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

山崩(英語:,或土溜,是指在重力的影響下塊體沿着一段山坡下滑的坍方現象。若是土體坍方時,混和雨水或河水則演變成泥石流

2006年2月17日早上,菲律賓中部莱特岛經過兩週暴雨後發生山崩,至少300人死亡,1,500人失蹤
臺灣花蓮太魯閣峽谷山崩,交通受阻
2010年4月25日下午,臺灣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七堵段發生國道三號崩塌事故,至少4人死亡
山崩

地滑又稱走山,是融合岩屑和土壤的岩體沿層面滑動或移動,與山崩不同。

原因

山崩最主要的原因是山坡上的岩石土壤吸收了大量的(例如:由于暴雨或融雪),导致岩石或土壤内部的摩擦力降低,土壤或岩石丧失其稳固性便會下滑。[1] 當斜坡上的引力較抗力強,斜坡便會變得不穩固,並有倒塌的危險。 其它原因有:

爆发后的圣海伦斯火山

山崩发生的可能性由以下因素决定:

  • 崩壞作用
  • 地表的吸水性和透水性
  • 山坡的坡度
  • 是否有加固土壤稳定性的植被
  • 是否有易滑动(比如粘土)的土壤或岩石层〈順向坡

形式

山崩是一个相當复杂的过程。参加山崩的物质沿山坡向下滚动,在这个过程中它还可能携带坡上其它的物质如树木、冰雪和建筑的部分结构。

导致全球性影响的山崩

山崩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由于板块运动造成的山崩却可能造成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危害,例如:造成大规模的海啸

防治

  • 排水:排出滑坡体内的地下水,拦截可能流入滑坡体内的地表水;避免在滑坡区内修建蓄水工程,对滑坡区地表作防渗处理等;
  • 稳坡:降低斜坡坡度,滑坡后部削方减重、滑坡前缘回填压脚;以生物、护坡工程来保护边坡等。
  • 加固:采用各种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预应力抗滑、抗滑明硐等工程,或采用灌浆、电化学加固、焙烧等方法,改变滑带岩土的性质来加固,增大滑面的抗滑力。
  • 拦挡:建造挡土墙等工程。

參見

  • 小林部落滅村
  • 觀龍樓山泥傾瀉事件
  • 國道三號崩塌事故
  • 2010年沪昆铁路列车脱轨事故
  • 2014年廣島土石流
  • 2015年深圳滑坡事故
  • 川崎壤土邊坡破壞實驗事故

参考文献

  1. . [200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