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巴
朱巴(Juba)位于南蘇丹共和国的中赤道州,是南蘇丹的首都,也是中赤道州政府和朱巴縣政府所在地,人口约32万(2010年)。朱巴位處白尼羅河畔。
朱巴 Juba | |
---|---|
朱巴景觀 | |
朱巴 朱巴在南蘇丹的位置 | |
坐标:4°51′N 31°36′E | |
國家 | 南蘇丹 |
州 | 中赤道州 |
海拔 | 550 公尺(1,800 英尺) |
人口(2008年預估) | |
• 總計 | 250,000人 |
时区 | 中非时间(UTC+2) |
朱巴機場有定期飞机航班往來蘇丹的喀土穆、肯尼亞的內羅畢、烏干達的恩德培,另外每日还有航班飞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每周有三班飞往迪拜等地。
歷史
19世紀時,朱巴附近有個叫做岡多科羅、充滿瘧疾和黑尿熱病、駐紮一支鄂圖曼土耳其小規模南部邊境守軍的貿易站和傳教區。這裡也是探險家塞缪尔·怀特·贝克的基地,他在1863年到1865年與1871年到1873年兩段時間到南蘇丹和烏干達北部探險[1]。
1922年,一群希臘商人抵達岡多科羅一帶,在白尼羅河西岸建立朱巴鎮。他們和朱巴當地的原住民結好,在朱巴建立日後成為商業區的貿易城鎮。希臘人蓋的這些屋子成為銀行、旅館和領事官邸,也是少數存留到1940年代的建築物。
1899年至1956年間,朱巴由英國和埃及共管,英國在1942年曾有過將烏干達北部和南蘇丹合併的提案,但之後沒有實行,反而是在1947年的朱巴會議上將南蘇丹和北蘇丹統合為一個行政區。1955年,叛軍在南蘇丹城市托里特發動叛變,第一次蘇丹內戰爆發。內戰一直打到1972年才結束,但1983年內戰再度爆發,朱巴成為政府軍和叛軍的重要戰略城市。
2005年,朱巴依據《全面和平協定》成為南蘇丹自治政府的首府,這份協定也終結打了21年的第二次蘇丹內戰。內戰結束後,聯合國在朱巴增派維和部隊,那時朱巴的許多機構仍仰賴肯亞的協助管理。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也在當地設立營地,為聯合國機構和非營利組織提供協助。
2011年7月9日,南蘇丹正式從蘇丹共和國獨立,朱巴成為南蘇丹共和國的首都。
人口
2005年時,朱巴市的人口一共有163,442人,而根據航空照片的分析,2006年朱巴市的人口可能已有250,000人。蘇丹共和國在2008年4月至5月間實施第五次人口與住房普查,當時的朱巴縣有372,413人,其中大多居住在朱巴市。但這個統計數字被當時的南蘇丹自治政府否認[2]。
朱巴是世界上人口成長最快的城市之一,因銷售石油而發展迅速。在2012年12月15号前,即南苏丹内部冲突发生前,朱巴人口有七十万。
年份 | 人口 | 備註 |
---|---|---|
1973年 | 56,737 | 統計 |
1983年 | 83,787 | 統計 |
1993年 | 114,980 | 統計 |
2005年 | 163,442 | 估計 |
2006年 | 250,000 | 估計[3] |
2008年 | 230,200 | 估計 |
基礎設施
朱巴是一個內河港,也是尼羅河航運的終點站。內戰前,朱巴是一個交通輸紐,建有通往肯亞、烏干達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地的公路。戰火燒燬了朱巴的交通功能,公路和港口都因年久失修而被廢棄。聯合國和南蘇丹政府都積極搶修這些道路,但預計要修復仍需花上數年時間。
瑞士除雷基金會(Swiss Foundation for Mine Action)自2003年起開始掃除通往烏干達和肯亞道路上的地雷,讓道路能在2006年到2008年間進行重建。由於這些道路都沒有鋪柏油,因此工程進度會因雨季帶來的泥濘而延盪。將道路重建是蘇丹和平的里程碑,因為人們需要走這些路回家,以及建立正常生活的感覺。其中通往烏干達的道路已經開始建設,許多朱巴市民在內戰期間經此路逃往烏干達,因此重建顯得別具意義。
南蘇丹政府和烏干達政府在2008年至2011年間達成協議,承諾將共同建設連結朱巴和烏干達北部城市古盧(Gulu)的鐵路,而且會延伸至南蘇丹城市瓦烏。雙方在2008年8月簽訂備忘錄,共同建設鐵路運輸[4]。
氣候
朱巴市屬於熱帶乾濕季氣候,由於它位在赤道附近,因此全年如夏。朱巴市的降雨十分稀少,乾季開始於每年的11月,一直下到隔年3月,這段時間也是當地最熱的時節,氣溫在2月時可達攝氏38度。4月至5月間的雨量可達100公釐,然而全年降水量平均仍偏低,只有954公釐。
朱巴(1971年至200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C(°F) | 36.8 (98.2) |
37.9 (100.2) |
37.7 (99.9) |
35.4 (95.7) |
33.5 (92.3) |
32.4 (90.3) |
31.1 (88.0) |
31.6 (88.9) |
33.1 (91.6) |
34.0 (93.2) |
34.7 (94.5) |
35.9 (96.6) |
34.5 (94.1) |
平均低温 °C(°F) | 20.1 (68.2) |
21.7 (71.1) |
23.6 (74.5) |
23.4 (74.1) |
22.6 (72.7) |
21.9 (71.4) |
21.1 (70.0) |
21.0 (69.8) |
21.1 (70.0) |
21.3 (70.3) |
20.9 (69.6) |
20.0 (68.0) |
21.6 (70.9) |
平均降雨量 mm() | 5.1 (0.20) |
11.0 (0.43) |
36.7 (1.44) |
111.5 (4.39) |
129.9 (5.11) |
117.8 (4.64) |
144.7 (5.70) |
127.5 (5.02) |
103.7 (4.08) |
114.5 (4.51) |
43.1 (1.70) |
8.2 (0.32) |
953.7 (37.55) |
平均降雨天数(≥ 96.2 mm) | 1.4 | 2.0 | 6.6 | 11.6 | 12.4 | 10.3 | 13.0 | 11.5 | 8.6 | 10.4 | 6.5 | 1.9 | 96.2 |
来源: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sation |
參考文獻
- Pat Shipman. . New York, NY: William Morrow. 2004 [2011-07-10]. ISBN 0060505559 (英语).
- Isaac Vuni. . Sudan Tribune. 2009-07-08 [201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英语).
- . Road Trip Planner. [201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0) (英语).
- . The Gateway to the Shilluk Community of South Sudan. [201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