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區 (台灣)
板橋區(臺灣話:,臺羅:Pang-kiô-khu,客家话:),舊稱「枋橋」、「擺接」,日治時期改稱「板橋」,位於臺灣新北市西部,是新北市政府所在地。區內人口約55.4萬人,是新北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也是全國人口最多的三級行政區[1]。
板橋區 Banqiao District 舊稱:枋橋、擺接 | |
---|---|
市轄區 | |
從上至下、由左至右:新板特區夜間街景、林本源園邸、接雲寺 | |
坐标:25°00′40″N 121°26′45″E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上級區劃 | 新北市 |
下級區劃 | 126里2,515鄰 |
政府 | |
• 區長 | 陳奇正(板橋區區長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23.1373 平方公里(8.9334 平方英里) |
海拔 | 7 公尺(23 英尺) |
人口(2024年5月)(226,753[1]戶) | |
• 總計 | 554,154[1]人 |
• 排名 | 臺灣的第1位/新北市的第1位 |
• 密度 | 23,951人/平方公里(62,032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郵遞區號 | 220 |
戶政資料代碼 | 65000010 |
毗鄰 | 三重區、新莊區、樹林區、土城區、中和區;臺北市萬華區 |
網站 | http://www.banqiao.ntpc.gov.tw/ |
區象征 | |
花 | 波斯菊 |
Banqiao District | |||||||||||||||||||||||
|
清治時期,板橋已是臺北地區西邊的重要商業聚集地,發展歷史甚早,後因當地屬於新北市主要人口商業腹地的中心位置,加上戰後初期成為臺北縣縣治,便由早期臺北都會區的主要衛星城市之一逐漸成為現在新北市以及淡水河系左岸的政經中心。境內的林本源園邸(林家花園)為臺灣少數保存至今的中式古典園林建築,並與板橋近來快速發展的城市面貌相互呼應,形成新舊並續、古早味與現代氣息並融的城市景觀。
歷史
詞源
板橋原為平埔族原住民擺接社聚居地,後來漢人在17世紀後逐漸遷入並形成聚落。在大漢溪船運興盛時,商旅貨物在「湳仔港」上岸運往「擺接社」漳州閩南人聚落,途中需經林家花園後方的「公館溝」。為方便人貨通行,其上興建了一座木板橋,當地因而被稱為「枋橋頭」()。後來的「枋橋城」即沿著公館溝東南岸興建城牆,在木板橋前設置西城門,約為今府中路、林園街口。近年來公館溝經整治加蓋後,橋已經不復見[2][3]。
日治時代,統治當局將「枋橋」改為日式地名板橋,日語讀法為「 itahashi」[4],先為板橋,1929年升格為板橋街。戰後延續此名至今,差別在於改用華語發音,惟台語仍讀作「枋橋」()。
發展沿革
板橋區自古即為凱達格蘭族原住民武朥灣社和擺接社的生活範圍。清治康熙年間始有漢人足跡,根據板橋「新埔賴氏族譜」記載,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年),漳州平和縣葛竹鄉賴天經族人,渡海至現新埔地區開墾。
乾隆年間廖富樁、林成祖入墾擺接平原,隨後大量漳州閩南人移住,人口漸增。其時為「擺接堡」之行政中心,轄地遍及今日板橋區、中和區、土城區和樹林區、新莊區西盛地區。道光年間林本源家族自新莊遷居此地,更使板橋區形成鄰近地區的宗教、商業、文化中心[5]。大正9年台灣行政區改制為五州三廳,板橋為海山郡役所的所在地,是郡之行政中心。
日治時代後期,板橋為海山郡之中心,稱海山郡板橋街。二戰結束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後,改稱臺北縣板橋鎮,為縣治所在。1972年7月1日,升格縣轄市而改稱為板橋市。1990年代後期起開發的新板特區,強化了板橋做為淡水河左岸商業樞紐的地位。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案實行,板橋市隨著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而改制為板橋區,仍為市治所在,並成為新北市的政治及經濟中心。
地理
地形
板橋區位於新北市中西部,新店溪與大漢溪河流交會沉積處[6],為整個大臺北淡水河以西的中心城市,北隔大漢溪與三重區、新莊區相望,東與台北市萬華區以新店溪為界,西接樹林區,南與土城區、中和區毗鄰。幅員略呈東北- 西南走向,東北部較寬闊,西南部則較為狹長。全境為適宜開發人居的平原地形並有河川環繞,總面積23.1368平方公里,河域面積廣達686公頃。
