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空间站
天宫空间站(又名中国空间站)是中国从2021年开始建设的一个模块化空间站系统,为人类自1986年的和平号空间站及1998年的国际空间站后所建造的第三座大型在轨空间实验平台,是人类目前在轨的两个空间站之一。基本构型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组成[3]。
天宫空间站自2022年末起的三舱完整最大构型模拟图,由天和核心舱(中)、问天实验舱(左)、梦天实验舱(右)、一艘天舟货运飞船以及两艘神舟载人飞船组成。 | |
空间站信息 | |
---|---|
COSPAR ID | 2021-035A |
SATCAT no. | 48274 |
成员数量 | 满员:6人 目前:3人 神舟十八号:叶光富、李聪、李广苏 |
发射日期 | 2021年4月29日(核心舱) |
发射台 |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LC-101(一号发射工位) LC-201(二号发射工位)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921发射工位 |
任务状态 | 任务进行中 |
质量 | 約100吨(最大构型) |
长度 | 约55.6米(全长) |
宽度 | 约39米(全宽) |
加压体积 | 340立方米 (生活空间122立方米) |
远地点 | 391.8 千米[1] |
近地点 | 389.1 千米[1] |
轨道倾角 | 41.47°[1] |
轨道高度 | 386.4 千米[1] |
平均速度 | 7.67千米/秒[1] |
轨道周期 | 92.2分鐘[2] |
在轨天数 | 1139天(截至2024年6月11日) |
有人天数 | 1009天(截至2024年6月11日) |
资料日期: 2023年5月31日 | |
配置图 | |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天宫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以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为开始标志。经过2021年至2022年间的多次飞行任务,在发射多艘天舟货运飞船、神舟载人飞船及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后,天宫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于2022年底全部圆满完成,三舱基本构型在轨建成,并在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任务交接期间首次实现了一期“三舱三船”的最大构型与最大承载人数[4][5][6][7]。
命名
早在中国空间站工程的全面开展之前,中国就有了以古代传说和神话中出现的名称来命名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习惯,如月球探测器被命名为“嫦娥”、火星探测器被命名为“萤火”、太空飞机被命名为“神龙”[10]、乃至载人火箭长征二号F被赋以“神箭”的别称[11][12]等等。在此之前中国多以革命、历史事件等政治相关的寓意进行命名,如运载火箭家族被命名为“长征”,卫星平台被命名为“东方红”、科学探测卫星系列命名为“实践”等等。
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文宝曾在2011年的一篇演讲中表示:“面对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面对工程未来美好的宏伟蓝图,我们感到,中国载人航天应当有一个更加鲜明、富有特色的标识,未来中国空间站应当有一个更加响亮、鼓舞人心的名称”[13][14][15][16]。同年4月,为满足技术管理和对外宣传的需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开展了中国空间站征名活动,对社会公开征集空间站及其各个组成舱段的名称[17]。
2013年10月31日,经过公众的投稿、投选,同时结合科研人员与专家的意见,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正式对外宣布了空间站工程各航天器系统的命名选取结果[18]:
- 中国的空间实验室系列被命名为“天宫”:寓意来自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天庭”,该系列中包括此时早已发射并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以及还在计划中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后取消)。
- 中国载人空间站整体名称仍为“天宫”:“天宫”这个名称原本并未出现在空间站初选的30个名字中,但由于这个名字自“天宫一号”以来一直受到大众及科技工作者的好评,评委会最终决定沿用“天宫”一名作为载人空间站的整体名称,但后面不再加序号[17]。
- 货运飞船被命名为“天舟”:原本“天梭”、“鲲鹏”等名称较天舟排名更为靠前[19][20][21],但“天舟”一名因与“神舟”和“天宫”名称的对应性最终脱颖而出[22],该名称寓意为“往来天地的星汉之舟”[23]。
- 核心舱、实验舱Ⅰ、以及实验舱Ⅱ分别被命名为“天和”、“问天”和“巡天”。
2016年4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一次座谈会上表示,原定由实验舱Ⅱ承担的天文观测功能将改为由独立的光学舱承担,并命名为“巡天”;而实验舱Ⅱ的名称则被改为“梦天”[24]。
任务目标
天宫空间站是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目标是建成和运营近地载人空间站,使中国能独立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 显著提升中国在国际科学技术领域的影响力[3]。具体任务包括[3]:
- 建造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长期在轨可靠运行的空间站
- 保证航天员长期連續在轨健康生活
- 开展多领域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发展历程
立项
201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启动载人空间站工程。首个目标是2016年前后,研制并发射8吨级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以及货运飞船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5],此即“第二步”的第二阶段,以2017年4月天舟一号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为标志结束[26]。后个目标是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基本模块为20吨级舱段组合的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空间技术平台,这个即为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中的“第三步”,也就是后来得到正式命名的“天宫”空间站工程[25]。
构型演变
2011年4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中国空间站征名活动中正式公布中国空间站将采用三舱基本构型,由一段核心舱、两段实验舱组成[27]。其中核心舱全长约18.1米(后缩减为16.6米),实验舱每个长约14.4米(后增长为17.9米),三舱最大直径均为约4.2米,发射质量均为20-22吨[28][29]。根据官方提供的图片,该早期方案中的核心舱与太阳翼的外形与和平号空间站十分相似[30]。2013年征名活动结果公布时,官方揭示实验舱Ⅱ将搭载中国的天文望远镜,因而命名为“巡天”[31]。
2012年3月,中国空间站完成了立项综合论证转入方案设计阶段,首先将空间站组合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方案设计,得到对各组成舱段的技术要求,然后再据此开展各舱段方案设计[32]。
2014年6月,中国空间站结束方案设计阶段工作,转入初样研制阶段,首先开展了天宫空间站系统详细方案设计,然后各舱段并行开展详细方案设计和试验测试验证工作[32]。
2016年4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原定由实验舱Ⅱ搭载的天文望远镜将被分离为一个单独的舱段,与空间站共轨飞行,原本的传统太阳翼也被更先进高效的柔性太阳翼所取代[30]。2018年11月,改进后的天和核心舱的完整模型在珠海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展出[33]。
前期准备
2018年5月,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其中为了满足空间站工程任务需要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两个类别[34]。2020年5月5日18时00分,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升空并将载荷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随之开启[35]。2020年10月1日,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结束,共有18名预备航天员(含1名女性)最终入选,包括7名航天驾驶员、7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4名载荷专家[34]。
发射前
2020年,为验证中国空间站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空间站组合体的各飞行器之间接口的协调性,天和核心舱、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以及天舟货运飞船、神舟飞船在天津航天城组织了五舱联试,联试持续了100多天,每艘船测试1000~2000个小时[36][37]。
中国空间站各舱段在初样阶段和正样阶段,分别进行了力学试验、热试验、三舱联试试验和舱段转位专项试验等大型试验[32]。
2019年9月,天和核心舱完成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32]。
2020年12月,问天实验舱完成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32]。
2021年4月,梦天实验舱完成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32]。
2021年1月,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空间应用系统核心舱任务产品分别顺利通过载人航天工程主管部门组织的出厂评审[38]。2月22日,执行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与先期已运抵的天和核心舱一起按计划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39]。4月23日,天和核心舱与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的组合体被顺利转运至发射区[40]。
