出版社. 2011年9月: 第一三八頁. ISBN 978-7-5134-0164-7.
- Library, James Ford Bell. . 開放博物館. [2024-02-20] (中文(繁體)).
- . James Ford Bell Library. Minneapolis: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2009 [13 January 2010].
- Elman, Benjamin A. . .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April 2005: 127–Matteo Mundi's Mappa Mundi. ISBN 978-0-674-01685-9.
- John D. Day, “The Search for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Manuscripts of Matteo Ricci’s Maps”, Imago Mundi 47 (1995), pp. 94–117
- Hong Weilian, earlier established a list of twelve total Ricci maps, which differs from Day’s findings.
- “Kao Li Madou de shijie ditu”, p. 28
- Ptak, Roderich. (PDF). Humanismo Latino: 1–17. 2005 [2010-01-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0-21).
- . Star Tribune. [2024-02-20].
- d' Elia, Pasquale M. . Vatican: Città del Vaticano, 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1938 [14 January 2010]. OCLC 84361232.
- . www.bo.astro.it. [2024-02-20].
- Rothstein, Edward. . New York Times, Arts, EXHIBITION REVIEW (New York: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10-01-19 [20 January 2010].
- 龚缨晏; 梁杰龙. . 海交史研究. 2017, (01): 1–13 [2022-03-11]. ISSN 1006-8384. doi:10.16674/j.cnki.cn35-1066/u.2017.0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4).
- 高田時雄. . 北京: 中華書局. 2018: 593-604. ISBN 9787101130546.
- . [202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 Mappamondo. For earlier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some of the colophons, see, for example, Lionel Giles, “Translations from the Chinese World Map of Father Ricci”, Geographical Journal 52 (1918), pp. 367–385; and 53 (1919), pp. 19–30.
- Abbe, Mary. . Star Tribune (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Company). 2009-12-18 [12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7).
- 京都大學圖書館. . 開放博物館. [2024-02-20] (中文(繁體)).
- 宮城県. . 宮城県. [2024-02-20] (日语).
- JAPAN, 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公文書館 | NATIONAL ARCHIVES OF. . 国立公文書館 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 [2024-02-20] (日语).
- . MPR News. 2009-12-16 [2024-02-20] (英语).
- . Library of Congress, Washington, D.C. 20540 USA. [2024-02-20].
- 阙维民. . 历史地理研究. 2020, 40 (03): 99–113+155. ISSN 2096-6822. CNKI LSLD202003010. NSSD LSDLYJ2020003010.
- 黄时鉴、龚缨晏.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09: 147. ISBN 9787532536962.
- . 南京博物院. [2013-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2).
- . encykorea.aks.ac.kr. [2024-02-20] (韩语).
- . web.archive.org. 2011-07-22 [2024-02-20].
- . khirin-ld.rekihaku.ac.jp. [2024-02-20].
- 韓國實學博物館. . 開放博物館. [2024-02-20] (中文(繁體)).
- 서혜림. . 연합뉴스. 2012-03-26 [2024-02-20] (韩语).
- 中央通訊社. . 中央社 CNA. 2023-11-23 [2024-02-20] (中文(臺灣)).
- . [202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 . ccts.sinica.edu.tw. [2024-02-20].
- Chen, Hui-hung. . The Catholic Historical Review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July 2007, 93 (3): 517–552. ISSN 0008-8080. S2CID 56440788. doi:10.1353/cat.2007.0236.
来源
- 书籍
- 張廷玉 等. . 清. 1739年.
- 李兆良. .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7年.
- 黃時鑒、龔纓晏.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
- Ch'en, Kenneth; Ricci, Matteo.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939, 59 (3): 325–359. ISSN 0003-0279. doi:10.2307/594690.
- Day, John D. . Imago Mundi. 1995, 47: 94–117. ISSN 0308-5694.
- Needham, Joseph. .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9: 497–590.
- Yee, Cordell D.K. (PDF). Woodward, David (编).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170–200.
外部連結
- The "Great Universal Geographic Map" at the World Digital Library.
- Audio – MPR's Tom Crann talks with Ford W. Bell about Matteo Ricci and the first Chinese world map
- Museo della Specola
- Bernard J. Shapero
- Interview with Ann Waltner about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