全區地勢平坦,無山嶽及丘陵。東南部略高,但海拔僅約10公尺,漸次向西北部趨低,至海拔約2公尺。其地質時期全屬第四紀完新世完新統之沖積層。但板橋街區及新埔、埔墘、深丘、後埔以東一帶,地勢較高,可謂之為老沖積層,形成較早,可能為地質時期的台北湖之沉積[7]。
水文
板橋區最主要的河川為大漢溪與新店溪。大漢溪為淡水河主流上游,也是本區最大河川,流經浮洲地區後,以弓狀形成本區西北邊界,至東北端江子翠地區與新店溪相會。新店溪為淡水河最大支流,流經板橋區東北邊界。日治時代以前板橋是個有許多溝渠的地方,現在已經大都覆蓋成為下水道。湳仔溝是分隔板橋與浮洲地區的河道溝渠,湳仔即當地地名湳雅的閩南語原文。湳仔溝本來是大漢溪之分流河道,1982年因應防洪堵絕大漢溪上游的水流入,只剩其他溝渠與地下水匯入。湳仔溝最後流向大漢溪。
公館溝為板橋地區僅次於湳仔溝的最大溝渠,也可能是板橋一名之由來。現在已經大都成為地下排水溝。水脈發源於土城山區,19世紀曾經成為林本源園邸周圍枋橋城城牆外的護城河。該溝渠約略從土城青雲路進入板橋信義路、四川路、館前西路,館前西路即為林家花園城牆之南側。沿著館前西路,流過接雲寺及湳雅夜市入口,轉往府中路、西門街,在北門街北流,離開原本城牆的範圍。最後約略經過公館街、國光路、智樂路、中正路、新海抽水站,匯入大漢溪。[8][9]公館街即以公館溝命名。現在只有館前西路旁一區段無覆蓋,可見到黑水溝,且縣民大道經過館前西路和華福街間之路段,有明顯隆起之橋樑特徵。
人口
年份 | 人口 | ±% |
---|---|---|
1946 | 23,545 | — |
1951 | 30,055 | +27.6% |
1956 | 41,268 | +37.3% |
1961 | 62,695 | +51.9% |
1966 | 77,424 | +23.5% |
1971 | 126,980 | +64.0% |
1976 | 282,318 | +122.3% |
1981 | 422,260 | +49.6% |
1986 | 491,721 | +16.4% |
1991 | 542,942 | +10.4% |
1996 | 524,323 | −3.4% |
2001 | 532,694 | +1.6% |
2006 | 544,292 | +2.2% |
2011 | 555,335 | +2.0% |
2016 | 552,285 | −0.5% |
2021 | 552,713 | +0.1% |
來源:
|
根據新北市政府民政局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3年底板橋區戶數約22.5萬戶,人口約55.4萬人[1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2.4萬人[1],是全臺灣所有鄉鎮市區中人口最多、人口密度第五高的行政區[參 1],也是全國唯一高於舊制省轄市人口門檻(即50萬人)的三級行政區,且其人口多於全國半數以上的縣市[1]。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溪福里與復興里,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4,558人與925人[10]。
政治
板橋區為新北市的首府,地處新北市溪南最接近於溪北的中間區域,此一地緣特色反應出來的政治板塊,選民均勻,使得板橋歷來呈現接近全國整體投票傾向的縮影。與新北市所轄的其他行政區相較,板橋明顯不若新店、雙和的偏藍,亦不若新莊、三蘆的偏綠,亦加以擁有新北市南來北往的中心樞紐位置和最大票倉,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競選總部的所在地。
區政組織
板橋區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板橋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北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7課4室等11個內部單位[13]。板橋區為新北市議會第五選區,在市議會的66席市議員中,板橋區共選出9席區域市議員(不含平地原住民與山地原住民議員)[14]。
枋橋區長
1910年-1920年
姓名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林清山 | 1910年 | 1920年 |
板橋長
1920年-1929年
