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那
巴特那(,印地語:,旁遮普語:),又譯帕特納(古稱華氏城),为印度比哈尔邦首府,隶属于巴特那县,古稱华氏城[4],2011年人口1,695,000,大都會區人口344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希腊历史学家和外交家麦加斯梯尼在其著述的《印度志》(Indica)曾载:巴特利普特那(Pataliputra,巴特那古名)位于恒河与Arennovoas二河交汇处,长9英里、宽1.75英里。他说此地有七种职业的人,哲学家地位最高,而且不可交換工作。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变迁,现代城市巴特那位于加格拉()、宋河()与甘达克()三水交匯處,城區發展到15公里長,5到7公里寬;恒河流淌到這裡看起來更像大海,氣勢恢宏,奔流不息。
巴特那 पटना | |
---|---|
首府 | |
綽號:Ancient village of ‘Patali’[1] | |
巴特那 巴特那地圖 | |
坐标:25°36′36″N 85°08′29″E | |
國家 | 印度 |
邦 | 比哈尔邦 |
政府 | |
• 市長 | Afzal Imam |
面积(2001年)[lower-alpha 1] | |
• 市區 | 135.79 平方公里(52.43 平方英里) |
• 都會區 | 234.70 平方公里(90.62 平方英里) |
• 城市 | 99.45 平方公里(38.40 平方英里) |
人口(2011年)[3] | |
• 密度 | 16,925人/平方公里(43,840人/平方英里) |
• 市区 | 2,046,652 |
• 都會區 | 2,231,554 [lower-alpha 1] |
• 城市 | 1,683,200 |
800 XXX | |
網站 | www.patna.nic.in |
巴特那在孔雀帝國時期(約前300年),人口約為40萬。在孔雀帝國與笈多帝國時期,巴特那是印度次大陸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巴特那在17世紀再次成為國際貿易中心。
歷史
- 巴塔利普特拉(Pāṭaliputra),即今巴特那,是难陀王朝、孔雀王朝、巽伽王朝、甘婆王朝首都。
地理
政府和公共服務
交通
注釋
- 都會區包括哈吉普尔和索内普尔。[2]
參考
- . National Informatics Centre. Government of Bihar. 2002-01-10 [2007-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0).
- (PDF). Infrastructure Professionals Enterprise (P) Ltd, C - 2, Green Park Extension, New Delhi – 110016, INDIA. PATNA — Urban Development Department: 20, 21 (area) 52 (metropolis), 31 (geography). July 2006 [13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6).
- (PDF). Office of the Registrar General & Census Commissioner, India. [26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11-13).
- . Article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 30 December 2001 [4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July 20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