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歧視
概述
性別歧視可粗略的視為性別本質主義的產物。本質主義者堅持可以根據個體所屬群體之特徵理解或判斷該個體,而性別歧視者則是認為可依照個體所屬的性別群體(男性或女性)來理解或判斷該個體。這樣的觀點假定了所有的人都可以清楚地被劃分成「男性」或「女性」,而忽略了某些同時擁有兩性特質的跨性別者的存在。此外,這種觀點也因群體中的同質性,而忽略了群體中的個別差異。在很多國家中,某些特定的性別歧視是違法的,不過幾乎所有國家都有立法保障某幾種性別群體的權利。性別歧視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來看:對女性的性別歧視、對男性的性別歧視以及對跨性別者的性別歧視。
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性別歧視作用於女性的極端形式就是厭女(misogyny)。由於作用於女性的性別歧視最先被廣泛的認識,故成為「性別歧視」一詞最常指涉的範圍。這種形式的性別歧視也常被稱為男性沙文主義,但沙文主义事實上是個涵義更廣泛的詞,指的是對於競爭性團體的不合理且極端的憎恨與敵意。另一個稍有關係的名詞是「恐女」(gynophobia),指的是對女性或是女性氣質的恐懼。
歷史上,在許多父系社會中,女性被視為「較軟弱的一群」。 「矛盾的性別歧視」(ambivalent sexism)指的是對於女性的憎惡態度及基於施捨的仁慈態度的綜合,這種矛盾的文化態度顯示在女性較低的社會地位以及男性對女性角色(妻子、母親、情人)的依賴上。女權運動透過提倡女權(像是法律平等權、參政權、受教權、工作權以及身體自主權)來反對性別歧視。
制度上性别歧视女性的国家和地區
大多数世俗國家在制度上禁止性别歧视。但一些極端保守及實行嚴格伊斯蘭教法的国家,如伊朗、沙特阿拉伯等的妇女人权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即使在一些文明國家,也依舊有以「傳統文化」為名,保留某些不讓女性參與的活動的案例。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皆是採用小孩跟隨父親姓的制度,儘管不少文明國家採取讓父母自行決定跟誰姓,絕大多數仍是跟隨父親姓,也有不少國家要求女性結婚後必須冠夫姓(強制或半強制)。
对男性的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作用于男性的极端形式就是男性贬抑(misandry),指的是对男性的厌恶甚至是憎恨)。另一个稍有关系的名词是「恐男症」(androphobia),指的是对男性或男性气质的恐惧。虽说认为女性比男性更优秀的观点也是性别歧视,但公共论述一直到最近几年才注意到这种歧視形式,Misandry这一单词在20世纪下半叶还没有出现在大多数词典中直到1970年代还被认为是一个新词[1]。
制度上性别歧视男性的国家和地区
,部分法律訴訟如強姦、謀殺、通姦中男性往往會被重判,而女性卻會被輕判甚至無罪釋放。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规定强奸罪的主体只适用于男性,根据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三规定,女性强奸男性,有可能涉嫌猥亵刑事犯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客体只能是女性,针对男性的性侵犯不构成强奸罪。2012年美国联邦调查局重新界定强奸,将强奸主体从男性推广到女性,引发社会讨论[2] 。
香港法律規定,對13歲以下年幼女性作出性行為是非法,而對13歲以下年幼男性則無實際法律。在2006年之前,男性與21歲以下男性之間的肛交同性性行為在香港被視為非法。
與此同時,在香港中學學位分配辦法裡,男生和女生的派位方式以往是分開的,但2002年開始,因應平等機會委員會認為此派位辦法違反性別歧視條例,則改為男生和女生合併處理,導致女生比男生派位理想。[3]另一方面,香港警務處對男女入職警務人員的要求亦有不同,對女性應徵者採取較寬鬆的體格標準,例如男性應徵者身高須高於163公分,而女性只須高於152公分便可。
在許多國家的徵兵制度,都會以男性為主,要求男性服義務役,對於女性則較無此強制性;
性別歧視與職場
性別歧視與媒體
性別歧視與大眾傳媒
許多大眾媒體經常有意或無意使用帶有性別歧視意味或性別刻板印象的角度考慮廣告或劇情;如此一來,錯誤思想引致掩蓋廣告或劇情傳達的原意,其中的陳述又多少加深了社會大眾對於性別歧視的態度。
性别歧视与色情刊物
有些人认为色情刊物是种性别歧视,因为一般来说,在色情刊物以男性读者市场为主,所以女性所扮演的角色被限制在男性读者的「欢娱物品」。
另一些人认为,这纯粹是因为女性不好此物以致以女性读者市场为主的色情刊物欠缺生存空间,随着BL的风潮,认同色情刊物是种性别歧视的人士正遂渐减少。
德国女性主义者Alice Schwarzer是持有这类观点的代表者。她在1970年代一次又一次的提到这个议题,特别是在女性主义杂志,"Emma" 。
另一方面,有些出名的色情演员,如Teresa Orlowski和Timea Vagvoelgyi则公开宣称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是性别歧视下的受害者。
性別歧視與互聯網
互聯網發展成熟,有利通信和透明社會的同時,亦導致網上欺凌。當中涉及性别的歧視,參與者可以是廣告[12],無名用戶,甚至是社會名人[13]和政客[14]。[15]