姓名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林清山 | 1920年 | 1924年 | |
山本義信 | 1924年 | 1929年 |
板橋街長
1929年-1945年
姓名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山本義信 | 1929年 | 1930年 | |
神谷龜吉 | 1930年 | 1931年 | |
淀川喜代治 | 1931年 | 1938年 | |
野村豐助 | 1938年 | 1945年 |
板橋鎮長
1946年-1951年 間接選舉
任次 | 姓名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1 | 林宗賢 | 1947年1月1日 | 1947年6月20日 | |
代理 | 陳弄獅 | 1947年6月20日 | 1947年10月22日 | |
補選 | 林燕清 | 1947年10月22日 | 1948年12月31日 | |
2 | 林日高 | 1949年1月1日 | 1949年12月31日 | |
補選 | 林宗慎 | 1950年1月1日 | 1951年7月1日 |
1951年-1972年 直接選舉
任次 | 姓名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1 | 林宗慎 | 1951年7月1日 | 1953年7月1日 | |
2 | 林宗慎 | 1953年7月1日 | 1956年7月1日 | |
3 | 林宗慎 | 1956年7月1日 | 1960年1月16日 | |
4 | 楊水生 | 1960年1月16日 | 1964年3月1日 | |
5 | 劉順天 | 1964年3月1日 | 1968年3月1日 | |
6 | 劉順天 | 1968年3月1日 | 1972年6月30日 |
板橋市長
1972年7月1日-2010年12月24日
任次 | 姓名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1 | 劉順天 | 1972年7月1日 | 1973年4月1日 | |
2 | 郭政一 | 1973年4月1日 | 1977年12月30日 | |
3 | 郭政一 | 1977年12月30日 | 1982年3月1日 | |
4 | 張馥堂 | 1982年3月1日 | 1986年3月1日 | |
5 | 張馥堂 | 1986年3月1日 | 1990年3月1日 | |
6 | 吳清池 | 1990年3月1日 | 1994年3月1日 | |
7 | 吳清池 | 1994年3月1日 | 1998年3月1日 | |
8 | 林鴻池 | 1998年3月1日 | 2002年3月1日 | |
9 | 林鴻池 | 2002年3月1日 | 2005年2月1日 | |
代理 | 張宏陸 | 2005年2月1日 | 2005年12月20日 | |
代理 | 廖榮清 | 2005年12月20日 | 2006年3月1日 | |
10 | 江惠貞 | 2006年3月1日 | 2010年12月24日 |
板橋區長
2010年12月25日─現制
任次 | 姓名 | 就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1 | 江惠貞 | 2010年12月25日 | 2011年8月1日 | |
2 | 林純秀 | 2011年8月1日 | 2014年12月24日 | |
3 | 林敬榜 | 2014年12月25日 | 2019年2月1日 | |
4 | 林耀長 | 2019年2月1日 | 2020年6月10日 | |
5 | 范姜坤火 | 2020年6月10日 | 2023年1月31日 | |
6 | 陳奇正 | 2023年1月31日 | 現任 |
行政區
現今板橋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板橋屬臺北州海山郡。板橋轄板橋、社後、深丘、新埔、埔墘、下深丘、江子翠、港子嘴、後埔、四汴頭、湳子、沙崙、溪洲、番子園等14個大字。1929年板橋改制為「板橋街」[15]。1946年1月27日,改為「板橋鎮」,屬臺北縣海山區。1947年1月裁撤海山區,板橋鎮改直隸於臺北縣[16]。1972年7月1日,板橋鎮改制為「板橋市」[15]。2010年12月25日,臺北縣改制為直轄市,板橋市改組為市轄區「板橋區」,隸屬新北市[5]。
