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派
格鲁派或格魯巴派(藏語:དགེ་ལུགས་པ་,威利转写:Dge-lugs-pa,藏语拼音:Gêlug Ba),為藏传佛教四大派之一,由西藏班智達——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师於十四世紀所创立,为阿底峽尊者噶當派的後裔之一。宗喀巴大師親建的第一座寺院為甘丹寺,故又称作甘丹派(Ganden)。格魯,意為“善規”,亦稱黃教,在藏区有很大的影响[1]。格鲁派主要觀點為中觀應成學說。
藏传佛教 |
---|
|
菩提道次第 |
傳承 |
阿底峽 - 宗喀巴 |
噶當派 - 格鲁派 |
經典 |
入菩薩行論 - 菩提道燈論 |
八大教授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略論 |
善說金珠 - 焠鍊精金 |
廣開大道 - 文殊菩薩聖句 |
方便道指引 - 殊勝經句軌 |
道前基础 |
聽聞軌理 - 說法軌理 |
依止善知識 - 加行六法 |
七支行願 - 暇滿 |
共下士道 |
念死無常 - 三惡趣苦 |
皈依三寶 - 深信業果 |
共中士道 |
希求解脫 - 思惟苦諦 |
思惟集諦 - 十二缘起 |
上士道 |
七因果教授 - 自他相換法 |
布施 - 持戒 - 忍辱 |
精進 - 靜慮 - 般若 |
四攝法 |
奢摩他 - 毘缽舍那 |
止觀雙運 |
歷史發展
明朝时,青海藏人宗喀巴以阿底峽尊者所創的噶當派教義為主,融合各宗各派的精華,創立格魯派,又被称为新噶当派。宗喀巴開宗立派之後,受到熱烈歡迎,格魯派因此代替噶舉派,接管了全藏的政教事務,成為第一大教派,格鲁派以嚴倡清規,而得名善規派,又被称为格律派,他们嚴守佛教戒律,所以不近女色,廢除双身法。格鲁派僧人多戴黃色的帽子,故漢地俗稱為黄教。学修并重的学风使其成为藏传佛教中影响力最大的派别。
由于格鲁派是四大教派中最晚出现,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一派,且宗喀巴原至薩迦的寺院學習,格鲁派几乎吸取了各个教派的各种精華教法,如:
- 有名的萨迦十三金法
- 噶举的大手印以及最有名的活佛转世,宗喀巴本人没有吸收转世制度,而是因宗喀巴的最小弟子根敦朱巴圆寂后,为防止内部分裂,于是袭用噶玛噶举派的转世办法,由根敦朱巴的亲属及部分高僧指定,后藏达纳地方出生的一名男孩根敦嘉措,为根敦朱巴的轉世靈童。由此形成达赖喇嘛转世系统。达赖喇嘛的尊号始用于索南嘉措时期。1578年,明王朝顺义王俺答汗赐予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此后,格鲁派依此称号追认根敦朱巴為一世達賴、根敦嘉措分别为二世达赖。
宗喀巴兩大弟子根敦朱巴与克主傑的法脈逐漸興盛,根敦朱巴的繼承人號稱達賴;克主傑的繼承人則號稱班禪,達賴與班禪是西藏的兩大政治與宗教領袖,历代甘丹寺主持甘丹赤巴是「格魯派教法」的領袖,格鲁教法的当然法台。法台几年一任,圆寂后并不是转世灵童担任,而是集合有学问高深的僧侣集体举行辩经,胜者继任。
學經制度
格魯派重視僧人學經、辯經﹐有系統的學經制度,先顯後密。格魯派擁有眾多寺院,發揮教育功能。
其教育科目總稱「五明處」,即廣義的佛學。各學堂有10-20個學寮,如噶丹寺有二學堂,各有13學寮。各學堂教授內容多少互異,科目共有:1.因明學、2.般若中觀學、3.中觀學、4.律學、5.俱舍學五個領域。其中般若中觀學主要學習《現觀莊嚴論》的師子賢《小注》,中觀學則主要學習月稱的《入中論》及宗喀巴的《入中論釋》。學僧要背誦指定的經論,透過爭論加深理解,成績優異者進而學習密教,學習目的是要成為一切智者。[2]
宗喀巴規定,《現觀莊嚴論》、《中觀論》、《俱舍論》、《釋量論》和《律經本論》五部經典為該派學僧必修之課稱為顯宗五部大論。凡考取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系統的拉然巴格西學位考試﹐再入推舉進入上下密院學習密宗四部(即事續﹑行續﹑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經過逐級的職位升遷﹐可升任甘丹赤巴 。
教義特色
转世
随着众生的因缘,每一位活佛都示现不一样的情况。但众生因缘尽了,喇嘛则会示现圆寂或没有讲法(当众生没具足福德因缘或没有众生请法的缘起而致)。
参考文献
- . [200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0).
- 原田覺著,許明銀譯:〈西藏佛教的中觀思想〉,載山口瑞鳳等:《西藏學與西藏佛學》(台北:文殊出版社,1986),頁151-152。
外部链接
- 格鲁修学社区|格鲁主论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