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和
孫和(224年—253年),字子孝,是中國三國時期吳國第一位皇帝孫權的第三子,也是吳國最後一位皇帝孫皓的父親。他曾被立為太子,但後來因為二宮之爭被罷黜,最後更被賜死。
吳文帝孫和 | |
---|---|
东吴追尊皇帝 | |
國家 | 东吴 |
時代 | 三國 |
主君 | 孫權 |
姓名 | 孫和 |
出生 | 黃武三年 (公元224年) |
逝世 | 東吳建興二年 (西元253年)(30歲) |
谥号 | 昭獻皇帝[1]→文皇帝 |
墓葬 | 明陵 |
生平
孫和的母親王夫人甚得孫權寵愛,故孫和也得到了父親的培育。14歲時,孫權吩咐闞澤教他讀書和技藝。五年後,孫和在長兄孫登病死後被立為太子。
然而,王夫人與全公主不和,全公主是孫權與步夫人所生。孫和因在入孫策廟[2]祭祀後拜訪太子妃張氏的叔父张休,而被全公主陷害他与外戚别有所图。全公主又誣陷王夫人對當時病倒的孫權幸災樂禍,使得王夫人忧虑而死,孙和宠遇减损。与此同时,孙和的弟弟鲁王孙霸觊觎太子之位,暗结朝臣,朝廷分成太子党和鲁王党两派,彼此争夺权力,史称“南鲁党争”。赤烏十三年(250年),太子党的陆逊、吾粲、顾谭、张休等受到鲁王党的谮毁,或受贬黜,或致死;亦使孙和被废,孙权把他放逐到長沙,又将鲁王孙霸及其党羽赐死,改立孫亮為太子。
孙权晚年在太元二年(252年)正月复封孙和为南阳王,就藩长沙。孫權死前曾有意召回孫和并重立為太子,但因為全公主、宗室孙峻、中书令孙弘坚决反对而未有成事。
孫權死後,權臣諸葛恪被孫峻殺死,因為張氏是諸葛恪的外甥女,且諸葛恪被指有意擁立孫和為帝,使孫和也被牽連。孫峻於253年派人賜死孫和,孫和遂自殺,得年30歲。張氏亦身殉丈夫而自殺。
孫和的死據稱令全國很多人都十分哀痛。他的妾室何氏獨力撫育他的四個兒子:孫皓、孫德、孫謙、孫俊。后因孙皓登基,孙和被追封为皇帝,为中国历史上皇子及废太子之首例。
家庭
孙和家系 | ||||||||||||||||||||||||||||||||||||||||||||||||||||||||||||||||||||||||||||||||||||||||||||||||||||||||||||||||||||||||||||||||||||||||||||||||||||||||||||||||||||||||||||||||||||||||||||||||||||
---|---|---|---|---|---|---|---|---|---|---|---|---|---|---|---|---|---|---|---|---|---|---|---|---|---|---|---|---|---|---|---|---|---|---|---|---|---|---|---|---|---|---|---|---|---|---|---|---|---|---|---|---|---|---|---|---|---|---|---|---|---|---|---|---|---|---|---|---|---|---|---|---|---|---|---|---|---|---|---|---|---|---|---|---|---|---|---|---|---|---|---|---|---|---|---|---|---|---|---|---|---|---|---|---|---|---|---|---|---|---|---|---|---|---|---|---|---|---|---|---|---|---|---|---|---|---|---|---|---|---|---|---|---|---|---|---|---|---|---|---|---|---|---|---|---|---|---|---|---|---|---|---|---|---|---|---|---|---|---|---|---|---|---|---|---|---|---|---|---|---|---|---|---|---|---|---|---|---|---|---|---|---|---|---|---|---|---|---|---|---|---|---|---|---|---|---|
|
叔伯
姑媽
- 孫氏,嫁給曲阿人弘咨
- 孫氏,嫁給陈氏
姑姐
- 孫夫人,嫁刘备,正史姓名不詳。三国演义中稱孫仁,戲曲《甘露寺》稱孫尚香
父親
- 孫權,東吳大皇帝,東吳開國君主。
兄弟
妃子
- 張妃
- 鄧夫人,根据《拾遺記》记载,孙和宠爱鄧夫人,常将她抱在膝上。他用水精如意碰伤了邓夫人的面颊,御医用獭骨加入玉屑、琥珀粉调和,制成药膏。鄧夫人脸上留下了一个赤红的斑点,后宫嫔妃效仿,纷纷都用丹脂在脸颊上点一小斑。
- 何姬,孫皓生母。
評價
- 陳壽:“虑(孙虑)、和有好善之姿,规自砥砺,或短命早终,或不得其死,哀哉!”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