板橋全區有126個里,是全國里數最多的市轄區,也是全國下轄最多里(村)的鄉鎮市區級行政區。板橋區有十個非正規的次分區,11個聯合里。次分區與其大致的涵蓋範圍包括府中(範圍包括板橋市區聯合里下的5個里)、江翠(江翠聯合里下屬的27個里與港嘴聯合里下屬的4個里)、新埔(新埔聯合里下屬的11個里)、新板(又常稱為「深丘」,範圍包括深丘聯合里下屬的8個里)、亞東(又常稱為「湳子」,主要涵蓋湳興聯合里下屬的8個里)、埔墘(埔墘聯合里下屬的15個里)、後埔(廣福聯合里下屬的15個里)、社後(社後聯合里下屬的16個里)、浮洲(浮洲聯合里下屬的11個里)、溪崑(溪州聯合里下屬的6個里)。其中,府中、江翠、新埔、新板與亞東等幾個地區的中心位置分別設置台北捷運板南線的車站,是板橋區內交通較為便利的區段。板橋區由於人口眾多,擁有兩個立法委員的議席,分別是板橋東區(新北市第七選舉區)、板橋西區(新北市第六選舉區)。
在2010年以前,臺北縣板橋市時期,板橋市民代表會的市民代表選區共有6個,其中第六選區為原住民族選區,第一至第五選區則由依照各里劃分組成,2010年以後,第一至第五選區便成為板橋區公所的第一至第五分區[17]。以下,依照市民代表選區演變而成的第一至第五分區,配合《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六)臺北縣》的行政沿革表與日治時代「大字」對照,詳列板橋區各里如下表[18]。
分區 | 日治時代大字 | 里名 | |||||||
---|---|---|---|---|---|---|---|---|---|
第一分區 | 板橋 | 留侯里 | 赤松里 | 黃石里 | 挹秀里 | 流芳里 | |||
社後 | 社後里 | 民安里 | 民權里 | 建國里 | 國光里 | 港德里 | 金華里 | 新生里 | |
港尾里 | 中正里 | 香社 | 香雅里 | 自強里 | 自立里 | 光華里 | 光榮里 | ||
湳子 | 湳興里 | 新興里 | |||||||
第二分區 | 江子翠 | 江翠里 | 溪頭里 | 純翠里 | 文化里 | 聯翠里 | 明翠里 | 滿翠里 | 宏翠里 |
仁翠里 | 吉翠里 | 朝陽里 | 新翠里 | 新海里 | 德翠里 | 莒光里 | 華翠里 | ||
忠翠里 | 龍翠里 | 松柏里 | 松翠里 | 柏翠里 | 文翠里 | 嵐翠里 | 青翠里 | ||
懷翠里 | 文聖里 | 福翠里 | |||||||
新埔 | 新埔里 | 陽明里 | 忠誠里 | 文德里 | 幸福里 | 公館里 | 漢生里 | 新民里 | |
百壽里 | 介壽里 | 華江里 | |||||||
第三分區 | 港子嘴 | 港嘴 | 振興里 | 振義里 | 光復里 | ||||
埔墘 | 埔墘里 | 富貴里 | 長壽里 | 九如里 | 正泰里 | 居仁里 | 福壽里 | 海山里 | |
下深丘 | 雙玉里 | 廣新里 | 永安里 | 埤墘里 | 莊敬里 | 光仁里 | 玉光里 | ||
深丘 | 深丘里 | 福丘里 | 香丘里 | 長安里 | 東安里 | 民生里 | 東丘里 | 西安里 | |
第四分區 | 後埔 | 景星里 | 福星里 | 鄉雲里 | 仁愛里 | 大豐里 | 廣德里 | 福德里 | 後埔里 |
國泰里 | 福祿里 | 民族 | |||||||
四汴頭 | 廣福里 | 五權里 | 和平里 | 重慶里 | 信義里 | ||||
湳子 | 華興里 | 華福里 | 華貴里 | 華東里 | 華德里 | ||||
第五分區 | 番子園 | 浮洲里 | 華中里 | 大觀里 | 僑中里 | 歡園里 | 聚安里 | 龍安里 | 福安里 |
復興里 | 中山里 | 大安里 | |||||||
沙崙 | 崑崙里 | 成和里 | |||||||
溪洲 | 溪洲里 | 溪北里 | 堂春里 | 溪福里 |
經濟
教育
大專院校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亞東科技大學
- 致理科技大學
高級中等學校
- 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
- 新北市立海山高級中學
- 國立華僑高級中等學校
- 新北市立光復高級中學
- 新北市私立光仁高級中學
- 新北市私立光華高級商業職業進修學校
- 新北市私立豫章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國民中學
- 新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
- 新北市立江翠國民中學
- 新北市立板橋國民中學
- 新北市立忠孝國民中學
- 新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
- 新北市立溪崑國民中學
- 新北市立大觀國民中學
- 新北市立新埔國民中學
- 新北市立海山高級中學
- 新北市立光復高級中學
- 新北市私立光仁高級中學
