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七世
天主之僕,教宗庇護七世(拉丁語:;1742年8月14日—1823年8月20日)原名巴爾納·基亞拉蒙蒂(Barnaba Chiaramonti),1800年3月14日當選羅馬主教,同年3月21日即位至1823年8月20日為止,在位23年。[1]
| 天主之僕,教宗 庇護七世 Servus Dei, Pius PP. VII | |
|---|---|
| 羅馬主教 | |
![]() | |
| 當選 | 1800年3月14日 |
| 就任 | 1800年3月21日 |
| 卸任 | 1823年8月20日(在位23年152天) |
| 前任 | 教宗庇护六世 |
| 繼任 | 教宗良十二世 |
| 個人資料 | |
| 本名 | Barnaba Chiaramonti |
| 出生 | 1742年8月14日 |
| 逝世 | 1823年8月20日(81歲) |
| 國籍 | |
| 牧徽 | |
| 參見其他以「庇護」為名號的教宗 | |
| 庇護七世 之教宗称号 | |
|
| |
| 提及稱號 | 教宗閣下 |
| 交談稱號 | 教宗閣下 |
| 宗教稱號 | 聖父 |
| 追封稱號 | 天主之僕 |
生平
庇護七世因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舉行加冕禮聞名,不同於尋常的加冕禮,拿破崙與他規劃了一場拿破崙自我加冕的情景。
拿破崙於1809年進攻維也納,并吞教宗國屬下各邦。庇護七世大發雷霆,宣佈將拿破崙再次處以破門律,逐出教會。拿破崙便於1809年7月6日逮捕身處梵蒂岡的庇護七世,並將其押解回薩沃納囚禁,庇護七世在拿破崙1814年退位後才被釋放。當時的法國宗教界已經亂成一片,長期處於脫序狀態。1814年,庇護七世恢復於1773年被教宗克勉十四世解散的耶穌會。

在庇護七世旁觀下,拿破崙替跪下的妻子約瑟菲娜·德博阿爾內加冕為皇后。
譯名列表
- 碧岳七世:香港天主教教區檔案 歷任教宗中作“碧岳”。
- 庇護七世: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禧年專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大英簡明百科知識庫》2005年版、《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3年版中作“庇護”。
參考文獻
- . Holy See. [2019-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英语).
| 天主教會職銜 | ||
|---|---|---|
| 前任者: 庇護六世 |
罗马主教 教宗 1800年3月21日-1823年8月20日 |
繼任者: 良十二世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_-_Google_Art_Project.jpg.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