发射与建造
中国空间站建设于2021年4月正式开工,规划的11项任务包括3次模块发射、4次载人飞行和4次自主货运飞行。 2021 年 4 月 29 日,空间站首个组成部分天河核心舱由长征五号乙火箭从文昌飞船发射场发射升空。 2021年5月29日,天舟二号自主货运飞船发射至天和核心舱,为神舟十二号乘员组发射,负责测试天河各项系统,为未来运行做准备。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团队与空间站对接,成为天宫站首批访客。 首次乘员任务开始了核心舱的检查和关键技术的验证。 2021 年 7 月 4 日,刘伯明和汤洪波穿着升级版的中国飞天宇航服开始了他们的首次太空行走,为空间站配备了舱外活动 (EVA) 设备,例如脚部约束装置和 Chinarm 站立平台。 神舟十二号指挥官聂海胜留在站内测试机械臂动作。 刘伯明和聂海胜于2021年8月20日完成第二次太空行走,在空间站外安装了各种装置,包括热控系统、全景相机等设备。 2021年9月16日,神舟十二号乘员进入返回飞船,从天河出坞。 在离开轨道之前,机组人员进行了各种径向交会 (R-Bar) 机动以环绕空间站飞行。 他们在从不同角度接近天河的同时测试了制导系统并记录了照明情况。 机组人员当天降落在内蒙古戈壁滩。 一个月前抵达发射场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立即开上发射台,开始执行下一次补给任务。
关键技术验证阶段
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是空间站建造与发展过程的首个阶段。
- 天和核心舱装备的柔性太阳翼展开过程效果图,核心舱的部署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开始(2021年4月29日)
- 神舟十二号任务期间的天宫空间站构型,此时空间站共对接有1艘载人飞船和1艘货运飞船,其中左边为神舟十二号,右边是天舟二号(2021年6月17日)
- 神舟十三号任务期间的天宫空间站构型,此时空间站共有3艘航天器停泊,其中包括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以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两艘货运飞船在轨期间曾被用于进行转位试验以为即将开始的空间站建造阶段做准备(2021年10月15日)
建造阶段
空间站建造阶段是空间站建造与发展过程的第二个阶段。
- 问天实验舱与空间站主体完成对接之后的构型,此时问天实验舱尚未转位至节点舱的横向停泊口(2022年7月24日)
- 问天舱完成转位之后的天宫空间站构型(2022年9月30日)
- 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主体完成对接之后的构型(2022年11月1日)
- 梦天舱完成转位之后的天宫空间站构型,标志着空间站一期建造工程的全面完成(2022年11月3日以后)
二期工程
发射并对接扩展舱段,扩展舱段为多功能节点舱。
构型
构型图示
问天 小机械臂 | 天和 主机械臂 | ||||||||||||||||||||||||||||||||||||||||||||
太阳能帆板 | 太阳能帆板 | 后向对接口 | 太阳能帆板 | 太阳能帆板 | |||||||||||||||||||||||||||||||||||||||||
问天 实验舱Ⅰ | 天和 核心舱 | 梦天 实验舱Ⅱ | |||||||||||||||||||||||||||||||||||||||||||
太阳能帆板 | 核心舱出舱口 | 前向对接口 | 径向对接口 | 太阳能帆板 | |||||||||||||||||||||||||||||||||||||||||
实验舱出舱口 | 载荷气闸舱 | ||||||||||||||||||||||||||||||||||||||||||||
扩展构型(“十”字形)
在天宫空间站的基本构型成功组建后,可根据需求以核心舱前端的預留接口为基础进行舱段扩充。目前其具体細節均尚未確定,但根据官方公布的有限信息来看,基本可以确认将会在现有的丁字构型的基础上增加論證中的新技術舱段[52]。
此前坊间盛传中国空间站将通过改造使用已发射三舱的备份舱段来增建组成空间站“干”字型的扩展构型[53][54][55]。在该设想方案中,三段扩展舱处于核心舱的前端,组成小“T”字型。首先扩展舱A后端与核心舱前端对接成十字型,扩展舱B和C与扩展舱A前端的左右处对接成干字型。载人飞船再对接于扩展舱的正前端。另可依据需求增配第二艘载人飞船以备紧急返回使用,对接于核心舱前端下方。长期乘航天员人数提高到6人以上,达成长久不断续的空间常驻,各艙模塊也可以汰舊換新,其最大规模可达180吨。除该方案之外也有过对中意合作建造扩展舱段的说法[56][57]。
对于扩展舱段的外观细节的首次官方透露是在航天新征程全网主题活动于2022年12月20日公布的一期《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系列思政课[58],从视频中出现的CG画面可以看出该舱段是一种节点舱,但其结构却近似现有的天和核心舱,设计上同样可分为大柱段和小柱段[59]。其后又于2023年2月24日中举办的“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开幕式中披露更多信息,称其为“具备节点舱功能的多功能舱段”[60]。
- 多功能节点舱:尚未命名,增加額外五个对接/停泊口。
构型图示
载荷平台 | 载荷平台 | ||||||||||||||||||||||||||||||||||||||||||||||||||||||
后向对接口 | |||||||||||||||||||||||||||||||||||||||||||||||||||||||
太阳能帆板 | 小机械臂 | 天和核心舱 | 大机械臂 | 太阳能帆板 | |||||||||||||||||||||||||||||||||||||||||||||||||||
太阳能帆板 | 问天实验舱 | 节点舱 | 梦天实验舱 | 太阳能帆板 | |||||||||||||||||||||||||||||||||||||||||||||||||||
太阳能帆板 | 出舱口 | 径向对接口 | 太阳能帆板 | ||||||||||||||||||||||||||||||||||||||||||||||||||||
载荷平台 | 多功能节点舱 | 载荷平台 | |||||||||||||||||||||||||||||||||||||||||||||||||||||
侧向对接口 | 侧向对接口 | ||||||||||||||||||||||||||||||||||||||||||||||||||||||
径向对接口 | 前向对接口 | 径向对接口 | |||||||||||||||||||||||||||||||||||||||||||||||||||||
空间站组件
舱段
模拟图 | 组件名称 | 发射时间及COSPAR ID | 运载火箭及序列号 | 对接日期及位置 | 运营时长 | 对接时神舟飞船乘组 | 长度 | 直径 | 质量 | 生活空间 | 太阳翼面积 | 实物图像 |
---|---|---|---|---|---|---|---|---|---|---|---|---|
天和核心舱 | 2021年4月29日 11:23:15 2021-035A |
长征五号B Y2 | (首个舱段) | 1139天(截至2024年6月11日) | (无) | 16.6(54英尺) | 4.2米 (大柱段) 2.8米 (小柱段) |
22.5吨 | 51立方米 | 134平方米 | ||
取名自热门候选名称天枢与太和,寓意天地人和。天和核心舱由节点舱、小柱段、大柱段、后端通道及资源舱组成,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负责空间站组合体的统一管理和控制,配置大机械臂。舱内安装3个科学实验机柜和1个应用任务公用支持机柜,舱外预留载荷挂点。核心舱配备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用于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等飞行器与其交会对接和停靠,接纳航天员长期访问和物资补给,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4][61]。 | ||||||||||||
问天实验舱 | 2022年7月24日 14:22:32 2022-085A |
长征五号B Y3 | 2022年7月25日 天和前→Ⅳ象限 2022年9月30日 |
688天(截至2024年6月11日) | 神舟十四号 | 17.88(58.7英尺) | 4.2米 | 23.2吨 | 39立方米 | 276平方米 | ||
实验舱之一,备份核心舱部分关键平台功能,具备空间站统一管理和控制能力,配备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舱。开展密封舱内及舱外载荷实验,配置实验舱机械臂对舱外实验载荷进行操作[61]。 | ||||||||||||
梦天实验舱 | 2022年10月31日 15:37:23 2022-143A |
长征五号B Y4 | 2022年11月1日 天和前→Ⅱ象限 2022年11月3日 |
589天(截至2024年6月11日) | 神舟十四号 | 17.88(58.7英尺) | 4.2米 | 约23吨 | 32立方米 | 276平方米 | ||
实验舱之一,用于开展密封舱内和舱外载荷实验,配置货物气闸舱用于载荷及设备进出舱[61]。 |
共轨飞行器
目前天宫空间站共规划了1个共轨飞行模块,即“巡天光学舱”(又称巡天太空望远镜),
模拟图 | 名称 | 发射日期 | 运载火箭及序列号 | 运营时长 | 长度 | 直径 | 质量 | 备注 |
---|---|---|---|---|---|---|---|---|
巡天光学舱 | 2026年(计划) | 长征五号B Y5(预计) | >10年[62] | 14(46英尺)[63] | 4.5米(15英尺) | 15,500(34,200磅)[63] | 与天宫空间站共轨飞行并定期对接以进行维护保养和升级 | |
巡天空間望遠鏡視野極為寬闊,視場達到1.1x1.2平方度。在成像和哈勃相當的情況下,其视场可达到哈勃望远镜的300-350倍,為了能夠接收廣闊視場的信息,巡天空間望遠鏡在第一代巡天相機上,安置了30塊探測器,總像素達到25億。[64] |
机械臂
天宫空间站现时配置了共4套机械臂,其中除了问天、梦天实验舱所搭载的2套用于舱位转移的空间站转位机构之外,剩余的核心舱大机械臂(即“天和机械臂”)和实验舱小机械臂均可用于支持舱外作业及协助航天员出舱活动等任务,两者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连接形成联臂以进行一些远距离高精度的舱外作业。
核心舱机械臂
天和核心舱配置的机械臂是目前中国同类航天产品中复杂度最高、规模最大、控制精度最高的空间智能机械系统。其展开长度为10.2米,最多能承载25吨的重量。其肩部设置了3个关节、肘部设置了1个关节、腕部设置了3个关节,每个关节对应1个自由度,具有七自由度的活动能力。[65]机械臂可承担的任务包括:
- 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
- 舱段转位
- 舱外货物搬运
- 舱外状态检查
- 舱外大型设备维护
核心舱机械臂还具备“爬行”功能,通过末端执行器与目标适配器对接与分离,同时配合各关节的联合运动,从而实现在舱体上的爬行转移[65]。
- 空间站装备的10米级长核心舱大机械臂
- 地面测试中的核心舱机械臂
实验舱小机械臂