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莒光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板橋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文德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沙崙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重慶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埔墘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溪洲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實踐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大觀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文聖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江翠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後埔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信義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海山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國光國民小學
- 新北市板橋區新埔國民小學
社會教育
- 新北市板橋社區大學
- 忠孝國中校區
- 中山國中校區
- 新北市勞工大學板橋分校
交通
板橋區為新北市政經中心,地理上亦為新北市人口密集帶的中心,都市定位及南來北往的中心地理位置,使得板橋擁有頗為發達的聯外路網及發達的大眾運具。其中有四座東西向橋樑(華江橋、萬板橋、華翠橋、光復橋)直通臺北市;南北向則有新北環快、臺64線(特一號)及臺65線(特二號)三大快速道路貫穿板橋市區並連結國道一號及國道三號;捷運板南線在板橋區設有五站(江子翠站、新埔站、板橋站、府中站、亞東醫院站)與北市主要精華區(西門商圈、博愛特區、站前商圈、東區商圈、信義商圈、南港經貿園區)直接串連;串連新北市發達區的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西環段)亦以板橋為中心,並於區內設置三個捷運站(板新站、板橋站、新埔民生站)。連接臺灣西部走廊主要都會區的高鐵及大小都市的臺鐵和短中長客運中心亦在板橋設站,使得板橋區堪稱是新北市的交通樞鈕。
客運
2001年11月13日新北板橋轉運站啟用,提供板橋地區長途客運搭乘。
免費社區巴士
- F501 樹林-板橋線
- 585 浮洲地區-捷運府中站 原F502(110年6月7日轉換為收費公車)
- 577 原(F511)(109年7月1日轉換為收費公車)
- 板橋府中-自強國中
快速道路
省道
市道
- 市道106號:新海橋→中正路→民權路(與台三線共線,設有25.5K牌子)→民族路→中和中山路(22.7K~26.7K)
- 中正路:舊板橋、社後地區主要道路,連接新海橋到新莊。
- 民權路:板橋西部主要道路。
- 民族路:海山地區主要道路,連接中和的中山路三段。
- 市道106甲線:大漢橋→民生路三段→捷運新埔站(民生文化路口,終點接台三線)
- 市道114號:沙崙橋→大觀路三段→浮洲橋→大觀路二一段→南興橋→館前西路→中山路一段(與台三線共線)→中山路一二段→光復橋
- 中山路:後站、海山、深丘、埔墘地區主要道路,連接光復橋往台北市西園路。
- 大觀路:浮洲地區主要道路。
- 市道116號:樹林陸橋(大觀路三段50巷)→浮洲橋→新興橋→四川路二段(終點接台三線,四川路與土城中央路口)
區道
一般道路
- 板橋區內環線:北門街→西門街→館前西路→南門街→文化路一段(與北門街交叉口)
- 板橋區中環線:漢生東路(與中和中山路口)→漢生西路→國光路→大仁街→南雅西路段→南雅東路(或南雅西路一段)→華興街→成都街→實踐路→忠孝路→中和德光路→中和莒光路(與中和中山路口)
- 板橋區外環線:三民路一二段→雙十路一二三段→長江路一二三段→中正路→北門街→文化路一段→南門街→南雅南路一二段
橋樑
由於境內河域廣闊,板橋區境內共有19座主要聯絡橋樑,板橋區之北、西面為大漢溪及其支流,東面為新店溪,而南面以陸地連接中和區、土城區,主要以圳溝為界,沒有橋樑。因此板橋區可說是台灣所有鄉鎮市區中,大型聯絡橋樑最多者。
板橋區的東面有四座跨越新店溪的橋樑,全部通往台北市萬華區:
- 光復橋:市道114號,為板橋通往萬華歷史最早的橋樑,日治時期為吊橋,稱「昭和橋」,後改建為斜張橋,中山路二段→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
- 華江橋:台三線,是繼光復橋之後為第二座興建的橋樑,今天的華江橋是第二代的橋樑,文化路二段→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
- 萬板橋:為第三座興建的橋樑,也是四座橋樑中高度最高的(因台北端橋下有抽水站),但卻是交通量最少的一座,萬板路→台北市萬華區西藏路,。
- 華翠橋:原為縱貫鐵路跨越新店溪橋樑,鐵路地下化完成之後,改建為公路橋樑,本橋為汽車專用,無機車道與自行車道,至今交通量甚至勝於華江橋,縣民大道三段→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
西面11座:三座為區內聯絡橋樑,一座鐵路橋(高鐵與台鐵共構),兩座通往樹林區,一座通往土城區
- 浮洲橋:市道114號,聯絡板橋浮洲與溪洲兩地區以及樹林的交通,橋下為大漢溪主流,大觀路二段→大觀路三段(樹林陸橋)
- 南興橋:市道114號,聯絡板橋舊市區(湳子)與浮洲的交通,橋下為大漢溪支流湳子溝,館前西路→大觀路一段
- 新興橋:市道116號,又稱浮洲二橋,橋下為大漢溪支流湳子溝,聯絡四汴頭與浮洲的交通,在城林橋通車之前,亦背負聯絡土城與樹林、新莊之間的交通。
- 樹林陸橋:市道116號,聯絡樹林與板橋溪洲之間的交通,為鐵路跨越橋,但其下亦有水圳河道通過,大觀路三段50巷(浮洲橋)→樹林區中正路
- 沙崙橋:市道114號,聯絡板橋溪洲與樹林市區之間的交通,十五座主要橋樑內為最小的一座,全長24.8公尺,現場很難看出是一條橋,易被認為是一般道路。大觀路三段→樹林區保安街。
- 城林橋:聯絡樹林區、板橋區溪洲地區與土城區的交通,板林路→溪城路→土城區城林路
- (大漢溪)鐵路橋:其實是兩座橋,跨越大漢溪,高鐵橋與台鐵橋毗鄰而立。
- 重翠橋:屬於快速道路橋樑,台64線和新北環快共構,與新北大橋直接連通,有機車道與自行車道,常被誤認為是新北大橋的一部份,通往三重區。
- 大漢橋:市道106甲,為北面通往新莊區的交通主動脈,民生路三段→新莊區思源路。
- 新海橋:市道106號,在大漢橋興建之前,為唯一的北面通往新莊、三重的聯絡橋樑。在大漢橋通車之後,逐漸被取代,但至今仍然地位重要。
- 台65線大漢溪跨越橋,屬於快速道路橋樑,通往新莊區,也有機車道(板新機車聯絡道橋)與自行車道。
公共設施
由於板橋區是新北市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因此除了市政府本身的辦公大樓外,包括市議會與許多下屬單位的總部,都是設籍在板橋區內。
- 政府單位
- 新北市政府
- 新北市議會
- 新北市政府稅捐稽徵處
- 新北市板橋區公所
-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板橋分局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智慧財產法院
- 交通部鐵道局
- 警政
新北市警察局的局本部設於板橋區境內,除了總部外,該單位在板橋區的境內還設置了兩個分局與多個派出所,負責板橋地區的治安維護。
- 內政部警政署鐵路警察局高鐵警務段台北分駐所,位於板橋車站內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 局本部
- 板橋分局
- 交通分隊
- 下轄派出所:板橋、沙崙、後埔、信義、大觀
- 海山分局
- 交通分隊
- 下轄派出所:海山、埔墘、新海、文聖、江翠
- 消防
板橋區是新北市消防局的總部所在地,與旗下第一大隊的管轄範圍。
- 文化設施
- 新北市藝文中心(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石尚礦物化石博物館(私人機構)
- 板橋435藝文特區
- 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
- 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
- 新北市政府多功能集會堂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演奏廳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總館
- 板橋江子翠分館
- 板橋分館
- 板橋四維分館
- 板橋忠孝分館
- 板橋溪北分館
- 板橋民生圖書閱覽室
- 板橋國光圖書閱覽室
- 浮洲圖書閱覽室
- 板橋萬板圖書閱覽室