2019年8月,香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如常用Facebook,表達個人政治觀點時與人爭吵[16]。「修例風波」和「元朗暴力」爭論期間,何君堯公開要求對方「自慰」。結果引起性騷擾和性別歧視爭議,遭網友和媒體熱論。何君堯刪去部份言論,但未向女性道歉而否認指控,並稱:「對曱甴是沒有性騷擾的!」。之後,繼續與他人政見相對。[17][18][19]
影響
據研究與報導指出,(對於女性的)性別歧視在某些地區造成當地男性難以尋得女性配偶。[22]此外,在職場上性別歧視也會對企業或組織等團體之營運造成一定影響,造成社會不平等和分歧等問題。[23]
另外,研究指出,女性跟男性企圖心一樣強烈;然而隨著時間的經過,女性的企圖心會下降,而這是因為缺乏支持、引導或榜樣,再加上對女性的隱性歧視之故,而想要小孩或者在家照顧小孩等,不能解釋女性企圖心的下降。換句話說,導致女性企圖心下降的,不是別的,而是性別歧視和其他的障礙。[24]
相关题目
参考文献
- Johnson, Allan G. .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67 [2013-03-06]. ISBN 1-59213-38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 . 2013-03-06 (中文(简体)).
- . 蘋果日報. 2002-07-09 [2017-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1).
- 魯皓平. . 遠見雜誌 - 前進的動力.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臺灣)).
- .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 自由體育. . sports.ltn.com.tw.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 . www.awakening.org.tw.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 楊茹憶. . [201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 .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 .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 互联网广告合规管理实务解析(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国工商报 2019年7月22日(简体中文)
- 【性騷擾】兩名新晉導演批判片場風氣:大家沒有認真重視性別議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香港01 2018年8月24日(繁體中文)
- 蔣麗芸攻擊岑子杰同志身份團體要求平機會跟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立場新聞 2019年7月19日(繁體中文)
- 保險套(Ο) 情趣用品(Χ)?情趣新創公司質疑Facebook 廣告政策存在性歧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點子科技 2019年7月31日
- 女網友叫何君堯自首何君堯反叫對方「自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pple Daily
- 政Whats噏:何君堯又惹火 叫女網民「自慰啦」被斥性騷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東方日報 2019年8月9號
- 【政壇諸事町】叫女網民「自慰」被指性騷擾 何君堯刪拒道歉貼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香港01 2019-08-09
- 何君堯FB 叫人「你自慰啦」 阮民安:你x街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立場報道
- . 蘋果日報. 2016-02-03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3) (中文(臺灣)).
- 特別企劃.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5-04-24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中文(臺灣)).
- . 天下雜誌.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2) (中文(臺灣)).
- . 獨立評論@天下:最混亂的時代 最清明的聲音 - 天下雜誌.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Melissa Davey. . The Guardian. 2015-11-19 [2024-02-02].
外部連結
- Éléonore Pourriat:《弱勢的多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陳滿鴻:《從社會學角度看性別歧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你我都可能是受害者或加害者!從科學家的裸女襯衫看 Casual Sexism 的無所不在 | 女人迷 Woman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