问天实验舱配置了一个小机械臂。该臂长度约为5米,也有7个自由度,可与核心舱的大机械臂通用适配器[66]。相比天和核心舱的大机械臂,小机械臂负载能力约为大臂的1/8,但末端定位精度更高,位置精度优于大臂的五倍,姿态精度优于大臂的两倍,是目前全世界精度最高的空间站机械臂[66],能够完成精度要求更高的精细操作[67]。除此之外,小机械臂还能与大机械臂形成组合机械臂,可以覆盖更广的舱外作业范围,完成设备在舱外载荷平台上的安装。[67]
转位装置
两个实验舱前方各配置一个转位机构,用以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转位基座配合将实验舱以平面式转位方式转移到天和核心舱的侧向停泊口。转位机构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能对23吨重的实验舱进行移动操作,并通过缓冲耗能装置实现精准定位。[68]
中国空间站的首次转位操作由问天实验舱在2022年9月30日完成,这是世界首次以平面式转位方案完成航天器的转位动作。[69]
对接系统
天宫空间站上所使用的对接机构曾在空间实验室阶段进行过相关测试。它的对接通道直径约为800 mm(31英寸)[70][71],标准对接机构的质量为310千克,被动对接机构的质量则为200千克[72]。虽然其在技术上主要基于俄罗斯的APAS-89/APAS-95对接系统的设计(NASA称之为APAS对接机构的一种“克隆”[73]),但有关中国的对接机构标准与国际空间站上基于APAS标准的一系列对接机制之间是否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则一直存在较为矛盾的说法[74][75][76]。
柔性太阳电池翼
天宫空间站首次采用了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电池翼,其中天和核心舱的单翼翼展为12.6米,双翼展开面积可达134平方米,是柔性太阳翼首次应用于中国航天器上,有着体积小、展开面积大、功率重量比高的特点,可在低轨道上为空间站供能十年[78][79]。
而两个实验舱的柔性太阳翼则更为巨大。问天实验舱的太阳翼全部展开后的翼展超过55米,每侧的太阳翼展开面积超100平方米,每天平均发电量超过430度[80]。天和核心舱的太阳翼未来将被分别转移到两个实验舱资源舱的尾部,空间站的发电工作将全部交由实验舱完成[80]。
- 展示于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天和核心舱等比例模型上的太阳翼
- 天和核心舱装备的柔性太阳翼展开之后的状态。
- 问天实验舱柔性太阳翼,单翼展开长度达27米。
霍尔电推进发动机
天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配置了四台霍尔电推进发动机,这是人类载人航天器上首次使用电推进,电推进具有比冲高的优势并且能够根据需要适时启动并长期运行,可大大降低空间站用于轨道维持的燃料消耗。[81]
技术应用及分系统
测控通信系统
为了保证航天员与地面测控站间通信的实时畅通,空间站使用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第三代中继终端产品,通过与中继卫星天链一号和天链二号建立中继链路,实现中继通信。该终端采用了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在保证传输信号质量的同时,方便航天员维修更换。[82]
业余无线电载荷
CSSARC是中国空间站的业余无线电有效载荷,由中国无线电协会业余无线电分会(CRAC)、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ASES)和哈尔滨工业大学(HIT)提出。安装在梦天实验仓仓壁。 有效载荷的第一阶段能够利用甚高频(VHF)/超高频(UHF)业余无线电波段提供以下功能:
- V/V或U/U机组乘员语音;
- V/U或U/V FM中继转发器;
- V/V或U/U 1k2 AFSK中继器数字;
- V/V或U/U SSTV或数字图像。
该有效载荷将为全世界的无线电爱好者提供资源,以便与机上的宇航员进行联系或相互交流。它还将发挥激励学生追求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兴趣和职业的作用,并鼓励更多的人对业余无线电感兴趣。[83]
序号 | 频率 | 模式 | 应用方向 | 上行链路(MHz) | 下行链路(MHz) |
---|---|---|---|---|---|
1A | V/V | NFM | 机组人员语音 | 145.850 | 145.985 |
1B | U/U | NFM | 机组人员语音 | 435.050 | 436.510 |
2A | V/U | NFM | FM中继转发器 | 145.875 | 436.510 |
2B | U/V | NFM | FM中继转发器 | 435.075 | 145.985 |
3A | V/V | AFSK-FM | AFSK频移键控 | 145.825 | 145.825 |
3B | U/U | AFSK-FM | AFSK频移键控 | 437.550 | 437.550 |
4A | V/V | SSTV-FM | 慢扫描电视 | 145.850 | 145.985 |
4B | U/U | SSTV-FM | 慢扫描电视 | 435.050 | 436.510 |
科学实验柜
科学实验柜安装在空间站的密封加压舱中[85],目前密封舱内为载荷提供25个实验机柜空间,这些机柜则可在轨更换和滚动使用。
图片 | 实验柜名称 | 所在加压舱 | 学科方向 | 功能 | 备注 |
---|---|---|---|---|---|
人系统研究机柜 | 天和核心舱 | 航天医学 | [86] | ||
医学样本分析与 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 |
航天医学 共用支持 |
[87] | |||
无容器材料实验柜 | 空间材料科学 | [87] | |||
生命生态实验柜 | 问天实验舱 | 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 [88] | ||
生物技术实验柜 | 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 [88] | |||
科学手套箱与低温存储柜 | 共用支持 | [88] | |||
变重力科学实验柜 | 共用支持 | 该实验柜主要由两个离心机、监控系统、照明系统和定子控制器以及实验柜控制器和热控抽屉等部分所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在提供在轨变重力,即在轨微重力环境的基础之上,模拟出0.01g到2g的重力范围内不同的可控重力环境。该机柜支持与重力相关的多类科学实验,包括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和燃烧科学等实验的不同重力效应与响应机制研究[89]。 | [88] | ||
流体物理实验柜 | 梦天实验舱 | 微重力流体科学与燃烧科学 | [90] | ||
两相系统实验柜 | 微重力流体科学与燃烧科学 | [90] | |||
燃烧科学实验柜 | 微重力流体科学与燃烧科学 | [90] | |||
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 | 空间材料科学 | [90] | |||
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 | 微重力基础物理 | 该实验柜是中国的首个微重力超冷原子物理实验平台。在轨运行期间将开展诸如高温超导机理、拓扑相变、量子精密测量、标准模型检验等重大物理问题的研究[91]。 | [90] | ||
高精度时频实验柜 | 微重力基础物理 | [90] | |||
在线维修装调操作柜 | 共用支持 | [90] | |||
航天基础试验机柜 | 航天新技术 | [92] |
目前对接/停泊情况
飞船 | 类型 | 位置 | 到达 (UTC+8) | 脱离 (计划) | |
---|---|---|---|---|---|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 | 载人 | 天和核心舱 前向对接口 | 2024年4月26日03时32分 | 2024年10月(预计) | |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 | 载货 | 天和核心舱 后向对接口 | 2024年1月18日01时46分 | 2024年(预计) | |
发射场系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最早建造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唯一被用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及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射工作。文昌航天发射场作为中国最新建成、最先进的航天发射场,承担了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系列与长征五号系列的发射工作。
和此前唯一用于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比,天宫空间站的主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采用了“新三垂模式”,将前端测发控设备安装在活动发射平台内,仅一次对接就可完成箭地连接工作,比采用“旧三垂模式”的火箭在发射区的射前准备时间缩短了3天[93]。
运载火箭系统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从2012年开始按中国运载火箭研制流程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要求立项研制,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按照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思想设计,通过移去芯二级和级间段并延长整流罩等发展而来的一款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整流罩长达20.5米,直径5.2米,为中国火箭之最,足以容纳下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的核心舱段,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5吨,达到了发射空间站舱段的要求[94]。
2018年11月,长征五号B通过初样转试样研制阶段评审,进入试样研制阶段。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于2019年4月完成第一个部段级产品,7月开始总装,11月总装完成,并于2020年5月5日首飞成功。[95]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4]。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问天实验舱[96]。
飞船系统
神舟飞船早期型并没有设计对接机构,轨道舱的尽头是附加段,安装有各种科学设施。2005年底,神舟八号首次对接缓冲试验在上海成功[97]。2011年,第一艘量产型神舟飞船神舟八号发射成功,并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自2011年至2016年,第一批次4艘量产型神舟飞船先后完成了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实现最长驻留30天。