- 板橋車站智慧圖書館(低碳智慧圖書館)*板橋車站智慧圖書館因場地借用契約到期,台鐵局將收回場地,自2019年11月1日起停止服務。
- 運動場館
- 板橋第一體育場
- 新北小巨蛋[20](板橋第二體育場)
- 板橋體育館
- 板橋室內溫水游泳池(位於觀光街)
- 新北市板橋救國團游泳池(位於中正路)
- 板橋國民運動中心
- 江翠國中游泳池
- 社福設施
- 新北市板橋新板公共托育中心
- 新北市婦女樂活館
- 華山基金會板橋愛心天使站
- 新北市家扶中心
- 新北市立殯儀館(位於中正路)
- 廣場
- 市民廣場
- 雙十人行廣場
- 非常熱區(位於府中商圈)
- 中大型公園
- 萬坪都會公園(共3期,第1期已於2009年7月開放)
- 音樂公園
- 浮洲運動公園
- 溪北公園
- 八德公園
- 大漢溪河濱公園
- 江子翠河口景觀綠地
- 江翠礫間水岸公園
- 小型或鄰里公園
- 介壽公園(婚紗公園)
- 農村公園
- 石雕公園
- 福德公園
- 四維公園
- 玫瑰公園
- 國光公園
- 資訊公園
- 中山公園
- 華江公園
- 莊敬公園
- 環河公園
- 溪頭公園
- 華中公園
- 永安公園
- 永豐公園(三角公園)
- 民生公園
- 和平公園
- 忠孝公園
- 仁愛公園
- 華德公園
- 南雅公園
- 廣福公園
- 五權公園
- 重慶公園
- 信義公園
- 崑崙公園
- 溪洲公園
- 華東公園
- 寵物運動公園
- 公兒二公園
- 埔墘公園
- 光復簡易公園
- 台北紙廠公園
- 浮洲親民公園
- 見證板橋歷史風華的林本源園邸是頗富盛名的重要古蹟
- 經歷蛻變的板橋現已集新北市的政經商業中心及交通樞紐於一身
- 正在開發的台北遠東通訊園區T-Park
- 新北市藝文中心
- 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新館
- 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
- 萬坪都會公園
- 板橋第一運動場
- 林本源園邸(板橋林家花園)
- 435藝文特區
- 板橋大遠百Mega City(及威秀影城)
- 百揚大樓
- 遠東百貨板橋中山店
- 新月橋
- 亞東紀念醫院
醫療
- 公立醫療單位及醫院
- 新北市板橋區衛生所
-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
- 私立醫療單位及醫院
- 亞東紀念醫院
- 蕭中正醫院
- 板新醫院
- 板英醫院
- 中英醫院
- 板橋中興醫院
- 板橋國泰醫院
- 恩樺醫院
觀光旅遊
- 古蹟名勝與信仰中心
- 板橋林家花園(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
- 大觀義學(大觀書院)
- 枋橋建學碑
- 板橋接雲寺:創建於清治咸豐六年(1856年),主祀觀世音菩薩,為板橋、土城、中和的板橋十三莊漳州閩南人所供奉。接雲寺、板橋慈惠宮、迪毅堂與板橋大眾爺廟合稱「板橋四大廟」。
- 板橋慈惠宮:創建於清治乾隆十五年(1750年),主祀天上聖母,被稱為「板橋媽」。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每年會恭請板橋慈惠宮的「媽祖」、接雲寺的「觀音」、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城隍爺」、「城隍夫人」、「月老」舉行聯合祈福遶境儀式。
- 板橋保安宮潮和宮:位於新北市板橋區江翠里吳鳳路50巷93號,為保安宮與潮和宮兩廟的合稱。三樓是主祀三官大帝的潮和宮(創廟於1862年),二樓為主祀保生大帝的保安宮(創廟於1897年),而一樓則是江子翠民眾活動中心。
- 板橋真武廟:位於新北市板橋區光復里,主祀玄天上帝,為埔墘及港子嘴一帶的信仰中心。
- 迪毅堂:俗稱元帥廟,位於新北市板橋區流芳里的厲祠,由板橋林家在咸豐年間的漳泉械鬥後建立,祭祀戰死的武師與壯勇。
- 板橋大佛寺:是一座在車水馬龍的鬧區中寧靜莊嚴的佛寺。
- 板橋妙雲宮:王禪老祖開基祖廟
- 板橋潮和社:知名北管音樂軒社,據說得名於「潮和宮」,亦常在「潮和宮」練習。
- 中華殉道聖人朝聖地 (板橋聖若望天主堂):聖若望天主教堂建於1961年,號稱當年台灣最大天主教堂聖若望天主教,外貌有別於其他教堂,整座教堂採用中西合併的教堂設計,擁有琉璃瓦屋簷、月形拱門和香爐等,是北台灣少見的中國宮殿式教堂建築。
- 板橋435藝文特區
- 臺北電信局板橋放送所
- 百貨
- Mega City板橋大遠百
- 遠東百貨板橋店
- 麗寶百貨廣場
- 環球購物中心板橋車站店
- 商場
- 夜市
- 南雅夜市(板橋觀光夜市)
- 裕民夜市 (小吃夜市)
都市更新及重劃
相關條目
- 新板特區商圈
- 板橋府中商圈
- 江子翠(商圈)
