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
屍體,是相對於生物的概念,指生物体死亡後遺留的尚未完全腐烂的躯体。至於完全腐壞、僅殘餘骨骼組織的动物尸体则称为骸骨,亦称白骨、骷髅、遗骨等,其中“骷髏”一詞可能帶有恐懼的意味。

巴黎公社社员的尸体

一具木乃伊乾屍
概要
一般来说,會以「遗体」這一詞于尊重死者人格的场合來稱呼屍體。在台灣,某些宗教人士與多數媒體亦將遺體稱作大體、大體師或大體老師,然而大體一詞是由「大體解剖學(Gross anatomy)」一詞而來的簡稱[1],這個「大體」是英文Gross的翻譯,代表「巨觀的」、「總成的」,此命名意為:總括處理肉眼可看見的器官組織的解剖學,是與「微觀解剖學」、「神經解剖學」等作為相對的學問,就跟中文裡說「大體而言」的「大體」,是同一個意思。中文裡對屍體的尊稱就只有「遺體」、「遺骸」。上述將「遺體」稱作「大體」[2],把「屍皮」稱為「大體皮膚」乃為誤用[3]。而「尸体」用于医学、刑事案件偵查等领域。在地质学和生态学中,通常使用“遗体”一词,如「生物遺体」、「動物遺体」、「植物遺体」等。尸体会发生一系列尸体现象,是刑事案件偵查時推測死亡時間的參考依據。
古代記載
在古籍《酉陽雜俎·物異》《尚書故實》《南村輟耕錄·卷十四》中,「人臘」是指乾枯的人的屍體。
參考文獻
延伸閲讀
参閱
- 尸体现象
外部链接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或「」。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