2017年11月解放军报的报道中表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当时已经开始研制第二批次的神舟飞船,相较于第一批次,包含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比如将天舟一号上已经实现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移植到载人飞船上[98]。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99]。
运行
时间线
载人任务
- 任务状态: 执行中任务 、 待执行任务
任务 | 乘组人员 | 乘组照片 | 发射 (UTC+8) |
对接 (UTC+8) |
脱离 (UTC+8) |
返回 (UTC+8) |
备注 |
---|---|---|---|---|---|---|---|
神舟十二号 长征二号F/G 遥十二[102] |
聂海胜 刘伯明 汤洪波[103] |
2021年6月17日 09:22[104] |
2021年6月17日 15:54 前向对接[105] |
2021年9月16日 08:56[106] |
2021年9月17日 13:34[107] |
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 |
神舟十三号 长征二号F/G 遥十三[108] |
翟志剛 王亚平 叶光富[109] |
2021年10月16日 00:23[110] |
2021年10月16日 06:56 径向对接[111] |
2022年4月16日 00:44[112] |
2022年4月16日 09:56[113] |
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 |
神舟十四号 长征二号F/G 遥十四[114] |
陈冬 刘洋 蔡旭哲[115] |
2022年6月5日 10:44[116] |
2022年6月5日 17:42 径向对接[117] |
2022年12月4日 11:01[118] |
2022年12月4日 20:09[119] |
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 |
神舟十五号 长征二号F/G 遥十五[120] |
费俊龙 邓清明 张陆[121] |
2022年11月29日 23:08[122] |
2022年11月30日 05:42 前向对接[123] |
2023年6月3日 21:29 |
2023年6月4日 06:33[124] |
与神舟十四号在轨交接工作5天。 | |
神舟十六号 长征二号F/G 遥十六 |
景海鹏 朱杨柱 桂海潮 |
2023年5月30日 09:31 |
2023年5月30日 16:29 径向对接 |
2023年10月30日 20:37 |
2023年10月31日 08:11 |
與神舟十五號在軌交接工作5天 | |
神舟十七号 长征二号F/G 遥十七 |
汤洪波 唐胜杰 江新林 |
2023年10月26日 11:14 |
2023年10月26日 17:46 前向对接 |
2024年4月30日 8:43 |
2024年4月30日 17:46 |
與神舟十六號在軌交接工作5天 | |
神舟十八号 长征二号F/G 遥十八 |
叶光富 李聪 李广苏 |
2024年4月25日 20:59 |
2024年4月26日 03:32 径向对接 |
待定 | 待定 | 與神舟十七號在軌交接工作5天 | |
神舟十九号 | 计划2024年[125] | 计划2024年 前向对接 |
待定 | 待定 |
截至2023年10月 ,天宫空间站任务已经执行了6次载人发射任务,有17名航天员访问过空间站。未来将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宇航员参与载人任务[126] 。
舱外活动列表
序号 | 航天任务 | 航天员 | 出舱舱段 | 开始时间 (UTC+8) |
结束时间 (UTC+8) |
时间长度 | 工作内容 |
---|---|---|---|---|---|---|---|
1 | 神舟十二号 第1次 |
刘伯明, 第2次[註 1] 汤洪波, 第1次 |
天和核心舱 | 2021年7月4日 08:11 |
2021年7月4日 14:57 |
6小时46分钟 | 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128][129] |
2 | 神舟十二号 第2次 |
聂海胜, 第1次 刘伯明, 第3次 |
2021年8月20日 08:38 |
2021年8月20日 14:33 |
5小时55分钟 | 舱外扩展泵组安装、全景相机D抬升等[130][131] | |
3 | 神舟十三号 第1次 |
翟志刚, 第2次[註 1] 王亚平, 第1次 |
2021年11月7日 18:51 |
2021年11月8日 01:16 |
6小时25分钟 | 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舱外典型动作测试等[132][133] | |
4 | 神舟十三号 第2次 |
翟志刚, 第3次 叶光富, 第1次 |
2021年12月26日 18:44 |
2021年12月27日 00:55 |
6小时11分钟 | 全景相机C抬升、舱外作业点脚限位器安装及相关工效验证、携物转移验证等[134][135] | |
5 | 神舟十四号 第1次 |
陈冬, 第1次 刘洋, 第1次 |
问天实验舱 | 2022年9月1日 18:26 |
2022年9月2日 00:33 |
6小時7分钟 | 问天舱扩展泵组安装、问天舱全景相机抬升、舱外自主应急返回验证等[136][137] |
6 | 神舟十四号 第2次 |
陈冬, 第2次 蔡旭哲, 第1次 |
2022年9月17日 13:35 |
2022年9月17日 17:47 |
4小时12分钟 | 舱外助力手柄安装、载荷回路扩展泵组安装、舱外救援验证等[138][139] | |
7 | 神舟十四号 第3次 |
陈冬, 第3次 蔡旭哲, 第2次 |
2022年11月17日 11:16 |
2022年11月17日 16:50 |
5小时34分钟 | 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天和核心舱与梦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安装、问天实验舱全景相机A抬升和小机械臂助力手柄安装等[140][141] | |
8 | 神舟十五号 第1次 |
费俊龙, 第1次 张陆, 第1次 |
2023年2月9日 17:10 |
2023年2月10日 00:16 |
7小时6分钟 | 舱外扩展泵组安装、跨舱线缆安装接通、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安装等[142][143][144][145] 时间长度 ≥ 27 小时[146] | |
9 | 神舟十五号 第2次 |
费俊龙, 第2次 张陆, 第2次 |
2023年2月28日 | 2023年2月28日 | |||
10 | 神舟十五号 第3次 |
费俊龙, 第3次 张陆, 第3次 |
2023年3月30日 | 2023年3月30日 | |||
11 | 神舟十五号 第4次 |
费俊龙, 第4次 张陆, 第4次 |
2023年4月15日 | 2023年4月15日 | |||
12 | 神舟十六号 第1次 |
景海鹏, 第1次 朱杨柱, 第1次 |
2023年7月20日 13:45 |
2023年7月20日 21:40 |
7小时55分钟 | 核心舱全景相机B在轨支架安装及抬升、梦天舱全景相机A和B解锁及抬升[147] | |
13 | 神舟十七号 第1次 |
汤洪波, 第2次 唐胜杰, 第1次 |
2023年12月21日 14:10 |
2023年12月21日 21:35 |
7小时25分钟 | 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148] | |
14 | 神舟十七号 第2次 |
汤洪波, 第3次 江新林, 第1次 |
2024年3月2日 05:40 |
2024年3月2日 13:32 |
7小时52分钟 | 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维修工作,评估分析太阳翼发电性能状态,对空间站舱体状态进行了巡检[149] | |
15 | 神舟十八号 第1次 |
叶光富, 第2次 李广苏, 第1次 |
2024年5月28日 10:35 |
2024年5月28日 18:58 |
8小时23分钟 | 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150] |
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号乘组中的刘伯明、汤洪波执行了在天宫空间站的首次舱外活动,总时长6小时46分钟[151]。 截至2024年3月 ,天宫空间站已经进行了14次出舱活动。
无人任务
- 发射状态: 执行中任务 、 待执行任务
任务 | 发射载具 | 发射 (UTC+8) |
对接 (UTC+8) |
脱离 (UTC+8) |
再入/返回 (UTC+8) |
备注 |
---|---|---|---|---|---|---|
天和核心舱 | 长征五号B 遥二[152] |
2021年4月29日 11:23[153] |
2021年4月29日 抵达预定轨道[153] |
天宫空间站组件 | ||
天舟二号 | 长征七号 遥三[154] |
2021年5月29日 20:55[155] |
2021年5月30日 05:01[156] 后向对接 |
2021年9月18日 10:25[157] |
2022年3月31日 18:40[158] |
完成了机械臂转位试验[159]、 手控遥操作对接试验[160]、 货运飞船与空间站2小时快速交会试验[158] |
2021年9月18日 14:25左右[157] 前向对接 |
2022年1月6日 06:12[159] | |||||
2022年1月6日 06:59[159] 前向对接 |
2022年1月8日 5:55左右[160] | |||||
2022年1月8日 07:55[160] 前向对接 |
2022年3月27日 15:59[161] | |||||
天舟三号 | 长征七号 遥四[162] |
2021年9月20日 15:10[163] |
2021年9月20日 22:08[164] 后向对接 |
2022年4月20日 05:02[165] |
2022年7月27日 11:31[166] |
6.6吨,有女性用品[167] |
2022年4月20日 09:06[165] 前向对接 |
2022年7月17日 10:59[168] | |||||
天舟四号 | 长征七号 遥五[169] |
2022年5月10日 01:56[170] |
2022年5月10日 08:54[171] 后向对接 |
2022年11月9日
14:55[172] |
2022年11月15日
7:21[173] |
6.2吨[174] |
问天实验舱 | 长征五号B 遥三[175] |
2022年7月24日 14:22[176] |
2022年7月25日 03:13[177] 前向对接 |
2022年9月30日 11:44左右[178] |
不適用 | |
2022年9月30日 12:44[178] 节点舱Ⅳ象限 |
天宫空间站组件 | |||||
梦天实验舱 | 长征五号B 遥四[179] |
2022年10月31日 15:37[180] |
2022年11月1日 04:27[181] 前向对接 |
2022年11月3日 08:32左右[182] |
不適用 | |
2022年11月3日 09:32[182] 节点舱Ⅱ象限 |
天宫空间站组件 | |||||
天舟五号 | 长征七号 遥六[183] |
2022年11月12日 10:03[184] |
2022年11月12日 12:10[185] 后向对接 |
2023年5月5日 15:26[186] |