- 台北遠東通訊園區
- 林本源園邸
- 板橋萬坪都會公園
- 新北市歡樂耶誕城
注釋
- 由新北捷運公司營運
參考資料
- 引用來源
- 內政部戶政司. . 中華民國 內政部戶政司 全球資訊網. [2021-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3) (中文(臺灣)).
- 《板橋區志》
- 《台灣堡圖》,1904年
- .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6) (中文(臺灣)).
- . 新北市板橋區公所. 2021-01-06 [2024-02-19] (中文(臺灣)).
- 莊文松. . 晨星出版. [2019-10-28]. ISBN 9789864432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臺灣)).
- 地理生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板橋區公所
- . [2014-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1).
- 《枋橋古城遊》地圖,枋橋文化協會監事莊文毅繪製,2014年。
- .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 [2020-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5) (中文(臺灣)).
- 盛清沂 & 吳基瑞 1988,第332-334頁,第七章·人口.
- (XLS). 內政統計月報. 2020-04-29 [2020-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5) (中文(臺灣)).
- . 新北市板橋區公所.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6) (中文(臺灣)).
- . 新北市議會.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7) (中文(臺灣)).
- 尋俠堂國際創藝有限公司 2009,第81頁.
- 盛清沂 & 吳基瑞 1988,第158頁.
- 新北市選舉委員會. . https://web.cec.gov.tw/.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 陳國川; 林聖欽、王怡茹、程惠筠、洪偉豪、白偉權、王慈妤、陳碧雯、殷豪飛、林其民、廖婉彤、林雅雯、王又幼、李其鴻. 初版. 南投縣: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566–571. ISBN 978-986-03-7769-9.
- .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2018-12-26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202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0).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estate.ltn.com.tw. [2024-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0) (中文(臺灣)).
-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 [2024-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6) (中文(臺灣)).
- 條目
- 臺灣行政區人口密度表
- 書籍
- 盛清沂; 吳基瑞. . 臺北縣: 臺北縣板橋市公所. 1988 (中文(臺灣)).
- 板橋市志(續修)編輯委員會. 續編. 臺北縣: 臺北縣板橋市公所. 1997 (中文(臺灣)).
- 尋俠堂國際創藝有限公司. 三編. 臺北縣: 臺北縣板橋市公所. 2009. ISBN 978-986-02-1478-9 (中文(臺灣)).
- 施添福等編纂. . . 南投市: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13. ISBN 978-986-03-7769-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