2023年9月12日 09:13[187] |
创造航天器与在轨运行空间站交会对接的最短时间世界记录(2小时07分)[188] 撤离后独立在轨飞行33天 |
2023年6月6日 03:10 前向对接 |
2023年9月11日 16:46[189] |
|||||
天舟六号 | 长征七号 遥七 |
2023年5月10日 21:22[190] |
2023年5月11日 05:16[191] 后向对接 |
2024年1月12日 16:02[192] |
2024年1月19日 20:37[193] |
|
天舟七号 | 长征七号 遥八 |
2024年1月17日 22:49[194] |
2024年1月18日 01:46[195] 后向对接 |
待定 | 待定 | |
天舟八号 | 长征七号 遥九 |
计划2024年[196] | 计划2024年 后向对接 |
待定 | 待定 |
除了空间站舱段的在轨组装之外,天宫空间站的无人发射任务主要是天舟货运飞船的定期在轨货物补给任务,自天舟三号起发射频率通常保持在每年1至2次[197]。
工作人員時間段
大事件
2021年
时间 (UTC+8) | 事件 | 备注 |
---|---|---|
2021年4月29日 11时23分 |
天和核心舱发射 | 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11时31分,天和核心舱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12时36分,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任务取得成功,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201] |
2021年5月29日 20时55分 |
天舟二号发射 | 于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完成对接[202][203] |
2021年6月17日 09时22分 |
神舟十二号发射 | 乘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天宫空间站首次航天员进驻[204][99][205] |
2021年6月17日 15时54分 |
神舟十二号成功与天和核心舱核心舱前向端口对接 | 首次在载人任务中进行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204][99][205] |
2021年6月17日 18时48分 |
神舟十二号乘组成功进入天和核心舱 | [204][99][205] |
2021年7月4日 14时57分 |
神舟十二号首次出舱活动 | 出舱人员:刘伯明 、汤洪波[206] |
2021年8月20日 8时38分 |
神舟十二号第二次出舱活动 | 出舱人员:刘伯明 、聂海胜[207] |
2021年9月16日
8时56分 |
神舟十二号脱离天宫空间站;并返航 | 2021年9月16日上午8时56分,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随后,神舟十二号开始与天和核心舱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并于同日13时38分完成。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着陆东方着陆场,完成任务。[208] |
2021年9月20日 15时10分 |
天舟三号发射 | 于2021年9月20日22时08分,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组合体的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完成交会对接。[209] |
2021年9月23日 | 霍尔电推进子系统在轨点火测试 | 首次在载人航天器上使用霍尔推进器[210] |
2021年10月16日 00时23分 |
神舟十三号发射 |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211]6时56分与中国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212] |
2021年11月8日 01时16分 |
神舟十三号首次出舱活动 | 出舱人员:翟志刚 、王亚平(中國首次女性太空漫步) |
2021年12月9日 15时40分 |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 | 授課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213] |
2021年12月27日 00时55分 |
神舟十三号第二次出舱活动 | 出舱人员:翟志刚 、叶光富 |
2022年
时间 (UTC+8) | 事件 | 备注 |
---|---|---|
2022年3月23日 15时40分 |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 | 授課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三次进行太空授课。[214] |
2022年4月10日 03时00分 |
天宫课堂“美国分校”开讲 | 授課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是中国航天员第四次进行太空授课,历史性第一次对美国民众授课[215] |
2022年4月16日
0时44分 |
神舟十三号脱离天宫空间站;并返航 | 2022年4月16日0时44分,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216]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着陆东方着陆场,完成任务。[217] |
2022年5月10日 01时56分 |
天舟四号发射 | 于2022年5月10日08时54分,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三号组合体的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完成交会对接[218][219] |
2022年6月5日 10时44分 |
神舟十四号发射 |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乘组:陈冬、刘洋、蔡旭哲。17时42分与中国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 |
2022年7月24日 14时22分 |
问天实验舱发射 |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220] |
2022年9月1日 18时26分 |
神舟十四号首次出舱活动 | 出舱人员:陈冬、刘洋 |
2022年9月6日 | “天宮對話”非洲青少年 | 解說員:陳冬、劉洋、蔡旭哲[221] |
2022年9月17日 13时35分 |
神舟十四号第二次出舱活动 | 出舱人员:陈冬、蔡旭哲 |
2022年9月30日 12时44分 |
问天实验舱转位 | 经历一个小时左右的天地协同,问天实验舱从最初对接位置(天和前向对接口)转位至永久性停泊口。完成转位后的天宫空间站整体以“L”构型运行[222]。 |
2022年10月12日 16时01分 |
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 | 授課人:陳冬、劉洋、蔡旭哲,这是中国航天员第四次进行太空授课[223]。 |
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 | 梦天实验舱发射 |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224]。 |
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 | 梦天实验舱转位 | 梦天实验舱已按计划实施转位,梦天实验舱从最初对接位置(天和前向对接口)转位至永久性停泊口。完成转位后的天宫空间站整体以“T”构型运行[225]。 |
2022年11月3日15时12分 | 神舟十四号乘组成功进入梦天实验舱 | [226] |
2022年11月12日 10时03分 |
天舟五号发射 | 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2日12时10分,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交会对接完成后,天舟五号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227] |
2022年11月17日 11时16分 |
神舟十四号第三次出舱活动 | 出舱人员:陈冬、蔡旭哲 |
2022年11月29日
23时08分 |
神舟十五号发射 |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乘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6]。11月30日5时42分与中国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228]。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十五号乘组在空间站节点舱的两侧同时打开舱门并顺利完成中国史上的首次“太空会师”[229]。 |
2022年12月4日
11时01分 |
神舟十四号脱离天宫空间站;并返航 | 2022年12月4日11时01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230]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31] |
2023年
时间 (UTC+8) | 事件 | 备注 |
---|---|---|
2023年2月9日 17时10分 |
神舟十五号首次出舱活动 | 出舱人员:费俊龙、张陆 |
2023年3月2日 | 神舟十五号第二次出舱活动 | 出舱人员:费俊龙、张陆[232] |
2023年3月30日 | 神舟十五号第三次出舱活动 | 出舱人员:费俊龙、张陆[233] |
2023年4月15日 | 神舟十五号第四次出舱活动 | 出舱人员:费俊龙、张陆[234] |
2023年4月20日 | “天宮對話”非洲青少年 | 解說員:费俊龙、邓清明、张陆 |
2023年5月5日
15时26分 |
天舟五号分离天宫空间站 | 2023年5月5日15时26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转入独立飞行阶段。[235] |
2023年5月10日 21时22分 |
天舟六号发射 | 于北京时间2023年5月11日5时1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236] |
2023年5月30日 9时31分 |
神舟十六號發射 | 2023年5月30日早上9時3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飛船進入預定軌道。本次任務為首個同時包含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與載荷專家三類太空人的乘組。[237]16时29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238]18时22分乘组进驻天宫空间站,与神舟十五号乘组会合。[239] |
2023年6月3日
21时29分 |
神舟十五号脱离天宫空间站;并返航 | 2023年6月3日21时29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 |
2023年6月6日
03时10分 |
天舟五号再次对接天宫空间站 | 2023年6月6日03时10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再次成功对接于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240] |
2023年7月20日 13时45分 |
神舟十六号首次出舱活动 | 出舱人员:景海鹏、朱杨柱 |
2023年9月21日 15时45分 |
“天宫课堂”第四课開講[241] | 授課人: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 |
2023年10月26日 11时14分 |
神舟十七號發射 | 2023年10月26日早上11時14分,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飛船進入預定軌道。本次任務為首個第二批航天員与第三批航天員组成。17时4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242]19时34分乘组进驻天宫空间站,与神舟十六号乘组会合。[243] |
2023年10月30日
20时37分 |
神舟十六号脱离天宫空间站;并返航 | 2023年10月30日20时37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 |
2023年12月21日 14时10分 |
神舟十七号首次出舱活动 | 出舱人员:汤洪波、唐胜杰[244] |
2024年
时间 (UTC+8) | 事件 | 备注 |
---|---|---|
2024年1月12日
16时02分 |
天舟六号分离天宫空间站 | 2024年1月12日16时02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转入独立飞行阶段。[245] |
2024年1月17日 22时27分 |
天舟七号发射 | 于北京时间2024年1月18日01时4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246] |
2024年3月2日 05时30分 |
神舟十七号第二次出舱活动 | 出舱人员:汤洪波、江新林[247] |
2024年4月25日20时58分 | 神舟十八号发射 | 2024年4月25日20时58分57秒,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248]。約10分鐘後,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87]次日3时32分,神舟十八號與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對接。5时04分,神舟十八号乘组进驻天宫空间站,与神舟十七号乘组会合。[249] |
2024年4月30日08时43分 | 神舟十七号脱离天宫空间站;并返航 | 2024年4月30日08时43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250] |
国际合作
在2011年4月,尽管在中俄欧三方此前共同声明称要在太空中保持国际合作和多边沟通,美国宇航局仍然拒绝了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的请求,此后中国加速了自主建设空间站的相关计划进程。[251]
2011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意大利航天局曾就载人航天领域和意大利参与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设等领域方面的合作展开了审议,并同时讨论了相关科学研究[252]。此后双方于2011年11月签署了初步合作协议,内容涵盖天地运输、通信、地球观测等领域的合作[253]。2019年,意大利的高能宇宙辐射探测实验(英語:)预定将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法国、瑞典、俄罗斯等国预计也将参与天宫空间站的国际合作项目[254]。
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签订了围绕中国空间站应用开展合作的《框架协议》和《出资协议》,通过向外空司提供资金和中国空间站设施资源,为各成员国的专家团队提供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机会。[255]
2017年2月2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意大利航天局签署了一项与载人航天领域相关的长期合作协议。[256]由于意大利在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方面的经验使其在载人航天领域的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该协议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意大利对中国发展自主空间站计划的高度重视。[257] 欧空局于2017年开始与中国方面合作进行载人航天训练,其最终目标是将欧洲的宇航员送往天宫空间站。 [258]
2018年5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向联合国各成员国正式发布了联合起草的《邀请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轮合作机会公告》等合作文件,广泛征集合作项目,以进一步培育和促进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应用实验的机会并从中受益。 [255][259]2019年6月12日,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公布,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260][261]
2023年1月23日,欧空局在巴黎举行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欧空局总干事明确表示當前缺乏预算和没有政治意愿参与中国空间站的项目,将会继续支持国际空间站的活动。[262]有报道推测可能是受到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2022年俄烏戰爭影響。[263][264]
争议
注释
- 在神舟七号任务中,翟志刚全身出舱,刘伯明部分出舱。在之后的记者会上,官方将神舟七号的空间出舱活动定义为由翟志刚与刘伯明两名航天员共同配合完成。[127]
参考文献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9-22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India Today. 2021-09-08 [2021-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Wang, Xiang; Wang, Wei. . SCIENTIA SINICA Technologica. 2021-11-01, 51 (11): 1287–1298. doi:10.1360/SST-2021-0304.
- .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2021-04-29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 王逸涛; 王慧. . 新华社. 2022-11-03 [2022-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 李国利; 张汨汨. . 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通讯社). 2022-11-30 [2022-12-03] (中文(中国大陆)).
- 陈平丽. . news.cctv.com.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 . 中国新闻网. 2023-01-06 [202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1).
- . 新华网. 2022-11-28 [202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 . 大旗网. 6 June 2008 [21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December 2007).
- . 平湖档案网 (Pinghu Archives Website). 11 January 2007 [21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8 October 2011).
-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8 July 2008 [28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February 2009).
- . www.cmse.gov.cn.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8).
- Branigan, Tania; Sample, Ian. . The Guardian. 26 April 2011 [17 Dec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February 2020).
- . The Register. [12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4 March 2016).
- . The Economic Times. 26 April 2011 [27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February 2016).
- .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2013-11-05 [2021-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2).
- [CMSE logo and space station and cargo ship name officially announced]. China Manned Space Engineering Office. 31 October 2013 [29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4 December 2013) (中文(中国大陆)).
- . zqb.cyol.com.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 . news.cntv.cn.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 . wenku.baidu.com.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8).
- . www.sohu.com. [2023-06-18].
- . www.sohu.com. [2023-06-18].
- 张雪松. . 腾讯太空. 2016-05-13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1-04-23 [202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1).
- . 中国载人航天. 2017-04-28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1-04-23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7).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1-04-23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7).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1-04-23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7).
- 张雪松. . 腾讯太空. 2016-05-13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 .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2013-11-05 [2021-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2).
- . 央视网. 2023-01-17 [202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9).
- 倪伟. . 新京报. 2018-11-06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4).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0-10-01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 . 中国载人航天. 2020-05-05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2023-05-12 [202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8).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2023-06-01 [202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8).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1-14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2-22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4-23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7).
- . zhuanti.spacechina.com. [202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6).
-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号. 2019-11-09 [202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6).
- . export.shobserver.com.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8).
- . CNN. 29 April 2021 [29 April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April 2021).
- Klotz, Irene. . SpaceNews. 12 November 2013 [16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November 2013).
- . 新华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8) (英语).
- Jones, Andrew. . SPACE.com. 2019-10-02 [2019-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 . space.com. 2021-04-29 [2021-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 . Space.com. 2022-07-24 [2022-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4).
- . China Daily. 2018-04-26 [2022-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30).
- Jones, Andrew. . Space.com. 2021-04-20 [2021-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 . www.gov.cn.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 . www.sohu.com. 2022-04-14 [2022-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3) (中文).
- . www.sohu.com. [2022-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0) (中文).
- . xw.qq.com. [2022-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0) (中文(中国大陆)).
- . mil.news.sina.com.cn.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 网易. . www.163.com. 2019-06-14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 . v.cctv.com.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 科普博览. . k.sina.cn. 2023-02-25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 网易. . www.163.com. 2023-02-26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18-04-24 [202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 . www.sohu.com. [2023-06-18].
- Hu Zhan. (PDF).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2019-11-05 [2021-09-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6 May 2021) (英语).
- Young, Chris. . Interesting Engineering. 20 July 2022 [5 Nov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5 November 2022).
- 张泉; 胡喆.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04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6).
- . stdaily.com.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2-06-05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 . 新浪科技. 2022-09-30 [2022-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2).
- . 中国载人航天(公众号). 2022-09-30 [202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5).
- . CCTV. 2011-10-31 [2015-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8).
there will be an 800-millimetre cylindrical passage connecting Shenzhou-8 and Tiangong-1.
- Clark, Stephen. . Spaceflight Now. 2012-06-18 [2015-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Jing floated through the narrow 31-inch passage leading into Tiangong 1
- Qiu Huayon; Liu Zhi; Shi Junwei; Zheng Yunqing. . Go Taikonauts!. No. 16. August 2015: 12.
- John Cook; Valery Aksamentov; Thomas Hoffman; Wes Bruner. (PDF). AIAA Space 2011 (Long Beach, CA): 26. 2011-01-01 [2015-03-31]. JSC-CN-242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4-25) –NTRS - NASA Technical Reports Server.
The Chinese APAS is a clone of the Russian APAS. A view of the Chinese APAS is shown in Figure 19
- Jones, Morris. . SpaceDaily. 2011-11-18 [2012-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 . SpaceNews. 2011-08-01 [2021-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7).
- Go Taikonauts Team. . Go Taikonaut. 2011-09-09 [2012-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 . SpaceRef. 2004-04-27 [2012-02-01].
- 张建松. .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4-30 [2022-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3).
- 邱晨辉; 缪新培. . 中国青年报. 2021-04-30 [2021-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4).
- 马帅莎; 高瑜. . 中国新闻网. 2022-07-24 [202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6).
- 张保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06-21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8).
- 马帅莎. . 中国新闻网. 2021-07-04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7).
- . AMSAT-UK. 2022-03-17 [2022-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8) (英语).
- . The International Amateur Radio Unio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3).
- (PDF).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07).
- . gyxxh.tj.gov.cn.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7).
- . www.ncsti.gov.cn. [2022-07-27].
- . www.gov.cn.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7).
- . www.csu.cas.cn.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8).
- . www.gov.cn. [2022-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1).
- . www.cas.cn.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8).
- . finance.people.com.cn. [2023-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6-06-03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5-01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 . 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2020-05-05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中文).
- . 新华网. 2022-07-24 [2022-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4).
- . 人民網. 2005-11-08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简体)).
- . 新华网.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 . 中国载人航天. 2021-06-17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 . www.cmse.gov.cn. [2022-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 . www.xinhuanet.com. [2022-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7).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6-09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6-16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6-17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9).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6-17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9-16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6).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9-17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10-07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10-14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10-16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10-16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4-16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4-16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5-29 [202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7).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6-04 [202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6-05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6-05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 黄明、张汨汨. . 新华社. 2022-12-04 [202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7) (中文(中国大陆)).
- 黄明、李国利、张汨汨. . 新华社. 2022-12-04 [202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7) (中文(中国大陆)).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11-21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11-28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11-29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11-30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 . 新华网. 2023-06-04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 .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2023-08-31 [202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 . 中国载人航天. 2018-03-13 [202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5).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08-09-28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5).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7-04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7-04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9).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8-20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8-20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11-07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11-08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12-26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12-27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9-01 [202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9-02 [202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9-17 [2022-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9-17 [2022-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11-17 [2022-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7).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11-17 [2022-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7).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7).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3-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3-03-31 [2023-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3).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3-04-16 [2023-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7).
-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社. 2023-06-04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中文(中国大陆)).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3-07-20 [2023-07-2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3-12-21 [2023-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 . 新华网. 2024-03-02 [2024-03-02] (中文).
- 24小时. . tv.cctv.com. [2024-05-28].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04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4-23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4-29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6).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5-15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5-29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7).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5-30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9).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9-18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3-31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1-06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8).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1-08 [202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3-27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7).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9-16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9-20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1-09-20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 . 新华网. 2022-04-20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7-27 [2022-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7).
- . 新华网. 2021-09-21 [2022-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 李国利; 杨欣. . 新华社. 2022-07-17 [2022-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5-07 [202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5-10 [2022-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5-10 [2022-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 . 新华网. 2022-11-05 [2022-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9).
- . 新华网. 2022-11-15 [2022-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中文).
- . china.huanqiu.com. [2022-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3).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7-18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1).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7-24 [2022-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4).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7-25 [2022-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5).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09-30 [202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3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10-25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1).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10-31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1).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11-01 [2022-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2).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11-03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11-09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3).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11-12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3).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11-12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3).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3-05-05 [2023-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6).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3-09-12 [2023-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2).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2-11-12 [2022-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2).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3-09-11 [2023-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9).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3-05-10 [2023-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3-05-11 [2023-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 . www.cmse.gov.cn.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4-01-19 [2024-03-02].
- . 央视新闻. 2024-01-17 [2024-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7).
- . 2024-01-18.
- .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2023-08-31 [202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 . www.sasac.gov.cn. [2021-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8).
- . 中国载人航天. 2021-08-24 [202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5).
- . 中国载人航天. 2021-09-17 [202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 . 中国载人航天. 2021-08-21 [202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1).
- .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2021-04-29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 . 中国载人航天. 2021-05-29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 . 中国载人航天. 2021-05-29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 . 中国载人航天. 2021-06-17 [202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7).
- . 中国载人航天. 2021-06-17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30).
- . 中国载人航天. 2021-07-04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 . Now TV. 2021-08-20 [2021-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0).
- .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9-17 [2021-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 刘诗瑶; 余建斌. .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1-09-20 [2021-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 2021-09-26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央视网. 2021-10-16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央视网. 2021-10-16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 . 观察者网. 2021-12-09 [2021-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3-22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央视频. 2022-04-08 [2022-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china.cnr.cn.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 . china.cnr.cn.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 . 新华网. 2022-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 . 新华网. 2022-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 . 人民网. 2022-07-25.
- 汪平. . 香港商報. 新華社. [2022-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7).
- . m.gmw.cn. [202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30).
- . 新华网. [2022-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 . 新华网. 新华网. 2022-11-01 [2022-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1).
- . 新华网. 2022-11-03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 . 新华网. 2022-11-04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 . 新华网. 2022-11-12 [2022-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4) (中文).
- . www.news.cn. [2022-12-01].
- . www.news.cn.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22-12-04 [2022-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4) (中文).
- . 新华网. 2022-12-04 [2022-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7) (中文).
- . 中國僑網. 2023-03-03 [202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 . 人民網. 2023-04-01 [2023-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3).
- 朱加樟. . 香港01. 2023-04-16 [2023-04-16].
- . 人民网. 2023-05-06 [2023-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
- . 新华网. 2023-05-11 [2023-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
- . 香港商報. 2023-05-30 [2023-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 . 新华网. [2023-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 . 新华网. [2023-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1).
- . finance.china.com.cn.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 . 新京报. 2023-09-21 [2023-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1) (中文).
- . 新华网.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 . 新华网.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 . 联合早报. 2023-12-22 [2023-12-22] (中文).
- . china.cnr.cn. [2024-01-13].
- . 2024-01-18.
- . 新华网. 2024-03-02 [2024-03-02] (中文).
- 李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新华社. 2024-04-25 [2024-04-25].
- . 新华网_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4-04-26 [2024-04-26] (中文).
- . finance.people.com.cn. [2024-04-30].
- Alamalhodaei, Aria. . techcrunch. 2021-06-17 [2022-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 liushuang (编). . China Manned Space Engineering. 2011-11-28 [2012-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7).
- Messier, Doug. . parabolicarc. 2011-11-23 [2022-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8).
- . Independent. 2021-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7).
- . 中国载人航天. 2018-05-30 [2021-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 . 2017-02-22 [2018-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 . 2017-02-22 [2018-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2).
- . European Space Agency. 2017-08-24 [2022-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2).
- .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 2018-05-28 [202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3) (英语).
- . 中国载人航天. 2019-06-12 [2021-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 .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 2019-06-12 [202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英语).
- Jones, Andrew. . SpaceNews. 2023-01-25 [2023-01-29] (美国英语).
- .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3-01-25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中文(繁體)).
-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3-01-25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4) (英语).
- . LCI. [2021-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法语).
- Thompson, Tabatha. . NASA. 2021-05-08 [2021-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 . www.cmse.gov.cn.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 . www.unoosa.org.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8).
- 孫素青. . 香港01. 2021-12-27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8) (中文(香港)).
- . BBC News 中文. 2021-12-28 [2021-12-29] (中文(简体)).
- . DW. 2021-12-28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8) (中文(中国大陆)).
- 林瑾. . 多维新闻.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0).
外部連結
- 空间站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中国空间站轨道参数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天宫TV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中国空间站圆满建成融媒体报道专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